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锋书业随笔

其他

蔦屋(C.C.C )官方宣传视频

以上视频由蔦屋母公司C.C.C发布,感谢小悦同学翻译并添加字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世界第一的企划公司吧!-END-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向上滑动阅览●【新店报告】TSUTAYA
2020年5月28日
其他

书店十年 | 《书见》第二季推荐序

镇江凤凰广场图文考察报告●西西弗定制店探店报告丨定制时代,IT'S
2020年5月21日
其他

后疫情阶段实体书店的四个关注点

前几天去板块的总部汇报工作,领导要求下一个阶段在项目层面要更加关注三类数据:整场营业额、收入项、客(车)流。站在零售商业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且简单的要求。营业额关乎场内商户的经营能力和缴租能力,收入不好就正常缴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运营商业项目的公司收入来源有多种,一分都不能少而且还要继续挖掘潜力,“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客流是个直接指标,消费者不来或者客流持续下降,对商户及商场的经营结果就会带来问题。昨天和行业媒体的一个朋友交流,她询问我关于2月初疫情期间的那份实体书店调研分析报告,当时有大批的书店反馈说现金流无法支撑三个月。现在三个月过去了,不知道情况如何?除了那些公开发声说关门的书店,其他书店关闭的情况多不多。我想了想,回复她:一是近期没有关注这个情况,但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书店人的情绪也是紧张的,所以发声方面会受此影响;二是个人判断关闭的书店不会太多,因为书店开着对很多人就是生意或生计,不到山穷水尽,真的不会轻易关闭,要相信中国人的忍耐力;三是如果有关闭的也很正常,默默地也就关了,我们帮不上忙,也不要再去捅人家的伤心处;四是这会最应该关注实体书店的销售恢复情况,销售不恢复到一定水平且不能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这个局面对书店而言很危险。几个月前各方在疫情中的很多推断都开始有些问题了,和现在慢慢出现的还是有了区别。一是疫情的持续时间将会更长,国内虽然安稳但国外很不太平。疫情不会在几个月之内销声匿迹,这将是个持久战,与2003年的SARS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二是疫情的直接影响已经产生,前几个月闭店停业,各方的损失都是现实的。近期虽然陆续复工复产复业,但细分行业还是有不同境遇的,预想中的报复性消费大概率看不到了,恢复期需要多久这个很难评估。五一期间小部分行业的火热并不能代表全部,后几个月还是要把困难想的更多一些。三是消费者外出购物消费的意愿受到很大影响,开始习惯于疫情期间形成的消费习惯,外出更多的是接触自然和社交的需求。受到收入的影响,消费意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制。这些现状对实体商业包括书店在内都不是个好消息。实体书店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进行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有没有效果都在各自肚子里,但茫然和理不清头绪的书店也不少。在后疫情阶段(我的理解是经济活动的恢复期及疫情影响的持续期),实体书店的各位可以再重新梳理和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消费者。读者和消费者的范畴虽然互相重叠,但读者不一定能转化为消费者,因为购书渠道已经多元化了,不是20年前没有电商的时代。现在及未来,书店的主要目标人群必须是消费者,因为只有消费者才能让你的书店生存下去。如果书店还是继续认为服务广大读者就能产生销售,那这就是传统的“被动式的等客上门”思维。如果认定了消费者,那么书店一定会把注意力和资源放到“如何促成消费者实现购买的各个方面”。唯一可惜的是,消费者的数量远远少于读者的基数,而且识别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消费者在哪里。几个月前我曾写到,各类书店在疫情期间建立的微信群,不要卖完刚需产品就没动静了,因为这个建群的过程相对是低成本的。几个月之后,目前能够保持所谓“私域流量”活跃度的书店还有多少?我接触到的屈指可数。书店的消费者是谁?消费者来了没有?为什么不来?这是书店需要去考虑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市场调研,但需要足够的样本量,否则不足以说明现象及问题,同时这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现在想想,其实423世界读书日最好的活动应该是调研而非打折,摸摸消费者对于书店的心理变化也是有价值的,同时书店打折干不过网络电商。其次,不要仅仅局限于满足表面需求,而是需要考虑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表面需求就是刚需,这是有时间性的。在实体书店当前的空间场景下,大量的购买行为还是随机型购买,也就是促动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激发潜在需求和创造随机需求是实体书店重要的研究内容。书店要考虑如何将这种潜在需求进一步去挖掘,这可能需要人际沟通、产品陈列、活动推广等手段的综合使用。书贵不贵,贵!这是和网络电商的价格去比较。书贵不贵,不贵!这是和消费者日常消费的其他内容去比较,特别是餐饮、培训等。2、产品。实体书店销售的是图书和非书产品(文创、文具、自有IP、其他商品等),产品结构相对单一,能把活动做成产品的书店还不是多数。今年以来,供应链环节中的上游出版单位,在新产品的供应方面也存在问题,出版速度放缓,新产品供应不足。这是实体书店无法掌控的局面,因此书店需要考虑如何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及优化现有的产品结构。我的理解:书店的图书产品结构可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彰显书店品味、档次和主打的图书品种,这是书店与其他实体书店的物理区隔;第二块是书店自己喜欢并且愿意推荐给消费者的图书品种(类似于选品,但更接近于离河书店现在的做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及推荐);第三块是随大流的新书及畅销书品种,好卖的品种还是得有的,消费者的潜在或随机需求很有可能靠这些来创造或实现。如果实体书店可以提供的产品说不出个一二三,我想还是有问题的。书店的非书产品结构,这个每个书店都不同。但我想说的是:诚品就是诚品,其他的书店是学不会的,研究诚品的目的在于肯定或否定现在或将来需要从事的新业务。文创是个方向,但不一定恰好就符合你这个书店。非书自营的难度并不小于对外招商租赁,按照图书的方法经营非书就更加糟糕。百货都在购物中心化了,为什么?实体书店还是可以仔细品品,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非书经营。很多实体书店由于周转的原因,书架上的书是不大动的,也不经常性调整位置。大型书城为了消费者选书方便,需要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来布局及陈列,动起来比较麻烦,而中小书店在这方面可以灵活一些,工作人员累点而已,没消费者来,还是应该做点这些事的。书不换,封面和书脊陈列的方式做个更换,摆放位置做个调整,消费者看到了以为就是个变化。很多书店的非书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销售不畅,然后平台或货架上永远看到的就是这些产品,消费者来两次看不到变化,以后这个区域可能都会不来了。产品陈列位置常年不动的销售型场所,我想想大概苹果旗舰店可能算一个吧,因为产品数量有限,怎么放都能卖掉。所以,要把展台、展示陈列作为实际的导购促销工具,而不是单纯为了好看,好看卖不掉有什么用呢?不能实现销售的组合陈列,一定是失败的。记得某书店老总说过:现在的书和非书展台布置,诚品是真功夫,其他大多数书店都是花架子。这话还是有道理的。3、空间。3月份疫情期间的直播时我曾提及,疫情后实体书店的空间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以满足消费者在疫情后前往书店消费或休闲的心理需求。这是个很大的题目,目前,我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是:有场地及空间条件的书店,可以考虑“以消费场景重构为导向的书店空间再造”。不要把空间这个词复杂化,就是书店的物理空间。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消费者在书店的行为。过去,消费者进入到书店,接触到的首先是图书及非书产品,在选逛一圈后决定坐下来看看书、喝点东西,或者买书、不买书离开书店。由于书店的空间和产品陈列决定了消费者可以进行大量的体验,而不是像饭店一样坐下来必须点单,因此消费行为的后置决定了书店在当下的消费时代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疫情之后,书店想要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变化,最具备可行性的就是在空间方面进行一个调整。书店不应该就是书区、非书区、水吧和活动区,走哪儿的书店都是这个印象,这就没什么意思了。我的观点是:根据书店的空间及服务人群,分析符合书店实际的可消费内容,将空间规划满足于消费者的购物、社交、学习、阅读、活动等不同需求。空间的主要功能就是让消费者驻留并产生消费。图书将承担分隔各类空间、有效展示产品和空间美化装饰的作用。我对书店未来的消费场景想象是:书店具备无差别接待各类消费人群的能力,消费者可以在书店内找到相对应的消费内容,不管是产品或是空间。在促成消费的基础上,书店可以兼顾公益类阅读功能。一部分消费人群以空间消费为主,进入书店后前往自己喜爱的区域驻留并进行消费,最后在即将离开时选择书店提供的图书或非书产品,决定是否购买。另一部分消费人群以图书消费为主,可以按照游逛、选购等流程进行,最后看是否有空间消费的需求。这可能会带来书店空间布局及呈现的重大变化,希望在后续能看到设计公司及书店的积极实践。4、服务。我们不要将书店的服务理解为有一个服务台、有工作人员能够解答消费者问题,帮助消费者找书,提供了一定的自助服务设备,这就是服务。这是服务的一部分,但也只是最基本的服务。对于吃火锅的人而言,很难将海底捞和其他有辣味的火锅用口味和菜品去做个区分,但用服务是可以的。当然,海底捞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实体书店目前根本达不到,因为需要高额的人力成本投入,我也不提倡去往这个角度考虑。基于书店的当前实际,怎么理解书店的服务?我的思考是两个关键词:体验和参与。体验是一种静态服务。比如我们进入购物中心,看到购物中心在节假日搭设的美陈,各类广告牌、引导指示,卫生间、母婴室、等候区等等,这都是体验的内容,但是无声的、不需要再去介绍的。对于实体书店而言,体验什么?空间基本不会有变化,再美也会看腻,能体验的就是书店主动展示并引导消费者需要留意的内容、场景或设施,每个书店都不会一样,这是书店需要表达和传达的内容。书店工作人员大量的劳动价值体现在哪里,其实就在这个方面。活动是一种动态服务。书店的活动包括签售、讲座等不同类型,现在书店搞活动最怕的就是没有人来。为什么一些活动效果会不好?这只会和宣传发动的力度和活动的内容质量有关。书店在筹划过程中自己心里都打鼓的活动,消费者能积极响应并参与吗?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为什么要搞这个活动,目的是什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做到让消费者愿意掏钱并消费他(她)自己的时间?这些问题的答案会促使书店将被动的等着消费者上门参与活动变成积极的发动及引导消费者前来。书店工作的主动将可能变成消费者的主动,这就是一种动态的服务过程,而这也是现在很多书店工作人员缺乏的。消费者、产品、空间、服务,这四个词听起来都很普通,概括一下就是“人、货、场+服务”,但不同的解读决定其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实体书店身处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从产品到价格方面并不占有先机和优势。在整体市场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必须积极主动地自己做出改变,不能总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消费者在变化、消费行为在变化、消费场所也在变化。我的工作是经营文化综合体,总部分管领导对我说,现在不要再谈什么疫情带来的影响和面对的困难,不管说和不说,这都已成为事实摆在这里。现在需要做和应该做的就是积极行动起来,直面问题、克服困难、持续努力,最后力争解决问题,开创出新的局面。危机两个字,应看到“机”而不是“危”。如果只看着“危”,可能就会错过“机”了。大家都很难,唯一有区别的就是程度和时间长度了。我相信:促使中国实体书店发生真正变革的历史节点正在到来。幸运的是,我们都将是见证者或参与者。-END-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向上滑动阅览●实体书店的前浪与后浪●24小时书店的这边与那边●让世界读书日纯粹一点●我对蔦屋中国的五点看法●【新店报告】奈良蔦屋书店VOL.2●【新店报告】社区型书店:TSUTAYA
2020年5月11日
其他

实体书店的前浪与后浪

后浪最近是个热词,五四青年节那天我是先看到了公号们的一堆文章才知道了B站的这么个操作。看完视频,我个人的感觉是:方向正确、语言精彩、画面精致,所以能在前一天的《新闻联播》前进行播放。但换个角度看,《后浪》的解读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现实。我咨询了下身边的一些90后青年,反馈说看第一遍热血沸腾,第二遍冷静思考。这让我想起了李敖先生的一首打油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
2020年5月7日
其他

24小时书店的这边与那边

5月底,诚品敦南24小时书店将正式熄灯,据媒体报道是因为房东收回物业拆了重盖。在地标性书店捂热的这个地块上,土地带来的溢价肯定远远超过敦南店能够给付的租金,但在商业利益面前书店还是不得不让步。所以,租赁房子开店一直就是这个问题,当辛辛苦苦经营、感觉好不容易可以熬过来的时候,租期也差不多到了,后面面临着是撤场还是接受涨租,你只能有一个选择。这些年,实体书店为他人做嫁衣的事不是少数了。实体店生意好时,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难的是现在生意不好做了。我去过敦南店两次,分别是在2010年和2017年。第一次是匆匆而过,第二次去才有机会认真体验了下深夜读书的感觉。说句实话:“氛围真的让我很喜欢,确实好,但坐几个小时读书这个感觉可能就不太美妙了,偶尔感受可以,高频次体验不太现实”。我去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半左右,9月份的台北天气还是闷热的,但店里冷气十足,因此店里确实有很多人在看书。敦南店是一个综合型商场店,总共5层营业,但24小时营业的区域只有2F的书店,B2的文具馆和音乐馆营业时间会到晚上11点半。台北的晚间还是很热闹的,我离开敦南店时,路上还有很多步行的人。所以,有夜生活习惯的城市才有24小时书店的基本生存土壤。但也不代表市民就一定要去书店度过,因为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忙碌了一天,轻松的方式不仅仅只有阅读而已。
2020年4月28日
其他

让世界读书日纯粹一点

前天早上,总部某领导问我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广场有没有活动,我回答没有,忙着招商和装修呢。这确实也是广场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没有搞“423读书日”活动了。疫情是个重要因素,但主要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筹划这个事情。我们算是房东吧,但和商户一样大家都挺难的,在这个时间节点,商户忙着坚持,我们忙着招商及装修改造,这一切都是为了熬过去这个艰难的阶段。虽然说读书可以抚慰心灵,但商户为了一平米一毛钱的租金差和我锱铢必较的时候,一些商户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得不结业闭店时,你就可以真切感受到世界的现实,这一切是读书无法抚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关于世界读书日的最新消息有两条:一条是说明书籍在新冠疫情中是人们瞭望世界的窗口,另一条是介绍了每年一度的“世界图书之都评选”,而这是世界读书日的重头。新华社巴黎分社的记者采写了这则消息,但不认真检索,也看不到。这个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20年,2020年的世界图书之都是吉隆坡。吉隆坡的做法有四个:推动阅读形式多样化、发展图书业基础设施、提升阅读的包容性和数字空间的便捷性,以及通过阅读促进儿童成长。我查了一下,前面19年的19个城市,尚无中国的城市获评。深圳曾经在2013年获颁该组织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但不是“世界图书之都”。不知道基于什么情况,中国的城市没有获得这个奖项。实体书店参与世界读书日其实没有太长的时间,此前公共图书馆是参与主体。确实,书好卖的时候,实体书店也想不到这个事,因为书买回家肯定是为了读的,那么也算为促进阅读做了实际工作。但近年来到实体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卖书这件事变的困难了,因此实体书店怀着各种目的积极加入这个活动。其实,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导致书不好卖,或者是网络书店的价格太优惠了让读者重新选择了购书渠道,还是公共图书馆建的越来越好、读者选择了公益性的场所,什么原因,实体书店人的心里当下应该很清楚吧。昨天《经济日报》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读书是一件很矛盾的行为,它重要但不紧急,是一个人私密的行为却可以公之于众。很少有人刻意的记着这个日子,读书日—对于习惯读书的人,这是平常的一天,对于不习惯读书的人,这也是平常的一天。这段话说的很好,也确实说出了大实话。读书这样的事,不是在这一天应该去刻意提起,而是应该是常年的一件事。而读的书从哪里来,与实体书店们可能更加紧密相关了。世界读书日这天的朋友圈热闹纷呈,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都在忙着搞活动,各类读书节的开幕活动,门店优惠促销活动,网络直播推荐,出门流动售书等等,傍晚的时候公布了今年的“中国好书”。部分省份集团这几天在网上搞了“云书展”,为图书馆等客户提供专项服务,成效也很好。各类与书有关的公号很多都在推书单,比如大大推荐的书,职场人应该读的书,中小学生应该读的书。确实,大家的努力令人敬佩和欣慰,但看到了网络书店的销售折扣,又让人高兴不起来了。当当在昨晚8点还给我发了短信,提示“自营图书全部每100减50最后4小时!80元/60元/50元书券大派送”。一些实体书店的朋友们也展示了在网络书店的收获,确实没有人会和便宜过不去。这个日子,到底是为了纪念阅读,还是变成了一个上半年的“双十一”。出版社、电商和实体书店都想把书卖出去,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的不断下探。什么都在涨,除了图书的销售折扣外。广州的1200
2020年4月24日
其他

我对蔦屋中国的五点看法

中午在楼下的南广场上站着晒了会太阳,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苏州今日的气温已是27度,虽然不断波动,但是大多数上班族毕竟还是活泛了很多,饭还是要吃的。在CBD吃午饭也是一场重要的社交活动,因为可以看看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我所在的CBD里有新华书店、钟书阁和西西弗,如果多了一家蔦屋书店呢?目前不会来,因为湖对面有诚品旗舰店,但未来就很难说了。昨日书业的消息是白岩松老师号召拯救书店,而今日的消息则是蔦屋宣布在中国大陆的拓展计划,未来十年1100个店。一些书店很难,一些书店拓展,其实商业环境下看这些都很正常。消息为什么在现在这个节点(其实大约有十天时间了)发布,因为最艰难的时候正是酝酿机会的时候,中国人深知此道,而日本同行同样非常清楚。去年5月,我在北京开卷见到了蔦屋的海外事业部部长,当时就听到了蔦屋关于中国大陆的拓展计划,因为商业规则的原因,我也无法详细去说更多。日本同行把中国书业研究的很透,透彻到什么程度?我们所知道的一些所谓的新型书店,他们都去实地看过。他们的拓展计划综合了中国大量的已公开数据,详细到每个重点城市开什么样的店,开多少个,都有了计划。当时的交流中,我印象最深的观点是:日本本土的发展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所以蔦屋把中国看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因为中国市场的规模可以再容纳一个蔦屋(日本的规模),1100个店的背景就是来自于此。这番话应该不是说给中国的书店同行听的,而是说给中国的商业地产商和政府听的。对他们而言,这是个不错的消息,但对中国书店同行而言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好消息。西西弗这几年在全力以赴的拓展开店,因为西西弗肯定预感到了如果蔦屋进来后可能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格局。西西弗的品牌与蔦屋相比肯定是有大差距的,虽然它已经是中国购物中心书店的第一品牌。但从现在开始,商业地产商只要有选择,比如把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蔦屋放在一起,给出更优惠的条件的同时也会优先考虑蔦屋,对他们而言,这很正常,商业逻辑也很正确。蔦屋对应西西弗的店型还只是TSUTAYA
2020年4月16日
其他

【新店报告】奈良蔦屋书店 VOL.2

此视频介绍了奈良的风光景色,奈良的小鹿会出镜哦~奈良蔦屋书店于2020年4月1日开幕,近期由于本地居民的到访,出现了更多图片资料,对此进行整理及分析,供大家参考。△书店所在地是奈良县会议中心,日本的县不是中国的县,是更大的行政区划△会议中心的鸟瞰图,因为具备大型会议功能,因此还配置了JW万豪酒店△会议中心的导引指示,也是4月1日刚刚开幕△从图片分析,蔦屋书店的位置在最外侧且两面临街,远端为JW万豪酒店△从照片分析,蔦屋占据的位置是配属的观光振兴设施,穹幕以下的位置是天平广场,这个广场适合开展户外活动。奈良蔦屋书店计划于4月18日举办跳蚤市场,这已成为各地蔦屋的品牌品牌活动了,与社区生活相关。△图片左侧三个红箭头位置应该是从天平广场进入的位置,入口处为收银台,正对面是星巴克咖啡,右下角的红箭头是城市角度进入的位置△对应上图的右下角位置示意△蔦屋书店的二楼与天平大厅相连△蔦屋的二楼平面,与上图可以对应△这是由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公司BORA
2020年4月4日
其他

【新店报告】社区型书店:TSUTAYA BOOKSTORE菊阳店

菊阳町是熊本市附近的一个城镇,距离熊本市中心大约15公里,属于熊本的通勤城镇(铁路等半小时内可以达到)。因为熊本机场座落于菊阳町境内,这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较大规模的城区。2020年4月1日,蔦屋的TSUTAYA
2020年4月3日
其他

【新店报告】东京羽田空港蔦屋书店开幕

CAFE”型店面,书店的主题是“让日本文化和最新资讯成为出发前的‘纪念品’”。这不是蔦屋第一次在机场开设书店,但是冠以蔦屋书店(Tsutaya
2020年4月2日
其他

没有实体书店的世界不用遗憾

公司运营经理告诉我,到今天(3月31日)为止,广场内的商户已开业74家。而全广场连进场装修在内的商户一共104家,也就是还有20多家商户没有能恢复营业。这些商户主要是培训机构,电影院算一个单体,少数几家可能真的开不了了。我最近的工作就是听困难解决问题,忙招商拓展新商户,与实体书店相比,商户们的处境同样艰难,只是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感觉2020年还没干啥,或者说还没做好什么准备,一个季度已经过去了,这可能今天最残酷的消息了。原本年前最后几天计划着好好休息一下,开完年准备开始大干一场,在春节期间就被来了个暂停。我们公司恢复正常上班也不短时间了,但总感觉坏消息还是比好消息更多一点。商户有坚持不住的,有准备新进场的,有等待观望的,有忙的热火朝天的,也有放弃拓展的。不用看大形势,看看这些小微观,让你都会坐立难安。微信群里有些民营书店同行还在计划着新店,向我咨询一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主动说要调整闭店只有猫空有个别店的安排。至少,大家都还在,当然这个“大家”不是那些在公共媒体上积极发声的“大家”,而是可能更接近于书店真实状况的大部分书店们。有专家说,“大水漫灌式”的救援很难到达“毛细血管”,而那些困难的恰恰就是中小企业,他们处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末梢。我相信书店肯定是艰难的,毕竟形势摆在这里,但最近发生的一些变化,让我有点看不懂。曾经,晚清的吴趼人写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落脚点是“现状”和“怪”。我们回顾下这两个月以来的疫情下的实体书店,这些事,那些事,我的落脚点是“现状”。1、实体书店的高调发声至少在疫情开始阶段,书店的发声还是为了引发关注。但书店发声的最后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书店们一开始想好了没有。说早了,形势不明朗,被遗忘;说晚了,大家都说了,谁还能注意到你这个店呢?卖惨和不卖惨的书店,其实大多数这会儿都还在呢。早期的发声是有一定效果的,包括我参与的春节期间书店的在线调查及分析报告撰写,确实吸引到了外部的注意力。中期的发声转化为卖产品、卖储值卡,如果书店的人设不错,长期以来积累的粉丝们还是愿意支持的。而最近书店的发声就有点飘忽了,不知所云如何。有的开始总结前期自救成果,难道那点措施就有效了?有的继续在感叹命运,这个过程中书店关闭几家不是太正常的事吗?那么多服务行业的店铺都挺不下去了,凭什么书店就不能关门呢?不管说什么,说几句实话行不行?形势真的那么好,或者真是那么差?措施真的有效,还是没什么效果?消费者来了,和以往的情况相比是什么状况?下午接了一个新华同行老总的电话,交换了最近的一些工作状况。我问了下书店的零售数,大概是此前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吧。他强调说:我们其实没有停业。停不停业其实不重要,问题是消费者他们这会儿来吗?大多数人不是还没有回到书店,很可能有些人再也不来书店了,你又能咋地?2、实体书店的无所不能疫情期间,相当一部分购物中心都还没干成或干好的事,实体书店们都在干,而且看上去都会干,这真的很神奇。疫情的前段,以新华书店为代表建立了无数的微信群,销售刚需类图书,比如教材和教辅。我和某新华的小同仁交流时说到,一定要把微信群维护好啊,因为这个群的建立是无成本的,如果未来维护不当失去效果就太可惜了。而目前我潜伏的微信群们大多已经凉了,刚需卖完就不知道作何用处了。一些书店开始搞直播,上网推介图书,不过这方面还是比较诚恳的,书店们纷纷表示不指望书卖掉,好歹练个手。东北有出直播网红的基础,比如孙小迪和于冰,不知道书店们是不是受到了她们小成功的鼓励。但孙小迪和高明推介的每本书他们自己都看过,而于冰告诉我,一条图书的推介视频,大概小团队得准备9-10个小时,虽然视频也就一分多钟。书店的人毕竟不是李佳琦和薇娅,转化率和内容质量以及受众面是有直接关系的。很多书店也上了抖音,抖音和快手我一直也分不清。但今年我把抖音重新装上了,快手第一次下载了但还没打开。这些平台用来播小视频还是直播?作用有啥不同,能否有人先说明白一下。互联网时代,书店离不开网络,但书店的互联网之路不是这样的。以下文字是春节期间我的原创观点,已经被很多媒体所引用:经过此次疫情,此前在书店业流行的“书店+”、“图书+”理论受到了巨大挑战。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及新型书店的打造,将从关注硬件阶段正式发展到技术推动阶段。如何在实体书店领域切实有效地落实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实体书店的运营全程,在线上线下进行符合实体书店实际的融合,将藉由此次疫情,成为广大实体书店最为关切并且实践的方向。作为原作者,我想说的是:我所表述的实体书店的互联网思维根本就不是去搞直播卖货!而且我还没想好,怎么去完善的表述这个互联网思维。3、实体书店的产品优势书店是个店,售卖的是商品,但如果商品主要是纸质图书,这个优势还很大吗?实体书店都可以把网络电商当进货渠道之一了,说明在折扣和供货方式上网络电商已经有了压倒性优势。很多实体书店的进货折扣相当于这些电商平台的销售折扣,书都是一样的,我就搞不懂了这个优势能够体现在哪里?书店搞图书外卖这件事,前两天出了两篇文,一篇正着写,一篇反着写,两篇一起看,特别有意思。反正外卖的很多功能我都试过了,包括大年三十那天代跑腿买口罩。但我确实想象不到,有什么书急到需要在一个小时左右拿到,因为特别需要,还是因为便宜?反正我过去没这个需求,以后想来也不会有这个需求。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买书,有时就是图个心情而已,时间和速度啥的没那么重要。有书店说拥有选品优势,而我对选品一直没太好的看法。只要是人选出来的书就是有缺陷的,因为你不能避免人的主观意识,更不用说那种完全不了解书店消费者基础的选书。如果你是选品专家,你最多就是可以为你的书店服务的专家而已,这种技能放到其他书店没用。网络平台可以根据你的搜索和购买记录进行人工智能推荐,而且是更丰富的图书品种。一个书店少的不过几千种,多的几万种,图书来源又是多样化的,品质能保证吗?一些书店最后不好意思说了,说我们这个新书店“藏书多少册”,我看见就笑了。当自己是图书馆吗,还藏书?要么真是自己买断了退不掉,卖不掉最后就真成藏书了。如果能退掉的书,能卖掉的书,你为什么要“藏”呢?赶紧的卖出去不行吗,出版社也不欢迎退货。书店说自己藏书多少册的,可能压根心思就不在卖书上吧。书店的文创品也是这个道理,青岛新华李一洁写的文章说了几段大实话,文创品是要有消费场景的,就像吃饭有时也需要一些氛围,哪怕是“苍蝇馆子”,没有氛围的餐厅,一般生意都不好做。几个书店是有这样的类旅游场景?类旅游场景的一些书店还滑丝变成了“拍照打卡点”。最后摆了一堆文创产品当作装饰品。书店里的书成了装饰,文创也成了装饰,最后,走动的人、坐着的人成为了风景,有些书店还乐此不疲。也有观点说未来的书店可以售卖知识。把知识当商品卖?可能绝大多数书店能做的也就是如此了。对于掌握内容资源的供方而言,实体书店也就是个渠道而已,卖一份得一份提成,卖不掉,供方也不吃亏。书店们有兴趣可以试试,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4、实体书店的媒体曝光自从前调查记者高明说了关于报道和评论的区别后,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写文章都开始犹豫了。当然,我写的可能都是评论,报道我已经写不出来了,因为总忍不住要说几句。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媒体们对实体书店的报道有很多,评论类的也不少了。但媒体们在关注什么?之前是关注书店的困境,中间是关注书店的自救,这会儿的关注点又是什么?一些书店自媒体也在积极发出声音,比如今天早上有书友推给我的一篇《正在消失的武汉书店》,而这种文章我已经没有兴趣阅读了。媒体对什么会有兴趣,一是新鲜的、劲爆的、能抓人眼球的;二是独家的、深度的、贴近当前现实的。如果书店们没有遇到困难,特别是疫情之下的巨大困难,媒体对书店并没有太多兴趣。我记得上一波高峰还是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时,前后一段时间,关注及报道很多。而现在,又是一个新的报道阶段,不是因为书店好,而是因为书店不好。有媒体关注可能是好事,有些书店还特别能够引起媒体关注,但这些书店的初心是为了书店吗?为了这个行业吗?某先生敞着衬衣扣子、脸喝的微红,上了直播镜头前。之后的薇娅在直播间里妆容整齐,如同往常一般尽力在推荐商品。两相对比,我替所谓的文化人感到脸红。尊重,这是做人、做商业的基本准则吧。孙小迪说,最近很多媒体开始消费书店、消费文化场所,一些看似前瞻、高屋建瓴的报道,又能给实体书店带来什么?她的离河书店前前后后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但又能怎样?最后一本本书、一件件产品还不是靠她和高明吆喝出去的。孙小迪说,她不再接受媒体的采访了,当然我们这种小自媒体不知道是不是也在被她禁止之列。相当多纸媒的日子并不比书店好过,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也大幅度下降,同属文化行业,其实大家的情况差不多。对于媒体的记者而言,这也就是一份工作而已,没有好稿子、没有字数,怎么拿稿费。对于书店的经营者而言,也别太当回事,愿意采访你、报道你,说点也行,其余的时间,还是好好干你的活、卖你的书吧。书店是你的,你自己得更卖力,你是为自己在忙。书店是一份工作的,掂量一下饭碗,或者量一下腰围,也可以好好干活了。5、实体书店的基本常识前两天在某学习群里看到这么一个提问,说书店招的员工要交社保吗?答案只有一个,肯定是要交。但问题是,连这个常识都没有,还能开书店?也有其他提问,比如会员整年的方案该怎么做,看到这个问题我傻眼了,会员在哪里知道吗?方案都是做整年的,难道不用根据执行情况修正吗?我没看到这个问题后面的回复,反正我是肯定回复不了的。身处这个行业,不代表就熟悉了这样行业,年资长了也不代表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了。书店业发展这么多年,确实很少有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出来,因为差异化太大。有同行努力在做这件事,但还是有点艰难的,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学生都是怎样的人。国有书店开展连锁经营已经快20年了,到现在为止是真正的连锁吗?除了控制了采购权,其他的呢?某新华小同仁告诉我,最近天天都来书,她忙着拆包贴磁条上架。我说,最近书店都没什么人,销售也不好,来这么多书有啥用?她叹了口气回答,一段时间以后会退货的,反正每年都在持续重复这样的事情。书店有大量的劳动是无效的,很遗憾。前段时间,替某大四学生看了下毕业论文,点评完之后,我很有感触。她论文的题目大致是和主题书店有关的。首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篇论文,我所认识的绝大多数咖们应该写不出来,因为没有这么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其次,这篇论文确实有点问题,我认为可以把主标题的一个关键词改了,意思可能会更匹配论文中的内容。交流过程中,我也回答了她提出的一些提问。最后的成稿我没有看,我不关注具体的内容。但我这么告诉她:如果仅仅是为了毕业,这篇论文改改文字就行了,你的导师不会比你更懂;如果觉得还是要对得起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可以好好的改一下,不留遗憾。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不懂,有敬畏之心,所以才更认真对待这件事。而我们很多的书店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所以慢慢就没有了敬畏之心。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至少我现在考虑任何问题,都会把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特别是想想我们的消费者和商户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最早的书店雏形出现在西汉,书店的诞生因为读书人群的增加,以及图书的商品化(方便交换和交易),但这已经是2000年前的事了。群里有书友说,曾经小时候去新华书店蹭书看是不受欢迎的,有时还被赶,而现在书店想方设法喊人看书,拉人进店,时代真的变得太快了。这个时代发生什么,都很正常,几家书店关闭,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不想分析疫情给实体书店带来的影响了,因为影响就在这里,过去尚未结束,现在开始艰难,不需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我觉得媒体界的朋友们也不要再去炒这锅饭了,再炒要糊了,对实体书店没什么太大帮助。我也不想再关注书店自救的那些事,因为很多自救变成了作秀。如果是作秀,那就是在是浪费时间,你的时间和我的时间。如果是售卖,那就认真卖,本身书店就是要做销售的,这也谈不上自救,销售都不抓,难道开图书馆吗?有书店朋友希望我多说点鼓励的话,我说我确实说不出来,我的鼓励有用吗,我又不能给他们直接的支持。很多中小书店其实都没发声,有的是不需要发声,能挺得住,有些觉得发声了也没用,别人听不到。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吧,这会儿比以往什么时候都重要,各自安好。我将更关注变化,这个变化包括我们应对举措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最近我也陆续和一些中小书店朋友在交流,了解到了他们正在推进的项目。我想,我可能会用更严格的标准和犀利的观点来评价设计公司的方案。如果设计公司还是按照之前的思路来设计书店,不管你吹的再怎么天花乱坠,我想应该也没用吧。书店很难,设计确实很重要,但不要指望着设计可以拯救书店。我们都在努力寻求变化,设计公司难道还应该不变化吗?最近这个阶段,书店拓展其他业务收入来源也很难,比如出租、联营、场地、会员等等,这需要经济有更长恢复的时间。国家层面最近对复工复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分析文章也表示,改变公众的防疫观念和政府的防疫措施是复工复产的关键。实体书店开着门,但消费者因为担心疫情影响不愿意来,因为没有需求不愿意来,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事。有很多事情,时间长了,就真的成为一种习惯了,毕竟还有那么多可替代的。如果以当下为节点,可以将实体书店针对疫情的动作做一个划分:此前的阶段,是一场“秀”:不管使出什么招数,也不管什么演技,发声也好,卖惨也好,自救也好,只要能抓住眼球就行。通过媒体关注,进而公众关注,随后引发主管部门的关注,最后出台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或者没有。秀成功不成功,主要看有没有现实收益,如果没有那就是不成功的。之后的阶段,是一出“戏”:书店们是舞台上的演员,到底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又或是“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将会在后面的时间中一一呈现。有真功夫的不会惧怕舞台变幻,自然会成一派气象。没有真功夫的,虽然上的了台,可能下不了场。观众将决定演员们的去留,而观众对于实体书店而言就是消费者。如果某一天世界上没了实体书店,不要觉得奇怪,因为生活还可以继续,不会受太大影响。至少,你的书房摆着书,公共图书馆里有书借,还有很多空间中可能会有书。你的生活中,书和书店,谁更重要一点?没有实体书店的世界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世界总是在变化中不断前进的。要么努力去赶上,要么面临被淘汰,人尚且如此,实体书店的结局也大致如此。-END-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在个人公号之外,欢迎你加入“探索未来的书店”微信群。(据说是目前书店业最热闹的微信群哦)*入群需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备注“入群+姓名+工作单位”。
2020年3月31日
其他

理性在左,感性在右:诚品文创感悟

说不清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文创”就这么高频率的出现在国内大大小小书店经营者的口中,成为近年来特别受关注的经营内容。可是文创到底是什么?从概念来看,文创是文化与创意的结合,挖深文化的力量与深度,不是只在重复消费传统和既有的文化概念,而是要在现今的环境下,让消费者逐渐重视生活美学并养成个人风格,保有原创与高度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实此前和朋友闲聊时也说起,单从文创产品来说,最通俗易懂的理解其实是普通消费者可买可不买的非必需品。如概念中提到的,文创是具有原创和高度创新以及兼并生活美学等多种重要特点的产业,这些特点让文创多了很多附加价值,会让原本功能简单的产品大大提升价值。比如同样厚度、大小的手账,在晨光文具100元以下你可以买走,但日本品牌藤井raymay的达芬奇系列万用手账的人民币定价可以达到3000元,这定价高吗?好像是高,但有原因吗?有。达芬奇系列全数为成年头层牛皮鞣制,质感复古高级,手账本内页采用巴川纸,轻薄、顺滑、下笔流畅,书写干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对书写体验的追求、对仪式感的讲究、以及对美学的重视,让原本看起来功能简单的万用手账包含了更多的力量与深度。文中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词,文创能够带给顾客的,是让顾客感受“被款待”的价值。文创应该将这一点作为核心价值,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变化和挑战,都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的为顾客创造价值。搞清楚什么是文创后,就该考虑怎么经营。在这之前,我想先谈谈我对于两岸文创环境差异的认识。因为在诚品工作过,接触到比较多台湾的朋友,因此我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两岸文创环境的差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去年圣诞,台湾朋友给我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用他的话说是“华而不实”。我一开始没看明白是什么,后来他解释了才明白是手提杯带,我第一反应是这也能成为一个商品吗?杯带本身是手工染的绿色,颜色饱满,再加上是牛皮做的,手感也很好,确实完美符合了“华而不实”的概括。收到之后,这份礼物就静静的躺在了我的抽屉里,因为满大街找不出除我以外还有别人在用,而我后来才知道,这在台湾很流行。要怎么描述这份差异?或许这和我们社会的快节奏息息相关,我们太快了,因此很难慢下来去体验这种不必需不必要的生活小情趣。所以为什么我们的文创产品总觉得乏善可陈,因为那些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产品,得不到我们追求功能性的消费习惯的认可。所以,当大陆的书店同行们想要做好文创,但还不清楚如何去做的时候,一味的学习行业标杆台湾诚品的文创,可能会水土不服,因为苏州诚品的文创产品也经历了一个调整的过程。诚品每一个非书采购工作人员身上都背着很多的KPI,包括新品的开发速度、动销率、进销比、库存周转率、毛利额等等,当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要求,采购都要找原因,及时做调整。所以非书的采购员经历着一次次文创产品的水土不服、价位带下调、滞缓销商品的退换货同时还要不断开发新品以满足新品开发的要求。然后,就会慢慢的发现,非书产品越来越趋近于“低价”这一个特点,即使是在诚品这样人称“格调高”的地方,也没有例外。诚品的非书产品那么丰富,而且看起来和很多买手店相比是很不一样的,这也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诚品台湾总部这么多年累积的海内外供应商的资源。这类产品撑起了诚品礼品馆和文具馆的调性,但销售贡献度,却低的惊人。就像进口书一样,即使动销非常糟糕,也还是要有。哪怕到了年底要三折销售或旧拍,也要有,因为这是诚品非书的辨识度。文创产品的特点,不该与现实脱节,不应该是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一点其实大家都明白,但这只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因为即使是真正具有功能性的文创产品,也会因为各种因素,成为了脱节的产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苏州诚品引进过获得设计大奖的刀具,有可以直接切冰冻肉制品、可以切黄油而不会粘在刀身上等等很多神奇的功能,然而即使放在最好的展示位,现场还有视频介绍,依然改变不了卖不动的事实。不是产品不好,也不是消费力不够,是生活方式的差异,是顾客群的不针对。想一下,最常用切菜刀具的是哪些人?这些人真的会来逛诚品买这类产品吗?答案就很明显了。生活方式的差异就更好理解了,就像50%-60%的台湾人每天都要喝咖啡,甚至不少于两杯,而大陆人有这样习惯的不足2%。即使2%的人有喝咖啡的习惯,也还是存在差异,台湾人习惯喝手冲或者挂耳,而大陆人很多习惯喝速溶或是星巴克瑞幸。没有谁对谁错,谁高级谁不高级,只是文化差异习惯使然。这就注定我们大陆的书店要做文创其实是很难完全照搬诚品的模式并且存活下来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什么都做不了,如文中作者所说,我们应该充分收集市场情报,从坐落的商圈到外围商圈的同业,甚至当我们观察的同业所经营的文创产品还未具一定规模时,要更扩大范围到跨业研究,从顾客的生活范围做横向展开,着手调查与生活相关包括衣食住行育乐的消费模式,才有机会收集到更多的市调情报。虽然我们的环境还不如台湾那么成熟,但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关注文创,这其实对大陆的文创发展是一个机会,当然也是一个挑战。当书店经营者想清楚要怎么经营文创后,他就需要组织起一支专业且合适的经营团队。读完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这句话在介绍文创品牌定位和介绍商品开发团队的时候都提到了。文创产品的理性与感性很好理解,从理性角度看,就是产品的实用价值,这一点文创产品和普通产品的区别对于不那么挑剔的消费者来说或许不是那么大,但从感性角度,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力量与深度、设计理念、美学风格,对人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那么,商品开发团队的理性与感性又是什么意义呢?记得还在诚品工作的时候,当时的商品处主管曾在会议上感慨,说每次面试的时候,她很怕听到面试者说“我真的非常喜欢诚品书店”、“觉得在这里工作会很幸福”,在这些求职者的眼中,诚品本身是一个“高大上”的工作场所,这样的工作自带光环。但往往大部分这样的求职者最终不会被接受。为什么?因为当你真的进入工作后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你只是灰头土脸的在做excel和ppt。每一项工作,你只有做了80%那些无趣、枯燥、重复的内容,才能去安心享受那20%精彩、有挑战的内容。这时候,单纯仰慕诚品光环的你的感性会逐渐被理性取代,你会觉得枯燥、无趣、不精彩,也更容易撤退。所以虽然诚品一直有招聘需求,也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在应聘,但真正有效录取的其实并不算多。当然,诚品一定是欢迎那些认可并欣赏诚品的年轻人,只有这样真心实意喜欢诚品的人才会让诚品一直保持美好,但工作中更需要的一定是理性和专业。专业且合适的文创经营团队,成员通常是拥有不同专业,擅长专注问题解决的思考,拥有热衷学习新事物的特性,懂得自我学习并成长,热爱工作中接触到的一切。保持接受新知的广度,建立专业领域的趋势观察,了解顾客需求上的变化,借此协助开发团队更准确的预测市场,进行商品开发。文创是一个很值得人去探究并且也值得被喜欢的产业,期待我们的文创灿烂丰盛的那天。用文中作者的一句话结尾,期待每个文创产业都能为每一个生命,开展出利己、利他、利众生的美好价值。王胜楠,201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诚品苏州的第一批员工,后加入苏州凤凰团队,目前在苏州凤凰广场负责招商工作。周钰庭老师点评谢谢王胜楠老师分享《文创地图》一书的读后感!阅读王老师在文创产业经营的心得,并从书中领会意涵,让我深受感动。例如王老师举例日本品牌—Raymay的达芬奇系列万用手帐,从材质触感、功能追求,到美学体验,都让我想到几年前在日本和Raymay厂商见面,他们非常认真的对于不同市场顾客使用习性的访谈与调查,来作为商品开发和优化的参考,让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想也正是这样持续地以顾客需求为本的重视,才能在消费习惯快速变化的时代,提供给顾客好品质的商品。也想和王老师分享另一个日本手帐品牌—能率手帐(NOLTY)。这个超过60年的手帐品牌,因为内页使用轻薄纸张,什么笔写起来都很滑顺,并且在年月周计划的格式设计很有质感,累积了许多爱用者。我记得曾经有一位顾客,将他20年来的能率手帐拍照给我看,20本黑色封面的能率手帐,左上角烫着金色年份一一展开来,让我感受到这些手帐与他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所以当我们在经营手帐商品,更像是在为顾客介绍好朋友,让一本本手帐能陪着他,年复一年对话的好友。愿在文创经营的路上,与您有缘同行,彼此分享精彩的座标,再次感谢!周钰庭
2020年3月26日
其他

书店,你首先是家店

十年前,当实体书店遭遇“寒冬”,部分书店关张,书店业讨论的是国民阅读率的下降、书店运营成本的高昂以及网络电商的冲击。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推动全民阅读,出台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虽然一些只可意会的本质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政策层面不断释放出积极信号。于是,新形态的书店纷纷出现,实体书店又重新成为社会关注点。大家谈论的多是文化阅读空间、打造平台、多元业态融合、营销创新、体验感、新零售入口等。似乎“寒冬”早已过去,而春天已经来临,谁都没有想到,实体书店又遭遇了一场“倒春寒”。此次新冠疫情还在持续之中,虽然看到希望,但还没有放松。与书店的“寒冬期”相比,这次疫情中,实体书店的呼喊声更大,各类书店不断发声,博得社会关注或者呼应出台的自救手段。书店业的群体性紧张来源于疫情期间的临时停业闭店。相当多书店一下子断了收入来源,原本的假期及开学销售旺季就这么过去了,留下一堆库存和可能仍然需要支付的固定开支。其实,新冠疫情对绝大多数行业都造成了巨大冲击,同属文化业态的电影院最近才能陆续复工,数据显示,3月20日至21日,全国500多家影厅恢复营业,两日收获总票房不到5万元,如果要比惨,电影院这会儿可能更惨一点。实体书店还有书卖,而电影院没有片子可以放。近几年来,我在行业中不断呼吁实体书店关注自身商业模式研究,包括此次疫情期间,我参与起草的市调报告和几篇随笔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从根源上去解决,但确实似乎很久没有人谈起,书店应是归属商业零售行业的。我们过于强调了书店的文化属性,而有点淡忘了它的商业属性。本文写于2017年底,基于当时我提出的“实体书店的购物中心思维”,此次进行修订后重新推介给书店同行。书店,你首先是家店(原文链接)如果说书店是个店,至少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会这么认为的,因为去书店就是选书和买书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书店开始标榜自己是个氛围良好的阅读场所,如果去的人都是阅读的,那谁去买书呢?我小时候生活在海安——江苏苏中的一个小县城。那时的县城商业及文化布局基本是百货公司、日杂商店、粮店、新华书店、邮局、人民银行网点、电影院、文化馆组成的,大家都靠在一起的,这是我们这代人最早对商业的认识。纪录片《新华书店》里描述到:每解放一座城市,开办银行,稳定金融;开办邮局,保证解放区和国统区、前方和后方的邮路畅通;开办供销社,保证群众生活稳定;开办新华书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四类战略实体一般都扎堆在一个城市中最繁华、最显赫的金角银边地段,呈现出“一街四景”的格局。很明显,新华书店在所有城市都曾占据最好的商业位置,也是民营书店曾经最艳羡的事情。在过去,好的商业位置意味着可能会有好的人流量,也就意味着好的营业额。但现在,城市传统的黄金商圈正在发生变化,停车难成为阻碍大家前往的主要因素,而这些人群往往是有消费力的。1995年,我在海安新华书店实习,书店当时有两个门店,一处位于人民中路上的中心门店(在电影院和文化馆的中间),另一处位于在当时汽车站对面图书发行大楼的一楼。这样的配置,在当时的县级新华书店中堪称豪华。后来,这两处物业全部对外出租,新的中心门店搬迁到了一处新的物业中去,位于市民广场的一角。前两天,应新华书店之邀,我回海安看了几处位置,书店计划扩大门店的经营规模,因此需要重新选址,新看的这几处位置差不多都位于城市新型的商业综合体中。这其实就是城市零售商业变迁的一个典型缩影,城市在发展、商圈在变化,书店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新华书店曾经的网点布局是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但是后来零售商业在变化和发展,首先反应慢、进而不适应也就逐渐体现出来了。1996年8月,我进入江苏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实习,开始了我的行业生涯。这一年,江苏建成两个县级书城(常熟和江浦)、建设城市区域性书店或专业书店若干、在徐州和苏州建设两处联合批销中心,看上去是普普通通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对于零售商业而言,发生了已经载入史册的事件。1996年8月18日,广州天河城开业,这是中国第一个接近于购物中心的商业项目。这一年,苏宁电器在南京丁家桥开设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空调专卖商场。1999年,上海港汇广场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项目,从开发阶段就引入购物中心的开发和运营管理思维,自此中国零售商业正式进入了购物中心时代。直至今天,购物中心在绝大多数一、二、三线城市成为商业主流形态,成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休闲最先会想到的场所,并且下沉到四五线城市,比如我的老家海安。曾经,城市商圈是一条街的概念,而现在已经进化到一座或几座大型商业建筑物就可以自成商圈,但构成商圈的人才是一家家店。中国的购物中心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动阶段(1996年-2000年);第二个阶段是标准化阶段(2001年-2006年)。购物中心的产品开始稳定和定型,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有外资背景的恒隆广场、正大广场、来福士广场开业,万达第一个万达广场项目2003年在长春开幕,而目前全国的万达广场数量超过300个;第三个阶段是购物中心功能复合化的阶段(2007年—2010年)。随着消费力的提升,消费者除了单纯的购物意愿外,餐饮娱乐等业态受到消费者青睐,餐饮在购物中心的比重越来越高,电玩、电影院则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当很多书店自诩为文化消费综合体时,不妨看看购物中心里的文化业态有多少。第四个阶段是爆发式增长阶段(2011年-2015年)。2015年,全国的购物中心数量已经达到4500家,中国用了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的发展。2016年开始进入了第五个阶段,这几年新开的购物中心超过了2000个,过大的开发量、同质化的定位导致很多购物中心出现生存问题。当购物中心也难的时候,实体书店难也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是实体。现在的实体书店离“购物中心时代”曾经并不遥远,因为大书城在某种程度上是带着百货形态和购物中心影子的。2006年,深圳中心书城开业,建筑面积8.2万平米,在当时是很多小购物中心都无法达到的规模,书城内的业态丰富,至今也还是中国最大的实体书城。在购物中心开始加速发展的第二、第三阶段,书城除了面积上的扩大以外,也开始考虑业态再融合,多元业态成了重要选择。书城不再是单一的图书经营,至少包括文具、眼镜、饮品等业态,部分书店也会拿出一定面积直接对外出租。这是实体书店商业化的真正开端,只可惜这条路走的不算坚定。购物中心时代到来时,新华书店传统的中小型网点萎缩,特别是区域性网点。部分民营书店选择进驻城市核心商圈,开始进驻购物中心。部分民营书店如言几又、西西弗、方所、钟书阁等赶上了购物中心高速发展的班车,抓住了购物中心为了填补文化休闲业态空缺而出现的市场机遇。也有部分新华书店抓住了这样的机遇,但绝大多数新华书店错过了当地的购物中心项目。一是不想开店,没有拓展意图;二是没有商业模式无法去开店,开了店也生存不下去;三是购物中心看不上新华书店的传统呈现形式。双方从不了解到了解,一个新的市场机遇期也就过去了。将购物中心和实体书店的发展线索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发现,在本世纪的最初10年,国有书店在解决大书城的建设和运营问题,民营书店在忙着开店闭店;而购物中心则在解决发展模式、规模和总量的问题。书店业更新了很多观念,但绝大多数书店在商业思维方面的观点没有得到更新,也没有在资源方面进行准备,更没有打造一支能运营商业物业的团队。这段时间对相当多实体书店而言是停滞的时间。直到今天,我与一些书店上了年纪的经营者交流时,他们还会和我说:我是不会去逛商场的,我买东西还是习惯在哪里哪里。我们这个城市的传统商圈仍然在哪里等。这些话对不对,作为消费者的角色看是对的,因为每个消费者有自己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去向。但作为书店的经营者这个角度看是不太对的,你需要知道你所在城市的主力消费人群去了哪里。对于零售商业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进行变化的,也没有什么会是永存的。购物中心的进入给城市的零售商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从业态组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带给消费者新的体验。自身带着零售商业属性的书店,不仅也在遭受这一变化的冲击,还面临网络电商平台的冲击。曾经书店在考虑书城布局时,总觉得书是可以包含一切的,书店内的商业都是服务于书业的,“书店+”的概念其实只是这一思维的延续。当书店开始转型升级,调整控制图书经营面积,计划引入其他产品及业态时,突然发现自身的资源、人员都很不充分,而且很多商业品牌并不认可书店的这些布局和安排。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书店和商业品牌目前的“语境”不同,大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部分转型升级看上去很成功的新华书店实体店,并不是因为业态创新或者业态组合升级的成功,而是将位于核心商圈内的商业物业进行了比较好地价值挖掘,因为市场租金价值就放在那里。我们也看到一些打造或融入了丰富业态的新型书店,运营的现状不是很理想,可能没占到位置的光,这些都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实体书店的“人流红利期”已经过去,很多人来了也不会都是消费者,依靠大人流量就能进行粗放式书店经营的时间段已经结束。当很多书店还没有想法去统计每日、每周、每月人流量的时候,购物中心可以很简单地拿出每天、每周、每月它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是多少,甚至是进入每个店铺的人流量。人流量对零售商业是最基本的经营保障,对书店何尝不是呢?只不过,我们现在越来越难以把握消费者了。随着公共图书馆硬件设施和图书的大幅度更新,公共图书馆也成了解决阅读需求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从经营的角度看,它们也没有生存的危机和压力,显得更从容。这次疫情期间,很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虽然闭馆,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无接触配送方式将读者借阅的图书递送到,这种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买单的。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街边型商业,但这些基本都是围绕生活必需去展开营业,服务社区及附近人群,这是城市商业的组成部分,永远不会消亡。购物中心的开发建设对大中零售商业进行了洗牌和重组,按照“休闲消费+生活购物”的组合,与传统的街边商业形成错位经营。这种商业格局的变化对各类零售商业、包括实体书店在内带来很多影响。一是城市传统的商圈发生变化。购物中心提供大量停车位,交通便利,也因此形成集群成为新的商圈。根据这一趋势,能停车的大中型购物场所都可以自称为商圈,一个20万平米以上的购物中心聚客能力不会比一个中等城市的传统核心商圈差,而且更具形象,不怕风吹日晒。美国购物中心的大而全和日本购物中心的精致与细节,开始在中国购物中心呈现。二是吸引了城市中有购买力的消费人群前去消费。购物中心提供了传统商业无法呈现的业态布局、品牌组合和消费体验,当真冰溜冰场开始逐渐在大型购物中心普及时,你会发现已经可以在购物中心骑马、玩卡丁车和飞行模拟器了。年轻人群、家庭人群是购物中心的主力人群,因此也就有了“购物中心里长大的孩子”,孩子都去购物中心一站式体验了,我们实体书店的未来在哪里?何况购物中心书店里可能也有儿童书区。三是街边商业被迫转型或撤离。街边商业转向生活必需,向便利化、高毛利化、高承租力的业态转化。街铺的商业投资价值逐步降低,因为租金回报率可能不断降低。随着购物中心的大量入市,可能会出现街铺过量的状态。新华书店的很多物业成型于上个上个世纪,性质也属于街铺,在这一轮的城市商业格局调整中可能会受到影响。通俗地说,未来的租金可能不再容易定得那么高了。四是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购物中心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全业态、定期更新的品牌,各种文化展览展示活动成为吸引消费者前往的重要理由。即使面临互联网商业的冲击,主流购物中心的营业额仍然保持持续上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定式后,购物中心可以通过持续的推新,主导消费者的消费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红商业品牌只选择购物中心开店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会扎堆,新鲜的也会扎堆。五是购物中心同质化和开发过度带来新的机遇。除了市场主流购物中心品牌外,仍然有大量二、三线的购物中心处于招商和运营都比较困难的阶段,同质化、商业面积过剩导致购物中心寻找新的出路,为书店等低承租能力业态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说了半天购物中心,不是我们要进购物中心开店,或者是我们自己要变成购物中心,是因为购物中心的存在,改变了零售商业很多,改变了消费者很多,我们正身处这个购物中心所引导的商业消费时代。对于实体书店而言,我们不能还只是站在书店的角度看书店,站在这个角度思考怎么办。我们需要站在商业零售业的角度来看商业,对于商业零售发展的“势”,书店业看得不是太清楚。正如同今年疫情到来之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书卖不出去怎么办?而没有想想,过去的卖书方式不管用了,我当下和以后怎么卖书?或者我还有什么其他获得营业收入的方式方法,为了这些我从现在开始应该做什么准备。我们身处书店,如果你看到的是书,那么很容易把书店当做是一个文化场所,因为书本身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商品;如果你看到的是房屋空间,那么很容易把书店当做是一个店,因为需要从空间中获得产出回报。如果你真的把开书店作为一种情怀和公益,书店的投入和产出是无需去考虑的,那么我非常羡慕及钦佩你,这样的书店应该认真地开下去,成为城市夜空中真正的灯塔。如果你还需要从开书店中获得收入回报,甚至以此谋生,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请你认真的把店开好,“肚子饿的时候,书不能用来填饱肚子。”书店是个工具,用来认识消费者和结交社会关系,因为书的存在,所以这样的行为看上去不是那么商业。这算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种营销工具吧,仅此而已。今天上午,一个书店同行询问我,当地妇联有一个公益项目与孩子有关,她想加入并且策划,提供图书,并且后续还能怎样怎样。我听了半天后,告诉她,“不要想那么多,把适合孩子们的书选好就行,对你而言,这就是一场营销活动而已”。对我而言,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把钱变成砖头很容易,但从砖头中把钱赚回来很不容易。我们的实体书店,正是如此!-END-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往期链接▼)在个人公号之外,欢迎你加入“探索未来的书店”微信群。(据说是目前书店业最热闹的微信群哦)*入群需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备注“入群+姓名+工作单位”。
2020年3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书店里的人间故事—初恋

这是一个新华书店普通员工记录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好几年前,但故事依然温暖、有力。书店中,店员与消费者的联系纽带,可能很多时候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小故事所串接的。书店的工作很平凡,但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挖掘,书店中的人生,人生中的书店。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起这个故事的所有细节。这天是七夕,2016年的七夕,柏油马路隐隐散发出热气。十点整,马路对面的手机店准时跳起了“海草舞”,音乐烦躁,但又没有顾客上门,这是我们这种四线小城市商业街的特征。我擦拭着书架,心里想着今天的读者怕是不会多。一个男生闯进了我的视线,大约一米七的个头,黑黑的皮肤,汗水浸湿了头发,灰色T恤衫领口处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破洞,白鞋子已经穿成了黑鞋。他在“诗歌散文”、“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青春文学”这几个书架来来回回走了四五趟。我冲他微微一笑,他羞赧地回应。“请问想要什么书,我帮你找。”我走到他身边。“我再看看。”他的眼神温和,但不坚定,显然还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我没有走开,候在他身旁,感觉自己应该能帮上忙。果不其然,约莫过了半分钟,他转向我说:“我喜欢一个女孩,她是我高中时候的同学,算是暗恋吧。我现在念大二,她和我在同一个城市念书。今天是七夕,我想送她一本书,好让她知道我对他的心意。”我自己的缘分就是从这间书店开始,以书结缘。我希望这间书店也能带给他好运。我问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她是什么性格,有什么爱好,你知道她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图书?”“她喜欢穿白色的衣服,穿帆布鞋。平时话不多,喜欢听民谣,喜欢看电影。前几天我们高中同学聚会一起去看了《大鱼海棠》,所有女生中只有她哭了。看着她哭,我就特别想要保护。不过,我总是远远看着她。只知道这些了。”说起这个女孩时,男生的眼睛里都放着光。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我想,我应该要尽力帮这个男生找到一本适当的图书,不能让他带着惆怅失望离去。2013年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青年男女里反响热烈,这部电影是由辛夷坞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而辛夷坞的另一本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描写了情蔻初开的苏韵锦和程铮初恋的故事,于是我向男生推荐了这本书。《原来你还在这里》男生很慎重,掏出手机百度了故事的内容梗概,坚定的说:“我要买两本。”“你买两本吗?”我正好奇。他回答我说:“是的,两本,我也要看一下。怕有一天聊起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读过,露怯。”男生捧着两本书向收银台走去,望着他的背影,我有一些愣神。爱情面前,每个人经历的一定会不一样,可是感受却是如此的相似,青涩、美好、纯真。这一年,我26岁,男生选择我进行推荐,可能应该是同龄人的缘故吧。后面的几天一直在下雨,某天,我在服务台值岗,路上的行人很少。远远看见有一辆三轮车向书店门口骑过来。等距离近了,发现骑车的正是七夕节来买书的男生。他在店门口沥干雨衣的水后,径直朝我走来。“给你带的可乐,选书的事儿,多谢了。”我还没来得及拒绝,他已经骑上车走了。这个是男生表白成功了吗?我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而已,也要被感谢吗?大概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养成那里的气质。在书店待久了,就好像是活在了书本里,我是故事里的人,读者是故事里的人,我与读者的对话和接触就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之后,我一直惦记着这个男生,和他后续的故事。无巧不成书,八月末,我在白田路口的超市再次看到这个男生,他正在理货。看见我来,毫不生份,就好像熟识已久。从他口中,我得知他姓徐,在超市兼职理货和送货,做两份工,拿一份半薪水。虽然辛苦,但觉得自己正在成长为有担当的男子汉。从他这里我了解到了故事的后续。七夕当晚,女孩收到了《原来你还在这里》之后,给男生发了一条微信:程铮和苏韵锦终究走到了一起,只是当下学业繁重,你和我任重而道远,等到春暖花开时……后面的故事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相信男孩在那晚一定读完了这本书,因为女孩的话中有话。书的结局是美好的,我希望他们的结局也是美好的。直到今天,每次我喝到可乐,都会想起这个男生的故事。在书店,把目光聚焦于书,你看到的只是商品,把目标聚焦于读者,你看到的可能将是人间。我帮助读者找的每一本图书,可能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下一个故事关乎爱情、友情、还是亲情?不管是什么,我在书店等你!程浩,90年男生,2014年入职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新华书店,一直在中心门店工作,现工作岗位为书店综合部。我收到这个投稿时,想起了我自己上中专时候的一个小故事。那时从老家到南京,放假来回都是坐长途大巴,记得1993年、1994年那会儿,大概需要五个半小时。在大巴上我认识了一个姑娘,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南京铁路运输学校上学。其实我原来也可以报这个中专,是为我们海安的铁路委培的,但后来我去了出版学校。车上和女孩一直聊天,下车时留了通信地址。回到学校后,经常写信来往,成了笔友。笔友这个概念,可能只有我们那代人才能有共鸣了。某年过生日,她寄了本书给我作为生日礼物。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呼啸山庄》,版画风格的咖啡色封面,后来我工作时还接触过这个版本。图书作为礼物的属性一直存在的,可能她觉得我学习的专业与图书有关,是不是就应该礼物和书有关。书的扉页上还有她写的祝福语,女孩的字迹很娟秀,如同她的人一般。说句实话,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我都没看过,不知道是不是辜负了女孩的心意。看到程浩的这个故事,我想了想,这本书应该没有其他的寓意了,因为于我而言,没有后续的故事发生了。春节期间,我发了一个征稿函,书店里的人间故事。书店里的故事其实会很多,但是大家可能不太愿意写。无妨,什么时候想到了,写好了发我就行,这个邀约永远有效。程浩告诉我,他和夫人就是在书店认识的,这应该是他想写的第二个故事。🔗征稿函文章链接征稿函丨《书店里的人间故事》,想听你讲述读者与书店间的故事-END-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在个人公号之外,欢迎你加入“探索未来的书店”微信群。(据说是目前书店业最热闹的微信群哦^ _ ^)*入群需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备注“入群+姓名+工作单位”。
2020年3月19日
其他

一个新华书店小主播的独白

这是皖新传媒滁州公司的一位书店同事拜托我的事,3月11日,她联系我请我指导一下这位小姑娘如何去做直播(搞得好像我什么都懂似的,其实并非如此)。本着多管闲事和研究的心态,我默默地关注了整整一周时间,并且让她写下了这段文字,文后是我对书店直播的一些感想。看到她,让我想起了1997年刚进江苏省新华书店时的我,年轻而充满热情。希望她以及更多兼职小主播们的努力能为各级书店的管理者所知晓,做这事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实体书店多一些这样的年轻人,一定会有希望和未来的。我叫唐爽,是皖新传媒滁州明光新华书店门店的一个普通员工,也就是标题中所说的小主播。为什么叫小主播,一来是我做的工作确实微不足道,二来我确实还不算大,去年才大学毕业进店。今天我来说道说道自己的主播故事。(直播前试播截图)时间过得很快,刚刚看了一下日历,2月26号我接到做抖音的通知,已经过去20天了。还记得自己刚收到滁州市店(我们店的上级公司)抖音运营通知时,心里面掺杂着的激动和喜悦。我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在书店卖书,但也可以从事与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觉着自己真是一个幸运的女孩。书店原本预计在春节、寒假迎来销售高峰,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之下,实体书店必须开始改变。我们决定线上线下相结合,所以选择了抖音这个平台来尝试。抖音是新媒体发展的大方向,有着巨大的数据库,可以通过筛选准确定位我们需要的人群。所以在此之前,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养号后,我发布了书店的第一个视频。一开始没有确定固定的时间段发布,可能早上也有可能晚上,最后决定在每晚9点到10点发布一个视频,每隔两天直播推荐一本书。直播卖货不是目的,现在就是积累流量嘛。我想着直播的时候,说不定就遇到一个心中带有疑惑的人,听了我的书会有一点点的释怀,就算是一场成功的直播了。我大学里的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剪辑这个事情可能天生就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一开始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例如抖音的运营啊,养号啊。我也问了我的朋友们,养号呀、垂直度这些都是我没有听过的名词,感谢她们教了我很多知识。一个星期左右,我就慢慢上手了,其实中间想到了很多种类,拍摄搞笑短剧呀,剪辑著名人物语录啊,或者剪辑风景啊之类的。刚开始是想着剪辑电视剧台词中的名人名言之类吧,没有想到自己会以拍自己的方式发布第一个视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就决定自己来做文案自己来拍视频。做之前,我在抖音里看了很多介绍书的短视频。与他们这些先行者相比,我的阅历没有比别人多,看的书也很少(汗颜,但书店门店的工作确实繁忙,看书的时间都是碎片了),我要怎么去做呢?既然不会,我就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去坚持吧。这项任务确实很辛苦,我每天都要去店里上班收银,只能利用空闲的中午和晚上拍摄。有时感觉写文案的时候无从下手,因为很多书籍没有了解,自己储备的知识量不够,所以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去了解每本书的综合概括。通过了解每本书的中心内容,再挑选出打动人心的经典语录。拍摄到剪辑成片是一个挺久的过程,前期准备很重要,如果一个视频文案需要花一个小时,那么后面的拍摄及剪辑可能是2个小时,或者更久。而拍摄前更多的时候都在翻阅大量的资料,只为了去找到那本合适的推荐书籍。当成品出来的时候的心里会很喜悦,觉着那是自己的成果。其实我一直都想着做抖音视频,是书店推动我跨出了这一步。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坚持,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着每天增长的一点点粉丝,都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第一个发布的抖音视频是“种下幸福,收获幸福”,出自于《墨菲定律》的一段话。生活就是这样,想要收获幸福,前期如果不付出努力,怎么会收获幸福的种子呢?经过长达一个星期的准备,3月16日,滁州新华书店抖音终于开直播了。在其他实体书店慢慢转型时,我们新华书店也面临着必须多方向的发展。抖音开直播是一种必然,不到店的消费者只有知道看到你在推荐书,才有可能通过你买书。所以我们在发布7个短视频之后,开始了定时直播。抖音开播,其实更多的是想要积攒粉丝量,我认为只有多播,才有可能有机会增长粉丝,哪怕收获一个粉丝,那么今天也算是成功的一天呀。正式开播那天,可能大家没发现我是真的很紧张,全程身体都在发抖,紧张到呼吸都困难,但是我还是要微笑镇定的说下去。为什么开播选择去推荐《蔡康永的情商课》呢?在此之前,一直都很想要看这本书,没有想到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让我接触到这本书并且读完这本书。很多人都不会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啊或者遇到选择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这本书里面都有写到。书中有很多零散的小故事,在看故事的同时,是以一种愉悦欢快的心态去体会。(正式直播海报)直播的前一个晚上,我花了3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书翻了一遍,做了很多笔记,备着直播时用。做笔记很耗时间,但做直播的时候你一定能用到,当然也会遇到许多笔记之外的状况,这个时很考验一个人的临场发挥。其实正式直播之前,我还有两次直播试播。当时没有准备,虽然可能更轻松,但是确实没有什么内容,很枯燥,我会唱唱歌,尬聊一下,确实不吸引人。第三次是正式做了海报和宣传,所以相比较而言,我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为付出了努力,所以更希望自己的表现是好的,而不是把差的一面表现给大家看。接下来计划固定下来,每两天直播一次,其实我内心有很多想法要去做,但是时间限制了很多东西,想要拍vlog,想要拍好物推荐,想要拍搞笑短剧,但是目前能做的就是能抽出一点时间是一点。觉着自己要补充大量的知识,这样子才有的说,才更有吸引人的地方,读书真的是由内而外三打出来的一种气质。在书店工作的人,如果自己不读书,能把书播好估计也是不太可能的。我现在准备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视频语录,也有在拍摄文字视频。文字视频可能稍微简单一点,但是还是要努力把字练的更好看,亲笔写出的字,与打印出来的字还是不一样的。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才会有从内而外吸引观众的自己。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剪辑技术加强,知识(图书等方面)储备完善,练好字。回顾自己之前的作品,每一天复看都有不同的感触,也确实慢慢地一点一点在进步着,这是我自己感受到的变化。无论怎么样,无论花费时间多久,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很爱书店的这份工作。我会因为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而懊恼,但是没办法,既然选择了,年轻人现在不努力,啥时候努力呢。每一个抖音视频只要一个人一点点感触,我想这个视频就是成功的。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去想着自己的视频与别人视频的差距在哪儿呢,去学习、去模仿、去借鉴,最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坚持下来,我一定行。唐爽,1997年出生,安徽妹子,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目前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县新华书店工作。非常巧合的是,唐爽告诉我,今天(3月18日)是她的生日,在这里,以这种方式祝她生日快乐。今天的故事和直播有关,直播是书店业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3月9日晚上,单向搞了场名为“保卫实体书店”的直播,保卫这个词有点不太严谨,至少其他行业虽然也很惨但目前没用过这个词。作为一个零售型企业,依靠自己的情怀和别人的保卫来生存,这事怎么去理解?总之,我看完先锋书店钱小华老师说完后就切直播间了。钱老师的苏北话虽然有点难听懂,但总比红着脸、敞着衬衣扣子的某咖还是好很多。转过头来,活动发起者之一薇娅的直播间非常热闹,我人生中第一次看直播卖货并且下了订单,差点还没抢到。为什么下单,因为买过用过也确实便宜,便宜到让你不买觉得亏了,抢不到也亏了,网红带货的逻辑可能就在于此。还有遗憾没抢到的东西,是牛肉酱,也是日常用的到的。有一点,书抢不到,我不会认为亏了,薇娅也卖过书,某历,某学,也秒杀,但与其他商品相比,确实觉得书就真的像白菜一样的了,便宜还得靠吆喝,可能才有人买。在胡同老师的布衣书局拍卖平台上,我有时参拍但忘了持续关注,可能也就过了。我最多认为,这本书注定不是我的。日用品和食物是有周期的,需要不断重复的购买,而书除了你卖了或扔了,它始终在那里。当你放书占用的房屋面积及其价值远超过你的纸质图书时,绝大多数人会自然收手了。有时不是买不起,也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了放在哪里?我其实很好奇我的师兄、也在凤凰工作的陈伟念先生,作为资深书虫,他那么多不断购买的书怎么存放的。实体书店搞直播,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各行各业都在搞直播,书店就不能搞直播吗?很明显不是这个逻辑。所以,我们看到了近期的各种形式的直播。但发现一个基本规律,相当多民营书店都是老板亲自上阵(部分连锁书店除外),比如昨晚二次直播的先锋书店钱小华老师,著名的沈阳离河书店孙小迪和高明夫妻俩,近期杀出的于冰老师等等。而国有书店基本都是员工上阵,目前好像还没看到有管理层直接上场的。对民营书店而言,这至少是品牌建设活动,丰满了书店的人设,事关自己的大事;但对国有书店而言,很有可能只是一项工作而已,因为领导布置了要搞,所以就必须要搞。我是去年才知道直播带货的大神李佳琦和薇娅,是从文章里看到的,但确实从来没看过,只知道这两个人超级牛。平日空的时候,我会在今日头条里看看小视频(抖音)。去年我记得某大神说过刷抖音是一种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因为连时间都不会显示,那时大家可能还是关注的是内容。但今年来看,抖音里直播带货的越来越多了,对于有敏感商业意识的人而言,早已经提前布局了。书店肯定是后来者,这不用说。但抖音广告里还是有卖书的,88元买很多本,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玄幻的地方。写东西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篇文章,讲商业体直播的。有这么一个大的看法,商场把“直播”可以看成是“打折”,因为前者是临时应急出现的产物,而后者是一种长期的销售策略,两者本质其实是一样的。作者的观点认为:搞直播,低线城市的效果会好于高线城市,因为低线城市的商业丰富度和选择度相对较少;商业体中,百货比购物中心好,因为指向更加明确,直接到了商品,那种什么“云逛店”其实还是有点虚的;商业体可以做直播,品牌店也可以做直播,很多店内导购都走上了直播台;推荐的产品应该是单品、爆品、标准化产品,消费者可以日常反复购买的产品,降低大家的试错成本。作者说,如果没有拿的出手的品牌商品、没有预算请好的主播,内部同事又不是太愿意出镜,那么大概就可以避免车祸现场了。看了这段话,我立即联想到了书店,我们的实体书店有什么?对于书店搞直播、做短视频,我既不泼冷水、也不加柴火,因为这事我确实不懂,毕竟还有很多书店人在为之努力。但,我想提出一些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下探讨。1、书店直播或做短视频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卖货,目前看可能效率是很低的、效果是很不好的,因为图书不符合常用、爆款、单品这样的界定。如果是为了品牌宣传,书店愿意为这件事持续多久,因为有人做的事就意味着投入,投入下去但成效不明显,书店是否愿意。河北衡水之外书店的程永辉告诉我,最近他一直在抖音上投入,也经常发短视频,希望提升影响力,并且做一些尝试。他作为老板可以决定并且是支持的态度,因为要有投入,但其他书店是否这么想?这事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期计划,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短期应对,怎么想都没错,已经开始了,找到一点门道的书店,建议还是坚持下去。已经在路上了,难道还退回原点吗?即使卖不出去东西,也多了很多可以用于宣传的内容,这么想也就可以释怀了。2、直播和做短视频需要的投入,书店是否为之准备好了?目前我看过的书店直播或短视频,做的好的都是真正懂书、爱书并且努力钻研的人,但更多的是应付之作,各种翻车现场。孙小迪和高明每天推荐一二十本书或产品,你看到的是他们举在手上,侃侃而谈,妙语叠出,但后面的准备你知道吗?于冰开微信群做短视频时间不长,但每条一两分钟的视频都很精彩,有后期制作的。于冰每个视频开头第一句就是各位老板,昨天我在群里开玩笑说,为什么说是老板,是因为在古代的话,就得喊各位大爷了。确实是这个理,掏钱买你东西的人,你不得把人家当大爷看吗?日本还有跪式服务(单腿),其实不是别的,就是降低身姿,让坐着的消费者感到舒适。书店就是卖货的地方,货卖出去就好,千万别把自己当文化人。当然文化人能降下身段,上阵卖货,估计效果不会太差。看看薇娅带薛兆丰老师逛自己的工作室视频就好了。我在前面直播开课时说过,千万不要做一个小时的直播,只准备五分钟,那么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3、谁来做直播和短视频?书店业目前没有李佳琦和薇娅这样的直播大神存在,如果有,肯定也早就可以转行了,卖啥不行呢?孙小迪前些年的想法是“南先锋、北离河”,最近的做法是争取成为书店业非著名网红,在看店的日子里,通过线上把产品卖出去。唐爽学习的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也喜欢做这个事。我问过她,这事你能坚持多久,她说至少一年,或两三年吧。因为专业和喜爱而进行的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书店做直播或短视频的人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更多的书店而言,还缺少这样的专业人才。但有一点我想说的是,书店做直播,除非是老板亲自上阵,这可以代表书店的一种人设。其他的附加值产生,都会在主播身上,因为她(他)需要努力去准备资料和素材,因为她(他)去面对手机屏幕后的陌生人(看热闹的同事或朋友)。这件事成和不成,但凡有一点收获都将是主播个人的,而不会是书店的精神类资产。看到这里,书店的管理者们,你们还愿意吗?而对于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兼职小主播们,你们看到了吗?早上我上班路上听到了一段新闻,苏州某购物中心尝试直播以来,效果不错,大概产生了7万多销售额。我掐指一算,估计是这个购物中心平日里正常营业额的十来分之一吧。在没有疫情的时候,购物中心一个小时的营业额可以抵上这一二十天的直播努力。我昨晚对我们公司企划部的姑娘们说,下周计划用我们广场的抖音号来场直播,为我们广场的抖音号拉点粉丝。时间待定、内容待定,但敬请期待。-END-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在个人公号之外,欢迎你加入“探索未来的书店”微信群。(据说是目前书店业最热闹的微信群哦^ _ ^)*入群需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备注“入群+姓名+工作单位”。
2020年3月18日
其他

书店人的焦虑

备注:本文原发北京开卷微信公号,是我在开卷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值得纪念,也值得修订后重发。书店人的焦虑(原文链接)这些年来,接触了很多书店同行,上至高层领导、下至一线员工,也走访了很多实体书店,包括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总体感觉,大家越来越忙。忙不是因为工作量的简单增加,而是因为各种渠道涌入的信息量需要思考和处理,以及各种突发状况需要去应对的事情(比如2020年春天突发的新冠疫情)。将实体书店作为工作载体的从业者们就变得越来越焦虑,我也不例外。但我们都还记得,书店人曾经有过快乐时光,只是现在越来越少了。1997年,我进入江苏省新华书店工作,我工作的时间也几乎对应着书店业的变化史。1995年,还是出版学校学生的我回到老家海安县新华书店实习。那时的书店还是闭架售书时代,虽然称为书城,但其实经营面积只有一层楼,书店还有一个部门叫图书批销中心。1996年,我来到了江苏省新华书店,在批销中心进行第二次实习。这个批销中心面对省内外书店客户,新华书店、民营书店都会来。先锋书店的钱小华那时也是批销中心的常客,我就是在那个时间段认识了他。那时候,批销中心的民营书店客户很多,在江苏,这是知名的图书批发场地,因为品种多,图书质量也高。很快所有的零售书店在上世纪90年代改成了开架售书,之后闭架售书的书店就销声匿迹了。做中盘商的书店日子挺好过,不愁客户来源,那时候绝大多数书也很好卖,做好服务就行,比如陪好饭和酒。随后,小书店向大中型书城发展,计算机在工作中广泛应用。外面在变化,书店也在变化。那个时代,实体书店的工作虽然很忙,但买书和卖书都很有乐趣,没有太多需要焦虑的事。记得学生时代去逛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书店里是没有卖水的,但是书店门口的小摊是卖水的。后来书店里不仅有了水,还有了咖啡奶茶和果汁,现在还能吃到饭。书店里有了文具和玩具,有了游乐园和电影院,业态越来越丰富。当还在讨论贝塔斯曼俱乐部撤出中国的时候,网络书店已然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了淘宝一个机会,而且这个势头似乎不可逆了。很多地方盖了大书城,但是书店除了大,好像没有更多值得可说的,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好好利用,业态始终跟不上书店硬件的升级速度。之后,实体书店迎来了冬天,一大批书店关门,行业一片哀鸿,悲观论充斥坊间。几年后的今天,实体书店似乎又到了春天,但突然发现,春风春雨虽然很好,根深苗优才有可能茁壮成长。相当多书店开始转型升级,新概念书店纷纷出现,拥抱设计师、拥抱购物中心、拥抱互联网成为热点,边走边看边干的书店人又觉得茫然了。但是,快和慢是相对的,就如同我们所理解的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思维,是清醒亦或是模糊也是相对的。现在的快对应着过去的慢,但是书店业所谓的快,与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变化对比又是慢的。我们以为已经很清楚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该怎么干了,但其实实体书店的发展一直慢于商业零售业的发展,而且现在这个差距已经很难用投入去弥补了。我们站在书店谈论文化的时候,突然发现商业项目谈起文化、做起文化来也很简单,甚至做得更好。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来书店的人少了,来看书的人多、买书的人少了,再后来看书的人也少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慌了,影响书店的外在力量多了很多,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场景曾经在书店业比较普遍的。某年某月,听闻哪里新开了书店,值得一看,然后兴冲冲前往,想着学习一下该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或者为未来要建设的书店做个准备。去看了以后,非常兴奋,手机拍了很多照片,朋友圈发了很多感慨,与书店同行进行了很多深层次的交流。回到自己的书店,放下行李,兴奋褪去,突然发现大脑被清空,该从哪里做起?环境、空间、团队、资源都不一样,还有很多不一样,怎么办?做几件事情尝试一下,一两个月以后,一切都回到了工作日常和现实之中。近几年,书店不断地做加法,“书店+”和“+书店”在很多地方被引用,各种各样的事物往里面去加,各种各样的理念贯彻其中,空间设计、多元业态、技术手段、营销活动等。但不是所有的书店都能这么做,大书店的经验用在小书店可能就不行,一线城市书店的做法放在三线城市可能也不行。新零售、体验经济、智慧无人技术、文化空间等,可能既是华丽的外衣,也是沉重的包袱。当最基本的零售思维、零售资源与外部的零售商业还存在较大差距时,越来越重的包袱会让我们无所适从。我看了很多商业媒体写的书店文章,看了很多行业媒体写的对外部商业的评述,经常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最近的热点的是图书外卖、抖音直播、微信群带货,似乎每个书店距离李佳琦和薇娅咫尺之遥,但真的这么回事吗?没有价格优势、没有速度优势、缺失人力资源、资金储备不足的实体书店,有什么资格可以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呢?这次的新冠疫情,让所有的实体书店得以“清零”,在临时停业闭店的这么一段时间里,估计很多书店人都思考了关于实体书店的当下及未来。惊慌无措或者是冷静思考,一些书店发声求救,一些书店唉声叹息,一些书店咬牙自救,都是这个阶段书店人的状态。基于此,我们可能需要回归书店的本源,回归到这是一个商业场所的本源,重新围绕“人、货、场”这个角度,来思考一下我们有什么、缺什么、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人还在,场还在,但货不是生活必需品了,当很多实体书店都在从网络书店进货转卖,实体书店该怎么办?我们如何找到消费者,联络到他们,如何区分有效的消费者而不是读者,我们如何让书店的场地具有多重利用价值,而不是只为了陈列图书和举办活动,这可能都是书店人后续需要面对的问题。书店人的焦虑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唯一可以宽慰的是:只要实体书店的形态不会消亡,书店人的工作就会存在机会和价值。我相信,实体书店会永远存在的,但,这个书店不一定恰好就是你的那个书店。-END-想看更多书业原创好文,请关注“曾锋书业随笔”。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在个人公号之外,欢迎你加入“探索未来的书店”微信群。(据说是目前书店业最热闹的微信群哦^ _ ^)*入群需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备注“入群+姓名+工作单位”。
2020年3月17日
其他

十字路口的离河书店

再过一周,认识孙小迪和沈阳离河书店刚好半年。半年前,她正愁着离河书店卓展店经营没起色,某天的中午和我加了微信号交流了半天。半年后的现在,她和先生兼书店法人代表高明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正在经历新冠疫情影响和考验的离河书店,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我翻了下和小迪的微信聊天记录,2019年的10月、11月没有进行过交流,12月的第一次对话是我把她拉进“探索未来的书店”群后。我问的第一句就是“XXX书你还卖的”,小迪回答的倒也很干脆,“卖不出去,进都没进”,这种干脆一直保持到现在。虽然曾经某些时候她比较纠结,但只要拿定了主意,态度也很坚决,目前这种纠结似乎正在远离她。认识不少民营书店的同行,离河书店是我为数很少的持续关注的民营书店之一。还有两个店我也一直在关注,河北衡水程永辉老师的之外书店,去年认识的,还有今年春节期间新认识的胡同老师的布衣书局。这三个店正好都是分属不同的类型,而且每个书店的老板都很有特点。小迪和高明做实体书店时间还比较短,如果两三年前知道目前的艰难,不知他们还有没有开书店的计划。程永辉在河北武强这个五线城市已经开了十多年书店,也是当地最好的书店,但去年秋天他来到地级市衡水开了之外书店。程永辉告诉我,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影响,本来今年上半年就可以拿出一个小实体书店成功的商业模式案例出来了。胡同老师是上过央视纪录片的人,天天在网上拍旧书,天天打包发货,天天写《贩书日记》,我想了想我肯定坚持不下来。这些书店应该才是最真实的民营中小书店,而不是那些喊着让读者保卫自己的所谓独立书店。可惜,这些中小实体书店的声音,绝大多数时候外界并不知晓。离河书店最近有了更响的名气,很多媒体采访,但这些名气还暂时不能转化为直接的收益,书和文具文创,还得一件件的卖出去。新冠疫情还在持续之中,看到了希望,但还没结束。猫空书店的徐涛说,最艰难的是3、4月份,这对书店才是真正的考验,2月份不算啥。徐总的话我深表赞同,目前我们广场也复工复业了,但是消费者比我们更有耐心,整体的人流量基本完全没有恢复,估计不等到警报解除,人流量是无法正常的。而没有人流量,就意味着无法做生意,这就是实体店的痛苦。对离河书店而言,至少在1月末和2月初的那段时间,小迪和高明还没有意识到这次疫情对离河书店带来的不仅是要临时停业闭店,还将有更多经营策略或思路上的变化。他俩一直在折腾,估计在后面的这两个月中也不会停歇。去年9月,我和小迪交流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最后,不能开下去,也不丢人。毕竟,我努力过了。01离河书店的自救之路小迪一直是微信群中的活跃分子,我检索了一遍群中小迪的所有发言,而高明于2月23日入群,高老师也有很多精彩发言,作为法人还是低调些吧。通过小迪在微信群中发言的这些碎片(我敲了一千多个字后突然发现,可以通过转发,直接复制......),我们可以管窥小迪、高明和离河书店的思想变化和自救之路。◎1月26日(正月初二),“推书?推书谁看啊,我连动画片都看不下去”;“可见书这玩意儿,真的是,太平之年才会有人买啊”;“不过我俩跑路了,现在在家躺着玩”;“高明四点就跟收银台小姐姐说,我们书店(卓展店)下班了,小姐姐说哥你们走吧,没人搁这儿耗啥呢?”◎2月1日(正月初八),“我觉得书店同仁不要总想书店,想想商业上的事情”;“书店也只是个零售店,这么想”;“我跟我家法人聊的时候,已经几乎不聊书了”。◎2月3日(正月初十),小迪写了一篇文章《像打仗一样活下去》,这篇文章后来由出版商务周报的周贺老师托我找到了小迪,最后发在了《出版商务周报》的公号,名字改为了《书店停业11天了,我们还能做什么?》。文中写到:“我总觉得实体书店处在经济浪潮的最谷底,也许下一个潮流袭来,实体书店就会消亡。本就是一个夕阳行业,天天像受害者似的卖惨合适吗?是不是自己找个地方悄悄等死就好了?”“我真的是悲观的。鲁迅说“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书店人的难,只有书店人知道,又何必哭得涕泗横流说给别人听呢?万一他们不仅不同情,还嘲笑呢?岂不是最后一点尊严都没了?
2020年3月16日
其他

书店老板就是个卖货郎

昨天我在书店行业内开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视频直播,超过一万八千人在线观看,点赞数超过10万,我推荐了几本书,后来据说京东去补货了。昨天的听众中,大约一半的是民营书店同行,一半来自国有书店和出版机构。疫情持续这么久,大家都想听点真话。我也曾犹豫过是否上直播,让大家看到我的大圆脸,后来想想没问题,毕竟大家关注的是我的内容,而不是我。昨天我在直播中说到,目前中小实体书店最好的自救方式就是卖书卖卡,可能还有卖会员,但前提要真诚一点,未来书店除了卖产品、卖时间、卖空间、卖服务,还能卖老板,卖老板的人设。怎么来确定是真诚的?书店老板亲自上阵吆喝,给出诚意,因为书店是自己的,不是国家的。北有离河、布衣,南有先锋、猫空,这不,猫空的徐涛老总亲自上阵卖袜底酥了。袜底酥是什么,徐总说的比我好,质量肯定是有保证的,拿出的优惠诚意也满满,他自己有3000盒的任务,要去化出去。我们如果想感受下江南的春天气息,不妨动动手指下个单,支持下猫空,也支持下我们的书店同行。离河书店的孙小迪说:好好想想你到底干什么的,别跟着一激动,彻底转行了。我想说的是,书店就是个商店,书店老板为自己的书店吆喝,当个卖货郎,推销自己的产品,没啥丢人的。改天,说不定我也去带货了呢?!--曾锋猫空总部已经有将近一个月没有上班了,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尝试着复工,但一半的小伙伴居家隔离无法来办公室。上班的小伙伴联系供应商,发现供应商除了老板在,其他基层员工也和我们一样,基本上处于“电话已复工”状态,也没有办法下单,也没有什么需要下单的,那就只能继续放假。门店还是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有能开门营业的,依旧没营业额,那就意味着春节前的备货,还没有动销,也不需要总部安排生产发货。今天倒是接了一个华润的订单,书店的文具采购。我们还特地询问了这个时候是不是要缓一缓?对方说没事,他们流程慢,估计等这些采购上架销售的时候,疫情也过了吧。原来流程复杂,还有这好处。第一次为慢而开心,但也想着,好像应该有点盼头了吧。苏州的一个客人,多年一直在供货给他家,电话问我们能不能退一些袜底酥,因为基本上没怎么销售。我回复对方,东西不用退了,你那边有多少滞销的,告诉我一下就行,送给你了,等疫情过了,继续订我们的货就行。伙伴伙伴,这个时候不相互支持,那真愧对“情怀”这两个字了。下午我们产品经理部一起开了一个会,袜底酥库存如何处理?每个销售部门领了一些任务,但还远远不够。大家看看我,哦?!原来剩下的
2020年3月6日
其他

疫情下实体书店的观察及未来策略

在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应北京开卷、知合空间、书萌的邀请和支持,本周四(3月5日)下午14:00,我将开一场直播课,和书店的朋友们做分享交流。本次直播由《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出版人》杂志、绿茶书情、雅倩爱书提供媒体支持。疫情持续到现在,应该可以说看到一些希望了,至少很多书店在陆续恢复营业了,虽然进店读者还是非常少,但是毕竟是有点人了。原本没这个计划,但想着和大家能有交流的机会,我还是一口答应并进行了认真准备。•
2020年3月4日
其他

保卫,坚持,你更愿意支持哪种风格的书店?

前言昨天书业刷屏的是单向,今天刷屏的是先锋。昨天我评论说单向推文标题中“保卫”的用词有问题,保卫了一家书店,其他的书店就不值得保卫吗?都是读者,还要给他们划阵营吗?今天我对先锋书店的评价是“先锋傲骨”,因为他们用的词是坚持,坚持也许挺难的,但从坚持到支持,这个逻辑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疫情持续了蛮久,大量的书店停业闭店已经一个月时间,但最近恢复开业的书店已经越来越多了,这是个好消息,正如同春天虽然还有“倒春寒”,但是春天一定会来的。大家都很难,但就看是挣扎着活下去?还是其他。单向我有印象的是北京朝阳大悦城的店和杭州远洋的店。朝阳大悦城的店在“悦界”中,悦界这个主题街区火的时候,单向不错。但现在大悦城里打造了“度刻”,把悦界的光芒给盖住了。我去看度刻时,单向确实少了很多光彩,人也不算多。去年我在多个场合提起,单向杭州店应该算中国大陆民营书店呈现水平很高的店了,设计风格融合了茑屋和诚品,细节精致处也很多,创新概念也不少,但问题是就是没人。为什么没人,很简单,选址问题。单向所在的远洋这个购物中心本身就没人,没流量,虽然也为书店提供了很多经济支持。但是现在的书店毕竟需要人流量,而不是带人流量,大家要搞清楚这个现实。把西西弗从现在的购物中心撤出来,换到其他的一个什么位置去开店,也不会有很多人。辗转之间,也就几年,实体书店确实变了。有些书店更弱了,有些书店更强了。弱和强可能是经营模式的问题,但也可能是骨子里的风格问题。这次疫情后,关店和开店都很正常,你当作是市场基本规律就好了。先锋书店经历过非典疫情,钱老师说不用麻烦政府,不给政府添乱。这次疫情,先锋的店全数停业闭店,不会没有困难,但也不会那么随便说出口吧。言几又谈困难谈的比较早,现在大家差不多都忘了,为了呼救还是为了存在感,大家自己想想。单向昨天是正反两面评价,骂的多,支持的也多,不管怎样,效果达到了,文章有人看,储值卡有人买,也许有资本参与其中的书店而言,达到结果就可以了,那些过程管它呢。今天,先锋发声了,它说“其实,我们知道我们在坚持些什么,我们坚持美好这件事。我们希望做的,是把希望带给大家”。先锋的自救有两个举措,一是图书盲盒,二是今天推出的储值卡+游学。三个档次的先锋会员储值卡,而游学是奉送的,带你一起去看看先锋走过的路。如果把书店当做朋友看,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请求,不仅为你提供书和文创,也邀你一起同行,去看看朋友所在的美好河山,物质以外,还有些风花雪月。钱老师中午给我一个电话,热情洋溢地向我个人提出了一些基于行业的建议。随后,先锋的品牌经理告诉我,在我办的“探索未来的书店”这个微信群中,向书业朋友们寄赠一本《先锋书店,生于1996》,感谢先锋书店!先锋今年有大店项目推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卖惨博同情,从消费者手上抢钱,还是做更高明的事,获得政府的直接支持?有时,书店的口碑确实是能挣钱,但看你是一次用完,还是细水长流。低到尘埃里,未必就不会开出花朵!--曾锋疫情当头,年关难过。在众多书店发出众筹求助后,至今仍未营业的我们收到了很多读者和嘉宾的来信问候,他们也急迫地询问:先锋是否需要帮助?先锋什么时候营业?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开卷丨《防疫攻坚战,书业在行动》征稿函

整个春节假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人心,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此,我们向全国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致敬!在此特殊时期,出版单位/书店都有哪些困难?做了哪些事情,效果如何?在此期间发生了哪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利用了哪些新技术手段?开卷就此发起”防疫攻坚战,书业在行动“征稿活动。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行业人看到这些典型案例和正能量,尽快走出阴霾。征集对象:书店/出版单位字数要求:2000-3000字左右投稿请联系:18201554288(微信)(可扫码添加)【文章来源:北京开卷】
2020年2月7日
其他

征稿函丨《书店里的人间故事》,想听你讲述读者与书店间的故事

很多年前,书店业流传一句话: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在图书供应不是那么丰富的时代,书籍以及其中的服务是书店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互联网时代到来时,当找书和买书变的非常便捷时,书店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和纽带又是什么?是图书、阅读、活动、场景或是其他?我们相信,这其中应该蕴含着很多故事。这个春节,受疫情的影响,实体书店第一次全国性、大范围的进入了临时闭店的状态。在这没有相遇的这十多天里,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没有图书,读者很寂寞;没有读者,书店很寂寞;没有书店,城市很寂寞。因为读书,我们与读者相遇,因为爱书,我们在这里奉献一生,恰好,也因为这家书店,与你相遇。书店里最可爱的永远是“看书的人”和“卖书的人”,他们或许外表淡漠而内心澎湃,或许异想天开而简单纯粹。我们希望通过征集,为大家展现可爱的人在书店里发生的有趣的、温情的小故事,用以慰藉在特殊时期依旧坚守初心、忍受寒冬并且积极自救的书店同行,也为更多读者展现书店里那些“人与书”、“书与店”相互联结的美好日常。我们计划在实体书店业发起此次征稿活动,讲述书店和读者之间的故事。希望得到您的参与和支持。现将征集要求介绍如下:征集对象2020●
2020年2月6日
其他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生存艰难——2020年春节实体书店紧急调查分析报告

前言昨天下午5点49分,孙谦联系我希望协助分析一下《疫情当前,书店现状调查》问卷的相关结果,我一口答应下来。彼时,我正在组织同事们在网上抢购额温仪,虽然广场有使用,但是数量不足以应对后续的恢复营业,但确实购买的难度不亚于口罩。前两天我写了一篇随想《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个题目也非常适合书萌及孙谦昨天中午到晚上的行动,目前阅读量已经1.1万,大约是书萌号订阅人数的5倍左右,收回的有效问卷已经300多份。很多书店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而更多的书店和人士积极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实体书店当下的不易。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有机会在未来变成一股风潮。《囧妈》在网络免费放映后,电影院线的做法是联名写信、网络发声,怼天怼地,搞谴责和制裁。实体书店行业虽然不大,但还是比电影院线规模大很多,面对突然的疫情,实体书店默默地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停业闭店。实体书店不是没有困难,而是选择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困难,但也总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吧。感谢孙谦及书萌做的这次问卷调查,让实体书店尤其是中小实体书店在焦虑中能够得到交流,大家一起反映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这些声音能够给更广阔的群体知晓,理解并给予支持。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样有意义的工作!和孙谦认识于2018年,彼时她还是一个干练的职场女性,2019年她选择自己创业,发起了书萌书店行的活动,拖着箱带着娃,走过很多城市,看了很多书店,也出了很多文字。我和她虽然经常在一些行业观点上较真,但也深切感受到她对实体书店行业的热爱。后来,我和她开玩笑说:我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为这个行业做点事吧,只要我们都认真就好。2020年的开头有点艰难,只要信心不失,就会有希望和光明,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实体书店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昨天,书萌在线上发起了《疫情当前,书店现状调查的问卷》,22个小时,问卷的阅读量突破1万2千人次,截至报告发稿时收到实际有效填写并提交的问卷数量达350余份,涵盖了除西藏外中国大陆的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此次疫情来势如此凶猛,很多书店都被动或主动暂停营业,为防疫抗疫做出实际贡献。但可能绝大多数社会公众并没有想到,实体书店的营业停止了,也就意味着书店的收入没有了,但书店需要负担的各类营业成本并没有减少(至少在优惠措施出台以前)。通过调查,实体书店对于当前形势的不明朗以及对未来前景的担忧跃然于纸间。这份调查问卷背后凝聚着无数书店人关切的目光,书萌也希望将实体书店的声音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在各方的支持下,通过有效的举措,保护实体书店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成果,使得实体书店不会再走入第二个“书业寒冬”。让我们来看看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1、截止发稿时,我们共收到353份有效答卷。第一题反应了受调查书店的分布地。从地图上看到,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均有书店参与了调查,截至文章发稿,我们共收到了353份有效问卷。其中参与度最高的是云南,有49家云南的书店完成了问卷调查;北京有40家书店提交了调查问卷,广东、河南和四川也有20家以上书店参与了问卷调查。在我们写报告的时候,问卷还在源源不断地提交。我们希望更多的书店参与进来,集体发声,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请大家将这份报告继续扩散,请书店人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问卷的填写和提交:2、接受调查的书店98.02%的主业仍是图书。第二题,我们了解了受调查的书店主营业务。从问卷回答中可以看出,有98.02%的书店表示图书仍然是目前的主营业务,而文具文创紧随其后,占比达到67.14%,
2020年1月31日
其他

风起于青萍之末丨一个书业人的鼠年春节随想(二)

20天之前,出版发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在北京召开,这厢讨论书店的未来,那厢热议书店重做,行业新老朋友们相逢北京,畅聊行业未来。值得庆幸的是大家上半年见到了,而下次见面估计得隔段时间了。20天后,因为新冠肺炎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省份的实体书店加入到了临时闭店停业的行列,不管是主动为之或者是按照政府的要求执行。27日下午,诚品生活苏州也发布了临时停业公告,整个商场临时停业到1月30日,而书店恢复营业的通知将按照政府的通知办理。诚品在苏州不仅是商场、书店,也是旅游景点般的存在。同时,我也注意到了部分省份的一些实体书店还在继续营业,不知道这些同行们的真实心情如何?身体虽然休息了,但大脑休息不了,今天我就继续来点瞎想八想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1我们应该终于认识到图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昨天早些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春节假期将延迟到正月初九结束,而从26日晚间开始,江苏多个城市陆续发布了企业不得早于2月8日(正月十五)前复业复工的通知,学校的开学时间推迟到了2月17日(正月二十四)。目前不得而知江苏的实体书店何时可以恢复营业,需要等待政府部门的进一步通知,可能大概率是正月十五,但也已看到部分省份的书店计划于正月初九恢复营业。在江苏各市发布的通知中,实体书店很明显不属于“涉及市民生活必需的行业”范畴,而这些行业是需要保证营业的。虽然各地新华书店还在为新学期开学的教材供应做准备,但包括新华书店门店在内的更多的实体书店目前能做的只有等待。一些外省民营书店的同仁告诉我,这一两天也陆续闭店了,也不是政府的要求。一是店开着也没人来,二是店开着,还有人说书店想赚钱想疯了,形势严峻,话也不好听,还不如先临时闭店停业算了。昨天一大早,我出了趟门,首先去了药店,进店的所有人都会习惯性问一句“有口罩吗”?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南京的口罩在100家定点药店销售,限量购买,而且是一次性医用那种。大型连锁超市中,人不多,但秩序井然,生鲜食品供应充足,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市民安心了(最新的情况是今天早上我又出了趟门,到另一趟超市转了圈,目睹了南京大妈抢菜的盛况,最紧缺的还是蔬菜)。麦当劳里,店员戴着口罩操作,也有消费者就餐。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时,我们突然发现,电影院可以不去、实体书店可以不逛,因为这不是生活的必需部分,即使要看要买,也有替代的渠道。在未来疫情结束,出现报复性消费反弹时(类似2003年非典结束后),我估计大家的消费顺序肯定也不是将图书摆在前位的,而且在文化消费中电影优先级一定比图书更高。以前我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过,世界读书日原本不是实体书店的节日,进入中国后都是由图书馆体系在推广和传播的,后来实体书店加进来了,现在几乎变成了实体书店的对外宣传口号之一。为什么要推广全民阅读,因为读书的人少了、阅读率下降了。实体书店和图书馆一起吆喝,但消费者该在哪儿买书还是在哪儿买书,该借书的他们也不会买书。图书馆不愁生计,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实体书店店数增加、销售持续下降,整体形势并不好,很多书店重新把生存问题摆上了台面。说句不该说的话,实体书店本身行业不大,无需繁荣掩盖,如果此前的舆论导向是为了给行业以信心,这次事件后是否可以看到一些真实的情况。2应对临时闭店和春季开学销售的举措,是巨大的挑战还是未来的起点?26日下午我和北京开卷副总经理杨伟聊了几句,因为《囧妈》电影发行方式的改变,我琢磨着未来出版物万一在线上首发纸质版和电子版,实体书店该怎么办?(内容详见《一个书业人的鼠年春节随想之一》)。杨伟说:新书的纸、电、声同步在有的出版社已经实现了,当然目前纸版还是主体。内容产品的电子化机会可能就因为某些特殊事件改变了,只不过需要考虑的是载体落在哪里。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查查几个电商巨头的发展史,淘宝网诞生于2003年5月10日,而京东于2004年1月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非典疫情成为电商平台发展的裂变剂和催化剂。当人们无法出门购物时,能够在家里上网购物,这意味着一个新消费时代的到来。2010年,模仿Groupon的美团诞生,彼时主要的业务是团购,而目前在城市的人群,应该没用过美团外卖的人群已经不多了。电商、外卖、新零售,这成为相当于城市人群的主要消费通道组合,当然,我们还不能忘了拼多多。17年过去了,实体书店坐伴电商长大,中间还经历了一次“书业寒冬”,这几年实体书店的探索和尝试会不会有效果?我们即将可以知道答案。杨伟的观点引发了我其他的思考。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本军事类书籍,《日落共青城-风起于青萍之末》,作为《舰载武器》杂志的增刊之一,介绍了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的秘闻以及后续对中国空军建设发展的影响。直到今天,这本书以及续集仍然在销售,内容及质量远远好于出版社出版的很多军事类书籍(有兴趣的同仁可以淘宝搜索购买)。风起于青萍之末,出自战国宋玉的《风赋》,百度的解释是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用来描述实体书店当下的处境可能非常合适,充满挑战但也可能蕴含机会。这几天在群里,大家都关心一个话题:春季新学期开学的图书零售怎么办?这也是眼前最现实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当多书店为这个寒假、春节以及新学期准备了充足的货源,但一纸通知,这些书目前只有等待。可以想象一下的是,即使实体书店恢复营业,过去那种开学前后家长及学生蜂拥进书店选购图书和文具的场景大概率不会出现,至少在2020年的这个春天应该是不会出现了。不管消费者愿不愿意,疫情防控的需要暂时也不会允许实体书店的这种操作。女儿学校发的通知是延期开学期间,学生不离家、不返校,实体书店即使能够恢复营业,有多少家长愿意带孩子去呢?部分书店的应对举措是考虑通过网络卖书,因为有些书店是有网络销售平台的,有些书店计划通过微信公众号卖书,通过快递配送或者是到某处取,也有书店计划仍然在店堂内销售。各种方法已经在想,但这些都是应对之策,主要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很多书店的应对之策都是基于互联网络手段来实现的,当这些举措取得效果之后,我们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还是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中小实体书店能够立即达成的目的目前暂时是有限的。实体书店存在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将消费者与图书用书店这个实体平台去连接了,但当实体书店也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去连接时,消费者会怎么看待实体书店?也许,这将成为很多书店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难道某一天真得把实体书店都当成翻翻书、喝喝东西的场所?这恐怕也不是我们这个行业所希望看到的。3实体书店行业上半年的热点问题会是什么?杨伟说春节之后采集实体书店的销售数据可能会非常惨淡,这一定是必然的,因为电影院线的数据已经放在那里。去年正月初一的14.85亿和今年同期的181万,也就差了820倍,正月初一全国票房收入最高的影院被网友痛斥,说昧着良心挣钱。初二的数据就很低了,初三的数据已经没人关注了。我们可以以调侃的心态想象一下,2020年上半年的实体书店领域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些热点新闻:A、全国新华书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连续XX年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B、全国大部分地区实体书店陆续恢复营业,各地书店积极做好疫情应对工作,保证营业环境安全。C、旺季不旺,今年春季怎么把书卖出去,看看各地书店有什么好招数。D、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实体书店零售严重下滑,全年走势怎么看?E、行业呼吁出台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实体书店尽快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振行业信心。F、部分实体书店表示市场拓展脚步将放缓,一线从业人员流失率大幅增加。G、行业大咖热议: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还可以继续编一点,调侃归调侃,最好很多事不会发生。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下,这些事有没有可能会发生?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是“青萍之末的风”,那么在上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会否发展成为热带气压、热带风暴甚至是台风,对整个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者催生行业发生怎样的变化。昨天和某新华书店的一位同仁交流,她说看看其他很多企业正在为抗击疫情努力,而我们实体书店、我们新华书店能做什么?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临时停业、在家待着,这个时候突然发现我们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她说的这些我也无言以对。4站在历史的风陵渡口,实体书店该想点什么?已故高华教授的这本书想必不少同仁都看过,借用一下书的名字,我们来思考实体书店站在这个历史的关口应该想点什么?去年底,我在北京开卷发的文章谈《未来书店的六条长成路径》(点击查看)。现在看,不是未来可以干什么,而是现在应该干什么?因为现在是实体书店需要进行判断和决定的时刻。实体书店卖书、卖水、卖其他,实体书店经营空间、经营会员、经营外部客户,实体书店搞活动、办展览等等,大家能做的目前大致这些。书萌创始人孙谦认为,实体书店应该找准定位、找准发力点,线下业务做减法、线上业务做加法(会员、两微一抖),做房东、也要做好内容的生产者。这算是一些观察点,但需要考虑书店面临的环境不一,书店人的能力、素养、资源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实体书店行业没有通用的处方药,大家也不要将自己书店的未来寄希望于从同行中获取,可能有一些参考,还是得根据每个店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实体书店目前需要想的事,应该就是事关经营稳定和生存的事,我提出一些供大家思考:第一件事:民营书店的朋友们需要分析一下书店目前的收入结构,评估一下目前的图书库存量及结构,预判一下如果发生比较大的图书零售损失(无法营业,或一段时间的销售大幅度下滑),对书店的影响是什么,会有多大?书店的承受力怎样,以及能够承受多久。第二件事:租赁物业开设书店的同仁,需要即时了解及沟通物业方后期可能出台的扶持政策。不能营业的这个损失,其实书店和物业方大家都有,但此时需要互相体谅。我看到部分地区的购物中心已经陆续提出一些扶持政策,这是很好的示范。我相信谁也不敢头上背着一个“发国难财”这个称号吧。第三件事:与地方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汇报,如果对书店营业的影响确实很大,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或干预,有些话还是要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临时停业,电影院线和实体书店的处境不一样,电影还可以重新排片上映,未来的黄金档期会发生改变。而买书这个事,错过了就错过了,要么等待下一季,要么看着消费者转到线上。第四件事:书店内有租赁或联营商户的,需要积极考虑处置预案,这个预案包括给予一定时期的扶持政策?商户可能出现的退租毁约等,不要等着人家找上门来才考虑。实体书店艰难,人家也不会容易,毕竟他们是实体书店人流量来经营的。实体书店的人流量没有了,他们怎么生存?第五件事:如何让消费者重新回到书店,顺便把会员巩固一下。书店恢复营业后,消费者来不来,为什么而来?需要及早考虑和安排。说实话,这会儿什么最美书店的都不好使。未来一定时间内,人员密集场所、活动估计都是比较敏感的词。不能简单地说,我们这里经过了严格消毒等等。经过这次长假的折腾,估计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善意的提醒下,“但是,还有书籍”。去年底,读库打了次悲情牌,把库存书都卖到加印了,这招今天估计很多实体书店是可以用上的,但只能用一次。第六件事:想一想除了卖书,我们这个书店还能干点什么?为了干这些事,我们还缺什么,资源、人还是钱?书作为商品、装饰品、引流工具,适合我们书店的图书定位是什么?我们这个书店怎样拥抱互联网?还有很多很多......第七件事:欢迎大家给我提供问题思路,未来继续修订补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问题不是我随便瞎掰的,因为我也正在思考、后期也要面对这些问题。
2020年1月28日
其他

一个书业人的鼠年春节随想

按照南京市的规定,没有口罩,地铁也是坐不了的,当然戴什么口罩具体倒没有说。有书店前几天还在考虑,没有戴口罩的读者,是不是应该拒绝进入。现在看来都想多了,因为人家大概率不去书店了,哪怕书店还在营业。
2020年1月26日
其他

书店中的场景Vol.3丨天花设计特辑(一)

前言:从本辑开始需要用三篇的篇幅将书店的天花予以展示,第二篇将介绍连锁型书店,包括茑屋、诚品、言几又等,第三篇将介绍新华书店系列。在整理图片资料的时候我发现,这可能是设计师在书店设计工作中仅次于平面布局的复杂工作,相对于地面而言,顶面的造型及变化会更多。近十年以来,书店的颜值不断提升,但道具部分的变化其实并不算大,承担提升颜值重任的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空间布局变化和天花的造型处理。单就天花造型而言,由繁入简,再由简变繁,很多书店的选择并不一致,也很难归纳出天花造型的趋势和潮流,但用着的总是合理的,至少我这么认为吧。01裸露天花裸露天花是很多书店采用的天花处理形式,如果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就让天花裸露着,采用一些喷漆的方式进行处理。裸露天花目前也有三种形式,喷深灰色、喷白色(或浅色)、不喷色。采用裸露天花也有部分投入成本方面的考虑,毕竟做最简单的处理还是省钱的。上海机遇空间,这是典型的裸露顶喷灰的形式上海五角场商圈的时间车站在书店二楼也采用了类似处理方式,裸露顶一般搭配轨道射灯上海书集的一个区域,差别是轨道和射灯采用了白色,更醒目一点三联书店成都宽窄巷子店的处理方式全部采用白色一条生活馆也很喜欢采用这种手法,但是轨道的颜色换成了木色,射灯选择了黑色上海三联书店READ
2020年1月16日
其他

实体书店2020年需要关注的问题丨读北京开卷2019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有感

北京开卷2019年度的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如约而至,但对于实体书店而言,并不能用喜忧参半来表达,而应该用忧大于喜来形容。北京开卷的数据对于实体书店而言,从数据正面的角度需要引起注意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1、图书新品供应对实体书店的支撑作用在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的新书品种19.4万种,同比下降6.7%,自2016年以来,新书出版品种持续缓幅下降。实体书店零售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新产品的供给,考虑到还有相当多的品种是不适合在实体书店陈列及销售的,留给实体书店销售的品种相对有限。还必须注意到出版社选择将更多的新书品种优先投放到网店端进行预售或首发。因此,虽然新书对于实体门店销售至关重要,但目前深受影响。图书新品供应给实体书店带来的影响是:一是可展示新书品种下降,到货时间又迟于网店,在货源保障上已经处于相对不利地位;二是新书品种有限加上书店的采购限制,影响进店消费者的观感(货品换新力度不足),长期来看将影响消费者对于图书购买渠道的选择;三是实体书店品种的同质化,好的出版社、好的品种就那些,稍微有选品能力的书店对于目标产品的选择是大体一致的;四是对常备品种的需求提升,满足当地读者的即时需求,需要在架多年陈列的品种增加,这与新华书店现有的分年核价的财务体系又有一点冲突。2、实体书店提升销售的一些举措并不十分有效。数据显示,实体书店的平均陈列品种数从2012年约8万种下降到目前的5.5万种,动销率也相应从当时的23.55%下滑到16.57%,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再结合两个数据,一个是头部品种数据,2019年前1%的品种贡献了57.73%的销售码洋,前5%的品种贡献了81.17%的码洋;二是长尾部分的数据,产生销售的图书总品种数超过200万种(各种数据累加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看,相当多实体书店采购策略的优化对于图书零售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抓品种还是抓动销率可能成为实体书店需要重新权衡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据我的个人感觉:一是近年来很多体系书店为了提升销售都在抓动销率,提升动销率的办法就是减品种、降库存。品种下来了,但销售集中在头部品种,动销率仍然在下降。而头部品种与网络书店的相关品种又是重叠的,实际上是跟随销售效应。在架品种数支撑一部分长尾销售,不可能舍弃。这对书店而言,如何及早发现头部品种和优化长尾品种成为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二是近年来一些书店新空间的打造,顾及了空间和观感,但忽略了图书陈列及销售需求。部分书店的平面布局是有很大问题的,没有从消费心理角度考量。有的书店道具设计不合理,图书可陈列区域缩小,可展示面变小。有的书店将图书作为装饰品(比如超高书架及大面积书墙等),只追求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图书陈列及销售。3、政策利好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影响被网络书店的因素所抵消。数据显示,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14.4%。但这个增长是由定价增长和网络书店端实现的。实体书店销售同比继续下滑,而网络书店的码洋占比已经超过70%。这是近年来政府给予了相关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各体系的书店也纷纷采取转型升级动作的情况下,来自市场的真实反馈。如果实体书店没有上述的这些努力,可能现在的局面还会更难看一点。不管怎么描述,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基本判断:网络书店已经成为常规爱书人群的主要购书通道,而实体书店成为即时购买和零散式购买人群的主要购书渠道,这种趋势已经无法更改。这其中,还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图书定价在持续攀升,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买几本书就得上百元,这实际上是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决定;二是在不考虑返券促销的情况下,网络书店的平均销售折扣为59折,与实体书店的平均折扣89折相比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这个价格优势足以让消费者决定相应的购买渠道。在少儿等特定类别产品上,基本都是6折以下的销售折扣,这些儿童的父母基本上都是85后乃至90后,他们对购书通道的选择基本上是可想而知的。对于实体书店而言,如果没有解决绝大的销售折扣差,不能认为当前的经营环境是好转的,因为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情怀去决定购书渠道。2020年,对实体书店的广大同仁提三点建议:一是多思考一些事关生存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对实体书店同样有用,有些伤疤可能需要揭开,有些锅盖可能需要掀开,多点真相,多些探讨。实体书店不卖书可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书店,但是万一哪天实体书店书真的卖不动时,到那时再去思考出路吗?肯定迟了。二是多研究零售商业,零售商业特别是商业综合体同样也面临着网络购物和餐饮外卖的冲击,他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并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中应该可以挖掘出很多有有价值的内容,毕竟实体书店还是属于零售商业范畴。三是多研究研究消费者,大多数书店对于自己的消费群体画像是模糊的,推广效率是比较低下的,主要问题就是目标客群模糊,已有客群无法进行更多的分析。多看一些商业领域的消费者研究报告,把书店的一些会员系统好好琢磨一下建立起来,微信会员也好,小程序也行,赶紧上路。-END-曾锋书业随笔微信号
2020年1月9日
其他

不止于情怀和梦想丨上海大学路考察记

前言:王胜楠是苏州凤凰广场招商部的副经理,此次我们分享一篇她的考察心得,算是公司内部汇报以外的副产品。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会经常考察一些项目,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灵感或启发,考察商业项目如此,考察书店亦是如此。希望这篇文章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为什么要去看上海「大学路」?因为是领导要求去看的(这句删掉)。其实购物中心越来越多,有不少购物中心尝试在室内打造街区,将室内空间室外化,原因还是街区带给顾客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方便、快捷、一目了然,同时具有休闲性、娱乐性、互动性和文化性,各具风格、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更能带给顾客不一样的购物体验。结合我们这个行业来看,开在街边的书店数量也是远远超过购物中心中的书店,当我们认真研究购物中心书店时,街边的书店其实也该值得我们关注。出于上述目的,我们来到了上海大学路,在自媒体上被称之为网红的这条路。地铁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9号口出站即是大学路的开端,地铁下一站即为五角场,平均单日客流60万的商圈。一、探店上海大学路大约700米长,一头连着财大、复旦,另一头连着创智天地广场和江湾体育场。一侧集结了各种餐厅、咖啡、奶茶店,另一侧则更多是可以逛逛买买的小店,周边的消费人群是可以充足供给的。大学路包含整条街上的一楼沿街铺位、二楼及以上的商业开发。路口即可明显看到二楼及以上的墙面露出各式店招。街边店主要分为以下类型:1、餐饮街边餐饮店大量的外摆座位和绿植,拉近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烧烤店的墙面涂鸦,我相信看到墙上这句“走夜路最怕遇到烧烤店”的你一定会想要发朋友圈。2、咖啡、奶茶店风格简洁的奶茶店、咖啡店只多不少。还能感受到前一天圣诞节的余温街角的星巴克,楼上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店招3、甜品、饰品店暖色调的饰品店和甜品店,调研的当天下小雨,进去躲了一会,温暖4、文创零售店杂物社、拼图馆的橱窗,非常吸睛眼镜店和八音盒店内部的陈列*各种有趣的设计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随处可见的艺术创意。现代商业街区引入艺术元素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即兴或随机的创作,如地板画、墙壁涂鸦等,带来文艺效应。但这种艺术创作一定要对街区自身的文化内涵有恰如其分的呼应,不能不知所云。大型墙绘怂恿大家kiss却明目张胆在旁边立着摄像头只要经过就一定要上去测量一下身高的神奇墙绘配电箱也可以很洋气*街上的书店:大学路上的猫空,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楼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区和书籍区二楼有宽敞的休息区猫空开在大学路上,是精准定位了复旦、财大、同济等周边高校的学生,作为“明信片爱好者的天堂”,能够低成本的满足年轻人文艺浪漫的幻想“寄给未来”。可以说,在这里,看书成为了附加行为,更多的人是在喝咖啡、写明信片、学习办公。这也是我们所有书业从业者已经看到的,书店早就不再仅仅是卖书了。
2020年1月7日
其他

五色成文章 | 镇江凤凰广场图文考察报告

“编者按:唐代诗人李峤的《凤》中曾写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后一句的意思是五彩羽翼缤纷成章。近期,凤凰传媒文化消费综合体的最新项目——镇江凤凰广场正式开业,赢得了镇江市民的热议及好评。北京开卷特约研究员、苏州凤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曾锋承担了凤凰传媒第一个文化消费综合体——苏州凤凰广场的规划、建设及运营工作,让我们跟随他的视角,来看一看镇江凤凰广场的风貌及内在,探讨一下文化消费综合体的建设运营之路。凤凰传媒最新的文化消费综合体——镇江凤凰广场于12月21日正式开业,项目开业率达到了98%,开业两天进场人流量超过25万人次,两天内全场商户销售额400万元,实现了开门红。这个数据也是今年来镇江商业地产市场中表现非常好的,作为一个大中型文化消费综合体项目,这样的数据在国内出版发行企业打造的项目中是完全可以拿得出手的。镇江凤凰广场是凤凰传媒继苏州、南通凤凰广场项目之后最新的文化消费综合体作品,着力打造
2020年1月2日
其他

书店中的场景Vol.1丨墙面设计特辑

小场景、大心思。本月,周杰伦在上海的奶茶店魔杰的茶J-tea开幕,有几个不错的美陈应用。网红店之所以成为网红,确实是有原因的。用歌名排成的周杰伦形象专辑的视听墙,构成元素是专辑封面和耳机、播放设备周边衍生产品,东西不在于多,在于特别,考虑到拍照需求,LOGO在墙上必须显现橱窗设计,仪式感强烈平台小场景的布置,专辑+AE86的车模+海报本期主题主要展示书店内的墙面处理。虽然很多书店的墙面都是书架,但是也有很多对于书店墙面的巧妙处理。北京朝阳大悦城度刻,用文字拼成了山的形状浙江永康新华书店,用的是山形的剪影,感觉就稍微弱化了诚品东京日本桥店对大幅墙面的处理诚品苏州刚刚更换的墙面处理,透明的亚克力板加贴字喜马拉雅总部一楼的墙面展示北京朝阳大悦城度刻中的晓岛墙面晓岛外的墙面,甲骨文宇宙日本G-SIX的外墙面处理日本茑屋家电二子玉川店入口处墙面展示处理东京日比谷中央市场街入口处墙面处理,有邻堂书店在其中成都方所入口处的墙面展示处理日本高知茑屋书店的墙面喷绘画面重庆方所入口处的墙面杭州单向空间的墙面处理杭州单向空间的玻璃处理杭州单向空间在购物中心内的墙面展示深圳本来书店儿童区的幕墙玻璃处理夜间外部看的效果三联书店成都宽窄巷子的外玻璃处理单向历的墙面展示(位置如上图右侧)兰州目言书店墙面处理,假书封面展示兰州目言书店墙面处理,磁带盒墙兰州目言书店墙面处理,兰州市区卫星图广西师大出版社办公楼大厅内,隔壁是独秀书房上海马赛克书店的内墙覔书店黑金店的内墙湖北新华红T创意街区店的内墙面皖新传媒铜陵新华书店内墙面南京晓书馆内墙面上海誌屋书店展览空间的墙面钟书阁上海芮欧店内墙面北京万圣书园楼梯上的墙面处理,当时是万圣节主题诚品苏州5月的主题展示墙诚品苏州12月的主题展示墙金鹰G-TAKAYA的主题展示墙西安言几又迈科店儿童区的墙面西安言几又迈科店通道墙面星巴克东京烘焙工坊店的内墙,由TEAVANA茶包的外包装组成,中间透出TOKYO字样深圳湾万象城前檐的外墙面处理覔书店东莞店的外墙面处理茑屋TSUTAYA
2019年12月25日
其他

从网红市集想到的实体书店定位

先说行业内最近几个大店的消息,12月18日,湖北新华书店集团的湖北外文书店重装开业,面积约1万平米。同一天,言几又的郑州建业凯旋广场店开业,日本设计师设计,面积超过7000平米,这是言几又的第二个大店型(此前一个是西安迈科店)。12月21日,凤凰传媒的镇江凤凰广场正式开业,面积5.7万平米
2019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