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论的胜利:量子纠缠的证实 14
本系列文章预计会有20个章节,这套文献将系统讲述物理学本身,这里是第六季第14篇
--本文较长,预计阅读7min--
上一讲我们了解了薛定谔并不是孤军一人奋战,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得力干将...
薛定谔从来就不是孤单的。
虽然量子力学不断获得实验的证实,但信仰的力量有时更为强大,几百年来科学家所信奉的因果律、所坚守的决定论,岂是哥本哈根的一派“胡言”所能动摇的?
有一位科学大腕始终和薛定谔站在一起,至死不渝,还不断向玻尔投掷手榴弹,恨不得将随机论的大本营——哥本哈根直接炸坍缩。这位大腕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玻尔和爱因斯坦正在讨论问题(1925年)
爱因斯坦是决定论坚定的信仰者,认为未来的一切都是确定的,一个完备的物理理论应该像牛顿力学、相对论那样,给出精确、唯一的预测,而不是像量子力学那样,只能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
他尤其不能接受的是:世界本来就是随机的,一切都是概率,上帝会掷骰子。
爱因斯坦认为是现有的量子力学无法发现微观粒子的因果关系,才退而求其次来计算概率。
但爱因斯坦也注意到,量子力学所求得的概率与实验结果匹配得非常好,于是老爱这样断言了:量子力学虽然没错,但它是不完备的。啥意思?
就是说还有一个隐含参数在决定粒子的行为,只不过人们没有发现这个参数;一旦这个参数被发现,粒子的行为就可以完全确定。(也就是说可能你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数学模型)
具体来说,完全相同的电子通过狭缝后为何会落在荧光屏的不同位置,是因为这些貌似完全相同的电子其实有区别,只不过这个有区别的参数还没有被发现,就是这个未被发现的参数决定了它们应该落在荧光屏的哪一个位置。
于是,爱因斯坦与玻尔进行了三次世纪大辩论。爱因斯坦说:“上帝绝不掷骰子。”玻尔回应:“汝非上帝,安知上帝不掷骰子乎?”
爱因斯坦一时无言以对,因为他没有看过庄子与惠施的故事,要不然他可以这样反驳:汝非我,安知我不知上帝不掷骰子乎?
爱因斯坦与玻尔几次过招都落于下风,更关键的是,爱因斯坦也一直没有构建出他理想中的含有隐含参数的量子力学,所以他对决定论只能先停留在信仰层面,无法在科学层面上与玻尔较量。
爱因斯坦的两个助手一看爱因斯坦招架不住,决定来个三英战吕布,三人合伙搞了一个悖论,名曰EPR悖论,试图用归谬法来打击哥本哈根学派。EPR正是三人的首字母缩写,分别是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
这EPR悖论的具体内容,这里不细说。但我们可以围绕决定论还是随机论这个主话题,比较形象地表达一下。
爱因斯坦三人在这里玩了一个归谬法,如果量子力学真如玻尔所云:不但正确而且完备,那么以之为基础,就会推出一个极其荒谬的结论——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极其荒诞,意思是说:一旦AB两个粒子发生过纠缠……这样说太难听,换个说法:只要A粒子与B粒子曾经牵过手,那么以后无论二者相隔多远,哪怕分别在宇宙的两端,如果你把A粒子拍打一下,B粒子马上会有反应,中间不需要任何时间。
各位读者,这个量子纠缠荒诞不?
若果真如此,岂不是见鬼了?爱因斯坦基于量子力学得到如此荒谬的结论,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写信告知铁杆盟友薛定谔。
薛定谔此时正在养猫,看到爱因斯坦的来信,兴奋地大喊:“爱因斯坦抓住了量子力学的燕尾,我薛某人再用猫抓一下玻尔的脸皮,决定论将东山再起。”
此刻的爱因斯坦更是意气风发,想着量子纠缠一定能压倒玻尔。于是他拿着量子纠缠的结果,指着玻尔的鼻子说:“看一看,瞧一瞧,量子力学就能推出如此见鬼的结论,你还相信这个理论是完备性的、上帝是在掷骰子吗?”
一时间玻尔无言以对,想了一两天后,玻尔回应道:“既然量子力学推算出来是这样,那事情就应该是这样,谁让它两个曾经牵过手?一旦牵过,那就会永远纠缠下去。”
爱因斯坦彻底崩溃了,质问玻尔:“你做人还有底线吗?”
但更令爱因斯坦崩溃的还不是玻尔的底线,而是在爱因斯坦去世二十五年后,量子纠缠竟然获得了实验的证实。
人世间最大的讽刺莫过于此,爱因斯坦为打击量子力学的完备性推出量子纠缠,本想着用来否定量子力学的随机论,但没成想,量子纠缠竟然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爱因斯坦竟然是第一个从理论上推导出量子纠缠的人!
九泉之下的爱因斯坦,当他知道又一个物理学重大发现又要记在他的名下时,估计九泉都被他哭成黄泉了。
所以说,在科学的路途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怕打脸、敢于泪洒黄泉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量子纠缠就意味着粒子之间有着幽灵超距作用。所谓超距作用,就是两个物体虽然相隔一定距离,但存在着直接、即时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它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需要任何媒介,也不需要传递时间。
这个观念早就有,但后来被爱因斯坦否定了,因为相对论认为光速是极限速度,超距作用不需要时间,不就等于说超距作用要比光速还要快无穷倍吗?
这里必须要将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过程介绍一下。
20世纪60年代,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提出了一种检验方法,可以区分出粒子到底是符合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还是量子力学的“鬼理论”,即幽灵超距作用。
结果在1981年,法国科学家第一次做了贝尔实验,实验结果支持幽灵超距作用。这对西方的哲学界、科学界和宗教界都产生了巨大震动,实验结果的确太违反我们的常识、我们的直觉,但它真的被实验所证实了。
但实验总会有误差,所以还是有很多人不信这个“幽灵”。
实验物理学家不断完善贝尔实验,出来的结果都是支持“鬼”的。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物理学家宁可相信爱因斯坦的“隐”,也不愿意接受量子力学的“鬼”,这幽灵超距实在无法理解。
两个粒子一旦相遇过,无论以后相距多远,把这个“打”一下,另一个马上就知道,无需任何时间,就算是“鬼”,也不能如此过分啊。但科学不是宗教,不能仅仅以信仰做支撑,它需要实证。
面对这么多实验在支持幽灵超距作用,反对“鬼”的物理学家依然持有这种期盼:是这些实验有探测漏洞,导致实验结果不对。
事实证明这些实验确实有探测漏洞,所以双方依然相持不下。
时间到了2015年8月24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家罗纳德·汉森在网上公布其最新实验,彻底粉碎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判决性地支持了幽灵超距作用:两个粒子只要曾经纠缠过,即便以后相隔亿万里,它俩还会以某种未知的方式纠缠在一起,其中一个心痛,另一个马上感知,这大概就是宇宙中的爱。
关于量子纠缠,这是一个极大的话题,它对人类三观的冲击甚至超过了量子力学的随机论,以后有机会再做展开。
好,今天就先这样~
Masir 2022/08/01
祝 愉快~
参考文献
[1]《时空简史》
[2] 《决定论or随机论》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