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公司所属各单位观看《开路先锋》纪录片(二)

11月29日,《开路先锋》于央视正式开播。时光流逝,精神永恒,公司所属各单位组织收看,掀起了学习“开路先锋”精神的热潮。

公司机关

12月10日,公司机关组织观看《国家记忆——开路先锋》纪录片。

观影后,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既感慨于过去艰难困苦的施工条件,也感慨于先辈顽强奋斗的精神斗志。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先辈筑路边陲的精神,时刻高举“”的光荣旗帜,并在未来的工作中携手并肩,助力五公司蓬勃发展。

南宁地铁5号线项目部

南宁地铁5号线项目党支部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纪录片《开路先锋》,让全体员工铭记中国中铁历史,传承开路先锋精神,提高自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通过观看红色铁路纪录片,让全体员工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中国中铁一名员工,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积极进取,接过开路先锋大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情投身到项目施工生产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为企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助推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劈波斩浪,勇攀高峰。



筑先人未竟之路,开后人畅行之途

机械化智造研发中心  郜志康

《开路先锋》纪录片是一曲对全体中铁人的赞礼。它记录了中铁百年发展历程中,一代代中铁人奋勇拼搏的顽强斗志,且伴随着历史潮流的不断奔涌,这种精神通过中铁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延续到当下的我们身上。

 历史回望,1950年3月,随着邓小平、贺龙同志将“开路先锋”的旗帜交到成渝铁路筑路部队的手上,先辈们便已明白自己的使命。“开路”便要深入无人的地界、崎岖的险峰,危险与孤独都会是家常便饭;“先锋”便要勇往直前、身先士卒,有苦自己受,有难自己扛。然而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默默接过了旗,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无愧于这个响亮的名字。

 “守山餐,伴风眠,劈山斩水敢胜天;越沧海,跨天堑,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气势磅礴的诗句却是中铁人不曾言说过的辛酸。将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铁路建设的王占吉前辈,承袭了父亲的遗志的王耀欣,为科研探索深入雪山的张鲁新、李勇团队,将孩子托付给小姑子照顾的丁太环护士长,还有修建成昆铁路时死去的136名建设者,他们不是钢筋铁骨,也是普通人,但在他们的心中,修筑铁路早已成了一种信仰,是自己吃苦但能造福后世的伟大事业!

 作为一名刚入职几个月的见习生,从很多前辈身上都能看到他们传承着中铁人的精神,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哪怕披星戴月、迎风顶雨。一位前辈这样跟我说道:“你看啊,等这条铁路修好,以后我带着我孩子坐火车,我告诉他这条路是爸爸修的,那时候该多自豪啊!”在潜移默化中,我也在被改变,丢掉自己的软弱与怯懦,勇敢向前,我相信,我终有一天也会继承先辈的精神,并将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开路先锋》观后感

柳州古镇路项目   赵孟贺

      “逢山开路越天堑,遇水架桥绘彩虹,南北征战好儿女,四海为家谱丹青......”歌声回荡在耳畔,内心随着激动澎湃。中国中铁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家国天下的豪情伴随着记录片的叙述深刻的震撼着新一代铁路人的我。

     1950年,我们从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由小家到大家,由宁静到致远,一步步成为世界高铁发展的引领者。

青藏高原,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高寒缺氧,常年冻土,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而中国中铁人已经在这里奋斗了半个世纪,铸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的精神。这其中饱含着筑路人数不清的风餐露宿、经历的艰辛跋涉,涌现了一大批典型的模范人物,但更多的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平凡的铁路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在祖国大地上让一座座大桥飞跨大川大河,铺就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让天堑变通途。正所谓,伟大的工程造就伟大的精神,我们新一代铁路建设者将传承这种无畏的精神。

我亲身经历了武广客专、大西、沪昆客专、黔张常、张吉怀等高铁项目的建设,看到了不管刺骨寒冬还是炎炎酷暑;无论白天黑夜,中国中铁人都始终坚守在施工前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华民族的腾飞助力添辉。

我为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中铁一员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中铁人的担当精神而奋进,我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不忘初心,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做企业发展的先行军,勇于拼搏,敢于行动,勇于担当,以百倍的热情完成柳州古镇路项目建设中的每一项任务,以智慧和热情书写敬业奋进人生的最美篇章。


审       核:侯    杰

责任编辑:温柏杰&郜志康

供稿单位:南宁地铁5号线项目、机械化智造研发中心、柳州古镇路项目部

图文作者:仙娥、郜志康、赵孟贺

主办单位:中铁上海局五公司党群工作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