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
近日,国家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指导,联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全国三维数字化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15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陈思晟等4位同学的作品《脊柱检测仪》荣获国家一等奖(指导老师:张立祥),方思源等4位同学的作品《煤矿锚固剂智能化装箱码垛生产线》(指导老师:何涛、解甜),何传欣等4位同学的作品《管杆巡检机器人》(指导老师:何涛)荣获国家二等奖,作品《煤矿锚固剂智能化装箱码垛生产线》同时荣获最佳单项奖。
据悉,全国3D大赛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主要以“三维数字化”与“创新设计”为特色,是教育部认可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该大赛自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15届,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业的重视,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水平最强、影响最广的全国大型公益品牌赛事,本届大赛年度竞赛自3月21日启动以来,有全国31个赛区,767所高校,1776个院系报名参赛;参赛报名团队共17673个,提交初赛作品共14939件。
全国奖项获奖作品简介
1
《脊柱检测仪》
全国一等奖、数字工业赛道获奖团队主要成员
作品《脊柱检测仪》,由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团队机设20-11班陈思晟、赵干等组成的安理骄傲队完成,指导老师张立祥。据调研,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团队针对当前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难以快速、广泛进行筛查的现状,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脊柱检测仪。该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能够自动识别脊柱形态、方便地得到脊柱三维空间曲线拟合模型。并且基于脊柱三维空间模型,快速、广泛筛查脊柱弯曲病患,依托智能终端提供科学健康指导和风险评估。目前,该设计已在淮南师范附属小学、合肥青年路小学、科学岛运动与健康中心、五里墩社区等进行试用检测,据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康复主任医师评价道“实验证明,便携式脊柱检测仪对在学校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筛查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和工具”。该作品很好地契合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2
《煤矿锚固剂智能化装箱码垛生产线》
全国二等奖、数字工厂单项奖团队主要成员
作品《煤矿锚固剂智能化装箱码垛生产线》,由机械工程学院本硕博团队方思源、董欣强、罗刚、王琪玮、张明文和丁庆田完成,指导老师何涛、解甜。“双碳”背景下,传统煤矿类工业企业亟需数字化转型升级,兼顾传统锚固剂企业的现有厂房及设备布局,针对锚固剂加工末端环节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低能耗、智能化、模块化的成套煤矿锚固剂装箱码垛生产线。本项目主要由无缝衔接的布料、装箱、贴标、合盖、捆扎、码垛、仓储及送料等装置组成,极大提高了生产企业的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具有设备能效高、运存节能、提效降碳等特点。作品融入节能设计理念,全流程优化能效,实现势能及激振能量高效利用;并通过顶层规划生产单元、生产流程及厂房空间,助力企业精益生产。促进生产系统化、标准化,为传统煤矿类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装备及工艺基础。
3
《管杆巡检机器人》
全国二等奖团队成员
作品《管杆巡检机器人》由机械工程学院何传欣、李博、陈红、王有为、倪晨君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指导老师何涛。针对当前管路及路灯维修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设计出该作品。本设计以迈步行走、互为支撑的动作原理作为基础,采用多行走机构高度集成的结构,使得运动形式灵活多样,并采用轴/周两向共用麦克纳姆轮的协同驱动方式,精简了轮系驱动系统结构,避免了轴向驱动与周向驱动产生运动干涉,实现了轴向驱动与周向驱动的协调控制,使得机器人运动过程中自适应转体于一体。该作品的设计,使得爬杆机器人功能多样化,能应对多种工况,具备模块化及可重组化的功能。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祝贺机械工程学院
祝贺获奖安理学子
为你推荐 (点击图文封面跳转阅读原文)
🥰4618!700+!
王献余同志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加油!
重要提示!
来源:机械学院
撰稿:多超
排版:赵峻沂
责编:张小婵 宫小铃
审核:施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