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27

工人日报摄影部 工家视界 2021-05-02

夜27


武夷花园

大北窑

WUYIHUAYUAN

23:20


DABEIYAODONG

4:50


这是一条长25公里、途经28个站点的公交线,它不仅连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城区的夜,也温暖着每一个都市夜归人的心。


↑1月1日1时6分,一名参加完跨年活动的大学生向王利艳询问发车时间。


↑1月1日2时,一名外国女士在搭乘夜27路。当天,车厢比平时拥挤许多,乘客大多为跨年的年轻人。


↑1月1日2时43分,夜27路到达终点站时,保安叫醒一名熟睡的乘客。


↑2018年12月14日0时5分,刚走了6站,车厢就被代驾司机和折叠车占满。一名刚上车女乘客只好依着扶手。


↑2018年12月14日1时26分,即将到达终点站的夜27路车厢里已经没有了乘客。


↑2018年12月17日23时40分,一名乘客打起了哈欠。


↑2018年12月18日2时39分,网名为“北京老王”的一名拍客正在车厢里直播北京的夜晚,他搞怪的表情逗笑了身旁的代驾司机。


↑2018年12月18日3时40分,一名乘客带着耳机欣赏车窗外的夜景。


↑2018年12月18日4时59分,公交车行驶到高碑店桥东时,一名老人起身从人群中穿过准备下车。


↑2018年12月18日5时5分,一名刚从工地上下班的男子趴在椅背上睡着了。他左手的大拇指是在前几日搬运木材时不慎划伤的。


↑2018年12月25日3时55分,一名男乘客带着“小猪佩奇”登上了车。


↑2018年12月25日4时4分,在四惠站上车的一名水泥工张师傅在向记者展示他搬水泥时用的工具。张师傅每晚搬运水泥可挣230元钱。


王利艳是北京36条公交夜线中唯一的女司机。她每天驾驶着夜27路载着一车人的故事穿行于城市副中心与城区之间。

她说,这趟车就像城市深夜里留着的一盏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回家路。


↑1月1日凌晨,王利艳驾驶到达大北窑东站,站台上的乘客准备上车。


↑2018年12月31日22时30分,拿到车钥匙后,王利艳在站场找自己的车。


↑每次开车前,王利艳都要对车辆做一番检查,保证行车安全。


↑2018年12月31日晚,王利艳在做班前宣誓。


↑2018年12月24日,通州区西集镇,刚回到家的王利艳查看丈夫右脚的伤情。几个月前,丈夫出门时不小心被车撞伤导致右脚骨折。


↑2018年12月24日晚,王利艳准备开车前往上班地点,老父亲叮嘱她路上要注意安全。


她是北京唯一的夜班公交女司机;她驾驶的夜27路连通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城区;她的乘客里有这个城市里最晚回家的人,也有最早上班的人;她一年要上200多个夜班,与常人相比,她的一天往往从下午开始……

夜27

——夜班公交女司机和她的乘客们

文 | 王伟伟

 

1月1日0时,北京通州区。伴随着新年的到来,王利艳驾驶的夜27路公交车缓缓驶出站场,这是王利艳在公交车上度过的第3个跨年夜。

此时,车窗外,远方的一束礼花绽放开来,绚丽的色彩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这条长25公里、途经28个站点的公交线不仅连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城区,也温暖着每一个都市夜归人的心。线路是在2016年9月20日为响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而开通的。自那天起,家住通州区西集镇的公交司机王利艳便调到这条线上,成了北京36条公交夜线中唯一的女司机。

在当班的每个晚上,她都要在22时左右赶到站场。酒精检测、班前宣誓、交接车辆、排查故障……每一项她都要做到位。王利艳说:“安全第一,把每一位乘客平安送到站是我最大愿望。”近几个月来,随着北京市政府部门的陆续搬迁,乘坐夜27路公交车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凌晨的北京,寒风刺骨,闪烁的红绿灯与公交车上的路牌灯箱星星点点,点缀着空寂的马路。

0时12分,王利艳驾驶公交车驶出去6站,车厢就被代驾司机和他们的折叠车挤得挪不开步子了。在前半夜,夜27路的乘客大多是代驾司机。为了省钱,他们接完单通常都会乘坐夜班公交在各个小区和商圈间穿行。夜班车班次少,发车间隔时间长,一趟没挤上去就得再等几十分钟。开夜班车时间久了,王利艳也慢慢熟悉了代驾司机们的工作。为了能多拉几位乘客,王利艳每到一个站点就会多停一会儿,多看几眼后视镜,确认没有赶车的人后,她才会驶出公交站。她说:“代驾大都骑着折叠车,到了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我就担心他们为了赶车摔个跤什么的。”

1时45分,到达大北窑东站后,王利艳走下车伸了个懒腰。几个骑着单车的年轻人唱着“新年好啊”从身旁经过。偶尔遇到一两个上来问路的年轻学生,王利艳都会耐心回答。从大北窑东返程时,乘客多为大学生、白领和农民工。他们有的可能是刚下班,有的可能是醉酒归来,还有一些是喜欢夜里出行的夜猫子。王利艳说,时间长了,这些乘客慢慢地就变成了“老熟人”。而这些人和她的问候语也是千奇百怪——“好久没坐您的车了!”“哟,姐们儿换发型了?”“今天您开车啊,辛苦了!”“姑娘,这大冷天的,多穿点”……每次听到这些话语时,王利艳都会礼貌地回一句“谢谢”,同时也会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出了城区,车厢里的人开始变少,车窗外的景色也从各式高楼大厦变成了路边小店和饭馆,有时连着七八站都没有乘客上下车,但王利艳仍会在每个站把车停下来,报站、停车、开关车门。

3时50分,车子到达四惠枢纽站,坐车的人又多了起来。乘客变成了一些赶早班的工人、晨练的老人,周一的时候还会偶尔遇到住寄宿学校的孩子和家长。王利艳开玩笑说,她的车厢里可能同时拉着这个城市里最晚睡觉的人和最早醒来的人。

作为一个女性,两年下来,王利艳已觉得对家人亏欠太多。“我的一天是从下午开始的。”王利艳说,下夜班回家后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往往就下午三四点了。她说:“夜班车的确很辛苦,但无论如何总要有人来开啊,不然的话好多事情就没法干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王利艳对夜27路有了新的认识。她说,这趟车就像城市深夜里留着的一盏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回家路。

早晨5时52分,王利艳驾驶着夜27路往返两趟后回到公交站场。熄火,关灯,四周又回归沉寂。下车前,王利艳看了一眼微信朋友圈,感慨道:“又是一年了!”

—完—


工人日报 1月6日 四版




编辑 吴凡

工人日报摄影部微信号    第97次推送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珍惜职业的最后时光”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许之丰的2018

26个拍摄的理由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吴凡的2018

新闻之外的生活 | 工人日报摄影记者王伟伟的2018

“我们在现场”丨2018年记者节特辑

垃圾场中我是歌手,外卖路上演员诞生丨北京打工者走上梦想舞台

拳击美少女梦想成为世界拳王丨上演中国版《摔跤吧,爸爸!》

98抗洪20周年丨70张独家历史照片,看完泪奔!

北京奥运回首 | 十年之后,油和米还能否再找一个拥抱的理由?

打“浒”记 | 到青岛看草原,像海草在浪花里舞蹈

奋斗者的幸福时光丨60多年全国劳模疗休养图鉴

长安街上掌灯人丨华灯班守护253基华灯60年

海上的日子丨103个小时、1140海里全程记录海员的真实生活

“一个平庸的博士不如一个匠士”丨“匠士”的诞生

雄安一岁啦!!!

工人日报2017年度图片精选  

不能忘却的17道背影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吴凡的年度回忆  

城·事·人 | 工人日报摄影记者王伟伟的2017

5台相机损毁后,他拍下这些经典丨钱江观潮20年·王芯克

打鸟、玩克朗棋、晒日光浴,建国初期的劳模这样休养,60多年后他们“玩”出了新风尚

京新高速(G7)今日全线通车 | 中国升级版“66号公路”、穿越沙漠最长公路等你来战!

三大沙漠联手来袭,他们种下亿棵梭梭树

盲人IT工程师——互联网的另类极客

守望古法宣纸丨看完这个你就知道市面上的宣纸多为假冒

“北漂”买房记

共和国的中流砥柱丨60多年来,他们的形象从未褪色

中国工人下南洋,迎娶当地白富美,有了事业有了家

工人日报两会图片精选
文件袋里看两会 | 基层代表委员的另一面

她每天花费225元,从沧州坐高铁到北京跨省上班

一个国家的春运简史丨工人日报春运图片档案独家揭秘

月入过万的北京月嫂有多难——“阿姨大学”探秘

百年京张小站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