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包机争订单如何影响出口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1]。多个地方政府包机出海争订单,扬帆起航拓市场。包机组团影响多大?2023年出口前景如何?
我们认为,疫情政策加速优化、近期海外需求下降、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推动了包机争订单。防控政策优化支持下,在国际交流中恢复客户线下交流对出口订单会有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短期出口有下行压力,但2023年全年出口金额可能跟2022年持平。短期来看,基数进一步上升,叠加海外需求下行、库存调整等,12月出口降幅或有所扩大。展望2023年,在海外滞胀的背景下,物价对于中国名义出口仍有一定支撑。而中国相对欧洲的供给优势也仍有一定对冲,使得中国出口份额降幅优于预期。
中金总量行业为您联合解读。
宏观
近期包机争订单有集中释放的迹象。根据我们的不完全梳理,自今年7月以来,共有二十余条有关包机争订单的公开报道,涉及了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地,目的地以欧洲、日本、东南亚为主,多数为参加境外展会[2]。
多重因素推动了包机争订单。第一,疫情政策加速优化,入境隔离时间缩短,降低了企业出入境商务活动的成本。其实组团出境争订单的活动在疫情前就有,由于疫情导致相关活动有所下降,而随着出入境政策的加速优化,使得部分积压的企业出入境商务活动在短期内集中释放。第二,近期海外需求下行,导致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主要外贸大省出口增速下滑,以江苏为例,2022年10月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0.4%(也有基数原因)。这些出口大省的出口商品结构集中于电子、电气设备、纺织、化工等。第三,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支持企业出国参展。2022年9月27日商务部发布的《商务部关于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就明确说明:“各地方积极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支持企业参加本地区、其他地区或贸促机构、会展企业举办的各类境外自办展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境外自办展会规模。”根据我们的计算,2021年中央转移支付给地方的外经贸发展资金为113亿元,高于2020年的106亿元。
国际交流,恢复客户线下交流无疑会对于出口订单有积极作用。虽然疫情影响下外贸企业也能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接单,但产品不那么标准化、成本比较敏感的产品仍会受到影响。我们预计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支持下的包机争订单对出口订单有一定积极作用。
近期出口下行压力加大,部分是基数原因,部分反映海外库存调整的影响。11月出口同比-8.7%(10月为-0.3%),低于市场预期。背后原因包括基数抬升幅度较大,价格贡献也有所减弱。供需两端压力也有所加大,手机单项拖累11月出口增速1.7ppt,海外库存调整加剧出口下行。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会导致最终客户端的需求波动在原始供应端被放大,这也是前期全球供应链紧张时支撑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终端需求下行和全球供应链紧张程度缓解,累积至高位的库存去化压力加大,反过来加剧了中国出口的下行压力。
短期出口有下行压力,但2023年全年出口金额可能跟2022年持平。短期来看,基数进一步上升,叠加海外需求下行、库存调整等,12月出口降幅或有所扩大。展望2023年,在海外滞胀的背景下,物价对于中国名义出口仍有一定支撑。而中国相对欧洲的供给优势也仍有一定对冲,使得中国出口份额下降幅度不至于太快。从数据来看,虽然中国制造业能源密度高于德国,但2021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平均电价仅为德国的四分之一,有助于弥补能源密度劣势,这种低电价的优势在2022年进一步扩大。这一方面拉动了中国本身具有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新能源相关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产品,例如化工、汽车等也在2022年1-10月中国出口增量中贡献了较大的比重。综合来看,我们对2023全年出口不会大幅变化,预计2023年全年出口或持平。
消费
消费板块涉及出口的子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制衣、家电、家居、轻工制造等板块。当前,我们认为对欧美经济高通胀和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增长预期,已经在出口企业估值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
考虑美国是我国商品的主要出口国,站在这个时点,我们认为在需求端有以下两点利好:
1)美国消费市场对未来1-2个季度的预期有所好转。
2)在美国市场上,因前期三轮财政政策对居民收入的补贴,汽车等昂贵的耐用消费品卖得更好,服装、普通家电、家居等次之。因此,基数不高的非耐用消费品、价格不贵的耐用消费品具备更好的防御性。
此外,这一次卡塔尔世界杯,中国制造的优势凸显,中国制造展现了技术先进、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等特点,让国际客户和全球消费者好感倍增。
在供给端我们也发现:
1)近日中国出口企业积极走出去、抢商机。我们相信企业们能够抓住中国疫情防控优化和2023订单季伊始这一宝贵时机,积极获得更优质、更大规模的订单。
2)疫情后,不少行业实现了供给端的整合,龙头公司市场份额扩大,且积累起了应对疫情变化的持续开工的经验。
从投资配置的角度讲,出口类公司前期下跌较多,估值较低,配置的优点是与目前的国内疫情防控优化的主行情形成互补,是新的一条投资路线。可以优选海外业务占比高,中长期全球竞争优势显著的消费类公司。
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海外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家电
2020-2021年全球疫情期间,欧美家电受益补贴以及居家需求增加,同时伴随全球家电生产供应链向中国转移。中国家电企业出口在过去两年呈现高增长。根据海关总署2022年1月14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2021年中国家电出口额(美元)同比+24%、+22%。
欧美疫情期间家电需求透支了2022年的部分家电需求,2022年初以来欧美家电需求开始下滑。2021年需求较好时期,港口堵塞,导致海上渠道库存增加较多。2022年,港口堵塞缓解,海上家电库存大量进入美国、欧洲市场。2022年1-9月,美国家电进口金额仍然维持增长,美国家电进口总金额同比增长12.6%。同期,根据海关总署2022年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中国出口企业已经感受到欧美市场去库存压力,1Q22、2Q22、3Q22中国家电出口额(美元)同比分别-4.4%、-4.3%、-13.0%。
我们预计欧美家电市场去库存周期持续到1Q23,预计到2Q23库存会处于较低水平。9月美国家电生产商库存32亿美元,较2019年平均水平高出18.1%,依然处于偏高的状态。从美国上市公司报表看,美国家电渠道商沃尔玛、Target、BestBuy的库存在三季报达到高点,10月末(三季报)美国商超沃尔玛、家居零售商家得宝库存额分别同比+12.6%、+25.0%。我们预计感恩节及圣诞期间促销将帮助零售商实现进一步去库存,2Q23美国家电市场库存有望恢复正常。
此前中国家电企业由于出境方面的行动限制,与海外客户、市场的交流活动较少,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无法充分发挥中国家电产业的全球竞争力,特别是品牌出海业务受限。除了代工业务,品牌出海是中国家电产业未来重要的成长趋势,这需要大量员工到海外开拓市场、布局渠道,国际交流的限制明显影响了各企业品牌出海的工作开展。我们预计随着预期国际交流正常化,中国家电产业有望再一次发挥全球竞争力,并在2Q23欧美家电市场结束去库存周期的时候迎来反转。此外,由于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家电产品征收关税,针对美国市场的家电产能向东南亚的转移会继续,但主要是有竞争力的中国家电生产企业在东南亚进行布局。
当前阶段,家电板块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首先是地产后周期的估值修复,涉及厨电、白电龙头;其次,随着未来国际交流正常化,欧美家电市场去库存周期结束,推荐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
风险: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海外需求不及预期。
纺服
我们认为现在,虽然目前美国纺织业的库存相对零售水平仍然较高,美国22年纺织业库存约是2019年140%的水平,但服装零售额约是2019年120%的水平,因此美国为首的海外库存消化情况是23年纺织出口增速的核心。此前市场的预期大约是在23年二季度海外需求能够转正,但是目前由于圣诞旺季较强的销售节奏我们认为,23年一季度可能海外服装库存就会逐渐下行。
我们中金纺服团队之前发布的产业链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纺织制造业由于很强的技术和效率优势、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优势、以及很强的品牌关系资源,即使在目前纺织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大背景下,仍旧是主导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中间力量。(参见《纺织服装:顺应转移,纵向突破》)从行业数据看,我国制衣出口仍然占全球31%,纺织品出口占比超过40%。同时在越南的外资投资中,中国企业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外资投资额,成为了外资在越南纺织行业中主导的投资企业。
因此,我们重点推荐大龙头,同样建议关注被外需影响的细分行业龙头。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出现波动,导致纺织出口企业订单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出口企业成本上升;汇率出现异常波动,带来较大汇兑损失。
轻工零售美妆
展望 2023 年,总体看,我们认为国内的生产供给有望恢复常态;同时海外市场随着渠道库存的逐步降低,加息周期临近尾声等,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加之今年的基数较低,我们预计2023年板块内出口型企业收入增速有望迎来修复。叠加海运费、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回落,板块出口企业成本压力亦有望得到缓解,盈利能力修复可期。
从不同板块展开看,首先是需求高景气板块,包括运动健身、新型烟草等赛道。
运动健身赛道来看,我们预计,1)需求侧:明年随全球疫情影响持续减弱,户外运动等需求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室内运动等需求有望回暖;2)供给侧:今年受海外产能恢复、渠道库存高企等,多数企业订单承压,收入有所降速;我们预计明年,板块内龙头公司的销售人员有望恢复前往海外市场参与展会等来获取订单,且海外渠道拓展逐步恢复正常,预计订单有望有所回升,在今年低基数上,预计明年收入端有望表现亮眼;3)盈利测:目前原材料价格在下行通道,海运费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我们预计运动健康出口企业利润率亦有望逐步提升。
新型烟草赛道来看,我们预计明年海外对雾化式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产品等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且今年因海外经济低迷等原因,消费者倾向选择低价产品,明年随海外经济企稳,体验更好的一些中高端产品需求有望得到修复;政策端来看,美国FDA预计其PMTA审核有望于明年上半年全部落地,我们认为能通过PMTA审核的产品未来有望长期于美国市场销售,获取更大的份额,且我们观察FDA亦对非法的一次性电子烟监管有所趋严,明年一次性电子烟对美国市场的扰动有望减弱,对于正规产品的需求有望边际向好;供给端来看,全球电子烟产能集中在中国,随我国电子烟管理办法等落地,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或已被清出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向生产制造能力突出、产品综合优势强大、研发实力领先的头部制造企业集中,明年龙头企业的收入端有望持续成长。
除高景气板块外,后续需求有望迎来改善的板块包括家居和家用轻工赛道,当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家居赛道中,我们预计当前板块海外订单仍有压力,顾家家居、敏华控股等龙头外销订单仍较弱。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海外家居零售渠道目前仍在持续去库阶段,其库存水位较今年年中已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明年的年中海外渠道库存有望得到明显消化。我们预计明年Q2起,家居板块海外订单有望呈现逐步向好趋势。
家用轻工赛道中,我们认为部分细分子领域的出口龙头2023年业绩有望向好。其中我们预计,电动工具赛道海外需求短期受通胀等影响有所承压,随海外渠道库存持续下降,明年一季度起订单有望得到改善,同时头部企业明年在OPE领域有望推出新SKU,收入有望明显快于行业增长,份额持续提升,原材料、海运费成本回落亦有望增厚其利润水平;舞台灯光赛道随海外疫情防控放开,明年需求有望持续向好,根据全球最大的演出票务公司Live Nation预计,其预售的2023年演唱会门票已较去年同期实现超双位数增长,我们预计舞台灯光龙头有望持续凭借强大的国内研发与供应链优势赋能海外高端自有品牌,快速抢占行业份额;人造草坪、人体工学设备等赛道明年需求亦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风险:海外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海外渠道去库存压力增大。
机械
资本品出口趋弱,消费品库存去化,关注高景气、低估值赛道
2022年机械板块的资本品和消费品出口呈现出差异化的景气度。资本品方面,海外制造业、基建、地产处于疫情后回暖或政策刺激的趋势中,需求相对较好,同时,国内企业在供给端的优势释放,带来份额提升;消费品方面,在居民补贴退潮和美联储加息共振下,一些消费属性产品市场出现下行,中国企业份额提升,增速跑赢行业,但较前两年明显放缓。
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海外资本品市场边际趋弱,近几月海外PMI已低于荣枯线以下,美国地产开工等指标也出现了同比回落。以挖掘机为例,2021、2022年海外市场出现20-40%同比增长,同时中国企业份额提升,2021、2022年分别实现约100%/50%出口收入增长。Off-highway预计2023年海外挖掘机市场销量同比减少8%。在全球竞争格局方面,基于产能供应优势和渠道布局,国内企业拓展了地理范围,并打入欧美成熟市场,我们预计全球份额将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3年挖机出口销量有望实现10-20%增长。同时,由于国内地产开工仍相对低迷,中金地产组预计2023年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7%,我们预计2023年挖机国内销量同比减少10%。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挖机行业销量持平。
资本品中,我们看好高空作业平台品类和工程机械零部件品类。对于高空作业平台,得益于下游更新替换与补库存需求,我们判断海外高空作业平台需求较为旺盛。国内头部公司在海外经过了多年的渠道布局,明年臂式产品有望迎来放量周期。同时,产能优势有望延续,海外主要对手Genie、JLG依然面临产能、供应链短缺等问题,交付周期较长,明年或仍为国内高机品牌出口替代的机遇期。对于工程机械零部件,国内头部企业产品力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过去市场份额较低。同时,零部件企业具备横向拓展能力,可以从挖机等单一品类向高空作业平台、农机等其他品类延伸的能力。我们预计2023年零部件龙头企业出口业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消费品端,我们预计2023年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以五金工具行业为例,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新屋销售、成屋销售自高点明显回落,工具行业由2020-2021年的主动加库存进入到被动加库存及主动去库存阶段。自今年二季度以来,美国工具行业消费量进入负增长通道,创科实业、史丹利百得等企业收入增速边际明显下降。我们预计2023年行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市场规模处于高位盘整阶段。
但另一方面,行业具备相对稳定性,且中国企业份额提升趋势延续。从创科实业及劳氏过去30年的工具产品销售来看,除了2005-2010年泡沫破灭和经济危机期间,其余年份行业保持较好增长。此外,即便是特殊年份,行业需求也并未出现大幅缩减,包括当前阶段的行业表现。过去十年中国企业持续处于份额提升的过程,我们认为在产业链优势和工程师红利带动下,中国企业将继续具备技术优势和性价比优势,全球替代步伐仍将延续。
往前看,我们预计伴随美联储加息趋缓,2023年行业表现或边际向好,建议关注产品结构优良、成本改善空间较大的企业。现阶段动力工具电动化率70-80%,而户外动力工具(OPE)的电动化率仅20-30%。当前,原材料、海运费、汇率等过去2年压制企业利润的成本项均处于改善通道,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五金工具企业有望迎来毛利率修复。
风险:海外市场景气度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汇率、原材料、运费等成本波动
交运
当前,中国公商务客的国际出行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我们看好中国航空业后续的恢复,国际航班量当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航班管家数据,当前处于2019年同期7%左右),参考海外多区域恢复经验,随着后续国际航班逐步增加,行业供需差显现或带来票价弹性,进而带动盈利超预期。当前板块存在较大预期差,我们看好航空板块整体投资机会。
参考美国、欧洲、亚太地区的经验,后恢复的区域体现出更强的需求弹性。自2021年1月以来,海外国家出入境政策已经历了3轮较大的放宽调整,当前多个国家的航空市场经营量已恢复至疫情前8成以上。从需求恢复的弹性上看,美国、欧洲分别用半年的时间,恢复了2019年4成的国际航空出行需求,但新加坡仅用了1个季度,便恢复了2019年3成多的国际出行需求。
亚洲区域恢复或更具备借鉴意义。东北亚及东南亚国家在居民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疫情应对策略及消费刺激政策上相对更加可比,因此其航空市场修复路径相对更可参考。参考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数据,亚太航司修复多方面呈现出比欧美更积极的特征:1)国内线修复虽受疫情反复影响,但疫情边际影响显著递减;2)国际线正迅速修复;3)票价表现(22Q3较2019增长36%)强于欧美(增长20%);4)非油成本上涨压力较欧美相对较小。
亚洲航司国际线票价水平回落但仍较疫情前有双位数涨幅。我们认为亚太航司国际线修复对中国具有参考意义,因此前均存在较多入境管制,供给极少的情况下导致国际线运价较高。例如,新加坡航空国际线在疫情初较2019年有2倍涨幅,在运力恢复至疫情前7成时,客收仍较疫情前高约30%;大韩航空国际线在疫情初较2019年有75%涨幅,在运力恢复至疫情前5成时,客收仍较疫情前高约40%。
市场上投资者多以美国航司的盈利和股价恢复作为参考,我们认为中国航空业此后基本面演绎将强于美国,因此中国航司后续的盈利存在超预期可能,基于1)量上看,中国航空业属于成长市场(疫情前5年需求CAGR 13%vs美国4%),同时航空出行受到制约时间更长,因此积压的出行需求爆发力更强;2)价上看,我国后续票价提升潜力更高,考虑票价市场化改革打开核心航线提价空间(目前主要航线经济舱全价较2019已提升30%,我们测算大航Top20航线较2019每提价10%将为大航每家增厚20亿元盈利)及国际线高票价弹性(1H22为1H19的5.5倍,若需求基本完全修复时票价较疫前高30%,有望为大航每家增厚近90亿元盈利);3)成本看,中国飞行员欠缺情况相对较好同时通胀压力相对小,单位非油表现好于美国。
我们认为中国航空业2024年供需错配下业绩有望超市场当前预期。根据我们的测算,2024年航空潜在出行需求相较于2019年增加24-28%,而供给累计增加为20%(已经考虑当前737MAX复飞以及后续737MAX引进,如果剔除,增长约为13%),供需差较大。考虑航司的票价弹性,我们认为2024年航司业绩或大幅超过2019年水平和当前市场预期,因此我们看好航空板块整体投资机会。
风险:疫情防控政策反复;经济增长不及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油价大幅上涨。
科技硬件
从出口角度看,科技硬件中偏向于To C的消费电子行业依靠从上游生产到下游品牌全环节积累的优势,主动持续地在品牌端和生产端走出去。我们认为,虽然今年受到全球需求不佳的短期影响,但长期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有望在品牌份额、国产化率、产品高端化、终端创新等多个方面持续成长。
全球智能手机需求低迷,关注存货出清节奏。在需求端,根据Canalys,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降幅分别为11%/9%/9%,主要系宏观经济低迷影响了消费者对手机等非必需品的即时消费。其中苹果是唯一实现出货量正增长的品牌,国产的小米/OPPO /vivo均有双位数的出货量下滑。而在供给端,由于需求低迷,今年手机行业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从下半年开始,去库存成为了安卓各品牌的主要目标。从逐月情况看,Canalys表示7月手机厂商的库存压力较大,在经过了积极的促销之后,销量情况从9月份开始逐渐好转。从主要公司3Q22的库存水位看,我们关注到存货从高点已在逐渐松动,我们预计终端存货有望在1Q23基本实现出清。综合来看,我们预计明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保持稳定,建议关注供应链库存恢复常态带来的修复机会,及部分地区结构性增长前景。
全球生产+全球销售,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品牌端,中国手机品牌面向全球出口销售。根据IDC数据,2021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出货量占比接近50%;而若以国产品牌的外销占比看,国产品牌也有相当比重对外销售,其中传音98%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面向全球销售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消费电子厂商在出海领域的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同样也受到了全球需求不佳的影响。展望未来,我们看好国产手机品牌在新兴地区受益于当地需求逐渐复苏带来的增量;以及国产品牌在部分地区份额的持续提升。在生产端,中国手机品牌面向全球生产。虽然今年整体行业需求不好,但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中国手机的出口量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比重稳定在70%左右,中国仍保持了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中心的地位。当前投资人关心国内部分供应链环节生产波动带来的影响,我们认为出口的波动亦有需求不佳、行业去库存带来的拖累,同时供应链也在积极进行生产调整。此外从2018年起中国厂商就在包括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多个国家设厂,主动利用当地资源禀赋走出去,我们看好中国手机产业链持续进行产业升级、高端化的趋势。
建议关注三条主线。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1)苹果产业链公司;2)安卓手机及AIOT产业链;3)消费电子主业之外,新业务拓展势头良好的公司。
风险:全球疫情影响智能手机及IoT产品需求;宏观经济低迷。
汽车
2022年汽车出口延续2021年以来的高增态势,新能源占比提升, 欧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为主要增量市场。据中汽协数据,10M22汽车累计出口达245万辆,同比+55%;乘用车累计出口197.5万辆,同比+59%。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300万辆,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汽车出口大国。亚洲(东南亚、西亚为主)、欧洲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墨西哥、比利时、沙特、菲律宾、智利为主要增量市场。
10M22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出口48.3万辆,占比达24%,较2021年18%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比利时、英国、泰国、斯洛文尼亚等中西欧及东南亚地区/国家为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比利时、泰国、菲律宾、斯洛文尼亚、英国为主要的增量市场。我们估算,2021年特斯拉占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比重约为57%,今年以来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占比有所提升,10M22特斯拉出口占比降至44%左右。
头部自主车企出口表现强劲,多年海外市场布局有望进入收获期。上汽乘用车、奇瑞、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出口表现较为强劲,在高基数基础上保持高增速。10M22上汽乘用车、奇瑞出口分别达34.9、36.2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61%/72%。上汽布局海外市场多年,已形成多点开花的出口格局,欧洲、澳洲、美洲、中东、东盟成为“五万辆级”的市场,上汽亦是自主品牌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最大的车企。MG在欧洲具备一定品牌基础,与同价位段新能源车型相比,MG旗下车型在续航、性能、空间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MG ZS EV、MG EHS、MG 5等新能源车型海外销量领先。奇瑞目前尚以燃油车出口为主,瑞虎7/5x/8/3x等车型在俄罗斯、巴西、智利、南非等国家实现热销,9M22累计出口量均在4万辆以上(含CKD)。
出口市场展望#1:燃油车——核心出口市场多元化,市场份额低、增长空间仍广阔。21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出口市场结构有所优化,欧洲、大洋洲、北美(含墨西哥)出口占比提升,10M22欧洲已成为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出口市场多元化,头部车企海外销量市场结构亦可验证,逐步形成“核心市场+多点开花”的海外销售结构。头部车企海外销量绝对值仍小,叠加销售市场分散,各车企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尚处于低位,单一区域市场份额不超过5%,潜在增长空间较大。
出口市场展望#2:新能源——美国低渗透,政策加码有望推动快增长;西欧总量稳健,自主品牌份额突破有机遇。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增长,10M22欧洲八国、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144.6/81.0万辆,同比-1.3%/+67%,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20.4%/7.1%。我们预计美国市场IRA法案签署有望形成催化,欧洲市场受到总需求承压和新能源补贴退出的影响,2022年渗透率遭遇平台期,我们仍然期待供给端产品力提升能够带动渗透率和新能源总量保持稳健向上,但增速可能相对平缓。
西欧、北美新能源市场当前尚以特斯拉、大众、Stellantis、福特、通用等海外车企为主导,以上汽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西欧市场取得初步突破,10M22新能源市场份额进入前十;比亚迪9月底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发布会,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我们认为以比亚迪、上汽乘用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背靠庞大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和相对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链,车型具备性能及性价比优势,有望逐步打开出海空间。
我们预计2022年乘用车海外销量接近250万辆,其中30%新能源车型贡献(特斯拉出口为主),往前展望,受益于中国车企前瞻布局出海+大制造基地优势,我们预计2023年出口量有望超越350万辆。
风险:欧美汽车市场需求恢复低于预期;中国车企全球化业务推进受阻。
[1]http://www.news.cn/2022-12/08/c_1129190863.htm
[2]http://js.news.cn/2022-12/09/c_1129193819.htm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12月10日已经发布的《包机争订单如何影响出口》
分析员 张文朗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分析员 郭海燕 SAC 执证编号:S0080511080006 SFC CE Ref:AIQ935
分析员 何伟 SAC 执证编号:S0080512010001 SFC CE Ref:BBH812
分析员 林骥川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80008 SFC CE Ref:BSY374
分析员 吕沛航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80004 SFC CE Ref:BSE475
分析员 邹靖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90003 SFC CE Ref:BRY575
分析员 赵欣悦 SAC 执证编号:S0080518070009 SFC CE Ref:BNN872
分析员 温晗静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3 SFC CE Ref:BSJ666
分析员 常菁 SAC 执证编号:S0080518110003 SFC CE Ref:BMX565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