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第四站:苏州博物馆西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高新区长江路399号,于2021年9月25日试运行。西馆设有通史陈列馆、苏作工艺馆、多媒体展示馆等多个展区,从文化艺术、苏作技艺、苏式生活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吴地的悠久历史和特色工艺。
苏州博物馆西馆更加注重和突出博物馆教育功能,首次尝试在国内地方综合类博物馆内设置探索体验馆,为青少年观众打造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让他们在开放式、互动式和探索式的体验中了解苏州城,放眼看世界。
“英雄与世长存,纵使毁灭,也只是他存在的凭借。”过去一年,我们通过“古希腊人:运动员、战士与英雄”特展,跟随胜利女神感受克里特岛不变的竞争底色。冬去春来,我们将关注世界的目光转向亚洲,在一片新月沃土之上,亚述最后一位强大的国王正乘坐战车,携笔佩剑,穿越历史迷雾盛装而来。
在希腊作家笔下,两河流域的历史样貌各不相同。不过,亚述的灭亡始终是圣经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中记载的标志性事件。古典史家也一度“偏爱”亚述这一主题,其中不乏文学作品将亚述王描绘成穷奢极侈和道德腐化的形象,也有与古巴比伦王国混淆的现象。直至19世纪,亚述学兴起,不断涌现的考古发现才重新审视了这一刻板印象,确立了亚述为古代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地位。
“亚述”这个关键词,在中文语境中可能并不耳熟能详。在两河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上,亚述文明虽几经沉浮,但其作为国家或相对独立的地区一直存在。倘若横向对比,则会发现同一时期的古代中国正处于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两地虽无频繁的直接交流,但都经历了社会大变革时期,不约而同地在疆域拓展、城市建设、区域文化交融上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或许,踏入亚述巴尼拔的宫殿,我们就能获得启发和共鸣。
亚述在今伊拉克的崛起塑造了古代中东的历史。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内,亚述国王们不断拓展疆域,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帝国。当亚述巴尼拔于公元前669年掌权时,亚述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帝国的疆域从地中海东部一直延伸到伊朗西部。首都尼尼微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其遗址位于今伊拉克摩苏尔市。
150多年来,人们对尼尼微和其它亚述首都进行考古探索,很多历史人物重新变得鲜活,其中就包括亚述巴尼拔,他一度是中东最强大的统治者。
亚述巴尼拔在位时,正是亚述帝国的顶峰。这位领导“战争机器”的君主不仅使帝国达到了版图的极限,而且完成了历任国王未竟的事业—彻底征服了邻近的埃兰人。他常通过大型皇家猎狮等活动来展示自身的力量,证明自己有能力战胜混乱,带来安定。管理庞大复杂的亚述帝国靠的不仅仅是武力,亚述巴尼拔还兼具学者、外交家、图书馆馆长等多重身份。他“精通书写艺术”,致力于区域互通,帝国上下不断涌入新的语言表达、金银财宝、手工艺品和思想文化;他建立的皇家图书馆,将美索不达米亚所有的书面知识集中在同一屋檐之下。集中的文化知识与大范围的征战,无疑扩大了亚述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在黏土上写字
公元前33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用削尖的芦苇在潮湿的黏土板上书写,当时他们所使用的符号仅仅是对物体的自然描绘。几个世纪之后,他们发展出一种经过特殊切割的“笔”,这种笔书写出了由楔形印痕组合而成的抽象标志。
莱亚德夫人肖像
这是伊妮德·盖斯特的肖像,她是奥斯丁·亨利·莱亚德的表妹和妻子,肖像是在莱亚德担任西班牙大使唤时画的。莱亚德将从尼尼微和巴比伦等地获得的许多印章做成项链、手镯以及以新黄金为镶嵌底座的一副耳环,将它们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他的妻子。她在这幅肖像中戴着它们。莱亚德夫人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当她与维多利亚女王共进晚餐时,女王对她的珠宝赞不绝口。
国王的最高官员。
国王通过被称为“最高官员”的国家官员管理他的帝国。最初,这些高级行政职位是世袭的,只由亚述贵族阶级的成员担任。在这种制度下,他们拥有相当大的权力,甚至在政治危机期间篡位。
为了维护国王的权威,最高官员后来由一群受过国家训练的行政人员担任,他们中许多是宦官,也就是阉人,他们一经决定效忠国家,则意味着要放弃家庭关系,由此确保除了国王以外的任何其他国家职位都不能被继承。在艺术作品中,宦官被描绘成没有胡子的男性形象。
“提尔紫”是古代欧洲服饰中紫色染料的来源。这种紫色是调制不出来的,需要从一种现在被称为染料骨螺的身上提取。而这种海螺不是哪里都有,它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地中海。
摘自个人图书馆《紫色为什么成了王室专用色》
亚述展的文创产品
看到小朋友们在写生,这龙看着就很难画。在展馆的另一处,还有小朋友用锡箔纸写生的,让我很好奇,带队的老师说,这主要是为了画浮雕。
竹动中心动
其他展馆也有关于竹的文化
忘记是哪个馆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