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002 || 樟树(30)- 古籍中的樟树形象

紫叶 丫吖亚啞
2024-09-04


本周阿拉来读一读《古典植物园》一书里的“古籍中的樟树”。


樟树如此受欢迎,它在古籍中的形象也都是正面的。例如《庄子》就将樟树与楠、梓这类“端直好木”放在一起,并与“柘棘枳枸”等“有刺之恶木”作对比。而在《左传》中,楚国白公熊发动叛乱,公子结(宇子期)拔起樟树力战而亡,樟树成为正义之士的武器。古籍中对于樟树的记载很多,其形象、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生于深山,远离人烟。《太平御览》卷957引西汉陆贾《新语》云:“贤者之处世,犹金石生于沙中,豫章产于幽谷。”引西晋皇甫谧《高士传》曰:“尧聘许由为九州长,由恶闻,洗耳于河。巢父见,谓之曰:‘豫章之木,生于高山,工虽巧而不能得。子避世,何不藏深?’”由此可见,一开始,樟树多生于人迹罕至的地方,故用来比喻隐者避世。


高大粗壮,浓荫密布。《水经注》曰:“豫章,城之南门曰松杨门。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明人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载:“江西都司府樟树极大,曾大比年巡按会考,各府州县科举诸生约三千人,皆荫蔽于下。有德兴举人亲与者说。”“大比年”即举子赶考之年。听上去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樟树可以生得多么高大茂盛。


营建宫室,栋梁之材。如此高大的樟树,正好可做栋梁之材。南朝梁任蚄《述异记》:“豫章之为木,生七年而后与众木有异......宝鼎元年,立豫章宫于昆明池中,作豫章水殿。”《陈书 · 高祖本纪下》载,梁朝侯景叛乱被平定时,太极殿被焚。梁元帝萧绎想要重建,独缺一柱。至陈时,陈武帝陈霸先任命沈众为掌管宗庙、宫室营造的起部尚书,以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之樟木建太极殿。


唐诗中亦提到樟木此用。白居易《寓意诗五首·其一》曰:“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元稹《谕宝二首》曰:“千寻豫樟干,九万大鹏歇。栋梁庇生民,艅艎济来哲。”


一直到明朝,北京皇宫的营造亦用到樟木。《植物名实图考》引《明兴杂记》载:“神木厂有樟扁头者,围二丈,长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以隐,虽不易觌,而合抱参天,万牛回首。”神木厂是明初朱棣营建紫禁城时用来堆放木料的地方,这些木料多是从四川、两湖、两广等地采办而来的上好木料。“万牛回首”典出杜甫《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这里指樟木木料巨大,一万头牛都拉不动。


制作棺椁,贵族尊享。除了可以营建宫室外,樟木还可作棺椁,并为王公贵族所尊享。《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画。公、特进樟棺黑漆。”《宋书·礼志二》曰:“宋孝武大明五年闰月,皇太子妃薨。樟木为榇,号曰樟宫。”樟木还可用于造船,《淮南子·修务训》曰:“楩楠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为棺舟。”《酉阳杂俎》载:“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船有与蛟龙斗者。”


高大古老,富有神话色彩。高大而古老的樟树,也少不了被赋予神话色彩。西汉东方朔《神异经》曰:“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九州,其高千丈,围百丈,本上三百丈。......有九力士气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斫之复生,其州有福。创者,州伯有病。积岁不复者,其州来亡。”这是以樟木被砍伐后复生与否来预测吉凶。东晋干宝《搜神记》曰:“吴先主时,陆敬叔为建安太守,使人伐大樟树。下数斧,忽有血出。树断,有物人面狗身,从树中出。敬叔曰:‘此名彭侯。’乃烹食之,其味如狗。”《宋书·符瑞志上》曰:“豫章有大樟树,大三十五围,枯死积勺,永嘉中,忽更荣茂。景纯并言是元帝中兴之应。”樟树死而后生,被认为是王朝中兴之兆。


总的来说,古籍中对于樟树的记载主要体现在其实用性方面。但这些实用性均非樟树所独有,樟树并没有像松、柏一样,被古人赋予高尚的品格,也不像槐和棘(酸枣树)一样,象征三公九卿与功名利䘵。与樟树有关的神话传说,也并未像月亮中的桂树一样广为人知。纪永贵认为,这或许与樟木一开始生于深山幽谷,远离北方的政治中心有关。


同样,樟树也不见于《诗经》《楚辞》。纪永贵这样解释:“主要取材于黄河流域的《诗经》中没有出现樟树不必奇怪,因为樟树的生长从不过淮河......樟为深山乔木,而《楚辞》多取湖、沼、洲、渚之芳草,虽然樟树木香,但离人间太远,是不易引起泽国行呤的屈原等人的注意的。”



下班回家顺道拍的已经长了一身绿的樟树。





未完待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丫吖亚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