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中国最酷的10个老人都藏在农村里

Aha视频 Aha视频 2020-02-14



最近同事迷上了看一位62岁爷爷的视频,他准备吃100种年轻人最爱的食物。

 

年轻人喜欢吃“炒酸奶”,他也去。去之前还嘀咕,“咋炒?用猪油还是食物油?”听说某连锁咖啡火,他也要试。一听一杯要三十多,爷爷被价格吓跑了。

 

爷爷还去逛漫展,但似乎不太能欣赏得了。


同事觉得这位老人又可爱又酷,因为他在打破刻板印象,努力尝试“新东西”。


一切的“老东西”,都曾是新东西,反之亦然。

 

我们找了10个可能是全中国最酷的老人,他们年轻时酷过,现在也在酷着。


刘奶奶 63岁  退休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除了拍抖音这件事情。我拍了316条抖音,有两万多粉丝呢。

 

我和老头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就是种地、养猪、把两个儿子抚养大。

 

地里面种庄稼,还在自己院子里养了十几头猪。农忙时两个孩子放学后,就去帮着拔草,到水塘边拔,要忙到夜里12点。

 

以前农村的孩子好养活,有口饭吃,不饿着就行。

 

农村生活没什么娱乐方式,就是去隔壁邻居家串个门。《请回答1988》看过吧,和里面是一样的,晚饭捧碗饭一块吃,或者自己家做好吃的,给邻居分点。

 

我们安庆是黄梅戏之乡,好多人搭台唱戏,但平时真的没时间去听。就正月能闲会儿,村子会搭戏台,我和街坊邻居一起搬个凳子去看戏。

 

两个儿子都是念完初中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后来在镇上买了房。

 

2010年的时候,两个儿媳妇同一年生了孙子、孙女,儿子都在外面打工,我和老头就住小儿子家帮他们带带孩子。


刚到城里的时候,特不习惯,每天除了带孩子,我和老头两个人都在家里,也没个地方串门。后来孙子孙女上幼儿园了,我们俩生活更无聊了。

 

2017年的时候,我儿媳妇把她不要的智能手机给了我,她教我怎么玩微信。我不识字,平时就和外地的儿子打打电话、发发语音。

 

后来抖音火了,孙子孙女整天捧着个手机一直刷,还傻笑。

 

我借我儿媳的手机看过,里面有人唱黄梅戏,我挺感兴趣的。我让我儿媳在手机里装上,天天在上面听唱戏。我不识字嘛,只要往上滑就好,很简单。

 

2018年底的时候,我发了第一支视频:就是跟着一段黄梅戏对嘴型,但嘴张不开,别人还以为我在拍照呢。儿媳妇帮我传上去,有人给我评论“奶奶好年轻”,我就很开心,开始让儿媳妇教我上传视频。

 

现在我把我日常生活都分享到抖音上,比如给孩子做饭,或者给孙子过生日之类,已经有2万多粉丝了。我孙子孙女可喜欢陪我玩抖音了,还夸我“奶奶好厉害,有那么多粉丝。”

 

我每个月都回农村,看看亲戚和朋友。串门的时候,我就会叫她们一起拍抖音,她们都不知道怎么拍,有些识字的也不会,连抖音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就教她们怎么玩,给她们讲各种特效,她们都夸我好潮啊,不像个农村老太太了。



口述:奶奶 77岁 退休 

整理:阿七 27岁

 

我奶奶1942年出生在东北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那个村子特别穷,建国前经常被土匪打劫,被官军抓壮丁。

 

奶奶在家里排行老五,前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

 

建国后奶奶家属于贫下中农,家里所有的钱都供给两个哥哥去念书。大姐二姐没上过学,不认字,平日就在家里帮忙务农。她们都和同村的人订好了娃娃亲,年纪一到就会嫁过去。

 

别看奶奶那时候年龄小,但主意正,她不想跟姐姐过一样的日子,想和哥哥一样,上学认字,做个有知识的人。

 

10岁那年,奶奶打定主意要去报名上学。

 

有一天早上,她偷溜离开家,背着自己缝的小布包去学校。学校很远,需要走好几公里的山路,跨过一条河。河上只有一个独木桥。

 

走了半天终于到了学校,老师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啊?”,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没有大名。家里平时都喊小名的。

 

奶奶想起两个哥哥的名字——刘玉远和刘玉怀,她编了个名字,告诉老师:“我叫刘玉琦。”

 

晚上回家的时候,她爸爸问她今天干什么去了,奶奶说去学校报名了,要上学。她爸爸当时很生气,也没说话,第二天早上去周围亲戚邻居家里给她凑了凑学费,让她第二天拿去交给老师。奶奶就成了他们家里第一个上学的女孩。

 

后来,“刘玉琦”也成了奶奶的大名,写上了户口本。


口述:奶奶 86岁 

整理:阳阳 25岁


奶奶86岁了,是弃女,从小辗转在各个家庭里做帮工,十几岁嫁给了一穷二白、老实巴交的看门人。她有一身刻薄的坏脾气,在村里哪个朋友都没交到。因为太穷了,有两个孩子一出生就生病,让爷爷给丢了。她为此记恨了他一辈子。

 

后来长子去军校,慢慢晋升,出息了,娶了城里的女人,慢慢再也不说方言了。孩子出生了,长子把奶奶带去了城市,住进了军区大院的高楼里。她开始养出一身坏毛病,比如斜着眼睛看爷爷切西瓜,鄙夷地说他是个土包子,再也不跟爷爷一块儿生活了。

 

也来到城市、住在城中村的二儿子的孩子出生时,妇幼院和新生儿区分隔两地,二伯娘央求她去带一带好让母亲可以喂奶,她说:“我不去,我要带我大孙子。”二儿子只好在一天打着三份工的同时,每个中午往返接送新生婴儿。为此,二伯娘这辈子再也没有喊过她一声“妈”。后来我妈在农村把我生下来,她说:“你奶奶一天也没带过你,看不起你是女孩,也看不起你爸在农村。”

 

大孙子18岁那年,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媳妇翘着二郎腿对奶奶说:“带孩子那么辛苦,你还是回去农村享享清福吧。”哭了,闹了,最后长子自己开着军车把奶奶送回了农村。奶奶这车上哭得满脸鼻涕眼泪,放生大嚎,回忆起来的长子说了一句,“太丢人。”

 

回到农村的奶奶,独占一楼,跟爷爷分炉而居。爷爷怕冷,房里有一个高电瓦数的电热炉,半夜上厕所,开了半宿灯,奶奶便嫌弃他浪费,非要把爷爷撵出家门。爷爷六十多岁的人了,倔得很,一生气,自己走上了高架桥,说要回二十多年前住的老房子去。得知此事的父亲一边上路追他,一边哭。

 

不光跟着村妇们说尽长子家的坏话,奶奶还尝试做过许多惹人关注的丑事。慢慢地,再也没有儿子或孙子孙女愿意回农村看她。她开始养起了鸡,种起了菜,每日从早忙到晚,也没时间斗了。

 

凭着在大城市生活十几年的经验,她俨然成为了村妇之首。她开始会给孩子们寄许多农产品,自己种的三黄鸡,新鲜鸡蛋,自己种的豆角和油麦菜等等。后来我们发现,她凭着养鸡卖鸡蛋,攒了好几千块钱,给自己买了一架镶满翡绿色石块的健康疗养毯。

 

所有人都感叹,她会活得很长命。


口述:奶奶 93岁 退休

整理:@知乎网友陈小沐 25岁


我的爷爷奶奶分分离离一辈子,也爱了一辈子。

 

他们生活在海南的一个小村子里。爷爷年轻时很优秀,帅,全校第一,家里还有铺子。

 

奶奶先喜欢上他的,每天都故意从爷爷家的铺子门口走,就希望能瞅一眼他。那会爷爷喜欢穿白衣服,好认。

 

但很快就传出消息,爷爷因为成绩优秀要被当时的政府保送到日本留学。奶奶一听就慌了,站在铺子门口掉眼泪。其实爷爷早就注意上她了,他出来之后跟奶奶说别哭了。

 

在家人的撮合下,奶奶18岁时,两个人结婚了。

 

可惜好景不长,爷爷要去留学了。那个时代需要年轻人去开拓新知,承担振兴中华的重任。

 

走之前,奶奶对爷爷说:我等你。

 

爷爷时常会写信回来。每一封信,奶奶都会看上几遍,然后珍藏在匣子里。

 

奶奶老说爷爷是书呆子,不懂浪漫。但就是不懂浪漫的爷爷,在她20岁生日那年,托人飘洋过海,带回来了一颗明亮而璀璨的珍珠。那颗珍珠被爷爷小心翼翼地藏在了一支钢笔的轴心中,生怕被人拿了去。 

 

解放战争时期,奶奶和爷爷失去了联系,她加入地下学联,到处躲避敌人,但奶奶依然把爷爷的信件一直带在身边,放在离胸口最近的里衣。

 

新中国成立那年,爷爷从东京大学毕业,终于历经辗转,偷渡回了祖国。1951年,爷爷和奶奶终于在北京相聚,奶奶说走的时候爷爷还是男孩子,现在眼角都有皱纹了。他们的梦想都已实现,历经苦难,终于可以厮守在一起。

 

2014年爷爷去世了,寿终正寝。

 

前些日子,九十多岁的奶奶午后在藤椅上打盹,醒来后却笑眯眯地告诉我,她梦到了年轻时爷爷的模样。

 

梦到那个穿着白衣的少年,就站在自家的商铺旁,而她偷偷藏在街市的拐角处,忍不住向他那边张望。


魏劲松 52岁 演员

 

我这一辈子都在逃离,过一阵就想换种活法试试。用我们村里人的话说,这叫不安分。


老家在陕西西安,我从小在城乡结合部长大,我们家是城镇户口,住楼房,但楼附近都是矮矮的小房子,住着种地的农村人。

 

我跟附近的小孩玩得特好,会邀请他来家做客。不过我妈总是会让他把鞋脱掉。

 

我问我妈,“都是我的朋友,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不脱鞋?”

我妈跟我说,“他们是农村人,只有考上状元才能和城里人平起平坐的。”

 

在农村,每个家庭都希望生个儿子,可以鲤鱼跳龙门。我家附近有户人家,一直想要儿子,生了女儿即便罚款还是要再生。

 

我觉得这样的环境挺没劲的,太愚昧。

 

21岁那年我去当兵,三年后回来进了工厂。

 

20多岁,正是青春年华,我特爱打扮,我买了很多衣服,还把家里的那些老衣服翻出来,就各种穿搭,每天不重样的。但我的同事每天都是工服,远远地看是分不清谁跟谁的。

 

工厂生活很枯燥,每天就是跟各种管道打交道,清洗、豁口、做衔接。没人自由恋爱,都是靠相亲结交异性,20多岁就组建家庭,追女孩子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件羞耻的事情吧。

 

我们流水线上的那个领导是女的,我把她当师傅,平时给她带个早餐什么的,有人开始传闲话。有一次她手破了,我带她去医院包扎,结果传出来说我带她去打胎。我对那个环境彻底失望,就出来了。

 

旁人觉得我是放弃了铁饭碗,但我不管。

 

出来的第一站,我参加了陕西卫视的一档歌唱节目,唱蔡国庆的歌,观众都说唱得像。后来又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当时是和一个模特队一起,在模特表演中穿插着唱歌,但从甘肃走到新疆,有一种唱了大半个中国的感觉。

 

这样自由的感觉太好了,就完全没想过回工厂。

 

这些年在外面一直折腾,我在长沙待了十几年,是当地最有名的娱乐场所的台柱子,表演男人唱女声。我唱完那些老板都跑过来给我敬酒,我感觉自己是个大明星。

 

没事我还去电视台当一些演唱嘉宾,很多大牌歌星上节目。在唱之前都需要先让几个专业的歌者唱几首,暖暖场。我还和那英、蔡国庆都合唱过。

 

就是在外面唱歌这些年一直没找对象,以前谈过一个,带回去给我妈看,她在我家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我妈特烦:“这女的看着不像正经人,不会是做小姐的吧。”后来我们就分了,我也一直没有稳定的感情。

 

2014年的时候,我厌倦了娱乐场所的生活,没有真情实感、就是场面上的热情,而且我也到了养老的年纪,该换种生活方式了。

 

我平时没事喜欢看电视剧,我觉得演戏说不定行,就去了横店试试,有戏就演,没戏就玩呗。

 

我一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背景板演员,打开了名气,那是一个太监的角色,没有台词,我有一口烂牙,嗓子还细细的,多适合啊。

 

我在横店演的太监角色太多了,都被叫作“太监专业户”了,那几部知名的影视剧我都有参演,《延禧攻略》《独孤皇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好多。

 

演太监最重要的就是眼神,娘娘的、奸诈的全在眼神里。

 

我前两天回去,小学同学一起聚了一次,我的小学同学全是爷爷奶奶辈了,在家晒晒太阳,带带孙子孙女。我插不上话,但我给他们看我演的电视剧、电影,他们的眼睛里是羡慕的,当时我还有一种“荣归故里”的感觉呢。

 

我没事的时候,还写写歌,玩玩直播,聊聊我每天的穿搭,都是淘宝上那种百来块钱的平价款,但我搭配着就是好看。

 

我的头发是天生的灰色,年轻的时候还经常染成黑色,现在都不染了,大家还夸我潮流“哟,染了奶奶灰呀,很潮。”

 

其实年龄真的不是问题,就是个心态,那些网络用语我都知道,“雨女无瓜”这么新的词我都知道,和20来岁的小伙子有啥区别。


张国朝 60岁 建筑工人

 

我今年60岁了,湖溪人,20岁去成都都江堰当了8年的兵,转业后,回到老家种地。


家里有四亩地,种稻谷。30年前,留在村上的年轻人还是挺多的,家家户户有地,种点稻谷、蔬菜。

 

农村嘛,种地赚不到钱,但一年到头也没什么用钱的地方。拥有几亩地就能活下去。

 

回老家第二年,我就结婚了。这开销就大了,我和老婆决定去打工。

 

妻子去外地当裁缝了,我在镇上的一家建设公司找了份工作,做点体力活,每天的上班时间是8小时。下班回来接着种地。

 

割稻子可以割到晚上12点,有时候真的是饿了,又没人烧晚饭,就捧个西瓜过去,放在田头,饿了就吃一口。

 

90年代的时候攒了4万多,我们在镇上买了我们人生的第一套房,第二套房是2002年买的,花了14万。第三套房是近两年买的,是50多万,当时钱不够,就付了首付,其他钱从银行贷款,是不是还行?

 

明年我退休,回村把家里的老房子翻修一下,和老太太两个人安心养老。

 

村里条件好了,没人家种地了。但我闲不住,还在种瓜果梨桃。

 

晚年生活我挺忙的,因为我有个爱好,是跑步。


自从201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马拉松后,3年多的时间,南京、杭州、北京、西安,全国的马拉松大大小的参加了100多场。每次成绩都是在3小时20分钟左右,我的成绩,是属于30岁及以下组的精英成绩。

 

我在马拉松赛场上有两个称号,一个是“赤脚大仙”,因为我跑马拉松喜欢光着脚跑。脚直接踩在地上,地是凉的还是热的,感受直接,特别刺激。

 

第二个称号是“老兵旗手”,我本人是中国老兵马拉松俱乐部的成员,2016年加入的,是第1000号成员,现在这个俱乐部已经有超过1万的成员了。

 

我加入之后,就找了当地一起当兵的那些人,把他们都拉进这个俱乐部,现在我们当地的老兵马拉松俱乐部已经有12名成员,最大的一名已经83岁了。

 

平时我们这帮老兵就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步,早上起来先跑5公里,然后大家一起拍照发朋友圈。我们还经常聚会,最近一次是六一,我们12个人,每人40块钱,我带酒,找了一个农家乐吃了一顿,很丰盛的一顿了,聊聊当兵的往事,很开心。

 

给你看看我全年的跑步量:每个礼拜大概跑200公里吧,就每天跑30多公里吧。





“知道”是了解与喜爱的前提,但老人和“老东西”因为声音的微弱,被庞大的信息洪流淹没。


有人愿意捞起这些老人、“老东西”。


国内首部巨幕音乐记录电影《大河唱》于6月18日,也就是今天上映,它记录了从河边出走,探寻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歌唱的艺术家苏阳,和四位固守土地的民间艺人。


刘世凯是陕北定边人,六十多岁,娶过两个妻子生了三个孩子,妻子先后去世。为了谋生,刘世凯把孩⼦留给⽗母,背着三弦,仗着偷学的一点不成体系的说书技艺,⼀路流浪,边学边说。六十多岁的他还想搞对象。


说书是主要流行于陕⻄延安、榆林地区的⼀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被称为民间说唱文学的“活化石”。


 

马凤山来自宁夏⻄海固地区西吉县,回族人。他对花⼉很痴迷, 闲来无事就跑到家后面的⼭坡上唱。


他的家族信仰,认为唱花儿是离经叛道的。他根本不管,村里人对他指指点点,但他一心想做自己。


花⼉是广泛流传于⻄北地区的⼀种⺠歌,歌词多即兴创作,词句大胆⽽热烈,被称为“西北之魂”。


秦腔被誉为“百戏之祖”,源于人们靠天吃饭的农耕时敬神的仪式。唱秦腔又被称为“吼秦腔”,就像要把心中所有的愤懑,籍由激昂的唱腔发泄出来,让⽼天爷也听听百姓们的悲欢喜乐。


张进来是银川最大的⺠营秦腔剧团的团长,剧团身处的红花渠是银川外来者的掘金地,不断有⼈发财,有⼈离开、他的剧团也是一样。为此,他希望找到更广阔的出路,但收⼊都只是勉强保住剧团。


 

魏宗富是⽢肃省环县洪德镇人,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也是“兴盛班”的皮影班主。


环县道情皮影是中国⽪影戏中重要的⼀⽀,“道情”是指⽪影表演中艺人的说唱⽅式。 除了演一些传说,皮影戏本中大部分都与祭祀祈福有关,他们也被叫做人神之间的沟通者。

 

农闲时,魏宗富带着班⼦游⾛在环县北部的乡镇之间。太阳下⼭后,点亮⼀盏清油灯,“亮⼦”(幕布)被照亮,人物随着戏⽂轮番上演。


魏家“兴盛班”的手艺到魏宗富这里已经传了四代,⾯对⽪影的衰落,他也不知所措,一边修挣钱家伙一边念叨“皮影就要完了”,但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用手里的家伙挣钱,好给千里之外求学的儿子,娶一个好媳妇。



《大河唱》历时700天,追随黄河这条贯穿上下5000年的河流,自源头无人区开始拍摄,积累1400多小时高清影像素材和几十万字田野笔记,与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共同劳作。



创作班底大多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他们此前大都成长于两岸的一线城市,却非要把镜头对准最偏僻的土壤。


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母体。而这些音乐,是母体呼吸的声音。




看完宣传片是不是更想看电影啦!

Aha视频请你看《大河唱》电影!


参与方式:

在评论区留言,点赞超过20后,截图发到后台并附上姓名和手机号。我们按照选取10名粉丝送出电影票。


放映时间:6月21日晚八点


放映地点:北京朝阳区(具体地址单独通知)


快来参与吧。





扫码,加入“Aha粉丝群”

更早知道我们在拍什么

参与选题、参与拍摄

更早参与我们的内容制作

还能获取小礼品




微信改版了,怎么找到Aha视频?

将Aha视频设为星标,就能了解我们的每个动向





- 我们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

(点击图片观看)


一夜暴富的22种可能性:后院挖出天然气,给谷歌公司做饭,粉丝送钱


一个想变性的老人和一个变性者的对谈


帮你把妹,问你借钱,跟你出柜,男人间的友谊多得是秘密




现实比虚构更精彩


微博:@Aha视频/@来我们重新认识一下 | 微信公众号:ahavideos

如需转载或合作,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