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江苏调研长江大保护
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江苏省南京市调研长江大保护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孙金龙一行首先乘车来到南京市幕燕滨江片区,调研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修复情况。幕燕滨江片区地处长江南岸,是万里长江第一矶——燕子矶所在地,曾经是南京的“工业重镇”和“化工基地”,聚集着白云石矿、砂石码头和化工企业,侵占岸线问题突出,污水长期直排入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实施化工整治、山体修复和岸线治理,如今,幕燕滨江大江奔涌,青山如黛,芦苇依依起伏,水鸟游弋盘旋,江边生态绿廊上,市民悠闲漫步,重现了“江南佳丽地”的昔日美景。
在听取工作人员的情况介绍后,孙金龙详细询问了幕燕滨江片区的具体治理措施、治理成效和水生态环境状况。他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并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等重要方面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长江经济带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中发挥重要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战略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长江保护修复各方面和全过程。
走到长江岸边,孙金龙现场观看了无人机采样水质监测展示。他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省和南京市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整治,长江干流南京段水质明显改善,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令人欣喜。下一步,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紧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修复,确保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加快推动创新转型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综合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加大监测和执法监管力度,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在南京观音山东侧,有一条直通长江的北十里长沟西支河道,由于化工企业聚集,废水直排,污染严重,以前被附近居民称为“七彩河”。当地将水环境整治与防洪排涝相结合、景观配套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北十里长沟西支治理工程。孙金龙来到这里,一路上仔细听取工作人员介绍,不时询问了解西支河道流域治理思路和生态环境状况。
孙金龙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同时,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要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落实落地。要开展综合治理,统筹考虑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和多目标中寻求协同效应,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持续开展源头管控和末端治理,加大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做到精准控源,防止污水排入长江。
随后,孙金龙来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调研“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和工程化研究中心助力长江大保护情况。据介绍,“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运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水质、空气、岸线环境实施动态监控、智能分析。工程化研究中心聚焦科技创新,促进多学科交叉协同,支持绿色技术二次开发及工程化。
孙金龙边走边看,边听边问,在详细了解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运行情况和成效后,他说,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科技支撑。要着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作用,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数据资源运用起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要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要用科技吸引公众参与,通过丰富有趣的形式、科学详实的内容,激发社会公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点滴行动,形成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江苏省副省长赵世勇陪同调研。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参加调研。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