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蓝天保卫战之记者观察(56)丨河北空气质量出现“拐点”,人力治霾之功(新京报)

2017-12-19 环保部发布

从朋友圈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拐点”:当蓝天白云变成寻常景致,就再也见不到竞相刷屏蓝天白云这样的“稀罕事”了。


今年最后一个月,河北省空气质量改善的拐点终于出现。来自河北省环保厅的消息,2017年1月1日-12月2日,河北全省PM2.5累计平均浓度与2016年同比始终处于上升状态;至12月3日,出现拐点,今年累计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期持平;至12月7日,同比下降1.5%;至12月16日同比下降3%。河北省大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有望完成全省PM2.5浓度较上年下降6%的全年目标任务。


数据的上佳表现令人欣慰。在去年10月底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已经上收的语境下,这一成绩,应该能够体现河北环境治理的真实效果。实际上这也是公众的真实感受,许多人已经在感叹,今年的空气确实变好了。从朋友圈的观察中也可以发现“拐点”:当蓝天白云变成寻常景致,就再也见不到竞相刷屏蓝天白云这样的“稀罕事”了。


这也意味着,治霾固然不易,但并非只能“靠风吹”。只要持之以恒,发挥人力的能动性,日有寸进踏石有痕,自然会收到渐进之功。


今冬以来,河北省优良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为66%,为近5年来最高。事实上,不止河北,蓝天也成了北京的常态。数据显示,北京10月优良天数比例超过八成,同比上升25.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1%。今年整个1-10月,北京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也接近六成。


蓝天白云的后面,是巨大的付出与艰苦的努力。今年秋冬以来,河北省启动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散乱污企业治理,散煤管控,强化督察执法等等,使今年秋冬季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采暖季来临的情势下,PM2.5平均浓度不升反降,足见人力干预的积极效果。


“拐点”的到来,并非一时之功。近5年来,河北一直就在压产能、调结构、治燃煤、控重卡,代价巨大,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一直呈逐步降低趋势。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的12月13日,河北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08、95、77、70、64微克/立方米。所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多年的持续治理,才会迎来这一可喜的转折点。


当然,在治理过程中,老百姓也出让了不少权利。前不久,河北省发改、住建等职能部门对媒体坦陈,2017年该省推进的农村气代煤、电代煤工作,尽管确实对改善当地环境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推进速度太快,也给民众取暖带来一些麻烦。但从根本上讲,治霾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与民众权利并不矛盾。


十九大报告说:“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治理不能依靠老天爷,也不能坐等,只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就能很快见到成效。


实际上,在治霾上,京津冀三地早就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实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共建共管共享,应当说如今河北空气质量出现“拐点”,也是三地协同合作的结果。说到底,“河北拐点”并非河北一地的专属,而是中国大气治理的一个小小缩影。产业结构重、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河北能够做到的,相信其他地区同样能够做到。


(来源:新京报  作者:胡印斌)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气荒”六问(图说真相)


数说“气荒”真相


“气荒”之问(中国青年报)


能源专家解读近期“气荒”现象(新华社)


蓝天保卫战之记者观察(48)丨济宁,一座资源型城市的环保转型之路(上海证券报)


蓝天保卫战之记者观察(49)丨今年北京市已关停取缔4000多家“散乱污”企业(中国新闻网)


蓝天保卫战之记者观察(50)丨铁腕治霾:重工业城市安阳的“背水一战”(封面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