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垃圾专利”呼啦圈是如何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

佑斌 佑斌 2019-04-29

提起呼啦圈,或许很多人都有印象,这种简单的塑料圈在八九十年曾风靡全国,无论乡间与城市,到处都能发现套着圈扭来扭去人们,呼啦圈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王者荣耀。


呼啦圈的销量惊人,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那时连最简陋杂货店门前,通常都会叠着一大串五颜六色的呼啦圈。


这样火爆场景也曾在美国出现,只不过时间早了30年,呼啦圈是美国玩具商Wham-O1958年推出市场的,因为其结构简单,玩法新颖,迅速风靡全球,在上市的第一个季度销量就达到2500万个,销售额达到3000万美元,这时候的美元还是金本位制,这样的销售额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但与商业价值比起来,呼啦圈的技术含量显得不值一提,呼啦圈发明也源于一个巧合。玩具商KnerrMelin在澳大利亚参加展会时,看到有小孩套着大木圈转着玩,觉得新奇,于是回美国试制了一个,发现太重不易操作,后来他们改用一根空心塑料管,将两头连接起来制成这样的圈,并取名为呼啦圈(hulahoop),没想到一拿到市场,销量就一发不可收拾。

 

呼啦圈在全球的销量很快就达到上亿个,关于呼啦圈的报道不断出现在各大报纸,约旦的太后旅欧返国时,行李中装着一个呼拉圈;一支比利时探险队出发去南极时,在他们的行装里也有20个呼拉圈。在1958年的秋天,每当举行橄榄球赛时,女拉拉队队员在观众尖叫声中套着呼啦圈扭动着腰部成为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


呼啦圈取得如此大的商业成功,发明人KnerrMelin很快赚得盆满钵盈,其他商家当然也想来分一杯羹。但发明人很有专利意识,在上市前就申请了相关的专利,后又进行了继续申请。


可是这件专利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是十足的“垃圾专利”,主要的权利要求如下:


一种适合响应于身体回转围绕人体旋转的圈状玩具,包括形成封闭环状圈的部件,所述部件由硬质塑料制成并且外直径为13/16英寸以便圈作为整体基本上是硬质的,所述圈状玩具外直径为31至37英寸整体重量为7至10盎司,以便圈响应于用户身体运动,与身体接触的圈部分相对的,直径方向上的圈部分与身体间隔足够的距离,在圈的重量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圈能依靠自身强度围绕用户旋转。

 

这件专利的权利要求中加入了多个具体的数字,这样的权利要求是非常容易规避的,尤其是构成呼啦圈的长管直径限定为13/16,更改也不影响具体的技术效果,加上本身的技术简单,拿到交易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价值。


但这样的垃圾的专利在公开前,谁也不知道具体的保护范围是什么,申请人只是说其申请了相关专利,在美国这种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下,足以吓跑了大多数大型竞争对手。产品在专利申请的保密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在几周内就达到几千万的销量,等到专利申请文件公开时,其他竞争对手发现申请的专利是垃圾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呼啦圈“垃圾专利”在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功地帮助权利人吓阻了主要竞争对手,为产品占领市场赢得了时间。


可见,知识产权在很多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工具,但善于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要对企业的商业战略和市场有深刻的理解。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507258

获得诺贝尔奖的小发明

摩拜胜诉,有的专利是一把永远也拔不出鞘的剑

爱因斯坦的知识产权意识如此之强,连自己订做的衣服都申请了专利!

让苹果赔偿五亿美元的一件专利及其背后的专利运营团队

简单有意思的创意,迪士尼无人机空中显示器对专利申请的启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