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支付宝、财付通的人行罚单和我的焦虑

2017-05-10 老编 POS圈支付网
广告:以下产品均为招商信息不零售


支付宝违规处罚公示



财付通违规处罚公示


广告:以下产品均为招商信息不零售

今日上海、深圳人行官网发布公告,支付宝、财付通同时被人行行政处罚了,处罚原因不同,都罚了3万块钱。这哥两整整干了9成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而且还在扩张。不说“垄断”是因为怕被告诽谤,但真实情况真的差不离了,很多人说对比去年被罚了上千万的银商通联等公司,这两巨头违规了就罚3万块钱有点不能理解。这里得要说明下:违规违法所得和相关规定执行不力是两个性质的事情,而且罚金的多少对于这些巨无霸公司真的重要吗?

 

很多时候围观群众都是不理智的,要是这两公司真的罚的多了群众就会对企业表示同情并嘲讽监管单位,要是罚的少了群众就会对企业表示嘲讽并同时嘲讽监管单位,国人对权利的向往和抵触是共存的,明明矛盾却又理所当然。


引导吃瓜群众抱怨监管部门管的太多,是某些互联网公司一贯的公关手法,一句鸡贼的“众所周知的原因”……生生将监管部门陷于不可铭说的细思极恐的不义之地,实际情况呢?正是得益于初期相关部门的鼓励和宽松政策如今第三方支付才会发展如此迅猛,移动支付市场才能有如此规模。

广告:以下产品均为招商信息不零售

有一些常识需要明白,没有监管单位谁tm维护我们这些小个体的利益?不定下一些健康发展的规矩谁能给初生创业者崛起的机会?不规范市场谁来保护同业和相关产业不被资本淹没?经常在网上看见部分键盘侠无脑喷监管部门真觉得人行很冤。


我们关注的是“被处罚”这件事所释放的监管信号,因为这是两公司近年来首次被监管单位公开公布违规行为并被处罚。这种类似警告作用的处罚,据业内传闻原因无外乎账户实名制的相关规定执行不力。那为啥又要实名制呢?因为利用发达的网络支付导致网络欺诈、洗钱等其他违法犯罪的情况日益增长,为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账户实名制等相关制度不得不加快执行。


大家都知道微支正在疯狂的拓展线下商户,用线上支付的费率成本来做线下市场,而传统的收单机构却只能按照96费改规定的手续费和其对怼。线上费率成本远低于线下费率成本,这公平吗?哪里出了问题?线下银行卡收单有一套成熟的规则体系,这不行那不行,而线上直连导致实际上缺乏监管,自由玩耍的尺度远大于线下,这公平吗?哪里出了问题?这完全是不对等的市场竞争。


马爸爸的“五年达成无现金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度让我感觉支付行业就剩2家公司了,我们这些其他支付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未来还有没有饭吃我相当怀疑,所以我对巨头们有实实在在的不满和恶感,甚至在朋友圈征求意见:微支有哪些害处?怎样干死微支?希望这样赤裸裸的表达不会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被删除。

广告:以下产品均为招商信息不零售

不仅如此我甚至感觉“第三方支付账户体系”和“银行卡账户体系”本身就不在一个维度竞争,微支的账户体系无视或者叫现有的规则不适用于它们,但却拥有基础的金融账户功能,监管部门对支付牌照的限制和对其功能的持续削弱证明了这点。硫磺火药在很久之前只能让一些人炼制“长生不老丹”,商业化一点就成为了欢庆节日的鞭炮,而在另外一群人手里就会成为征服世界推进文明的机枪大炮。从某些方面说支付牌照也有这种神器属性,支付牌照的业务范围在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资本支持的增幅下被无限扩大,其“账户体系”无任何行业不可包容。这似乎是好事,让无数用户得到便利,但我总有种被统治的焦虑感。


同时我还在焦虑高度集中的支付渠道会让我的“个人数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非法商业化使用,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拿到征信牌照,但很多支付公司借着“支付入口”的便利在获取用户数据,并且在没有得到征信牌照和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建模做基于征信的金融产品,提供、交换甚至是出售给其他商业机构。


凭空想象是没办法高瞻远瞩的,谁也没有料到移动互联网会发展的如此之快,也没有料到一张支付牌照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更没有料到会对个人、行业、金融、商业甚至是整体经济产生如此深远影响,任何事物皆有利弊,我们不能只看到市场发展起来的有利一面而忽视有可能因此引发的风险和弊端,所以这两年国家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各种业务范围定性、账户分类限额、账户实名认证、备付金管理、技术标准、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业务模式等方面出台了各种调整限制和规定,更是在今年上线了网联用来掌控全局,这是有利发展的必要之举,坚决拥护之。

广告:以下产品均为招商信息不零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