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见访谈 | 徐贲:没有人天生就会阅读和写作,读写能力可以这样培养

2016-07-27 王菁、聂可 政见CNPolitics
摘要
人的头脑里没有专事阅读的基因,需要借助一些已有的功能来发展出阅读的能力。

 

王菁、聂可政见团队成员

精彩观点预览

◆ 人的头脑里没有专事阅读的基因,需要借助一些已有的功能来发展出阅读的能力。
◆ 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由低到高经历五个阶段:萌芽、初级、解码、流畅、专家。
◆ 要训练批判思维,就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要讲究阅读方法。 
◆ 写得多的人知道的越来越多,因为他会对越来越多的东西发生兴趣。 
◆ 文章最重要的是过渡。这个过渡是你创造出来的。所以很多人等待自然的过渡,可能永远等不到。 
 
6 月 6 日,政见团队在苏州采访了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时值高考前夕,我们的谈话从读书开始,延伸至如何培养阅读、写作的能力,怎样开展人文教育,最后谈及知识分子、犬儒主义等话题。

另外,我们在采访之前向政见读者征求了问题,并且选择了部分向徐贲老师提出。

政见团队将在今明两天分两次发布此次访谈的内容。以下是访谈的上半部分。

一、发展阅读能力的五个阶段

【政见CNPolitics】中国的孩子从小被教育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读书” 和 “阅读” 有什么差别呢?

【徐贲】高考是改变人命运的机会,现在看起来还是这样。中国现在有很多不平等的问题,高考说起来还是许多不平等因素中比较平等的。

考试的第一门是语文。语文和阅读、写作是分不开的。以前的阅读与写作主要是纸面上的,而现在也包括电子信息的阅读。人们常以为,只要认得字就可以阅读,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有一本书《普鲁斯特与乌贼鱼》说,人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阅读是后天发展起来的能力。人的头脑里没有专事阅读的基因,需要借助一些已有的功能来发展出阅读的能力。比如,人一生下来能够辨别物体的大小、距离,人能够学说话,而阅读是综合了这些天生能力的结果。

人类用了两千年才发展出阅读能力,一个孩子要两千天来发展这个能力。阅读能力不是说发展就发展的,需要由低到高经历五个阶段:萌芽、初级、解码、流畅、专家。前两个不说了,主要是说小孩子念的一些启蒙读本。到了解码级,就是比较正规的阅读了。我们现在考的主要跟解码级有关。

解码是什么呢?我们读一篇文章,文字是编码,要解码就是要读得 “懂”。但是文章不只是码,阅读也不只是解码。所以到了流畅级,考察的是对文字之外意思的领会和解释,比如说明喻、暗喻,这就是流畅阅读需要的能力。更进一步,专家级是看你有没有批判思维能力。比如说,现在是冬天,树叶掉了,氧气减少,有人说你需要一个氧气枕头。这句话,解码、流畅都没有问题,但是仔细一想不对。因为北半球是冬天的时候,南半球是夏天。而且,地球上的大部分氧气并不来自树木的光合作用,而是来自海洋。地球近赤道的地方并没有冬夏变化,等等。有很多的理由加在一起,最终你就会发现,一开始给你解码的那个文本是有问题的,是虚假信息。这个例子算是可以用经验和科学来识别的,但有些判断是没法用经验识别的,如用意识形态对历史发展的解释。所以更加需要批判思维。

解码、流畅的阅读都是技能性的,只有专家级阅读是思考性的。

我们常常会通过文本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读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你先能够解码,读懂这个文本,就很不错了。那么流畅级是什么样的呢?比如你读这部剧,觉得这部剧可谓是莎士比亚所有剧中最理性的一部,给一些理由;然后你也可以找到一些非理性的东西,给一些理由;最后你把这些理性的东西和非理性的东西放在一起,读出了文学的 “暧昧” 和人性的 “复杂性”。把这个读出来,就是不错的流畅阅读了。

接下来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这部剧,可以从这个剧读出什么与我们今天有关的东西?我们读这部剧,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就是专家级了。布鲁塔斯把凯撒杀死了,但是布鲁塔斯并没有得到政权,因为他被复仇的安东尼奥杀死了,最后得到权力的是什么力也没出的屋大维。我们把它放到现世政治中会发现,不少政治的 “谋杀” 都是这个规律,人算不如天算。比如苏联,赫鲁晓夫把斯大林拉下神坛,但赫鲁晓夫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赢家,因为他犯下了背叛的罪行。而下面恢复秩序的是勃列日涅夫。你如果把戏和现实联系到一起,就是超过流畅阅读的能力了。

【政见CNPolitics】阅读既然是习得的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徐贲】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实都在培养不同的阅读能力。比如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有扫盲运动,培养人看报、听广播,为的是便于接受官方的宣传。这也是所谓 “学习领会” 的能力。而文革以后曾讲的 “读书无禁区”,则是提倡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实我们进行流畅级以上的阅读的机会是不多的,因为我们不是经常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很丰富的,有形成想法和训练思维的能力。但是,读文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你看理工科的人,整天要做实验研究,没有时间;而外文系的,也要花很多时间在背单词、学习语法之类的技能训练上面。所以就算在大学,也很少有人有时间去读文学。就算你在文学系,也要看时运,看你念的具体是什么。我原来也念过中文系,待了两个月就走路了。那个时候文革刚结束,我们念的是《龙江颂》,或者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这些文革遗留下来的东西。它们的阅读是有固定模式和正确解答的。

所以,要训练批判思维,就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

还有就是要讲究阅读方法。比如刚进来的学生,你给他读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他能读懂就不错了。接下来你就要讲,他们那个时代的作家喜欢用一些怎样的修辞手法,可以去分析这些修辞的文学性。再接下来,就要引入一些政治学的概念,让他们进行批判阅读。比如马基雅维利提到,统治有两种手段,一个是用恐惧,一个是用爱,前者比较有效。读得时候就要想:有没有道理啊?对不对啊?恐惧可能有效,但道义上对不对啊?这些就是批判思考了。你可以再联想现实,比如现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他没有章程,就是反对、反对、反对,就是利用人民的害怕,这是法西斯蛊惑群众的惯用手段。文化大革命搞阶级斗争,也是利用人们的恐惧。中美两国怎么会有这种类似的群众政治现象呢?

所以说,我们不能停留在解码和流畅这两个阶段,不然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是今天没有事情干,才在那里读本马基雅维利,我们读是为了有目的地思考,而思考是有不同层次的。

【政见CNPolitics】您刚才提到选择阅读的文本很重要。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信息和知识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徐贲】完全不同。不仅信息和知识不一样,知识和智识也不一样。比如说,文艺复兴前期,那个时候的知识指的就是记住古代的事情,记得越多就越有知识,知识就是所能记忆的东西。这就好比冷兵器时代,你力气大,战斗力自然强。那个时候的知识是不需要甄别的。所有古代传下来的知识,都是值得保留的。我会背 300 首诗,你会背 200 首,我就比你有知识。

到了 16 世纪,开始变了。蒙田出现了,知识观在他那里发生了变化。蒙田是非常有名的散文家,散文是 essay,essay 就是 try out 的意思。什么是 try out?那就是把 “我” 放在知识的中心,对 “我” 有用的搜集起来,这个时候就有一个 “知识者” 了。你看蒙田的散文,都是我怎么怎么。这个时候,他就变成一个知识的处理者了。

你看钱钟书记性这么好,懂得很多,我们现在需要记那么多东西吗?根本不需要,许多都是一上网就可以很容易搜索到的。但是记忆不是没用了。就像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说的,你现在不需要走路去上班,但是你走路还是可以锻炼身体。一样的道理。不是说我们有了电脑就不需要记忆了,还是需要,因为这是我们人类智识中重要的部分。我念一本书需要短期记忆,要是念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我还怎么把它们串起来,融会贯通?我念一本书,过了许久之后,念另外一本书时,联想起以前念过的那一本,重新有所领会,这就是阅读比较长期的记忆。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记忆。记忆力从哪里来?就要训练。文艺复兴时期的时候,这么多东西要记,怎么办?那个时候开始有 “记笔记” 这一回事,但不叫 notebook,叫 commonplace book。什么意思?比如一个书里,描写衣服的,描写人的,分解以后记在笔记里,需要用的时候拿出来组装。我要写文章了,要描写天气,就去描写天气的笔记里找,或者已经记得里面记下的,诸如此类。

记忆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埃及神话中说,书写是由 Theut(希腊神话中叫 Hermes)发明的,他跟法老说,我找到一个很好的工具,来代替我们很不可靠、很脆弱的记忆,从此人们不需要靠记忆了,他们可以把东西写下来。法老一点也不兴奋,他说,记忆是神给我们的能力,你现在用外在的力量来代替人内在的力量,使得人的灵性减弱了。书写给了人用知识的假象来冒充知识的机会。我们写的东西未必是我们真正懂的东西。你们写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有的就是垃圾,拾人牙慧,这是知识吗?但是看上去,洋洋洒洒几万言,旁征博引,好像很有知识。

写跟想不是一回事。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让这两种功能一致起来,要鼓励学生写他们理解的东西,要充分理解了,弄通了再写,要说真话,清楚地把真话形成文字。你想不清楚,就一定写不清楚。不是说要你写得很华彩,用修辞代替说理就可以的,或者用个微博,发个一百多个字的警句格言,全是结论没有过程,搞得跟维特根斯坦似的。

【政见读者提问】我自己在阅读了很多东西之后,因为不像别的活动会产出即时而有形的产品,有时候会怀疑它们的效用,即是不是自己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看过的东西有的会遗忘,自己想写文章却又总觉得写不出像样的东西……虽然自己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阅读带给我的提升理性、逻辑、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好处,然而现在社会中蔑视阅读和知识的反智主义越加猖狂,毕竟还是想要看到它能不能生产出比较好的成品的……又或者,阅读本就不是一件抱着功利目的求结果的活动?

【徐贲】很多人的阅读是消遣性的,用阅读来放松自己,这也是一种用途。有人认为,阅读可以使人跟别人不一样,变得更有见识或更聪明,把这个当做阅读目的,这也是一种用途。还有人觉得阅读可以提高审美情趣或修养,有阅读经验的人比没有的更能欣赏好的作品,同样也是一种用途或目的。阅读没有单一的目的。

这个其实和写作是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老先生,是基督徒,写了一本书送给我,跟我说:“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受到了上帝的很多恩惠,因为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东西,是上帝给我的。” 其实,你写作的时候,你是带着目的去的,会发现很多以前不太注意的东西,这个是思考带给人的更大的关注范围和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写得多的人知道的越来越多,因为他会对越来越多的东西发生兴趣。如果对足够多的东西发生兴趣,那么不光写作的可能多了,而且有了一个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的可能。当然,许多人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发展他们的潜能。所以,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奢侈,值得好好珍惜。

二、写作是个发现的过程

【政见CNPolitics】您怎样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徐贲】我写得多。我妈老问我,你老是在写,有没有写完的一天?我说不会的,越写越多。写作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是个发现的过程。当然,写不是说有个想法就完了,写是要成文的,有结构的,而成文的能力也是在写的过程中获得和增强的。

我最近在给新京报写托尼·朱特的遗著《思虑 20 世纪》的书评。托尼·朱特跟我有相似的地方,或者说他让我想到了自己与他相似的地方。他原来是个历史学家,是个学院里的写作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开始受邀给纽约书评写评论,起初不会写,写写就会了。我开始也是走学院路线的,新京报找我写评论,我推了好多次。我推辞,一个是不愿意,另一个是我不会。

但是逼上梁山,慢慢地就会了。现在我觉得这种公共写作对我太有用了,因为这使得我必须面对普通的读者。你给报刊写文章,这些读者是有些文化的一般读者,所以必须简略一些,但不能太简单。写到的问题是具体的,但同时也要能提出一般性的看法。一篇评论要有个由头,但是就事论事是没有意义的,后面一定要介绍一种理论、或者看法,或者某种知识。托克维尔的文章极有阅读价值,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具体讨论时,不断在提出有意义的一般性观点。

【政见CNPolitics】您开始写作的时候有没有模仿的对象?

【徐贲】没有。但也有引导我的的,是我父亲(徐干生)。我父亲的文章才写得好,你们可以去看看我父亲写的《复归的素人》。他不给我讲文章,只给我改文章。我从他的改动里悟出很多道理。比如说,文章最重要的是过渡,从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要很流畅。好的作者有一个想法,不会一两句话就过去,一定会在这个想法上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形成一个段落,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从一个思想到另一个思想,中间一定要有过渡,这个过渡是你创造出来的。文章本来就是创作的,不会是自然的。所以很多人等待自然的过渡,可能永远等不到。

我们在教学生作文的时候,不是叫他们写 research paper,而是教 “I search paper”。比如要学生写一篇波士顿河流污染的文章,你首先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然后就写,写到知识穷尽的时候,这是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你会有很多想知道的东西,比如 100 年前河水是怎样的,50 年前河水是怎样的。你不写就不会产生想法。这个时候就会去找你想要的知识,一次不够,再写,再搜索。我们不会说叫学生找几本书,几篇文章先研究一下再写,以期下笔如有神或一气呵成,这样会把学生教傻的。

如果你真的有思考和写作的兴趣,又勤于写作,那么写作是不会穷尽的,除非是变懒了,不想写。克服懒惰就是在不想写的时候也勉强自己去写。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这尤其困难。不过我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经常被催稿,写作弄得像上瘾似的。这样并不好,因为一个人上瘾任何东西,就会对其他东西丧失兴趣。我太太和儿子是 NBA 金州勇士队的粉丝,他们通电话,会说到很多球赛的精彩亮点,我在一旁写我的东西,不听他们说的。所以我太太说,你越来越无趣了(笑)。

【政见读者提问】我是一个喜欢英文写作的人,至少我感到我很享受写作的过程中思维的表达。马上要去 UIUC 读金融硕士了,也想选修一些写作方面的课。对于我这种没有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人来说,您推荐我选哪些课呢?

【徐贲】金融写作和普通写作不一样,肯定有自己的一套。这个问题我倒真的不知道如何给你一个有用的回答。但是我觉得,不管什么写作,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应该是差不多的,比如你需要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需要形成一个清楚达意的主题句,每个段落的第一句或中心句要回到这个主题,每个想法之间保持自然的逻辑联系,这些东西应该是一样的。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很基本的。

明天我们将继续推送本次访谈的下半部份,内容包括对人文教育、知识分子、犬儒主义等话题的看法。


打赏支持政见运作


微信编辑:张烨  图片编辑:林亦然
最新合辑下载
百度网盘: http://t.cn/RGCasri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近期文章推荐

政见访谈|刘擎:如何观察西方知识界

政见访谈|Jennifer Pan:如何用大数据研究中国政治?

政见访谈|“世界民营化大师”:政府应该管制什么,放任什么?

 

我们是政见CNPolitics(微信号:cnpolitics2011)。我们致力于拆掉知识的高墙,让普通人读懂学术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新知。分享我们的文章,传播更多靠谱观点。
我们的内容均为原创,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链接 http://cnpolitics.org;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公号)转载请联系授权:Webmaster@CNPolitics.org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