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创新成果报告汇编
编者按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于2021年主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次大赛评出个人(团队)奖一等奖30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99项;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教学设计创新奖等专项奖19项。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特将获奖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成果报告摘编,以飨读者。
新工科
01 基于“建构性教学观”,打造“五充满”的高效物理课堂- 普通物理(1)创新成果报告
参赛团队:中国矿业大学 石礼伟 王洪涛 张荣 唐军
获奖类别:部属高校正高组一等奖
【成果简介】
本课程秉承“德育为先、学生中心、研学融合、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基于“建构性教学观”,渗透“互联网+”思维,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
【课程痛点】
传统物理教学痛点
课程示例
【创新之处】
【应用效果】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业成绩优良,高阶能力有效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教师教学竞赛成绩优异,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丰硕。
课程创新成果推广效果好。
新工科
02 基于共同构建法的燃烧学创新与实践
参赛团队:西安交通大学 周屈兰 李娜
获奖类别:部属高校正高组一等奖
【成果简介】
燃烧与发电厂、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国之重器”直接相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本专业旨在培养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高端工程和科研人才。
组织“6+2 教学资源”,虚实结合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进国际高水平教学资源开阔视野,贯穿全课程的人文元素建立文化自信,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协调,使用“共同构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组织学习、主动构建案例,而学生的创新成果又纳入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迭代优化。
【课程教学目标】
【创新之处】
学情分析全面深入,思政课程融入巧妙落实
方案设计:理工人文交融,认知均衡强化
全阶段教学,融入整体培养过程
组织优质教学资源,全方位提供教学支持
教学设计思路:OCAS 逆向设计法
以目标为导向,使用逆向设计法,从“教学目标”向“教学活动”各个环节逆序推进,形成 OCAS(Object - Content- Activity- Strategy)教学设计流程:先确定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Object),然后为之选取教学内容(Content),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Activity),围绕教学活动确定课堂讲授策略(Strategy)。
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系列案例构建法
【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
形成积极创新氛围,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提升了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课程思政建设进度加快
新工科
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
“四合三联”教学创新实践报告
参赛团队:河北农业大学 田苗 张丽娜 陈俊英 邵洪波
获奖类别:地方高校副高组二等奖
【成果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数学理论基础。而概率论思想与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则是教学难点。获奖教师课程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整合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模式、结合教学育人、混合教学形态”的“四合”创新举措,实现了概率统计与专业教育、特色育人、实践创新紧密联系的“三联”目标。
【创新之处】
“立体重构”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多维度知识结构
“概率统计+程序设计”融合教学模式,实现多课程互融共促
“概率统计+课程思政”结合教学育人,深化特色思政建设
4. “线混+BOPPPS”混合教学形态,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教师教研水平明显提高、课程建设示范作用突出。
本课程经过几年“四合三联”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实践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活跃度不高、参与感不强的学生,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创新需要进一步提炼、深挖、扩展,发挥国家级一流课程的优势,以“唤醒-赋能-成长-成才”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交流互助,互通有无
往期精彩文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