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不?!” 妇女节这天,杨澜和100多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一起思考

宋欣园 谷珵 光明社教育家 2019-04-07

点击上方“光明社教育家”,关注我们!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在这一天,知名媒体人杨澜,走入了直播间。

 

直播平台另一端,是100多所边远和乡村地区学校的师生。杨澜通过在线直播、实时互动,为4万多名中小学师生带来主题分享《为什么不》——从个人职业成长经历出发,鼓励学生们:面对人生的境遇,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敢于质疑和挑战,不要因为成见和刻板印象限定自己的人生。有时候,“提问比答案更重要。”

 

同时,选择在3月8日这个特殊时间点进行直播,与杨澜多年来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密不可分。“我想告诉女孩子们,不要给自己设限。”杨澜表示。“现代女性需要被赋能,打破刻板印象,击碎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向前一步勇敢迈出去问一句‘为什么不’。”

 

《教育家》记者在分享前的第一时间,对杨澜进行了专访,我们一起听她漫谈心中的教育。

 

 

Q&A                                                                                              

《教育家》:您始终聚焦女性领域,呼吁女性力量,何为女性力量?


杨澜: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都孕育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应该被自由地释放出来,一个进步的社会能充分让每个个体释放内心的创造力和活力,其中,“她力量”能够让女性个体的创造力获得更加自由和平等的释放机会。我认为所谓女权,不是针对男性的竞争和斗争,而是基于个体的表达和释放,社会一定要给她们相对公平的机会,让她们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发现自我潜能,追逐自我梦想。

 

目前,我们的社会在法律、教育等方面给了女性很多平等的机会和话语权,但一些思维惯性还是为女性的发展设置了许多隐性门槛,所以我想对还在学校的孩子们说,不要让社会带有某些偏见的观念限定了自我力量的成长。

 

今天,我们的直播所面对的这些学生多来自边远地区,在传统观念下,女孩子因为性别、生活区域、家庭背景的差异等,处境可能会更加辛苦,她们也许自然地认为自己不能做出选择和改变。我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让女孩子知道她们是有力量来打破偏见的。

 


在特别的节日里,我希望女教师群体能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乐趣。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热爱的事,教育事业更是如此。我希望他们能从中找到乐趣,真正做有乐趣的事才会在富有创造性的职业体验中拥有更为长久的幸福感、满足感。

 

《教育家》:面对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学文科的女生是因为理科学不好才被迫选择”,女孩子如何自处?除了获取书本知识,女孩子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提升?

 

杨澜: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刻板印象。比如常听到周围的人说,“你是个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或者“你是个女孩子,不要那么有主意””你是个女孩子,数学学不好是肯定的”。这些成见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心中,让你还没有努力之前就胆怯了。我想告诉女孩儿们,有的“刻板印象”看起来无比强大,不过,一旦你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反问一句“为什么不呢”,就会发现这些成见完全经不起推敲。不要给自己设限,要有勇气问为什么不行,起码要质疑一下,努力一下,才能知道行不行。努力过后,也许因为个人没有匹配的能力和机会够不到目标,但如果连一次质疑、怀疑、努力的机会都自我剥夺的话,那么实在是太遗憾了。你们有权利去质疑和怀疑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有一种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们在听杨澜的分享


《教育家》:养育子女就像走平衡木,尺度和边界很难把握,如何在尊重孩子个性成长与教育管束中达到平衡?

 

杨澜: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状况也非常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个体和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个性不等于溺爱或者不管束,恰恰因为尊重,我会让我的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和话语负责任。

 

我不认为女孩子和男孩子有截然不同的抚养方式。过去有“富养女儿,穷养儿子”的说法,我并不很同意。它的潜台词是:只要女孩子有一定的眼界,就不容易被物质诱惑。但似乎女孩子最后还是要被诱惑的。对男孩子来说,就要卧薪尝胆,而目的只是出人头地。这两种做法可能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但背后的逻辑并不严密。

 

无论是一块巧克力还是一栋房子,都不该成为女孩放弃自己的理由。她对金钱要有客观的看待,对自己的价值和为之努力的梦想要有一种信心,而不是依赖别人或者待价而沽。对于男孩来说,他应该有丰富的人生,这比仅仅做一个大官、挣一笔大钱更可贵,值得他一辈子努力。



《教育家》:在您的成长之路上,家庭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杨澜:我是196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女,那时候独生子女并不多,所以我从小就是既当儿子也当女儿。那时候北京家家户户还要换煤气罐,中学的我就成了家庭“劳力”,要把一个煤气罐抬到楼上,做些体力活。父母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终身:不要因为你是个女孩子,将来就想依赖谁,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会有底气。这点让我非常感激他们。

 

而且父母并没有因为我是独生女就娇宠我,反而告诉我要用自己的能力多为别人做些事。每个周末的上午,我都要帮妈妈做家务活,包括拖地板、洗被单。我妈妈总会说,再把楼道也扫干净。小时候偷懒,我就不服气地表示:为什么别人都不扫,每周都要我去扫呢?而且我已经扫了家里,做得很好了。我妈妈就会说,为什么不呢?你有能力做,而且已经在拖地了,有一桶水,可以把楼道的卫生一起做了。母亲从小就教我,不要只关注自己家门里边的一点点狭小空间,当你有能力为邻里做些事情的时候,不要吝惜自己的力气,因为年轻人很快就会恢复元气能量,只管放开去做。这种不娇宠,又赋予赞美的家庭教育,为我日后无论是看待自己的方式还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奠定了基础,所以当我真正走入更大的社会,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更为开放的同别人交往。现代女性需要被赋能,其实这个过程并不难,就是一张窗户纸,我把它形容成一个隐性的门槛,实际上只要向前一步勇敢迈出去就是突破、成长

 

《教育家》:近年来,您很是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在您眼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手段对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杨澜:以往漫灌式、输出式的,千人一面的教育都需要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下被打破。这一点让我在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采访中深有体会:一方面,我认为对于学生成长而言,当下越来越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提问而非给予答案。答案可能存在于计算机里,能被轻易的搜索出来,但提问、思考、探索的能力是人独有的智慧,难能可贵,机器无法替代。机器可以给予100个正确答案,但无法连续问出10个问题,所以我觉得用提问、独立思考、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来替代过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另一方面,以往的自适性教育表现为过去的一个班,学生无论学到何种程度,老师都会按照一个进度讲课、留作业,但是人工智能时代赋能教育个性化,使得以往自适性的教育按自我需求的学习形式变得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为此解放了很多孩子、老师的时间。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途梦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未来菁媖”中国行动以及新浪教育公益联盟联合举办。途梦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教育家》记者,他们从今年大年初八开始正式招募学校,起初的计划是招募100所,最后收到了181所学校的报名。“某种程度上,积极的热情恰恰说明了乡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对这样资源的重视和欢迎。”

 

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疑惑,向杨澜提问

 

去年,杨澜刚刚迈过“知天命”的门槛。优雅与从容,已经成为融入骨血间不经意的流露。举手投足,气质自华,连岁月给予的亲吻都显得格外温柔。

 

从大众熟知的媒体精英,到赴美留学,此后开创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后改为《杨澜访谈录》),再到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一再转身。期间,几次从事业辉煌的巅峰期“急流勇退”,选择开拓新天地。为外人不解的种种,于杨澜眼中,是不断挑战自我的天性使然。

 

从成败起伏中涤荡,从时间的拣选中验证,杨澜的步履愈发不疾不徐。一路踏歌而行,为梦想执着前进。此次分享,她想告诉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地区的学子们,每个人生命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人们往往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为此不懈怠地奔跑。这个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困难都有可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对困境,反问一句“为什么不呢”。不要怀疑希望的存在,凡归奋斗,皆有可能。

 

—  END  —


本文拟刊于《教育家》2019年3月刊,作者宋欣园、谷珵,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点赞成都七中那块屏

怎会有爹妈为造“牛娃”,给孩子喂“聪明药”?!

两会教育看点 | 把书法纳入升学考试?

光明小记者再出发!“学雷锋”进社区活动纪实

李克强总理: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

师道尊严,这四字背后是无数教师平凡的伟大

老师学生“识文断字”,教育部有要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