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保护·传承】吴堡检察:让英烈的光辉永远照耀这片土地——寻访郭毓仁烈士墓有感
陕北的盛夏格外炎热,太阳肆无忌惮地烘烤着大地,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我问助理张锦林:“你怕不怕热?”他斩钉截铁地说:“根本不怕,咱们今天去办正事。”对,我们今天去办正事。“ 去看”一位吴堡的革命烈士——郭毓仁,他已经在荒山上静悄悄地沉睡了“半个多世纪”。
为了便于工作,我们提前联系了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老陈,他之前一直负责这项工作,熟悉情况。车子前行着,老陈给我们介绍说吴堡烈士陵园里有郭毓仁烈士的纪念碑,但烈士遗骸当年土葬在郭家沟镇郭家沟村的老家,还向我们讲解了郭毓仁烈士的故事……
郭毓仁(1911~1935) 化名任山,郭家沟村人。幼年失母,家道贫寒,从小帮父劳动,养成勤劳、朴实、忠厚的优良品质。1925年春,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后与中共地下党员认乡交友,接受先进思想教育,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8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与组建吴堡抗日义勇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第四支队),并担任军事教练、支队长,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二团团长。1935年6月,陕北游击队二、五总队成立,郭任总队长。1935年8月,红二、五总队扩编为战斗团,郭任团长。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多次参与、指挥战斗,积极配合红军主力部队反“围剿”斗争,重创敌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吴堡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曾受到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事部通令嘉奖。1935年12月,郭在掩护部队撤退时不幸中弹,因流血过多又受到感染而光荣牺牲,时年24岁。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汽车停在了郭家沟镇政府大院,镇武装部长早就等候多时了,他向我们介绍说,郭毓仁烈士的墓地就在郭家沟村内的一座山上,还要经过2公里车程,1公里山路。我们不敢逗留,直接出发。到了村里,我们在村书记和郭毓仁烈士侄子(老郭)的陪同下开始爬山,一路上锦林一直照顾着这位两鬓苍苍的老人,多少年来,他们一直是郭毓仁烈士墓的守护者。山高路陡,杂草丛生,有的地方连路都找不到,极其难行。好在村支书在前面给我们带路,还不停在招呼大家注意脚下,每一步都踩实再走。路越难行,我的内心越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痛和伤感。汗水顺着脸颊不住地流淌,任凭它浸湿每个人的衣背,谁也顾不得去抹把汗,只是每隔两分钟抹一把脸,别让汗水遮挡前行的视线。
走走歇歇,大约半小时后,翻过一处小山峁,走在前面的村书记左顾右盼,嘴里说着“应该就在这了”。所有的人都上前后,老郭激动地指着前面杂草丛中的几个坟冢说:“靠下面最左面埋葬的就是郭毓仁。”并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情况。郭毓仁烈士的坟墓位于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四处长满了杂草、柠条、格针,坟冢也是很久没人填土的样子,石供桌右下方的土塄已被雨水冲刷成一个“U”形。老郭指着供桌下方说:“这离墓坑最多也就是一米的距离了,这本应该早点维护,只因为这几年年龄大了,有心无力。” 老陈则向我们介绍说,由于陕北土葬的风俗,当年牺牲的烈士回吴后,都归了老坟,县上建烈士陵园时,也都尊重了后人们的意愿,没有统一迁移。关于这一点老陈讲得很客观,我也常听长辈们说起,毕竟迁墓在陕北来说,真的是大事。随后大家都纷纷献计献策,实地比划,共同讨论如何保护烈士坟墓。这些我们都详细记录,同时还采集了现场照片、坐标定位等。
最后,我们整理了着装,向烈士鞠躬默哀。那一刻又仿佛看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硝烟,听到了为民族解放的反抗呐喊声。汗水夹杂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返回的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烈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们挺身而出,顽强拼搏、奋不顾身,多少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换来了我们今天安逸、幸福的生活。烈士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刻不容缓。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榆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为吴堡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贡献力量。为此我们专程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总结了寻访的情况,分析研究了保护整改的方向,达成了携手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的共识。革命先烈值得我们致敬,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全力,共同缅怀每一位烈士,让英烈的光辉永远照耀着这片他们战斗过的土地。
来源:吴堡县人民检察院
图文:白永飞
编辑:薛蓉蓉 校对:秦栓栓 黄彩霞 审核:闫敏
往期精彩回顾
【基层院建设】未央区人民检察院、佳县人民检察院共同召开结对共建座谈会
【忠诚铸检魂 奋进新时代】英模分享:听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人才库成员王彦云说...
中央政法机关督导二组督导最高检汇报会召开
微 博
今日头条
抖 音
扫码关注我们
传递榆检好声音,凝聚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