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帐篷:手把手教你,一起创造帐篷场
帐篷的骨架撑开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薄薄的帆布划分出了内部和外部世界,所有的帐篷参与者用自己的力量构建起了这个“帐篷场”。在帐篷里的我们,借助“帐篷场”一起反包围整个世界。
2013年,台湾海笔子搭起的帐篷
2015年,东京野战之月搭起的帐篷
2016年,北京流火搭起的帐篷
帐篷剧的演出是非常紧张的工作,由于移动演出,除了排练和演出,更多的是高强度体力的制作劳动,而制作的起点就是“搭帐篷”。樱井大造导演在40多年的帐篷剧过程中,采用过不同的结构来搭帐篷(比如,2010年在北京的帐篷演出采用了竹结构,2015年开始,北京的帐篷演出都采用穹顶结构)。
目前,东京、台北和北京的帐篷剧团演出时,主要采用网格穹顶结构和拱形结构,搭建起整个帐篷空间。这两种结构都非常简单,并能快速搭建和拆卸。
穹顶帐篷
2014年,上海双年展搭起的帐篷
帐篷演出所使用的穹顶结构叫做网格穹顶(Geodesic dome),由美国建筑大师富勒(Buckminster Fuller)于1950年代设计和推广,是以三角网格为基本单元的近球面网壳结构,这样的设计使球面网格有最短的受力路径,从而使网格整体性强,结构均匀性高,各杆件几乎均等受力。网格穹顶以最少的表面材料获得最大的建筑空间,用最少的结构材料获得最轻质最坚固稳定的结构。
《全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里的富勒专刊
在帐篷演出中,穹顶空间通常作为舞台演出部分,这样的结构为帐篷戏剧提供了丰富的舞台装置可能性,呈现出更丰富的世界和想象力。对于参与帐篷演出的人来说,首先就要学会如何搭帐篷。通常,搭起帐篷需要半天的时间。
这种穹顶结构是不是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可以将穹顶想象成半个足球,由五边形和六边形拼接而成,即五边形周围有5个六边形。
流火帐篷现在所用的:3V,7/12球面的网格穹顶结构
黄色杆件B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边,红色杆件A为六边形顶点到其中点的连线,绿色杆件C为五边形顶点到其中点的连线
五边形和六边形拼接为整个穹顶
搭建时,穹顶结构由连接件和木杆件构成,我们用的工具是套筒扳手(武器)和螺栓(弹药),从下往上,一圈一圈地搭建。搭建过程,有图纸指导,可以依照图纸来进行搭建。
2014年,北京流火进行了几次搭帐篷工作坊,我们购买了木条,通过切割、打孔、涂色后,制作成帐篷的木杆件。木杆件有4中不同的长度。
按照设计角度切割木条
画线,打孔
而连接件是在工厂直接订制,共分成4类:五边形中点、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顶点、六边形中点、底圈。
连接件种类
连接件、棘轮套筒扳手和螺栓组
在搭帐篷时要依靠脚手架,要想搭起帐篷的穹顶,需要站在3层高的脚手架上。大家平常肯定在施工现场见过脚手架,但自己用过的应该很少。对于从来没有使用过脚手架的人来说,第一次站在3层高的脚手架上还是需要勇气的。所以,先要学习如何搭脚手架。通常,1个人就可以搭起一层的脚手架,2个人就可以搭起两层的脚手架,而三层的脚手架至少需要3个人来合作。(具体怎么搭,就来帐篷里学吧~)
学习搭脚手架
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后,就可以搭帐篷了。
帐篷是从下往上,一层一层搭起来的。
第一圈,先用底座连接起来,围成圆。
第一层搭建,先用连接件组装两根杆件,再立起来与底座连接,最后把第一层的圆连接起来。
第二层搭建,把第二层的杆件用连接件连接好,再与第一层连接。
脚手架操作,一定注意安全。
继续往上搭,穹顶会因地面不平或受力不均,产生变形,这时需要多人合作,一边校正形状,一边连接。
最后的合拢穹顶
穹顶中心是一个五边形
搭好的穹顶结构,会根据场地和舞台需求进行拆卸和加固。最后,在外面挂上帆布,像浮在大地上的一个气泡。
拱形帐篷
樱井大造导演从台湾办红白事的帐篷中获得灵感,制作了拱形帐篷,拱形帐篷一般用于观众席。有时由于场地限制,或者为了快速移动,也会用拱形帐篷作为演出空间。
2015年,东京野战之月搭起的拱形帐篷
北京流火拱形帐篷结构,绘:申源
拱形帐篷的结构构件包括:立柱、左右半拱形架、拉杆、螺栓组、底座和帆布。搭建需要先组装每一榀钢架,然后一榀一榀立起来,每两榀间用拉杆连接,钢架组装完成后,挂上帆布就完成了制作。
2015年,东京野战之月拱形帐篷立钢架
这种帐篷搭建速度很快,通常2小时左右就可以搭好。在搭建过程中,需要大家相互关照和体谅,一起劳动时的协调和磨合,能让我们找到自己身体的重量。
帐篷场
“帐篷剧场并非空间的概念,而是因时间的概念而存在的,是在紧急性的时间中存在,像‘记忆’一般,瞬间前来,瞬间又遗忘。”
--樱井大造
搭好了帐篷只是第一步,有了帐篷这层薄薄的覆盖,帐篷里面的世界,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要制作演出的舞台空间。所有的舞台、装置、道具、观众席等,都由我们自己制作。
帐篷里的舞台也充满了想象力,虽然空间不大,却会非常丰富。比如,2015年在东京立川的演出,中央是三层的舞台,下层舞台可以旋转,舞台左侧是叉车做成的“电梯”,右侧是卡车。随着不同人物的登场,舞台不断的变化,演员总是会从意想不到的空间里出来。
2015年,东京立川演出的舞台
2015年,东京立川演出,翻转舞台
2015年,东京立川演出,卡车舞台
2015年,北京流火演出,舞台制作中
2007年,北京皮村演出的旋转舞台
2010年,北京皮村演出的竹穹顶,像翅膀一样扇动
除了大的舞台结构,帐篷的舞台上还会有各种装置、场景、道具,比如城中村的垃圾场、三途川的河道、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墓场、“金瓶梅”旅馆、煤矿坑道等,还有各种巧妙的机关装置,比如投影的大海、冲绳伽摩洞滴落的水珠、飘洒的樱花、死旗等。总之,帐篷中的所有东西,都是从一个想象的意象开始,慢慢被帐篷里的大家,用共同的劳动和创造变成现实。
2016年,大家一起描绘屏风
2016年,大家一起锯钢管
“要把握帐篷需要复眼,而自然界虽有复眼,对人却不起作用,所以只能认为,是各种各样的视线在分享著帐篷场。
观众坐的场所、与观众直接面对的演员的场所、与观众正好相反从背后看到舞台的后台的场所、从外面看到帐篷场的过路人的场所、剧作者写下剧本时的遥远的场所——所有的视线,分享著这个帐篷场。
不仅如此,帐篷场不断召唤著各种各样的他者(死者),他们的时间也侵入这一场域,使其更为错综複杂。”
--樱井大造
很多人问,帐篷是什么?
最好的答案就是:来参加一次搭帐篷就知道了,帐篷是需要身体来实践,而不是阅读文章和看图片。
流火帐篷将于2017年4月,在北京进行新一轮的帐篷行动
我们邀请更多的伙伴来一起搭帐篷,创造出有趣的帐篷空间,北京流火欢迎大家的参与!具体的帐篷行动,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信息~~
延伸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可见 2016年演出情况
微信号:流火帐篷 ID: liuhuotent
#识别二维码,关注北京流火#
北京流火
2007年秋,樱井大造率日本野战之月及台湾海笔子在北京搭起帐篷,进行帐篷演出《变幻伽壳城》,随后成立北京帐篷小组。
2010年8月,北京临•帐篷剧社在皮村演出了第一个在地原创的帐篷剧《乌鸦邦2》。
2013年7月,更名后的北京流火帐篷又创作了第二出帐篷剧《赛博格•堂吉诃德》。
2015年10月,北京流火在小毛驴乡土学园进行了帐篷试演《流火•十月谭》。
2016年7月,北京流火进行第二次帐篷试演《“蚂蚁”城中村·考》。
2017年,北京流火将带来正式的帐篷演出,敬请期待。
如果你对北京流火和帐篷剧感兴趣,
请给我们留言或者邮件联系
liuhuotent@163.com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取得许可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