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位新三板人评媒体融合新模式 最重要还是内容深度

2017-01-18 新三板人 布娜新



针对本人在1月16日发表的拙作《从新三板的视角看媒体生态》,笔者邀请了行业内感兴趣的各位专家、老师、朋友进行了点评,现将他们的精彩言论发表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排名不分先后,按照回复时间先后排序)




证券市场的核心是定价,新三板的定价机制靠做市商,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做市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所以在目前情况下,目前情况下自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


by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 程晓明


布娜新的观点看似在写媒体与新三板的关系,实质是在探寻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新三板市场的本质是什么?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场所还是各机构争利的场所?媒体的本质是什么?是简单、机械地传播甚至只为抓眼球还是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或是进一步引导价值观?相信无论对于新三板的参与者还是媒体的运营者,背后的道都是相通的,不违背事物的本质,才能长久。希望读者能够从作者的演讲中获取一二。


by天星资本总裁、创始合伙人 王骏


随着新三板进入二次创业,新三板投研也经历着 “创造性破坏”:“三缺、二维、一个关系”。新三板投研缺少合格的研究员、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缺失、缺失合适的模式;时间维度上新三板投研期限存在严重错配,空间维度上新三板投研的定位不清晰,虚与实的这个关系还不明确。一定意义上,新三板媒体研究是专业投研的补充,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一个激励。新三板专业投研应该励精图治,更积极主动加入到这场“破坏性创造”,与媒体一道进行新三板投研的二次创业。

by清华大学博士后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 付立春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试图梳理新三板媒体现状的文章,作者浸淫新三板日久,又是熟谙媒体,所以这篇分析有参考意义。事实上,庞大的新三板公司数量催生了更多的新三板媒体,分众化个性化会成为趋势,而媒体尤其是分众的小规模媒体会潜移默化的改变新三板的生态,填补主流媒体和主流研究留下的巨大空间。

by洪泰新三板基金CEO 冯志


做一份事业,光有情怀是不行的,但没有情怀更是不行的。这些三板教徒们,无疑在用自己的情怀孕育和耕耘着这个市场。今天的一粒种子,明天会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发芽,茁壮!


by新华社《中国新三板》总制片人严楷晨


布娜新先生通过长期在新三板一线的研究和媒体报道,对于新三板媒体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和和独到的见解。新三板研究型媒体的观点很新颖,但也很落地,未来新三板生态圈需要这样的服务机构。


by祥云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鹏飞


同意布老师对新三板媒体生态的看法,尤其是研究型报道这一块。新三板投研体系目前仍旧薄弱,但媒体的力量在这两年井喷式的增长,未来媒体研究化或是解决媒体三板转型同时加强三板投研体系的一剂良药。


by《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 谷枫


新闻需求已转向有效信息需要,这一过程中,信息时效性已成为传播的次主要因素,新闻转化为价值信息成为主要需求。


by《证券日报》资深记者 左永刚


看完了布总的《从新三板的视角看媒体生态》,K也是感慨万千,作为所谓的新三板自媒体军团的一员,K先生工作室过年一年半以来确实也一直实践着“撸起袖子就干”的精神,感觉过去这一年所有专注于新三板市场的自媒体人真的很不容易,很多时候甚至还要有点自娱自乐的精神才能坚持下去,不管如何希望未来大家更加爱惜这个市场,多传播一些有品质的财经内容。


by新三板知名自媒体《k先生工作室》 k先生


最后压轴出场是子沐老师:


正如布总所言,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媒体业态,传统媒体的采编权的权力正在下降。新三板市场扩容3年以来,自媒体、垂直网络媒体成为中间力量。在报道的选题方面,布总提出多做研究型报道符合新三板从业者,从我对于新三板媒体报道传播情况来看,专业、深度的报道受到从业者欢迎,长尾效应明显。


by《新三板报》创始人

新三板50人论坛发起人之一 刘子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