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收钱吧、哆啦宝等聚合支付的内容电商求生路
聚合支付最近挺火的,不仅被各行业媒体盲目照顾,也顺理成章的被监管部门照顾了一下,之前媒体也公布了一份央行根据媒体报道整理出来的一份聚合支付产品名单,该名单被央行要求各当地人行对其辖区进行检查监管,以避免出现违规现象以维护消费者资金安全权益。
我把聚合支付做了三个基本分类:
一类是基于“二维码+微信公众平台”的聚合支付“台码”产品,也就是通常小店里面摆放在柜台上供消费者扫码支付的塑料牌子简称“台码”,
一类是基于“智能终端”的聚合支付智能POS,可以供消费者刷卡可以闪付,可以正扫也可反扫。
一类是提供线上“聚合支付接口插件模块”的产品,满足Web端移动端等线上商户一站式收款需求的服务。
而在这份名单中90%为二维码类“台码”产品,智能POS和聚合支付接口的插件模块产品为极少数,智能POS尙且还有“火”的潜质,因为“智能”一直是证明科技进步的大趋势,虽然现实是半温不火的状态,而聚合支付的插件模块纯粹属于技术服务,国内提供此类专业服务的企业也就那么几家,其盈利模式和变现能力都还有待验证。
本文主要想说的就是第一类基于“二维码+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聚合支付“台码”产品,在圈内人看来2017年被各媒体炒作的聚合支付其实已经过了那个风口,因为2016年才是二维码类聚合支付爆发和基本成型的一年。
16年9月6号央行开始施行的线下银行卡收单手续费改革政策彻底将二维码支付推上了高潮,甚至形成了一波短暂的造富运动,原因很简单,96费改让线下POS刷卡(信用卡)手续费的成本统一在了0.5%以上,而微信支付宝等通过直连各银行经快捷支付包装而成的二维码收款的手续费成本在0.2%以下,线上和线下手续费不仅不统一,而且相差如此悬殊,这让很多靠“手续费分润”生存的渠道商、服务商毫不迟疑的转移阵地,齐齐奔向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替其发展商户通过巨大的手续费利差获取利润。
二维码支付经过微信支付宝三年多的用户习惯培养已经成为当下最主流的小额消费移动支付方式,而在微信和支付宝各自进行大规模开荒线下传统门店的同时,市场也给了部分既做微信也做支付宝服务商的公司一个机会,他们在想一个问题,我辛苦在一线发展商户,而最终商户最终归于微信支付宝,我只能获取商户交易量的利差分润,当市场饱和分润补贴政策不在时该怎么办?能否将这些商户变成我们自己掌握的资源从而二次变现?
随着微信支付宝的大战升级,各自针对其服务商推出的“二维码支付接口”服务,终于让一些有技术开发实力的公司得到机会,聚合支付最终得以实现,为了留住用户将商户服务放在微信公众号上而不是放在APP上也成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由此市场上出现了两大“二维码类聚合支付产品阵营,一种是原做银行卡POS收单外包服务商转战二维码支付的阵营,主要服务对象为“套现户”,一种是拥有一定技术开发实力的原微信、支付宝的服务商,主要服务对象是在各城市地推的小微门店商户。
大家都知道96费改导致了信用卡套现成本的大规模提高,这就让低手续费的二维码聚合支付的台码产品成为了一时风头无两的紧俏货,很多聚合支付公司通过卖二维码的电子码、台卡、系统、各类接口、手续费等大发横财,就连很多收单机构都没忍住诱惑参加这场饕餮盛宴,在看不见的数据空间里,那几个月线下的刷卡交易量呈百亿级的猛降,而线上微信支付宝的交易量则猛增,市场上也漫天都是各类码完全失去了理性。但随着微信支付宝对套现行为的风控升级以及银联、央行等监管部门的关注,针对信用卡交易次数以及限制交易额度、提高接口外放门槛、处罚清除违规服务商等措施让很多此类提供虚假商户虚假交易的产品生存不满3个月就集体阵亡了。
而只有已经做了一两年城市地推发展真实门店商户的台码产品生存了下来,其中典型的为“收款吧”“哆啦宝”等。这类二维码+微信公众平台”的聚合支付“台码”产品在天时地人和的市场机遇下,在短时间内就拥有了海量的线下商户,那么他们将这些用户沉淀在微信公众号上能够带来什么的好处呢?或者什么样的二次变现盈利模式呢?这就是“内容电商”!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聚合支付+内容电商。
电商是什么大家都知道,而近期非常火热的概念内容电商也有很多种,在这里就事论事举一个最主流的类型,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网罗目标用户,为这些目标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内容”从而在网上销售该内容的产品。
微信是当下移动端天然的流量入口,利用聚合支付产品的用户群数量基础,通过一篇内容文章的做精准的推送完成转化,这套模式已经在“收钱吧”“哆啦宝”平台上得到验证,而就单品转化率来说业内普遍达到4%-5%以上,而好的单品产品甚至达到7.5%以上(淘宝平台3-5%),也就说1篇10W+的文章,能够形成最终交易的至少有大好几千的消费者。
一篇文章大好几千的消费者什么概念?这还是一天一款产品的最低销量,因为平台上的产品一般对接的都是专业供应链服务商,甚至就是聚合支付平台自己的商户,核算成本低于市场渠道,而平台的利润分成在30%-50%左右。说起来复杂其实就运营成本来说,运营这样一个平台要的团队人员很少,成本也很低。只不过各环节都需要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成员执行。好的文案通过“痛点营销”“各种情怀”“工匠精神”等包装内容,一款成功的单款爆品(即市场上唯一的产品)可以加价成本的几倍!所以就聚合支付产品+内容电商的变现模式来说,无疑是惊人的成功案例,这对沉沦于手续费套利的银行卡收单行业以及可持续盈利性乏力的支付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启发。
很多经济学者说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要发展成“橄榄球”型机构,中间粗两头尖,目前看来70后80后是居于中间的中产阶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风险抗压能力,以及消费能力都是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见识和收入等决定了他们愿意为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埋单,而一篇篇充满小资情调的,充满文艺情怀的,充满故事情节的,戳中特定人群内心痛点的内容产品就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虽然没有见到数据但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产品从而购买的人流基数已经非常可观并且逐步扩大。
就笔者本身和周围朋友的亲身体验来看,都有过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线上社群购买过商品,我就在罗振宇的公众号里买过书以及钢笔,不论是喜欢罗振宇还是喜欢咪蒙,越来越多这类追求“小众文化”的非主流消费观的群体正在变的主流(尤其是女性群体),而有内容的产品(或者叫给产品以故事以灵魂)能够让那些追求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价值观的群体趋之如骛。
而通过收钱吧、哆啦宝每天推送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本身提供聚合支付服务就有了用户的信任基础,而内容的刺激主要体现在更有品质、更稀有、更健康、更独特、再加上“独属优惠”,最后转连微店形成订单完成了一款产品的变现转化。
内容电商的可操作性以及盈利能力已经无需质疑,年纯利润达上千万以上的平台不在少数,当然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也拥有一定的门槛,而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不能否认如此良好的开局。用圈内盛传的一句老话“支付,不仅仅是支付”来结束今天的聚合支付发展方向和模式探索的话题,希望行业内能出现更多不仅仅是支付的产品或模式出现。
近期头条文章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