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弥陀无条件的救度会让人放任为恶吗?(文声对照)上

净宗法师 净宗18 2019-09-19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774oxf55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既然我们造罪凡夫一心念佛,阿弥陀佛必定接引往生,如果有人仰仗佛的大慈悲,一边造罪,一边念佛,无畏于造罪,反正念佛得往生,就不害怕造恶堕入三恶道。这在法理上让我迷惑,祈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同样的问题曾经多次有人问,也做过多次的回答。不过这一次还是让我对这个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维。


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回答。


◇ 第一点是对这个问题本身作一番评论;


◇ 接下来第二、第三点分别从凡夫这一边和佛那一边来回答;


◇ 第四点想跟大家共同学习一段《无量寿经》的经文偈语。


首先,这个问题为什么经常有人问,多次被问到?


可以讲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修学净土法门,包括弘扬净土法门所绕不开的问题。



它是一个非常普遍,也可以讲很合乎情理的一个问题。


当然,这里讲的“合乎情理”,是指我们凡夫自以为是的情理,我们总会站在凡夫的立场,以我们的逻辑,以我们的情感、推理来测度佛智,所以才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无一例外的。


《阿弥陀经》说“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释迦牟尼佛都觉得这个法门难以说,说了众生也难以相信,所谓“难说难信”。


因为这个念佛法门超情离见,“情”是情感,“见”是见解、道理,超越我们凡夫自认为的情感、道理。


凡夫判断事物总是要合情合理,合他的情感认识,合他认为的道理。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完全不在这个层面上,所以叫“超情离见”。


圣道法门也有超情离见,它主要从道理上,比如讲第一义谛、真如实相,完全是我们心思所不能及,语言所不能道。这是理上的超情离见。


净土法门的超情离见之处比那个更超越,它不谈道理,而是直接把事实拿出来,让你觉得无法接受、无法理解。


比如《观经》下品下生,造作五逆重罪,临终只念十声佛号就往生极乐成佛,这是真正的超情离见。


又比如这里问的,“阿弥陀佛这么慈悲,只要念佛,不问罪福通通往生。那众生如果造恶怎么办呢?无畏于造罪,又怎么办呢?”这都是众生的情见。


释迦牟尼佛得无碍辩才、圆满佛智,当然没有难说的法。为什么他觉得难说呢?


因为对机不同。


这样究竟圆满的佛法利益,所谓大圆满的法门,大灌顶的法门,“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可是所宣说的对象是造罪的凡夫。


如果圆满大法对登地以上的菩萨,对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说,可能跟他们的根机很相应,都能接受。


可是这么圆满无碍的大法,要对一个彻底无明业障的凡夫说,难度太大,这叫难说。说了之后他能相信吗?难信。


但是,再怎样难说难信,也不得不说,甚至我们也不得不信。因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弥陀信仰的根本,也涉及到大乘佛法信仰的至极。



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讲是我们内心根本深处的无明被撼动了。


“啊?怎么会是这样?”如果我们还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或者轻描淡写。


比如说“佛教嘛,就是教人行善积德”,或者说“你做做好事行善积德,这样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如此类的说法没有动摇我们无明的根本,还没有触碰到无明的老巢,还在安乐窝里过着呢,这都是清凉油式的。


就像拿一把斧头,本来去砍树,结果根本就没砍到树干树根,斧头在地上乱砸乱敲,当然就不可能伐倒这棵无明之树。


我们很多人修学佛法,因为过于抱持自己的观念,要维护自己无明的根本,所以他斧头一砍下去就疼,于是就把斧头往地上一砸,“学佛嘛,你多行善积德,这样念佛就能往生”。


如果说“不问罪福,一切善恶众生念佛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一斧头砍下去,那可是刀刀见血,马上冒白浆啊,太疼了!生怕把自己的无明树给砍倒了,赶紧丢到旁边,这是凡夫的心态。


所以,遇到净土门的信仰,作为一个念佛人,当这样的疑情从我们内心翻露出来的时候,其实是大好事,说明我们已经渐渐进入到了核心问题。



这里就面临着佛智与凡情的选择,到底是听佛的、以佛的智慧为无上标准,还是依据我们凡夫的情感认识?


这之间就有一个艰难的选择。


◇ 我们从道理上都知道,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当然就要听佛的,因为我是凡夫啊。


◇ 可是从情感上,都要顽固地抱持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话,世界不是乱了吗?大家不都去造罪了吗?”想不通,但这一关毕竟要过。


可以讲,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佛与众生之间的拉锯战,或者说是对决,一对一的,像决斗一样,一边是佛,一边是我。


这个问题也能检验出,在我们心中,到底是听佛的还是听我的?到底是出世解脱为重还是世间的凡情为重?


甚至一切佛法,出离心、菩提心,都以这个问题作为试金石就能试出来。


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发了菩提心,真的发了出离心,还是一种包裹式的,以世间心、名利心、凡情那种伪装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 可以讲,誓在出离、誓求往生的人,一听到弥陀的救度,那就犹如直弦,心像箭一样直奔目标而去。


这种人宿善很成熟,他不会让这样的问题在心中翻腾。


他也会由衷地感受到阿弥陀佛无尽的大悲,要拯救一切众生,而从内心归命弥陀的救度;也会发起菩提心,以同样的心境来怜悯一切罪恶凡夫。这就是所谓发菩提心的内涵。


◇ 如果我们被人情挡住,说“那众生造罪怎么办?”这还叫发菩提心吗?这就是在选择,“有些人行善的,那给予救度吧;没有行善、造恶的,那应该有因果轮回啊”,等等。


总之在这个地方打了折扣,就有一点害怕,怯怯地不敢往前走,菩提心就没有发起来。


当然,从个人来说,也有点担心害怕,出离心就不勇猛坚定。这就是世间的善恶罪福的标准,障碍了我们发起真正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唯有不问善恶,不问罪福,全然、全身心地归入弥陀的救度,在我们内心才能触及到阿弥陀佛的大悲心。


不然的话,我们也感受不到阿弥陀佛到底慈悲在哪里。


所谓“诸佛之密怀,弥陀之大悲”,诸佛菩萨的秘密本怀,这个“密”倒不是说有秘密不跟我们说,而是我们不能理解。


这个问题一旦展开,一旦破解了,我们就了解阿弥陀佛的大悲是怎么回事,就会感动、触动我们的灵魂深处,让我们的无明在佛的无碍光明当中能够消减。


所以经中说“拔诸生死勤苦之本”,这里就是截断根本的地方。


在弥陀的救度面前,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彻底归命,真实归命;什么善恶罪福,这些都是闲知见,要彻底斩断。


这些跟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毫不相关,它只会像蜘蛛网,像铁锁链一样,把我们羁绊在三界轮回的牢笼当中。


所以我们净土念佛法门,一切善恶凡夫,但以念佛得生净土,只要往生,决定成佛。


这个法是非常猛利的,难信难说。


对凡夫说圆满的佛的智慧,而且是把圆满佛智彰显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相来跟凡夫说,这个太难太难,难说难信,所以经中屡次叹难:难,难,难!


不要说我们现在一般的人,即便是在隋唐时代佛法鼎盛的时候,不是也有不少大法师把《观经》下品下生解释为“别时意”吗?


他为什么解释为别时意呢?因为这就是难信啊,圆满佛智成为事相。


这个造罪凡夫,五逆众生,十声五声三声一声念佛就往生净土成佛,这难以相信。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能够信受这个法门,那真是久劫以来与诸佛种下了善根。


总之,这个问题是我们初入净土法门绕不开的一个关口,这个关口如果不过,可以讲生死根本就没有断,正知正见就没有建立起来,还是在凡夫的情见当中打转,还没有入到佛智的领域。


甚至也可以说,以善恶罪福来讨论或者要求、疑虑阿弥陀佛的救度,这就是戏论佛法。一切还是以自己这边为重、为大,这不算真的归命,也不能称为真佛弟子。



当然,我们的疑心总是很重的,如果这样的话,念佛能不能往生呢?愿往生能不能往生呢?


还是能往生。


在《无量寿经》里说,不能明信佛智,“然犹信罪福”,这样的人因为疑惑佛智,胎生五百岁。


就是对佛智平等、不问善恶罪福、平等往生无分别救度不能相信,不过他相信有罪有福,可能造罪往生障碍大,修福往生就更加有把握。


有这种典型的想法也能往生,倚仗弥陀的愿力,不过因为内心疑惑佛智,与佛不亲切,所以有胎宫五百岁之难。


因为佛智就是平等无分别,没有一切善恶对立,没有二元的对立,所以叫作一真法界,唯一真实,没有二,绝对清净,绝于任何待对。


善、恶,罪、福,有修行、无修行,有智慧、无智慧,这些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是二不是一。


阿弥陀佛的救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将十方众生一网打尽,包罗无外,在这里面不再分别有智无智、有修无修、是善是恶。


一旦我们心中关于这些善恶、是非、罪福的观念平等融去,会感觉到一种解脱的法喜,可以讲法喜充满,轻松上路,内心抖落了一切尘埃。


我们在这个世间之所以这样,像小脚老太太裹足不前,东顾西盼,忧虑重重,不就是我们内心无理的分别念障碍了我们吗?


像沉重的包袱,像乌龟的壳甲一样,走到哪里都要背着。这些东西一旦放下,内心何其轻松。


往生决定,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以凡夫入佛智,所谓“潜通佛智”,这称为“真佛弟子”,真实归命。


下面从凡夫这边来回答。


问题里说“一边造罪,一边念佛”,“念佛”两个字倒很清楚,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但这个“造罪”的“罪”要怎么理解?另外,“一边一边”,好像是时间的观念,又要如何理解?


其实我们谈不上一边造罪,一边念佛,我们是整个埋在罪当中,哪有什么一边一边的,好像还可以选择。


我们是彻底埋在罪性当中,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念佛才是我们救命的唯一来源。



关于罪,有两种:


◇ 一种是罪福相对之罪,


◇一种是染净相对之罪。


所谓罪福相对之罪,是在我们三界人道立场来观察的。


比如说孝养父母是福,那忤逆父母当然就是罪。但不管罪还是福,它都是三界之内有为的善法或者恶法,一般人也只能想到这个层次。


所以说“一边造罪,一边念佛”,他认为也可以造业,也可以修福报,三福、行善。


如果我们把罪和福定义在这样的范围之内,当然有的时候某一个人也可能会造罪,也可能会修福,他还可以在罪和福之间作一种选择,愿意成为修福行善的人。


但是我们往生净土,这个罪的概念不是在这个立场上。


因为如果在这个立场上,在这个范围之内,无论是罪还是福,都是三界火宅内的现象,它跟往生扯不上关系。


即便是完全修福,也只是生人天,所以讲“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这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说的。


他没有提到恶,他说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这些都是修福,但这些东西皆是颠倒,皆是虚伪。因为它不顺法性,所以称为“颠倒”;不具备真实的利益功能,所以称是“虚伪”,虚作不能住持。


所以,如果只是在人道,在三界之内讨论罪和福,就往生净土来说毫无意义。


往生净土罪和福的观念,所谓罪,它是以染净分别来判断的。


“染”就是五浊恶世,染污的世界,“净”就是阿弥陀佛的报土,清净的佛国。


如果提到这个高度,那想想我们还有不造罪的吗?可以讲分分秒秒、心心念念都在造罪。


◇ 所以《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因为我们是染污的众生、无明颠倒的众生,没有破人我执、法我执,充满着贪瞋痴的烦恼邪见,我们的起心动念当然都是罪,都是业。


没有离开“我”,想“我”怎么样,这就是无明的根本,罪的根本来源,这样怎么会不造罪呢?


所以,起心动念都是罪,都是业,并不是说你起心动念都想到要去忤逆父母、杀盗淫妄,不是这样的。


你即使是想到要去布施,要去爱护众生,如果没有般若智慧,没有大菩提心,这些都是有漏善法,从根本来讲也还是罪。


所以,《地藏经》才说“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接着说“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在根性上、根本上,念念都是罪了,何况任由自己的本性胡作非为,干这些事。在人道上讲,这些是具体可见的罪。


◇ 《净度菩萨经》说:“一人一日中,八亿四千念,念念中所作,皆是三涂业。”


一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八万多秒钟,以佛法更细微地去衡量他的念头,一日中有八亿四千个念头生生灭灭,这每一念每一念想什么呢?“念念中所作,皆是三涂业”。


难道这念念当中没有起一个善念吗?没有起一个修福的念吗?尤其是我们归依三宝了,我们还想恭敬三宝呢。这是指我们的罪性。所以,经文讲的,要拿来作为镜子照自己。


◇ 昙鸾大师也说:“我从无始循三界,为虚妄轮所回转。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六道滞三涂。”


我们无始劫以来在三界里面循回,没有出去。“为虚妄轮所回转”,这些罪、福都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没有证悟诸法实相,这一切都是虚妄,像轮子一样轮回。


即使到今生,“一念一时所造业”,“一念”也就是念念、刹那刹那;“一时”就是念念的累积。不管是片刻、刹那,还是相续一段时间、一天、一年、一辈子,总之都是埋头造罪造业。


即使短到一念一时所造的罪业都足以把我们捆绑在六道之内,系缚在三界之中,而且多数时间都是滞留在三恶道。


这里讲的罪、业,不是指人道或者三界之内罪福相对的概念,而是指染净相对,就像刚才讲的《地藏经》《净度菩萨经》,还有昙鸾大师讲的这些话。


由于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对三界是极其呵斥、呵责、贬斥、厌毁的,这些话让我们听起来很能触动心灵的深处。


比如刚才讲的“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又说“三界是颠倒相、虚伪相、污染相、破坏相、轮转相、无穷相”。


在三界之内,不论讲善讲恶、讲罪讲福,都是颠倒、虚伪、染污,所以这里说是“污染相”,这是染净相对;“破坏相”,不会坚固常住,总之会无常、幻灭;“轮转相”,让我们轮转在三界之内,无穷无尽。


“此三界,盖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不论讲善恶、讲罪福,总之是生死凡夫轮回、流转的黑暗宅子,彻底无明。


“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莫知悕出”。


“有漏”,不是无漏真实功德;“邪道”,不是佛法正直之道;“长寝大梦”,在三界里面所有的语言、思维、概念,所谓的道理、修行,都是在做大梦;“莫知悕出”,不知道怎样出离三界,想出也不知道从哪里出。


只要无法放舍罪福、善恶,绝对会永远地系缚在三界之内。


所以,《法华经》就把整个三界说成火宅,“三界无安,犹如火宅”;《阿弥陀经》就说这是五浊恶世,是浊恶之处。


我们往往讲善恶、罪福的时候,三恶道就是造恶业,行善就会生人天。


可是昙鸾大师又说“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无量寿经》也说“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五恶道”就是三恶道再加上人、天两个善道。


可是,人天善道在三界之内论善恶的时候,三恶道是恶道,人天是善道。


如果以染净相对来说,染污的秽土和弥陀的净土相比较的时候,这整个三界,这五道——三恶道再加上人天道,都称为恶道、恶趣,所以叫“横截五恶道”。


净土法门不是站在三界之内别分善恶和罪福的。


如果以染净为标准的话,整个娑婆世界称为“五浊恶世、三界火宅”,都是厌毁的地方,都是染污、罪业之地。


打个比喻,比如说在小山村,有人一年种地瓜、种花生能够收入两三万,有的人一年只能收入两三千。


如果在小村子里对比说“那个人收入两三万,他家里很富有啊!”在小村子的范围内这样说,对不对呢?是对的。


可是跑到北京、上海,一年收入两三万,一个平方的房子都买不着,你到那里不就成穷光蛋了吗?


所以,这是就某种范围之内所讲的,在这个范围之外就完全失效,不灵光了。


而我们凡夫的眼皮浅、见识短、心量小,就拿我们自己眼睛见的这一点事,善恶啊,罪福啊,去讨论佛法救度。阿弥陀佛这种究竟根本的慈悲,你怎么去讨论?这不是一个语境。


如果说以染净为标准来判断这个罪,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念念之间都在造罪。


所谓“一边造罪,一边念佛”,每个人都这样,彻头彻尾都这样。念佛可能会间断,造罪没有间断。


因为我们的根本无明没有破,贪瞋痴烦恼没有破,人我执、法我执没有破,都是有漏有为、邪道所生。



这样能不能往生呢?


当然,毫无疑问。


就好像一个病人,他病得不轻,这个病白天晚上分分秒秒都没有离开过他,他当然是一边生病,一边服药。由于药力的缘故,他得以康愈。


凡夫,造罪众生,一边造罪,一边念佛。念佛,佛的名号是阿伽陀药,名号之力、阿伽陀药之力能够改转我们的邪心,能够救度我们。


关键是要看到凡夫这边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说“我可以选择不造罪”,没法选择。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一向专念,唯有口口声声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像一个重病病人,谁愿意选择得病呢?但是他能选择吗?


他现在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服药还是不服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医生。


我们是彻头彻尾的病人,无始劫来的无明大病没有离开过半点,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哪一位神医能救我。阿弥陀佛是大医王,他有六字阿伽陀药。


从佛的角度,不怕你生病,就怕你不服药,这就是神医。“我本来就是救度病人,所以不怕你生病,就怕你不服药”。


佛不怕众生造罪,因为众生本来就是无明罪性,本来就是念念造罪、念念堕落。所以不怕你造罪,你本来就是这样;就怕你不念佛。


而我们现在遇到这个法门,不教人家一心念佛或一向专念,反而怕他念佛造罪了。


他念佛不念佛,都是造罪。就像病人服药不服药,他都是一个病号。


如果对病人说“这药吃了,什么病都治好了”,他不会因为有这个药,就不想治病了,而想再得病去了,没这回事,哪个人不希望身体健康呢?


他身体不健康,感到不舒服,而他吃了这个药以后,身体马上舒服了,他当然愿意服药赶快病好啊。


我们念佛人也一样。我们法身不健全,被烦恼贼所害,感到内心烦恼重重,“哎呀!都不想让它烦恼”。


念佛之后,感到清净了、轻松了、法喜了,怎么会反而喜欢造罪呢?


这和真正念佛人的心里觉受完全不相应,和他的愿望——愿意念佛往生净土,也完全不相应。


“就是因为烦恼太多,罪业太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所以我才要脱离这个染污的秽土,向往清净的净土”,心中的趋向是向往着真实、清净、纯善。


尤其是得到了念佛的法益,绝对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阿弥陀佛救度我了,我反而喜欢造罪”,这种情况从情理上、从逻辑上、从他心里的选择趋向上、从事实上都不会发生。



至于底下说“无畏于造罪”,这句话也是一种凡情的推理。


其实众生是因为没有弥陀的救度才无畏于造罪。


有的人就不相信因果报应,他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一旦相信之后,自己没地方去,只有下地狱。这么一想,就选择不相信因果报应。没有因果报应,就可以造罪了,就没有畏惧了。


只要心中有佛的人,他一定会畏惧造罪。


我曾经告诉一个人:“你供佛吧。”“哎呀,我现在供佛不行。”我说:“你怎么不能供佛呢?”“我做生意还要讲讲假话,佛供在那里,我怎么能说假话呢?”


你看,不要说佛在心中,家里佛堂供佛,对他就有抑止的功能。


何况天天念佛的人,佛号当然会抑止造罪,止恶行善,能够抑止我们的恶,引导我们向纯善、清净而去。


如果单从众生这一边,无畏造罪也好,有畏造罪也好,你都要堕落。


你害怕造罪,你也不能不造罪。没有人喜欢造罪,喜欢造罪是因为邪见无明,不了解什么是罪。


比如贪污,或者吸毒、贩毒,这些都是被烦恼所驱使。


作为一个普通的正常人,大家都害怕、畏于造罪。但是,畏于造罪就能不造罪了吗?这就是业力的缘故、烦恼的缘故,还有无明的根本,都让我们没法脱离。


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有很多政府实行严酷的刑法,仍然不能阻止社会犯罪,为什么呢?烦恼不自在,不是说他想不犯罪就可以不犯罪,如果那样的话,每个人不都成圣成佛了?


所以,这个“无畏造罪”也有两种状况:



◇ 一种就是邪见无明,


◇ 一种就是弥陀的安心。


邪见无明,比如说认为“没有因果报应,所以我造罪也无妨”,这样的人当然永远沉没在三恶道当中。


可是有阿弥陀佛的救度不一样,是知道并相信造罪有因果报应,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让我得到安心,所以不再害怕这个罪业。


如《往生论注》说的,“胎卵湿生,缘兹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这种无畏,是一种安心的法喜,是通达实相的,不是沉没的。


前面的邪见无明,就像一个人彻底泡在水当中;而这里的无畏是救在船上的,在水里本来要淹死,可是放到船上当然就没有畏惧了,虽然自己稀里糊涂或者暂时还在戏耍。


所以《无量寿经》说“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我们本来每天都在罪福这种恐惧、分别选择当中,阿弥陀佛把这一切扫除,说“这些都是闲事,你没有罪福善恶这些观念,你心里才得到彻底究竟的安乐、安心,也没有生死这回事”。


所以这里讲的无畏、无所畏惧,其实是彻底拆除了我们可能会造罪的“引信”


一个炮仗,一点引信它就会爆炸。造罪本来是个炮仗,它是要靠什么呢?要点燃引信才会爆炸的。现在有阿弥陀佛救度的安心,等于把这根引信给拆掉了,它就不会再爆炸了。


一切的造罪也是源自于内心的不安全和不满足,他通过造罪想获得满足感,甚至想为自己打造一点安全的空间,可是越造罪越不安全,越不满足。


我们在弥陀的救度当中,内心获得法喜,有绝对的安心和满足,当然就没有必要去造罪,自自然然这种业力也被清洗,也被淡化。


所以,弥陀救度对于“罪”来讲,是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好像一锅开水还是热的,但是底下火已经撤了,它渐渐就要凉透下去。


我们当然还是凡夫,在世间还是有罪的热性,可是造罪的动力没有了,这种必要性没有了,这种恐惧逼迫去寻求安全,匮乏逼迫去寻求满足,这种造罪的动力、来源没有了。


因为我们在阿弥陀佛那里获得了彻底的圆满和安全,所以只有无畏,不会去造罪,或者不会主动邪见地去造罪。


因为这种无畏是来自弥陀的救度,如同《心经》所说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没有挂碍,没有恐怖,没有恐怖就是无畏。


前面讲无畏有两种,一种就是邪见无明所造成,那就会无所畏惧造罪造业。


但是我们这个弥陀救度的法门,它不是邪见无明,是纳入到佛法的正知正见、佛的慈悲智慧当中,跟世间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的趋向当然完全不一样。


这种无畏是安心法喜,所以他反而不可能去造罪,不可能人为地喜欢造罪。


当我们起了这样相应疑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仔细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


比如说“阿弥陀佛这样救度我了,我是不是要去造点罪呢?”因为凡夫的妄想习气,“这下好了,我可以放松造点罪了”,或许我们会有这一念的闪动。


那么接下来你的良心,还有佛的智慧,都会让你明白,“哦,这是不应该的,我不应该这样做”。


再接下来,“哦,那我要多念佛”,沉浸在佛法救度的喜悦当中。


当然,我这里说“接下来”等等,只是对我们心境的一种表述,其实不一定有这样的次第关系,甚至是一念之间,或者反来复去。


如果我们对佛法的慈悲还没有深刻的领悟,没有究竟的建立,我们才会在这里进进退退的;一旦真正了解弥陀救度之后,我们的心就清朗明澈,知道该怎么做。


我们自己有这样的心态,就知道别人也会这样。“弥陀救度我了,我就去杀人放火、杀盗淫妄吧?”“那我不会。”你不会,别人也不会。



万一有住于邪见的人呢?


我们也不能说这样的人就没有。“弥陀救度我,我就可以干坏事”,这样的人怎么办呢?


第一,他没有真正了解弥陀救度,那还要让他进一步了解弥陀救度。


◇ 第二,他也了解弥陀救度,比如有的人原来吃素的,他了解这个法门之后反而说“哎呀,没关系啦,我吃几块肉吧”,这种人是有的,这就是烦恼业力的推动。


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下去,他最后还要翻过来,因为毕竟这不顺弥陀的救度,是他一时的烦恼而已。


而且我想他也不好意思,也没有市场去对人家鼓励说“你看弥陀救度我了,我以前吃素,现在吃肉了”,谁都知道这是不正的,他内心还是有惭愧,也有这种抑止的倾向。


所以,遇到对弥陀救度没有正确了解,住于邪见的人也好,或者对弥陀救度有所了解,而被烦恼业习所推动的人也好,面对这种情况要怎么做呢?


反而是让他更深入地了解阿弥陀佛的慈悲,而更加全身心地浸泡在弥陀慈悲救度当中。


就像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所举的一个譬喻,“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我们众生的心性都是扭曲的,像蛇那样弯着走路,这代表我们造罪、有罪性。


这个“竹筒”就是指念佛法门,把蛇放在竹筒里面,它想不直都不可能。


一个造罪或者有邪见的人,你只要把他规范到念佛法门、弥陀的慈悲当中,他自自然然就直了。


所以,即使有人住于这样的邪见,针对他,反而是要把这个法门弘扬开,弘扬彻底,让他建立正知正见,不是说因为害怕他造罪就不给他讲这个法门。


这是第二点,从众生这一边说。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往期精彩 /

念佛人也有命数吗?能算出来吗?

为消违缘念莲师心咒,算杂修吗?

念佛人可以从事传销吗?

念佛人广结善缘会影响往生吗?

报恩供等仪轨可以代替讲经说法劝人念佛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