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⑧丨14年心血浇筑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背后,有一位管理总负责人。他用14年的时间专注于港珠澳大桥建设这一件事。这14年,他积极协调沟通三方,持续紧抓工程建设管理,提出并贯彻一系列科学先进建设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重大设备、装备的研发,全力推进了工程建设。在他的决策和管理下,一个个建设难题被不断攻克,一个个奇迹被创造。他就是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更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项目的前期筹备推进十分艰难。2004年3月,朱永灵被聘为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他带领团队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三地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事程序、技术标准,面对大桥方案落脚点的选择、通道线位的确定、口岸查验模式的论证、锚地的协调、融资方案分析确立等等一系列涉及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重大事项,反复论证,反复协调,摸索总结出了项目协调决策机制的宝贵经验,提出的各种创新性建议,推动了三地政府各项重要决策的形成。废寝忘食的奔波,终于换来2009年10月,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
2010年7月,朱永灵被聘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全面负责大桥主体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工作。自2011年开工令发布,朱永灵带领管理局全体员工和所有参建单位的建设者一起,战台风,斗酷暑,日夜拼搏,当年就实现了东、西两个离岸人工岛动工成岛的夙愿。
为迎接设计、施工单位进场,他率队提早谋划,建立和完善港珠澳大桥管理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HSE运作体系,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牺牲了无数休息日,下班时间常常是晚上10点后。
在港珠澳大桥长达7年的建设期里,朱永灵以身作则,始终牢记“120年使用寿命”的质量目标,继续发挥前期工作时期总结的重大分析决策机制的作用,以“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为抓手,不断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世界级的项目,很多难题全世界都没有碰到过,朱永灵坚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其它行业和地区的优秀成果,将创新当做项目高效推进的重要驱动力。例如大桥采用的HSE管理体系,是从石油行业引进来的,质量管理则采用了香港的混凝土认证制度,养护维修设施的设计参考了香港和日本的经验。朱永灵还对建设理念、设计方案、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他带领管理局、依托三地政府,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对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体系、应急安全与环保等进行管理创新。
港珠澳大桥最大的特点是“一国两制”条件下三地合作共建,如何处理好与三地政府的关系,取得各方信任和支持,成了朱永灵肩负的重任。他坚持严格按协议和章程办事,认真执行三地委批准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管理局对三地政府完全透明,让三地政府及时了解决策过程、执行结果;在三地政府审核过程中,及时跟进和解释,用平和的心态做好工作。经过多年的磨合,三地政府对管理局的信任度大为提升,港、澳政府越来越理解大桥建设的压力和困难。
桥面铺装是港珠澳大桥曾面临的又一项重大挑战,规模达70万平方米,其中50万平方米为钢桥面,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要在一年的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并保证15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困难显而易见。朱永灵带团广泛调研、反复比较,团队足迹踏遍欧、日以及香港、内地数个省份,多方联合攻关,花费4年试验求证,确定了GMA浇筑式+SMA沥青混凝土铺装方案,采取“露天工厂化”施工理念,创建了世界一流的集料生产线,首次引进车载式抛丸机,研制了防水层机械化自动喷涂设备,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2016年6月,实桥试验段施工成功,组合梁和钢箱梁桥面铺装随即全面展开。2017年7月27日,桥面铺装圆满收官。
2014年到2015年,大桥建设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团队人员的流动等连串的挫折让即使很注意锻炼身体的朱永灵也出现了失眠、烦闷、心神不宁的情绪。看到一些关键岗位上的同事承受的压力接近临界状态时,他用命令的方式强迫他们休假。在他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团队强大,才能更好地推动项目渡过难关。朱永灵每晚下班都喜欢从楼梯一层层走下去,顺便看看每间办公室是否关好门窗,每次都会发现还有不少同事在加班或者学习。他说:“很多人发现我说话声音洪亮,给人感觉底气很足,我要说,这都是因为我背后有个坚强团队做后盾。”
朱永灵参与制定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章程和一系列管理制度尤其强调团队建设。全局及时惩处违纪违法行为,表彰先进模范人物,积极为员工争取适当的物质待遇和荣誉称号,社会各界对港珠澳大桥建设成果的认可,让管理局每位员工都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和所取得的成就。在他以身作则,先做表率的带领和管理下,大桥管理局的同事们、各参建单位的建设者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凝心聚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保证了港珠澳大桥不断向前推进。
朱永灵把伙伴关系理念贯穿到构建港珠澳大桥管理制度体系的始终,他提出,港珠澳大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科研、试验检测、材料供应方通过合同关系形成了工程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度难关,过分强调某一方的重要性只会使工程蒙受损失。”他不止一次强调,“工程是人造物,造物先造人,人是工程实施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伙伴关系理念让大家产生一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情感,并共同享受项目带给我们的荣耀与满足,建设者有了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最终世人在港珠澳大桥上看到的高效的组织、文明的施工、创新的成果、可靠的质量便是伙伴关系带来的结果,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参建各方的多赢、共赢。”
在朱永灵的带领下,在港珠澳大桥文化建设的耳濡目染下,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港珠澳大桥最终得以横空出世,在云展云舒的海天之间,成就了伶仃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2011年起,朱永灵在工地现场连续度过了7个春节。2017年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收官之年,5月5日,隧道最终接头精调到位;7月7日,岛隧工程贯通;7月27日,桥面铺装如期完工;8月31日,东人工岛房建工程封顶,胜利的节点接踵而至。2017年8月,13号台风“天鸽”和14号台风“帕卡”在不到四天的时间内接连卷着狂风暴雨正面吹袭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巍然屹立,毫发无损,这是对大桥质量实实在在的严苛检验,也让朱永灵对大桥120年设计使用寿命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