查看原文
其他

JAMA:武汉市138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

龚志忠 医咖会 2021-01-15
2月8日,国务院正式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此前Lancet连续报道了武汉金银潭医院41例和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临床资料。然而,有关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尚未见报道。

2020年2月7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JAMA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报告了13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这是一项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研究人员于2020年1月1日至1月28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连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临床结局(包括出院、死亡、住院时间)随访至2020年2月3日。

一、患者基本特征

138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6岁(范围:22-92岁,IQR:42-68岁),男性75人(54.3%)。

在138名患者中,64名(46.4%)有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性疾病,包括高血压43例(31.2%),糖尿病14例(10.1%),心血管疾病20例(14.5%),恶性肿瘤10例(7.2%)。

二、病毒传播

138名患者中,仅有12名(8.7%)有过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

有57例(41.3%)被认为属于院内感染,其中包括17名(12.3%)因其他原因入院治疗的住院患者和40名(29.0%)医护人员,这也是首次把医护人员感染病例纳入分析。在感染的17名住院患者中,外科7例,内科5例,肿瘤科5例。在感染的40名医护人员中,31名(77.5%)在普通病房工作,只有7名(17.5%)在急诊科工作和2名(5.0%)在ICU工作。
 


在目前的研究中,有1名患者因出现腹部症状被转入外科,而后该科室有10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同一病房至少有4名住院患者被感染,所有人都出现了不典型的腹部症状。4名患者被隔离后,同一病房的另外3名患者也被确诊,相继出现发热、腹部症状。

三、患者临床表现

1、症状: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136例(98.6%)、乏力96例(69.6%)、干咳82例(59.4%)、厌食55例(39.9%)、肌痛48例(34.8%)、呼吸困43例(31.2%)。而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则不太常见。所有入选的138名患者CT扫描均显示双侧胸部受累。值得注意的是,有14名患者(10.1%)在发烧和呼吸困难前1-2天,首先出现了腹泻和恶心的症状
 

 
2、持续时间从首发症状到呼吸困难、住院和ARDS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5天(IQR:1-10)、7天(IQR:4-8)和8天(IQR:6-12)。
 

四、ICU患者和非ICU患者比较

138名患者中,有102人(73.9%)住进隔离病房,36人(26.1%)因器官功能障碍而入院并转到ICU。从出现症状到入住ICU的中位时间是10天(IQR:6-12)。

1、基本特征比较

两组人群相比,ICU患者年龄偏大(中位年龄66岁[IQR:57-78] vs 51岁[IQR:37-62];P<0.001));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更大,包括高血压(21例[58.3%] vs 22例[21.6%])、糖尿病(8例[22.2%] vs 6例[5.9%])、心血管疾病(9例[25.0%] vs 11例[10.8%]),脑血管疾病(6例[16.7%] vs 1例[1.0%])。ICU患者更有可能报告咽痛、呼吸困难、头晕、腹痛和厌食等症状。

2、生命体征和实验室参数比较

ICU患者和非ICU患者之间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没有差异,但实验室检查结果有许多不同之处,ICU患者具有更高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的D-二聚体、肌酸激酶和肌酸水平。 
 

五、并发症

138例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休克12例(8.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19.6%),心律失常23例(16.7%),急性心脏损伤10例(7.2%)。ICU患者比非ICU患者发生其中并发症之一的可能性更高。

六、治疗

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其中奥司他韦124例(89.9%),也有许多患者接受了抗菌治疗,包括莫西沙星89例(64.4%)、头孢曲松34例(24.6%)、阿奇霉素25例(18.1%)及糖皮质激素治疗62例(44.9%)。


在ICU中,4例患者(11.1%)接受高浓度吸氧,15例(44.4%)接受无创机械通气。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者17例(47.2%),其中4例采用体外膜肺(ECMO)抢救治疗。共有13名患者接受了血管升压剂治疗,2名患者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
 

七、动态变化

为了确定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血生化指标在内的6项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在患者住院后的第1-19天里,每隔2天进行一次检测,共有33名患者获得了完整的临床病程资料。

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大多数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患者发展为更严重的淋巴细胞减少。死亡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存活患者。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同样,随着疾病的进展和临床状况的恶化,患者死前的血尿素和肌酐水平迅速升高。
 

八、患者结局

截至2020年2月3日,138例患者中有85例(61.6%)仍在住院治疗,47例(34.1%)已出院,死亡6例(4.3%)。在入住ICU的36名患者中,11名仍在ICU,9名已出院,10名已转往普通病房,6名已死亡。
 
本次研究首次将医护人员感染病例纳入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医务人员的科室分布情况,同时还介绍了住院患者之间发生的人际传播感染的情况,院内感染情况令人堪忧

本次研究首次将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能够对临床医生及时的鉴别重症患者起到了很好的提示性作用。

本次研究还首次总结了疾病进展过程中各项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病程进展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死亡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数值更高,在病情后期会发生血尿素氮和肌酐快速上升的情况。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可能反映了新冠肺炎致死的三大主要机制: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入侵细胞时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有关;D-二聚体升高反映凝血激活,提示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血尿素升高提示急性肾损伤,可能与病毒感染、休克和缺氧的影响有关。
医咖会微信:medieco-ykh

关注医咖会,及时获取最新研究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