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释放强烈信号(北京青年报)
5月30日至6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等省(区)实施督察进驻,截至6月14日,被督察地区已问责630人。
督察组进驻河南省开展“回头看”期间,发现当地一家国有企业两年来先后被当地环保部门下达整改督办通知、停止违法行为决定等文书33份,但该企业对多次处罚无动于衷,直至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才下决心解决问题。
国有企业本应成为环境保护的表率,但某些企业负责人却恰恰利用自身背景,想方设法敷衍整改,逃避治污改造,躲避环保督察。
某些企业之所以成为环保执法的“肠梗阻”,主要原因就是有地方领导干部为其“站台”,屡禁不止的重污染企业通常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就业等方面都“仰赖”相关企业。一些污染企业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命根子”,地方环保部门因此管不了、治不了、关不了,环境执法时也只能重形式、走过场。
在2016年、2017年两年间进行的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开出超过14亿元环保罚单,掀起了一轮环保风暴。为了持续发挥督察震慑效果,防止生态环境问题反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了此次“回头看”工作。
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各种“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群众监督举报以及环保督察的执法压力下,最终将不得不改弦更张、改邪归正。
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将有效改变污染企业的环保预期,促使其主动整改消除污染源。近年来,一些地方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或为了单位、小团体的一己私利,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此次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督察组目前已受理有效群众举报上万件,并根据举报立案侦查75件,拘留58人,约谈365人,问责630人。
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这一不断强化的政策信号,将促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及污染企业改变预期,采取行动有所作为。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督察,将迫使“落后分子”放弃蒙混过关的想法、敷衍应对的做法,将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有助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环保督察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将环境保护督察结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进而对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产生奖惩作用。要进一步提高环保督察在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强化督察检查,对不履责、履责不到位甚至纵容污染环境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追责终身追责。
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有助促使各地主要领导干部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主要责任人职责,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组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和改善,不能仅凭企业或地方自律来实现,环保督察的执法压力必须不断加强,越来越严。环保督察工作还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合作,重拳出击精准到位,通过按日计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移送拘留等手段,让污染环境责任人无利可图无处遁形。
环保督察工作还要紧密联系群众,织密环境保护的天罗地网,努力做到“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让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成为促进环保督察越来越严的压力,最终转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不竭动力。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樊大彧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入下沉阶段 陆续曝光一批整改不实的突出问题
佛山市三水区治污“走捷径” 广东省有关部门为回避问题调整考核断面
宁夏石嘴山平罗太沙工业园有关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严重 岂能敷衍整改过关销号?
群众举报不实?督察组:情况属实 北海市大量冶炼废渣堆填港口 现场触目惊心
新京报:将“黑臭水体”说成“清澈有鱼”,是“欺上瞒下式治污”
要点速记 | 生态环境部部长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梳理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