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美术学院初试到底有多魔鬼,考过的人都沉默了!初试VS复试

前言:
【B叔陪伴你的第2628天】
 坐标:广州
 天气:晴  温度:22°C
 24届联考倒计时331天

昨天,中央学院发布2023年艺术类本科专业简章。

央美2023年初试报名时间为:1月14日-1月28日(9:00——22:00),报名形式另行通知线上试时间为:2月19日。复试时间为:3月19日(考试形式另行通知)。


 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简章 
(上下滑动)



作为全国美术最高学府之一,是每个美术生的终极向往,近几年因为疫情原因,校考政策的改革原因,设为初试和复试,专业这里需要层层通关,可见难度一斑,央美的初始的门槛也不是一般的高,想考么?咱们可以先看看!
话不多说,接下来b叔带你看一下2022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初试和复试考题以及范画。
——B叔
2022年1月6日

 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初试 


专业:艺术设计


科目:综合设计基础


题目:

气候时钟


全球气候治理是人类面临的急迫课题。


“柏林全球公共与气候变化研究所”曾组织过艺术家、科学家、社会运动参与者共同创作“气候时钟”。“气候时钟”以全球碳排放的速度,显示出人类避免气候灾难的时间所剩多少。有资料表明,我们仅能比工业革命前高出1.5ºC以内的温度,才有机会避免灾难发生,否则地球将有可能出现只在电影里看到的饥荒、干旱、洪水、冲突等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值得提醒人类,该正视挽救地球、避免灾难的问题了。


2018年联合国提出的“均温”报告曾警告:倘若全球变暖以当前的速度持续,地球均温恐于2030年至2052年间上升摄氏1.5度。202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也警告:地球再过五十年将出现“近乎不适宜居住”的高温天气。


众多报告数据一一摊在世人眼前,无疑提示:人类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地球的环境,地球的未来,就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为了地球家园,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或许,地球不奢求人类立即改变所有生活习惯,但只要积极地改善,每天做一点,它就会很欣慰。


要求:

请你根据对于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危机的理解,就“气候时钟”这一概念进行再设计,并在卷面上作出200字以内的文字阐释。



【考题解析】

气候时钟


“气候时钟”不仅仅是以倒计时的方式对人类习以为常的破坏性行为予以预警,更是通过这样的视觉媒介,触发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呼吸的联动情感。


针对此考题的思考,无论是运用绘画语言将载体抽象转化,还是设计方法与形式构建的设想方案,都是试图激发广大考生对生态危机的关注,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考题同时考查考生依托艺术与设计的思维想象力,将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拓展式的独特表达。


我们希望看到的画面不仅蕴藏丰富的表现语言、精准的形态转化、独特的构建形式,更期待一个个鲜活的、有意识、有态度、有责任、有思想的灵魂跃然纸上。




专业:城市艺术设计


科目:手绘表达


题目:

失重的水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王亚平做了“太空中的水膜试验”和“水球演示”等几个与失重状态下的水相关的实验……


由此我们知道,失重状态下的水有如下的特征:


1.水在失重状态下,如果不受外力,最终会呈现球形。失重中的水分子完全平均分配充斥在水球内,内部各个水分子的受力一样,聚成一团,不会成分子状态散开;加上水的表面张力,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一团。

2.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对它吹气或用拍子击打,其形状即发生改变;但由于失重让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突显,水会呈现一种“粘稠的透明物体”的性状。

3.由于没有重力,水球内部压强处处相等,所以液体中的浮力基本消失。

4.由重力引起的流体自然对流现象基本消失,水不再“向低处流动”。


要求:

1.以“失重的水”作为画面主体进行表达,可以加入若干件其他物品或必要的场景。

2.画面必须为单色效果,工具不限。

3.画面中不得出现文字。



【考题解析】

失重的水


从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号上给青少年同学们所做的关于失重状态下的水的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失重中的水所表现出的性状迥然不同于我们日常看到的水的性状:水,这样一种我们每天接触的物质,转变为一种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粘稠的透明物体”,而且不再受到“容器壁”的约束。这告诉我们一个基本原理:万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存在,万物的“本质”都是条件存在或环境存在。


设计中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要能够以新的方式重新认识身边的事物,能够认知到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和现象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此次考题希望考生在科学理论基础上,以艺术的方式对“失重的水”进行具有想象力的描绘。“失重的水”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及与其他物品、场景进行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形态想象、质感刻画、光影处理等方面也均具有进行个性化艺术表现的可能。总之,“失重的水”既有客观性的约束,又留给考生想象的空间。以绘画的方式呈现“潜在的设计思维力”、“独特的美学素养”和“基础造型能力”是手绘表达科目要考核考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专业:艺术学理论


科目: 专业基础


题目:

策展实践


数字时代的艺术管理已经进入到了虚拟美术馆、虚拟展览展示的新阶段。2022年2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与美育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教研室给你发出策展邀请,请你结合中学阶段美术教材中的相关作品,提交一份策展方案。


策展方案包括:

1.展览名称(要求简洁明了,可以有副标题);

2.展览前言(要求字数在500字以内);

3.展览作品清单(要求不少于10件作品,提供作品具体信息);

4.展览形象设计(手绘展览海报设计草图);

5.展览推广(撰写展览新闻稿,字数不少于500字)。


【考题解析】

策展实践


本场考试,不仅是对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也要求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知识,充分发挥考生创造力。


今年的“专业基础”考题,围绕着数字化时代艺术管理的新趋势,尤其是虚拟美术馆与虚拟展览展示的新发展,“邀请”考生以“策展人”的身份,担任展览策划与组织工作,把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融入其中,最终提交一份有针对性的《策展方案》,身临其境地扮演好一位艺术管理者的角色。《策展方案》的具体考核点:“参展作品清单”,考查对美术史知识的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展览题目”,考查总结、概括的能力;“展览前言”与“展览新闻稿”考核写作水平、阐释能力,其中“展览新闻稿”更要求联系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传播特点与公众诉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撰写;“展览形象设计”则希望结合考生所掌握艺术技能,展现各自的创造力。


“综合素质”,以美术馆线上讲座为考题,考生可以结合“专业基础”的策展方案,并充分考虑到在校学生的受众特性与互联网传播特点,进行八分钟的主题演讲,录制提交。在对考生知识性考查的同时,还考查其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仪态仪表、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也希望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风采。


科目: 综合素质考核

题目:

线上讲座


结合《专业基础》的考题,做一次针对在校学生的展览线上讲座。


1.讲座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在讲述中不能透露考生本人的任何人信息。




专业:中国画


科目:专业创作


题目:

穿    行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穿行于不同的时空,际遇不同的人物与场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生活的敏感观察和艺术表现能力。


要求

画面不少于三个人物。

素描和创作(工笔、写意不限)可以分别为两个构图,也可以采用同一构图。

画面上不得出现文字。


【考题解析】

穿    行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穿行于不同的时空,际遇不同的人物和场景。


行走的人匆匆而去,揣着梦想朝向远方,以不同的视角感受外部世界。漫步的人体察社会,感受生活,积极的人生与时代同步。青年人是未来、是希望,走在时代的前列,迎来新时期,踏上新征程,出发远航。


本考题旨在考查考生的绘画基础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希望考生通过刻画一组行走着的年轻人的动态,表现出富有时代感的青年人乐观向上、激情饱满的生活态度。



专业:书法学


科目:书法创作1


题目: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要求:

1.考题内容用行草体书写,尽量使用繁体字,不能落款。

2.考卷竖用,考生信息二维码位于上方。


【考题解析】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书法创作1主要是考查行草书的创作。着重于考生对传统碑帖的掌握与运用,是否能够熟练、自如地驾驭毛笔进行风格表现。




科目:书法创作2


题目: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要求:

1.考题内容用正体(篆、隶、楷)书写,尽量使用繁体字,不能落款。

2.考卷竖用,考生信息二维码位于上方。


【考题解析】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书法创作2主要考查正书创作。着重于考生对传统碑帖的掌握与运用,是否能够合乎汉字基础结构的法度,并进行轻松表达。



专业:造型艺术


科目:综合绘画


题目:

新征程


要求:

一个人物以上,不能使用油画颜色,其他绘画工具不限。



【考题解析】

新征程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如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创造新辉煌。


新时代新征程,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人民的、个人的。对于每一位报考中央美院造型专业的考生而言,他们选择了央美,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有志踏上自己的新征程。在为理想奋斗的征程上,他们一路上的艰辛与收获,都是不断前行的动力;一路上的体验与总结,都能展现自己在新征程前行路上奋进的精神风貌。



专业:实验艺术


科目:造型能力


题目:

放在玻璃上的水晶体


考题要求:

1.水晶体应透明,造型不限。

2.利用周边环境的折射,表现透明水晶体的体积和质感。



【考题解析】

放在玻璃上的水晶体


放在玻璃上的水晶体。题面简洁纯净,晶莹剔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以及即将开始的冬残奥会的冰雪运动和冰雪世界带给我们的的欢乐与神奇。


考题中要求考生既要画出玻璃和水晶体的透明度,又得呈现其自身的体积和质感,这势必需要考生借助其他环境要素来加以表现。因此,这道题目虚实相生。


水晶体并未规定造型,可以自由发挥,玻璃也没有规定纹理、透明度和反射度。透明物体背后透射的环境以及表面反射的环境,都为考生敞开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科目:书法


题目:

经千难而百折不挠

历万险而矢志不渝


要求:

1.要求横写,使用简体字。

2.字体和风格不限。


【考题解析】

经千难而百折不挠

历万险而矢志不渝


书法考试书写的句子来自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新年贺词。字数较多且词意含对仗;考题要求横着写,用简体字,这都要求考生在章法布局上进行一定的思考。



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


科目:综合绘画


题目:

北京·2022


要求:

画面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1人为正面角度。


【考题解析】

北京·2022


《北京·2022》这个题目是对时间与地点的双重要求与限定,要求考生画出北京这一特定城市相关的人与事。


国计民生、衣食住行、环境卫生、城市风貌、冬奥盛景等均可纳入画面。



专业:艺术与设计管理


科目:专业基础


题目:

美术经典中的战争与人民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共同推出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系列节目,通过经典美术作品,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以电视与美术作品相结合的手段讲述历史,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历史、传播艺术、构建主流价值观的方式。本次考试以“美术经典中的战争与人民”为题,请考生编写一份电视专题片的策划脚本,从附件所列作品中选出6件作为专题片的叙事对象。


要求:

1.撰写电视专题片开篇解说词300字左右。

2.画出所选6件作品的小构图作为分镜头脚本,并对每件作品作出200字左右的描述。

3.重点分析其中2件作品,对每件作品画出3-4个局部分镜头。对每件重点分析作品撰写100字分镜头叙事逻辑说明。

4.拟定电视专题片的片名,并撰写1句宣传该片的电视广告词。

5.卷面应有版式设计。


附件(作品清单):

1.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1784-1785年 油画 达维特

2.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1814年 油画 哥雅

3.     自由引导人民 1830年 油画 德拉克洛瓦

4.     马赛曲 1833-1836年 浮雕 吕德

5.     加莱义民 1884-1886年 雕塑 罗丹

6.     格尔尼卡 1937年 油画 毕加索

7.     田横五百士 1928-1930年 油画 徐悲鸿

8.     怒吼吧中国 1935年 木刻 李桦

9.     愚公移山 1940年 中国画 徐悲鸿

10.   地道战 1952年 油画 罗工柳

11.   艰苦岁月 1957年 雕塑 潘鹤

12.   虎门销烟(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958年 曾竹韶

13.   狼牙山五壮士 1958年 油画 詹建俊

14.   出击之前 1963年 油画 何孔德


【考题解析】

美术经典中的战争与人民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共同推出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系列专题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对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历史、传播艺术、构建主流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的专业考试,以“美术经典中的战争与人民”为题,让考生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的选择分类和深入分析,编撰电视专题片的脚本,把电视节目与美术鉴赏有机地结合起来。考生同时扮演编剧、导演、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角色,在考试时要展现自己美术鉴赏知识、写作、创意策划、绘画构图和主持演讲的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自本科招生以来,其专业考试就一直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为蓝本,在紧扣全国不同版本教材的同时,通过要求考生进行各种身份角色的转换,考查其美术鉴赏知识及其他综合能力。


科目:综合素质考核


题目:

根据你策划的电视片脚本,扮演电视专题片主持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讲述“美术经典中的战争与人民”。


要求:

1.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在讲述中不能透露考生本人的任何人信息。



专业:建筑学


科目:造型基础


题目:

过    年


以2022年春节假期为时间线索,以色彩表达描绘一个有年味有新意的节日场景。


在防控新冠疫情的新常态下,无论是回乡过年,还是云上相聚,人们仍以丰富且有意义的各种方式欢度佳节,使得“过年”这一传统节日体现出更多彩的时代内容。


从下列两种场景中选择其一进行描绘:

1.以家庭团聚为场景:人物不少于3人,空间环境突显主题氛围。

2.以视频云聚为场景:要突显画面中两个平行空间的不同视觉图像。


要求:

不得用单色描绘。



【考题解析】

过    年


2022年,人类进入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第三年,全球抗疫持续。考试适逢农历春节刚过,无论回家乡与亲人团聚,还是通过网络视频云团聚,每一个家庭欢聚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题目1:通过现实家庭团聚的描绘,表现出亲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空间场景的合理体现,同时考查考生运用色彩对主题氛围的表达能力。


题目2:通过现实场景与虚拟图像(电脑、手机视频)的两个平行时空图像的合理对照,可以考查考生考卷内容上的时代性,以及画面表现手法的新意。


科目:设计基础


题目:

自然建筑


北宋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构成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画面中江河烟波浩渺、群山层峦叠嶂,亭台水榭、草舍茅庵、乡墅渔村、曲径廊桥点缀其间,并有渔猎、行船、乐游等生产生活景象,呈现出理想的人居环境,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建筑观。


请根据《千里江山图》中“道法自然”的各种场景,从中抽取出三种形态,转换为平面图形,完成两件设计作品。


第一件,将平面图形生成三维体块,每个图形生成各尺寸不一的2个体块,共6个体块,构成立体构成设计。


第二件,将平面图形生成板状,每个图形生成各尺寸不一的2个板块,共6块板,构成围合式空间设计。


要求:

以上两件设计作品在试卷纸上呈上下排列构图,每件作品以轴测图方式及素描或线描表达。



【考题解析】

自然建筑


考题“自然建筑”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理解,以《千里江山图》为线索,从画面中抽取出形态几何元素,展开立体及空间构成设计。考点如下:


1.运用抽取元素及生成体块,展开立体构成设计,其中体块关系、群体组合的构成考查了学生的整体造型能力。

2.运用抽取元素及生成板块,展开空间构成设计,其中板与板关系、空间的围合或穿插考查了学生的空间塑造能力。

3.“道法自然”与几何体构成,形似与神似,两件设计作品须在最大程度上紧扣对“自然建筑"的解读,希望通过这样的考题促使考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复试 


专业:中国画

科目:素描

题目:

默写一幅自我肖像(半身带手)

要求:

动作、角度不限,尽可能充分刻画形象。



科目:专业写生

题目:

默写一位家人肖像(半身带手)


要求:

1.动作、角度不限,尽可能充分刻画形象。

2.写意、工笔不限。

3.画面不得出现任何文字。



专业:书法学

科目:书法创作

考题内容一:

有木风我进关琼庆宝来水周田离火处摄看能构


要求:

1.20个不可连读的汉字,行书或草书体完成创作。

2.按考题内容次序全部书写,不可打乱字序。

3.尽量使用繁体字。

4.不落款盖印,不得出现考题内容以外的文字。

考题内容二: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


要求:

1.用正书体(楷、隶、篆任选一体)完成创作。

2.尽量使用繁体字。

3.不落款盖印,不得出现考题内容以外的文字。



科目: 篆刻创作

题目:

瑞    雪


要求:

1.任选朱文、白文创作。

2.将印拓贴于考试用纸中央。


专业:造型艺术

科目:素描

题目:

镜像中的你与考场

你现在所处的房间有两台手机,前后或左右正在对着你。请你将主机位的手机屏幕调整到能看见自己的角度(横屏、竖屏均可),开启后你看见了你和考场的空间发生了联系。


审视你在镜像中的样子,可选择画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并利用考场空间、物品等视觉信息建构一张有意味的画面,展现你的造型能力、组织能力和全局掌控能力,“尽精微,致广大”地画一张素描写生:《镜像中的你与考场》。




科目:色彩

题目:

一双鞋


每一双鞋都有它的主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鞋是主人的陪伴者、经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它身上既有主人选择它时的天性光彩,又积满一路跟随主人走过的风华岁月。今天,在你踏上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之路的“新征程”上,它依然陪伴着你走进考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请你用色彩写生:一双鞋。




专业:实验艺术

科目:命题创作

题目:

疯狂台球桌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三体人派出“智子”干扰人类的基础科学研究,导致世界各地的物理实验结果混乱,这进一步导致科学家们对普适的科学法则感到绝望而纷纷自杀,从而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发展。


书中写道:只要质量、位置、速度、动量等条件不变,台球的每一次撞击结果都应该一样,但如今出现了这么一张违反物理规律的疯狂的台球桌:


“想象另一种结果:第一次,白球将黑球撞入洞内;第二次,黑球走偏了;第三次,黑球飞上了天花板;第四次,黑球像一只受惊的麻雀在房间里乱飞,最后钻进了您的衣袋;第五次,黑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出,把台球桌沿撞出一个缺口,击穿了墙壁,然后飞出地球,飞出太阳系,就像阿西莫夫描写的那样。这时您怎么想?”


丁仪盯着汪淼,后者沉默许久才问:“这事真的发生了,是吗?”


请你展开想象,运用各种技术和艺术手段,创作一件装置艺术作品《疯狂台球桌》。这件作品应能够让观众参与,用球杆击打台球,但表现出某些违反自然规律的奇异特点。


请用效果图、细部草图和2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提交这件作品的方案。



科目:美术鉴赏与思维能力



专业:艺术设计

科目:造型基础

题目:

认知接口

1.背景: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该组织第41届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了名为《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的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加剧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利用超越地球边界,以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都给教育带来重大影响。教育作为解决世界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支点,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期许,但它又需要回应关于重新构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哪儿学和何时学”的迫切需求。报告强调,教育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为我们带来新的可能性,增强了我们对话和行动的能力,但要塑造真正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教育本身亟须转型。未来教育将以重塑人类的认知方式与智识结构为目标不断进化……


2.内容:


窗×镜×屏


窗:窗连接了切近的真实世界,窗是我们所处的内部空间与可触及的外部空间的“节点”。


镜:镜表现了真实世界的“倒影”,“我”与镜面的距离和“镜中之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


屏:屏幕让远方的世界得以展示,屏中所见的是否真实,无法求证,屏中世界正独立于我们的认知之外,自成体系。


3.要求:

1.仔细阅读考题内容,理解后进行绘画表达。

2.绘画表现语言、技法、风格及工具媒介不限。

3.在卷面上作出200字以内的文字阐释。




科目:设计基础

题目:

虚拟化身


“元宇宙”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词汇,对众多行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进行联想,并给其取名为“灵境”。


随着虚拟社交、工业数字孪生、沉浸体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要求:

1.仔细阅读考题内容,围绕“虚拟化身”展开设计,并体现对未来设计的想象与思辨。

2.绘画表现语言、技法、风格及工具媒介不限。

3.在卷面上作出200字以内的文字阐释。




专业:城市艺术设计

科目:设计基础

题目:

透  明

“透明性(Transparency)”,“共时性”,“互渗”,“交叠”……这些词汇在讨论当代美术与当代建筑中经常被视作同义……


根据字典的定义,透明的性质或状态既是一种物质条件——允许光或者空气透过,同时也是一种理性本能,它来自于我们先天的需求,希望事情容易被感知,拥有无懈可击的证据,毫无摸棱两可之处。这样,作为形容词的“透明”,因此被赋予了纯粹物理学的意义。


莫霍里•纳吉曾说:“形式的交叠超越了时空限定。它们将不起眼的个别事物转化为充满意义的综合……交叠的透明也常常暗示着上下文的透明性,揭示了事物中曾经被忽略的结构特征。”       


透明性既可能是一种物质的本来属性,例如玻璃幕墙(物理透明);它也可能是一种组织关系的本来属性(现象透明)。


吉迪恩(Giedion)在对包豪斯建筑和毕加索的《阿莱城的姑娘》所进行的比较中指出:悬置在空中的平面和彼此交叠的关系,就好像在当代绘画中所见到的那样。


要求:

1.以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为基本元素构成画面,以色彩的形式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表现你对“透明”的理解。至少使用五种以上的颜色进行表达。

2.画面中请加入“透明性(Transparency)”的中英文字体,并对字体进行解构与设计;

3.绘画工具与表现形式不限。




科目:命题设计

题目:

未来出行


2015年,联合国首次发布了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的评估报告,题为《未来就是现在: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实现2030年议程需要更紧凑、更高效的城市,配备优质的公共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


2021年10月14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我们仍需要对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进行不断的思考,同时对未来可持续交通体系等领域的技术和装备进行不断研究,并关注场景体验,聚焦愿景描绘。


要求:

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完成画面。画面中可以加入2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工具使用与表达方式不限。

A.以“未来出行”为题目设计一件交通工具或一个交通设施,画出它的效果图,必要的侧立面图或分析图;

B.用电影分镜头(4-6个画面)的形式描绘一组“未来出行”的过程;

C.描绘一个以“未来出行”为主题的城市场景。画面中至少出现一种以上的交通方式。




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

科目:绘画基础

题目:

默写全身或半身带手的男青年像

要求:

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及个性特点。



科目:美术鉴赏

题目:


一、简述画家扬·凡·艾克并画出《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礼》小构图。(不少于200字,15分)


二、简述画家毕加索并画出《亚威农少女》小构图。(不少于200字,15分)


三、简述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或徐渭的《墨葡萄图》,并画出小构图。(二选一,不少于200字,15分)


四、简述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不少于200字,15分)


五、论述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不少于800字,40分)



图片 | 来源于网络,侵删编辑 | 五只知更鸟

 写到最后 


最后b叔带大家看一下美院方向的作品欣赏,今天邀请到了北京的传奇画室,感谢传奇画室提供作品给大家作为参考~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浏览以下的一些优秀作品,学习一下吧!

传奇画室校考方向作品欣赏


【央美,清华,国美素描半身像】


【央美色彩半身像】


【设计类】


B叔推荐




相关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