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9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说课视频

点击关注☞ 高等教育会议中心 2022-09-14


《微积分》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微积分》是以函数为研究对象,运用极限手段(如无穷小与无穷逼近等极限过程),分析处理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微积分》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数量关系,凡事胸中有数;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风格;可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种种复杂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使学生增强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具有数学上的直觉和想象能力等。


通过《微积分》学习,学习科学家的奋斗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负责人简介

苏德矿,男,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微积分》课程负责人、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微积分》课程负责人、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浙江大学首届教学名师,2016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获全国十大最美教师、中宣部颁发的全国50位岗位学雷锋标兵之一、2014年获浙江大学永平教学杰出贡献奖。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用活融媒体,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形式。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在课前课间,播放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人生观有教育意义、对开阔学生视野有益的视频;面向全国学习者,潜心“微博课堂”,建立了实名认证的“浙江大学苏德矿微博”,面向全国答疑微积分。除对微积分知识的答疑外,苏德矿老师还在微博里和同学们交朋友,转发央视微博、人民日报微博的好文章,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同时,苏德矿老师利用直播平台,面向全国学习者进行课堂直播,仅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就发起了900多场直播,每次都有数千至上万人观看。


紧密围绕“懂、透、精、趣、情、德”六字要诀,通过创新性课堂教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1.懂:“胸怀大局”。引导学生不仅要学懂所学的专业知识,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


2.透:“贯穿全面”。结合幸福微积分理论等独特的优秀专业及传统文化元素,将思政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


3.精:“精益求精”。结合专业知识能力、教学课程大纲及任课老师秉持“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坚持每天微博答疑交流三小时,实现传道情怀和解惑能力的双向提升,培养学习者立足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4.趣:“创新方式”。创新融媒体方式,运用好“浙江大学苏德矿”、“矿爷课堂”微博、一直播平台及MOOC课程平台,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营造好学乐学的教育氛围,提升学习者的岗位创新意识。

5.情:“情怀担当”。通过学校和师生间正能量故事讲述,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强调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师生的爱融为一体,争做“四有”好老师。


6.德:“立德垂范”。以浙大师德先进典型案例为教辅材料,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形成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新典范。

师生感言

“原汁原味的课堂,一黑板,一粉笔,一老师。没有ppt纷繁炫目的特效,但这也正是这门课最打动我们的地方,也是这门课最好的呈现方式。”   


“这门课让我们这些外校学生也过了一把“浙大瘾”,也让我们对浙大充满了由衷的尊敬和向往。老师讲的非常好,细致入微而又不乏幽默,善于将抽象的高数用形象的物体来比喻。”  


“苏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是一场视听盛宴,使我们对微积分的理解更加深刻,很多不懂的地方茅塞顿开,真的是非常感谢苏老师。”


“矿爷的课逻辑性很强,定理的证明,能够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而且矿爷的课上了之后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变得严密富有逻辑性。矿爷的分析综合法,给了我们一种解题的方法。而且类型多样,方法多样,更体现了数学的魅力。”



“听苏老师的课是一种思维上的享受。” “苏老师的课是小课堂大世界。”“苏德矿既讲专业课,也讲人生课,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幽默有趣,是把育人的工作做得润物无声,在上好专业课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典型。” “苏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对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紧密围绕“懂、透、精、趣、情、德”六字要诀的《微积分》课程,通过创新性课堂教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微积分团队在中国大学慕课上开设了微积分(一)(二)(三),自从2018年开设以来,注册人数40多万人,学生给予评价分别是5星,4.9星,5星。2020年获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建设团队还与省内外近百所高校分享教学经验。在浙江省六个高教园区和全国部分高校作现场教学示范公开课,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课程建设情况也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


 1.中央电视台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百万”名师“矿爷”,22分钟视频,2014-09-10


2.光明日报:苏德矿:用生活解读高等数学 ,2015-08-31


3.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口碑的力你懂的,学生感受微积分的乐趣,06:50视频,2016-05-02


 4.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永远践行党旗下的承诺,介绍浙江省苏德矿等三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2016-08-19

 

5.人民日报:教授玩直播,万人同上课,2017-04-16。

 

6.新华社:浙大教授玩起“网络直播”,2017-03-24。

 

7.新华网:2017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编号:21 姓名:苏德矿  “百万矿爷”和他的“苏式”微积分 ——记浙江大学教授苏德矿,2017-07-07。


8.澎湃新闻网:浙大网红教授:直播上课微博答疑 教育要跟上时代,2017-03-24。

 

9.中央新闻频道:新闻周刊人物回顾,苏德矿“网红”高数课,00:54视频,2017-05-09。

 

10.新华社每日电讯:愿每个孩子都能“微分了忧伤,积分了希望”,2019-09-09。


   


说课视频






━ ━ ━ ━ ━《户外拓展》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户外拓展》将体育运动学习融入户外运动元素,使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利用身体技能应对危机和克服心理压力的能力,并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户外教育活动。


户外拓展产生于20世纪初,1995年引入中国,2002年户外拓展以体育课的形式进入高校。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020年,户外拓展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户外拓展课程以“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培育习惯、塑造人格”为教学目标,以“爱党爱国爱校”为思政育人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团结合作、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负责人简介

刘明,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教师,全国CETTIC高级拓展培训师,全国攀岩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户外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攀树运动指导员,SFAR现场急救员,浙江省学校体育协会大学田径分会培训部副主任,浙江省登山协会拓展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教练员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理事。参与《户外拓展》、《定向越野》省级线下一流课程,主编《户外拓展》、《定向越野》教材。




课程思政融入点以及实现方式

户外拓展课程思政,从“爱党、爱国、爱校”根本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在学校体育课堂中学习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融入户外元素,面对大自然的挑战,从中学会应对一系列的困难的能力,利用环境因素、运用各种技能应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压力,从而获得全面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和新的经验认知,并充分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国家重大事件、家国情怀、中国梦、现代化国家治理等元素,融入课程当中。让学生们在体验课程的同时,能够从内心中感受这种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生感言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课程思政融入巧妙,学生体会深刻

课程从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众所周知的典型事迹开始,让学生感受这些鲜活的例子。从情景导入入手,人物模拟,事件再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发展历程,从而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引导青年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努力让青年大学生们有更高的思想追求。


2.采用“沉浸式情景体验”与“师导生演”相结合创新型教学手段沉浸式情景体验,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在教师导演的过程中,串演好自身的角色,用“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用真我的内心回顾与感悟,用实际行动践行课程目标。


3.夯实一流课程建设的根基

在课程建设中,用思想高度打造课程内涵,拓展课程视野,注重课程实践,把课程建设成为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级一流课程。


4.应用推广到党群建设、党员培训、基层党支部团建中        

多次在新教师培训、党员培训和基层党支部团建活动中应用推广,获得高度评价。




━ ━ ━ ━ ━

说课视频



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系统解剖学》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各课程紧紧围绕课程育人核心要求,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择优评选出17门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生院特推出“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系列报道。

本期,让我们走进张晓明教授的《系统解剖学》。


01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的学科。课程的实验对象是人体,医学生称些无私奉献的遗体捐献者为“无语良师”,他们为莘莘学子架起了学医之路的桥梁。
课程结合“无语良师”人文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课、人文素养课和专业知识课有机融合,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与“无语良师”的大爱精神。强调医学生要树立高尚的医德,珍惜生命、关爱病人、培养人道主义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02

负责人简介

张晓明,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立新教学名师,浙江省科协委员,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解剖学会理事长;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和省一流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系统解剖学(全英文)》教材。主要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03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基于“一个中心、二个载体、三个结合、四个课堂”开展融通式的课程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无语良师”、临床案例为核心载体,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校园内外“三个结合”,第一、二、三、四课堂协同培养。
第一课堂:课程导入介绍解剖学的发展历史,讲授古代通过盗墓挖尸体解剖时,引出现代医学“无语良师”,进行两位校友的事迹讲述和默哀仪式。




第二课堂:全体学生参加学院无语良师清明缅怀仪式。
第三课堂:学生课前社会实践采访家属整理无语良师浙大校友陈锡臣和夫人王梦仙事迹。
第四课堂:学生暑期赴加拿大海外交流访问UBC,通过访谈调查当地遗体捐献情况,论文发表在《解剖学杂志》上。


04

学生感言

   


从前读书,作家说“许多年前一个人在灯下写作,许多年后一个人捧着书流着泪。”您做出的同样是泽被后世的贡献,学生不敢自称今后为医疗事业做出多么大的推动,但将永远感谢您的奉献。
敬无语良师:感谢您用默默无闻成就大爱无疆,您是我们漫漫求学途中的明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与您共同度过的时光,我会永远记得!致敬!


05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 构建了专业课程融合“无语良师”人文思政教育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匿名调查研究显示,97%的同学认为上述模式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动力,同时显著提高了学习成绩。


2. 依托“无语良师”人文思政教育,建设了《系统解剖学》在线课程,入选学习强国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 建设了校园“无语良师”大爱无疆生命教育基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等多次被央视等媒体报道,为国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06

说课视频



《国际事务与中国实践》


1

课程简介及育人目标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是浙江大学第一时间回应国家全球治理战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兼具的新型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该课程为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国精班”)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注重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强调国际胜任力与思政素质有效融合。


课程围绕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全球重大议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实践三大知识模块16个知识群,形成“三层次九要素”思政融入,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涉外人才。


2

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课程负责人:李媛,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秘书处主任。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一流课程负责人;《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丛书》总主编、《多语种系列教材德语 C1-C5》教材总主编。德国洪堡学者、浙江省151人才。主持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国家级精品教材、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优秀教材、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一等奖等。
团队主要成员:李佳,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秘书处执行主任。主持省级教改项目、省级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获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一等奖等。


3

课程思政实现方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

针对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三重三轻”现状,即:重国际视野,轻家国情怀;重个人发展,轻全球关切;重知识能力,轻人格养成;

(二)围绕三大思政目标

(1)国际事务中的中国使命、中国担当、中国视角、中国方案

(2)既能深刻植根中国意识,亦能形成全球视野和全人类关切;

(3)形成健全人格: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公平正义、奉献精神、国际素养。

(三)采用“四讲四行”思政融入途径

小组报告


生问生答

课堂讨论




学生SDGs策划案获得首届国际组织菁英人才大赛最佳提案奖

李媛老师授课


李佳老师授课

对话国际组织前辈


志愿服务、实践学习


4

学生感言

1.《国际事务与中国实践》是一门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我了解到了复杂多样的国际政治、难以阻挡的全球化进程、地缘政治与非政府组织、多边主义等等国际事务与知识。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各项国际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这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让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对于国际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深入地探索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2.《国际事务与中国实践》课程内容有深度但不枯燥,每个概念都结合了生动的讲解,课程安排具有条理性,小组展示能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课程内容有趣。同时,课程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出发,阐述中国在国际上发出的声音、做出的行动,坚定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强对中国的自信和自豪感,激发我们作为青年一代担当民族大任的志向,使我们更理性面对国际事务。




5

课程初步建设成效

(1)通过建设,课程在育人上实现了“优+优”的效果。

(2)课程被认定为浙江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评价优秀。获浙江省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一等奖、浙江大学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特等奖。 

学生评价:学生主动分享课程收获,认为课程在帮助自身获得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在人格上收获颇丰,比如进一步审视了“初心”,树立了人生目标和使命意识,增加了家国情怀和全球及全局关切;洞悉国际事务背后的国际政治和中国方案的意义。
专家评价: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王逸舟教授、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司长王之佳博士等,评价该课程将思政融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服务于国家全球治理战略的必要举措。课程在此领域先行先试,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和示范性,值得同行借鉴学习。



6

说课视频


加入高校教师资料杂货铺QQ群

交流互助,互通有无

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