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米脂检察:揭开养老诈骗“美丽”的面纱,这种“养老”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设置陷阱,骗取老年人钱财,老年消费侵权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明媚的阳光下
不乏黑暗的骗局
灿烂的微笑后
也会暗藏丑陋的阴谋
为了帮助老年人
揭开形形色色的“假面具”
看住养老“钱袋子”
米脂县人民检察院带您认识一下他们真正的样子:
场景
通过鼓动老年人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利、高额分红等方式,涉嫌诱骗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提醒
养老诈骗套路深,投资项目要谨慎。对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等大额投资项目,要多与子女沟通,切记要向民政、工商、房管、国土等有关部门了解项目是否真实存在,在您全面了解项目情况及背景之前,切莫相信不法分子的“完美蓝图”。
场景
主要表现为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等形式,通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钱财,涉嫌合同诈骗、普通诈骗。
提醒
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提示标语,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提升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
场景
不少骗子通过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特效保健品、祛病神药等虚假宣传手段,诱骗中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普通诈骗。
提醒
老年人应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医问诊,到正规的商场购买产品,不要轻信所谓偏方、特效药,以防陷入“药托”骗局。
场景
近年来,不少骗子瞄准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骗子们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提醒
最高人民法院在2月发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指出,此类“套路贷”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骗子利用老年人性格特点及寻求投、融资渠道的迫切心理,披上“迷惑外套”变装成“以房养老”理财项目,诱骗老人。
老年朋友要时刻提醒自己“房子是一辈子的积蓄,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保障”。
场景
01
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隐瞒保险理赔真实程序,设置陷阱,诱导消费,涉嫌合同诈骗。
02
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被害人缴纳的保险金。
提醒
签订保险合同,一定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切勿嫌麻烦,放松警惕,必要的时候要咨询专业人士。在不确定对方身份时,切勿轻信上门服务的陌生人。另外,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贪图小利,轻信他人,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时刻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让您出钱的事儿,一定要多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交给别人支配。
场景
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的薄弱法律意识和恐慌心理,以及对子女的关心,声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障金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提醒
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易相信,一旦陌生人在电话中提出汇款、转账、垫资等要求,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轻易汇款,如果无法辨别,可咨询附近公安机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温馨提示
要记得常回家看看,多了解父母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心理,多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科学的消费建议和生活上的悉心照顾,讲讲防骗知识,帮助老年人有效识骗防骗,让不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
中央政法委已在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开通“养老诈骗”举报通道,可以通过登录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反映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反映涉及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等相关问题线索。
来源:米脂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谢娇 校对:李嘉煜 审核:秦栓栓
往期精彩回顾省检察院第三督察组对榆林市检察机关落实最高检巡视整改“回头看”开展专项政治督察
榆林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最高检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回头看”工作
榆林市人民检察院调研组赴乡村振兴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