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手让医生富起来,就能让健卫好起来

赵民 赵民微分享 2024-04-12

点击上方赵民微分享,欢迎关注我

这是我的第277篇原创文章

 这是疫情期间的第65篇原创文章

全文共1533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昨天是武汉历史上、湖北历史上,也是这次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史上值得记下、值得纪念的好日子:2020年4月8日星期三大武汉在“停运封城”76天之后重启。这好比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落下帷幕,抗疫局面,基本大定。


回顾这段76天的艰苦奋战,有哪些感想、感慨和感动?可说的很多,但医生护士医疗工作体系人员肯定是最主要、最重要的那部分人。


今天2020年4月9日早上起来看新闻,手机上报道上海市昨天召开了全市的公共卫生建设大会,为今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建设一个在医疗健康公共卫生角度的“大上海”吹响了嘹亮的号角。上海是中国各大城市经济上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相信从今天之后,全国还会有更多的大城市,不断地传出类似大会胜利召开的好消息。这当然是好事,值得庆贺。


怎么把一地、一市、一省和全国的公共健康卫生医疗体系建得更好,从而可以完胜类似今年第一季度武汉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件呢?


核心是让医护人员活起来、富起来,把医卫体系的主力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理由有三。


首先,想想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怎么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呢?调动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放手让农民活起来,富起来,包产到户,勤劳致富,党的连续多少年一号文件。政策用来干嘛的?是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不是用来把人管头管脚捆起来的。想透这一点,想穿这一条,后来九十年代国企改革,让一大批有真本事不混日子的国企厂长经理们过上了富裕奔小康的好日子,让国企的广大职工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企业打工、上班、跳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人才的市场价值,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从中央到省市到地方的各级各类优秀的好国企。从这个角度上,回头看一下中国社会里的医生、护士、健卫人员的收入、待遇和市场化人才流动机制,是不是建立和健全了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不调动起来,人的积极性不充分调动起来,公共健卫体系就不可能真正的好起来,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彻底从根本上解决。


其次,从世界范围对标,如果想让健卫行业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科研人员,在研发新药如这次的新冠病毒测试剂和预防疫苗和特效药上,和我们当今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地位相匹配的话,那就必须让医生护士,医药行业研发人员等公共健卫大体系里的劳动者,享有和国际对标、世界标准的从工资收入到奖金到其他各类激励性财产性收入。这个标准要基于全国和全球来看来对照,不能和历史上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纵向对比。为什么?因为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果没有先进发达的医疗设备、新药研发体系的话,创新型国家就缺失了那一颗闪亮灿烂的明珠、珍珠和宝珠。新药研发、用在人身上的医疗设备研发,是研发新品中最难和花时最久和最顶级的研发之一,和卫星上天,深潜下海,和5G和高铁有得一比,乃至更难。人类认识自身的科学远不及认识大自然的科学那么发达。


最后一点,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放手让医生活起来富起来?因为医学院要读五年、八年才能迈出校门跨进手术室大门。学医的读书要读八年,这在世界各国都这样要求,为什么啊?教育部、卫健委这样的教学规定是从科学出发的。读书都要多读好久,是不是应该多拿一点,多受到一点尊重呢?看看同样是华人居多的新加坡,还有其他一些地方,高中升学考试的前几名学生,都选什么专业上大学啊?医科,而不是所谓的金融。学医的人多了优秀了,是不会搞出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诸如此类的危机的,只会是拯救全人类,从疫情的手里。


所以,我们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理由,让医生、让医护、让健卫人员,活起来,富起来。管得死死的,是搞不好的。


(完)


赵民

2020-4-9 星期四

上午7:4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医院不在高楼,看名医才行


赵民手稿



本文系“赵民微分享”(ID:zminsight)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进行授权。


欢迎关注微博:赵民微分享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点个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