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实体书店的世界不用遗憾

曾锋 書和店
2024-12-09


公司运营经理告诉我,到今天(3月31日)为止,广场内的商户已开业74家。而全广场连进场装修在内的商户一共104家,也就是还有20多家商户没有能恢复营业。这些商户主要是培训机构,电影院算一个单体,少数几家可能真的开不了了。我最近的工作就是听困难解决问题,忙招商拓展新商户,与实体书店相比,商户们的处境同样艰难,只是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


感觉2020年还没干啥,或者说还没做好什么准备,一个季度已经过去了,这可能今天最残酷的消息了。原本年前最后几天计划着好好休息一下,开完年准备开始大干一场,在春节期间就被来了个暂停。我们公司恢复正常上班也不短时间了,但总感觉坏消息还是比好消息更多一点。商户有坚持不住的,有准备新进场的,有等待观望的,有忙的热火朝天的,也有放弃拓展的。不用看大形势,看看这些小微观,让你都会坐立难安。


微信群里有些民营书店同行还在计划着新店,向我咨询一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主动说要调整闭店只有猫空有个别店的安排。至少,大家都还在,当然这个“大家”不是那些在公共媒体上积极发声的“大家”,而是可能更接近于书店真实状况的大部分书店们。有专家说,“大水漫灌式”救援很难到达“毛细血管”,而那些困难的恰恰就是中小企业,他们处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末梢。


我相信书店肯定是艰难的,毕竟形势摆在这里,但最近发生的一些变化,让我有点看不懂。曾经,晚清的吴趼人写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落脚点是“现状”和“怪”。我们回顾下这两个月以来的疫情下的实体书店,这些事,那些事,我的落脚点是“现状”


1、实体书店的高调发声

至少在疫情开始阶段,书店的发声还是为了引发关注。但书店发声的最后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书店们一开始想好了没有。说早了,形势不明朗,被遗忘;说晚了,大家都说了,谁还能注意到你这个店呢?卖惨和不卖惨的书店,其实大多数这会儿都还在呢。


早期的发声是有一定效果的,包括我参与的春节期间书店的在线调查及分析报告撰写,确实吸引到了外部的注意力。中期的发声转化为卖产品、卖储值卡,如果书店的人设不错,长期以来积累的粉丝们还是愿意支持的。而最近书店的发声就有点飘忽了,不知所云如何。有的开始总结前期自救成果,难道那点措施就有效了?有的继续在感叹命运,这个过程中书店关闭几家不是太正常的事吗?那么多服务行业的店铺都挺不下去了,凭什么书店就不能关门呢?


不管说什么,说几句实话行不行?形势真的那么好,或者真是那么差?措施真的有效,还是没什么效果?消费者来了,和以往的情况相比是什么状况?


下午接了一个新华同行老总的电话,交换了最近的一些工作状况。我问了下书店的零售数,大概是此前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吧。他强调说:我们其实没有停业。停不停业其实不重要,问题是消费者他们这会儿来吗?大多数人不是还没有回到书店,很可能有些人再也不来书店了,你又能咋地?


2、实体书店的无所不能

疫情期间,相当一部分购物中心都还没干成或干好的事,实体书店们都在干,而且看上去都会干,这真的很神奇。疫情的前段,以新华书店为代表建立了无数的微信群,销售刚需类图书,比如教材和教辅。我和某新华的小同仁交流时说到,一定要把微信群维护好啊,因为这个群的建立是无成本的,如果未来维护不当失去效果就太可惜了。而目前我潜伏的微信群们大多已经凉了,刚需卖完就不知道作何用处了。


一些书店开始搞直播,上网推介图书,不过这方面还是比较诚恳的,书店们纷纷表示不指望书卖掉,好歹练个手。东北有出直播网红的基础,比如孙小迪和于冰,不知道书店们是不是受到了她们小成功的鼓励。但孙小迪和高明推介的每本书他们自己都看过,而于冰告诉我,一条图书的推介视频,大概小团队得准备9-10个小时,虽然视频也就一分多钟。


书店的人毕竟不是李佳琦和薇娅,转化率和内容质量以及受众面是有直接关系的。很多书店也上了抖音,抖音和快手我一直也分不清。但今年我把抖音重新装上了,快手第一次下载了但还没打开。这些平台用来播小视频还是直播?作用有啥不同,能否有人先说明白一下。


互联网时代,书店离不开网络,但书店的互联网之路不是这样的。以下文字是春节期间我的原创观点,已经被很多媒体所引用:经过此次疫情,此前在书店业流行的“书店+”、“图书+”理论受到了巨大挑战。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及新型书店的打造,将从关注硬件阶段正式发展到技术推动阶段。如何在实体书店领域切实有效地落实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实体书店的运营全程,在线上线下进行符合实体书店实际的融合,将藉由此次疫情,成为广大实体书店最为关切并且实践的方向。


作为原作者,我想说的是:我所表述的实体书店的互联网思维根本就不是去搞直播卖货!而且我还没想好,怎么去完善的表述这个互联网思维。


3、实体书店的产品优势

书店是个店,售卖的是商品,但如果商品主要是纸质图书,这个优势还很大吗?实体书店都可以把网络电商当进货渠道之一了,说明在折扣和供货方式上网络电商已经有了压倒性优势。很多实体书店的进货折扣相当于这些电商平台的销售折扣,书都是一样的,我就搞不懂了这个优势能够体现在哪里?


书店搞图书外卖这件事,前两天出了两篇文,一篇正着写,一篇反着写,两篇一起看,特别有意思。反正外卖的很多功能我都试过了,包括大年三十那天代跑腿买口罩。但我确实想象不到,有什么书急到需要在一个小时左右拿到,因为特别需要,还是因为便宜?反正我过去没这个需求,以后想来也不会有这个需求。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买书,有时就是图个心情而已,时间和速度啥的没那么重要。


有书店说拥有选品优势,而我对选品一直没太好的看法。只要是人选出来的书就是有缺陷的,因为你不能避免人的主观意识,更不用说那种完全不了解书店消费者基础的选书。如果你是选品专家,你最多就是可以为你的书店服务的专家而已,这种技能放到其他书店没用。


网络平台可以根据你的搜索和购买记录进行人工智能推荐,而且是更丰富的图书品种。一个书店少的不过几千种,多的几万种,图书来源又是多样化的,品质能保证吗?一些书店最后不好意思说了,说我们这个新书店“藏书多少册”,我看见就笑了。当自己是图书馆吗,还藏书?要么真是自己买断了退不掉,卖不掉最后就真成藏书了。如果能退掉的书,能卖掉的书,你为什么要“藏”呢?赶紧的卖出去不行吗,出版社也不欢迎退货。书店说自己藏书多少册的,可能压根心思就不在卖书上吧。


书店的文创品也是这个道理,青岛新华李一洁写的文章说了几段大实话,文创品是要有消费场景的,就像吃饭有时也需要一些氛围,哪怕是“苍蝇馆子”,没有氛围的餐厅,一般生意都不好做。几个书店是有这样的类旅游场景?类旅游场景的一些书店还滑丝变成了“拍照打卡点”。最后摆了一堆文创产品当作装饰品。书店里的书成了装饰,文创也成了装饰,最后,走动的人、坐着的人成为了风景,有些书店还乐此不疲。


也有观点说未来的书店可以售卖知识。把知识当商品卖?可能绝大多数书店能做的也就是如此了。对于掌握内容资源的供方而言,实体书店也就是个渠道而已,卖一份得一份提成,卖不掉,供方也不吃亏。书店们有兴趣可以试试,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4、实体书店的媒体曝光

自从前调查记者高明说了关于报道和评论的区别后,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写文章都开始犹豫了。当然,我写的可能都是评论,报道我已经写不出来了,因为总忍不住要说几句。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媒体们对实体书店的报道有很多,评论类的也不少了。但媒体们在关注什么?之前是关注书店的困境,中间是关注书店的自救,这会儿的关注点又是什么?一些书店自媒体也在积极发出声音,比如今天早上有书友推给我的一篇《正在消失的武汉书店》,而这种文章我已经没有兴趣阅读了。


媒体对什么会有兴趣,一是新鲜的、劲爆的、能抓人眼球的;二是独家的、深度的、贴近当前现实的。如果书店们没有遇到困难,特别是疫情之下的巨大困难,媒体对书店并没有太多兴趣。我记得上一波高峰还是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时,前后一段时间,关注及报道很多。而现在,又是一个新的报道阶段,不是因为书店好,而是因为书店不好。


有媒体关注可能是好事,有些书店还特别能够引起媒体关注,但这些书店的初心是为了书店吗?为了这个行业吗?某先生敞着衬衣扣子、脸喝的微红,上了直播镜头前。之后的薇娅在直播间里妆容整齐,如同往常一般尽力在推荐商品。两相对比,我替所谓的文化人感到脸红。尊重,这是做人、做商业的基本准则吧。


孙小迪说,最近很多媒体开始消费书店、消费文化场所,一些看似前瞻、高屋建瓴的报道,又能给实体书店带来什么?她的离河书店前前后后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但又能怎样?最后一本本书、一件件产品还不是靠她和高明吆喝出去的。孙小迪说,她不再接受媒体的采访了,当然我们这种小自媒体不知道是不是也在被她禁止之列。


相当多纸媒的日子并不比书店好过,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也大幅度下降,同属文化行业,其实大家的情况差不多。对于媒体的记者而言,这也就是一份工作而已,没有好稿子、没有字数,怎么拿稿费。对于书店的经营者而言,也别太当回事,愿意采访你、报道你,说点也行,其余的时间,还是好好干你的活、卖你的书吧。书店是你的,你自己得更卖力,你是为自己在忙。书店是一份工作的,掂量一下饭碗,或者量一下腰围,也可以好好干活了。


5、实体书店的基本常识

前两天在某学习群里看到这么一个提问,说书店招的员工要交社保吗?答案只有一个,肯定是要交。但问题是,连这个常识都没有,还能开书店?也有其他提问,比如会员整年的方案该怎么做,看到这个问题我傻眼了,会员在哪里知道吗?方案都是做整年的,难道不用根据执行情况修正吗?我没看到这个问题后面的回复,反正我是肯定回复不了的。


身处这个行业,不代表就熟悉了这样行业,年资长了也不代表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了。书店业发展这么多年,确实很少有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出来,因为差异化太大。有同行努力在做这件事,但还是有点艰难的,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学生都是怎样的人。国有书店开展连锁经营已经快20年了,到现在为止是真正的连锁吗?除了控制了采购权,其他的呢?某新华小同仁告诉我,最近天天都来书,她忙着拆包贴磁条上架。我说,最近书店都没什么人,销售也不好,来这么多书有啥用?她叹了口气回答,一段时间以后会退货的,反正每年都在持续重复这样的事情。书店有大量的劳动是无效的,很遗憾。


前段时间,替某大四学生看了下毕业论文,点评完之后,我很有感触。她论文的题目大致是和主题书店有关的。首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篇论文,我所认识的绝大多数咖们应该写不出来,因为没有这么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其次,这篇论文确实有点问题,我认为可以把主标题的一个关键词改了,意思可能会更匹配论文中的内容。交流过程中,我也回答了她提出的一些提问。最后的成稿我没有看,我不关注具体的内容。但我这么告诉她:如果仅仅是为了毕业,这篇论文改改文字就行了,你的导师不会比你更懂;如果觉得还是要对得起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可以好好的改一下,不留遗憾。


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不懂,有敬畏之心,所以才更认真对待这件事。而我们很多的书店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所以慢慢就没有了敬畏之心。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至少我现在考虑任何问题,都会把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特别是想想我们的消费者和商户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最早的书店雏形出现在西汉,书店的诞生因为读书人群的增加,以及图书的商品化(方便交换和交易),但这已经是2000年前的事了。群里有书友说,曾经小时候去新华书店蹭书看是不受欢迎的,有时还被赶,而现在书店想方设法喊人看书,拉人进店,时代真的变得太快了。这个时代发生什么,都很正常,几家书店关闭,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我不想分析疫情给实体书店带来的影响了,因为影响就在这里,过去尚未结束,现在开始艰难,不需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我觉得媒体界的朋友们也不要再去炒这锅饭了,再炒要糊了,对实体书店没什么太大帮助。


我也不想再关注书店自救的那些事,因为很多自救变成了作秀。如果是作秀,那就是在是浪费时间,你的时间和我的时间。如果是售卖,那就认真卖,本身书店就是要做销售的,这也谈不上自救,销售都不抓,难道开图书馆吗?


有书店朋友希望我多说点鼓励的话,我说我确实说不出来,我的鼓励有用吗,我又不能给他们直接的支持。很多中小书店其实都没发声,有的是不需要发声,能挺得住,有些觉得发声了也没用,别人听不到。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吧,这会儿比以往什么时候都重要,各自安好。


我将更关注变化,这个变化包括我们应对举措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最近我也陆续和一些中小书店朋友在交流,了解到了他们正在推进的项目。我想,我可能会用更严格的标准和犀利的观点来评价设计公司的方案。如果设计公司还是按照之前的思路来设计书店,不管你吹的再怎么天花乱坠,我想应该也没用吧。书店很难,设计确实很重要,但不要指望着设计可以拯救书店。我们都在努力寻求变化,设计公司难道还应该不变化吗?


最近这个阶段,书店拓展其他业务收入来源也很难,比如出租、联营、场地、会员等等,这需要经济有更长恢复的时间。国家层面最近对复工复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分析文章也表示,改变公众的防疫观念和政府的防疫措施是复工复产的关键。实体书店开着门,但消费者因为担心疫情影响不愿意来,因为没有需求不愿意来,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事。有很多事情,时间长了,就真的成为一种习惯了,毕竟还有那么多可替代的。





如果以当下为节点,可以将实体书店针对疫情的动作做一个划分:


此前的阶段,是一场“秀”:不管使出什么招数,也不管什么演技,发声也好,卖惨也好,自救也好,只要能抓住眼球就行。通过媒体关注,进而公众关注,随后引发主管部门的关注,最后出台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或者没有。秀成功不成功,主要看有没有现实收益,如果没有那就是不成功的。


之后的阶段,是一出“戏”:书店们是舞台上的演员,到底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又或是“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将会在后面的时间中一一呈现。有真功夫的不会惧怕舞台变幻,自然会成一派气象。没有真功夫的,虽然上的了台,可能下不了场。观众将决定演员们的去留,而观众对于实体书店而言就是消费者。


如果某一天世界上没了实体书店,不要觉得奇怪,因为生活还可以继续,不会受太大影响。


至少,你的书房摆着书,公共图书馆里有书借,还有很多空间中可能会有书。你的生活中,书和书店,谁更重要一点?


没有实体书店的世界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世界总是在变化中不断前进的。要么努力去赶上,要么面临被淘汰,人尚且如此,实体书店的结局也大致如此。



-END-



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

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


在个人公号之外,

欢迎你加入“探索未来的书店”微信群。

(据说是目前书店业最热闹的微信群哦)


*入群需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

备注“入群+姓名+工作单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書和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