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记忆:深藏于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的北京

来源:人民网 麻雀的理想 2022-03-17

好像被盯上了,赶紧整点人畜无害滴……


1/1958年4月19日,北京大规模全面围剿“四害”之一的麻雀。另三害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是益鸟,当年被“冤枉”了,后来逐渐被“平反”,而先后以臭虫、蟑螂代替。这是北京市民在夜间上房顶轰赶麻雀(新华社稿)


2/1962年1月,北京逛春节厂甸市场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大公报》记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稿)


3/1950年10月1日,首都各界40余万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周年大会。图为少年儿童队的游行队伍行进在长安街。当时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还赫然屹立,它们在1952年被拆除(新闻摄影局 丁一摄)


4/1951年10月,北京市前门往来城乡间的车辆,交流物资(新闻摄影局资料 王纯德摄)


5/1955年3月,政府发行新人民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为群众兑换新人民币(新华社稿)


6/1966年1月,中央歌剧舞剧院农村演出队在北京延庆县香营公社的土台上为社员们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片断(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摄)


7/1956年11月,农民在北京西郊海淀镇泄水湖自由市场上出售鲜鱼。注意木头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那时就有“牛皮癣”(新华社稿)


8/1957年4月,人们在北京蟠桃宫庙会上观看拉样片。每年阴历三月初三,北京都要举行蟠桃宫庙会。会期从初一开始,历时5天 (新华社稿)


9/ 1960年,北京新开路缝纫厂、南官房皮件厂等街道工厂的工人,利用假日在崇文门附近的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新华社记者喻惠如、孙永盛摄)


10/1951年3月,北京广安门外肥料厂,自1950年7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后,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及郊区供销社根据会议精神和供销社的具体情况开展调整工作。图为工人将粪便用马车运到北京广安门外肥料厂(新闻摄影局资料 丁一摄 )


11/ 1958年7月9日,大跃进期间,怀柔水库工地夜景。怀柔水库在离北京约100华里的怀柔县,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所包括的拦河大坝、付坝、溢洪道、输水隧道和进水闸等主要工程约209万土石方(新华社记者 李子青摄)


12/ 北京市1950年人民体育大会,于10月14日在先农坛体育场隆重揭幕。到会的运动员及观众共约4万人。大会节目有表演与竞赛项目188项,分为工人、农民、军警、学生、普通五部举行。表演与竞赛自始至终在整齐活泼、严肃紧张的气氛中进行,充分表现了新民主主义国民体育的群众性与集体主义的精神。这是北京市郊十一区农民的表演。(杨溥涛摄)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喜爱打太极拳的老人在坚持锻炼。(新华社稿)


14/ 京郊昌平区永丰屯乡的文娱活动搞得十分活跃。这是永丰屯乡永丰农业社59岁的老社员齐振铎表演民间武术“耍钢叉”。(新华社楚英摄)


15/ 位于北京昌平县的明十三陵神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象生、龙凤门等组成。石象生又名“石仪卫”,宣德十年(1435年)整修长陵、献陵时雕造,均用整块巨石琢成,计36尊。由南至北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二立二卧。其后又有四武臣、四文臣、四勋臣。众象造型生动,雕工精细,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石兽象征吉神和辟除邪秽的神兽;石人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明十三陵神路石骆驼之一。(1954年11月摄)(新华社记者叶华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16/ 1957年4月,蟠桃宫庙会上的高跷表演。(新华社稿)


17/ 1950年夏天,北京新华社托儿所的保育员带领孩子们在野外玩耍。(新闻摄影局  齐观山摄)


18/ 1957年9月,杂技演员们正在天安门广场上加紧排练,准备在国庆游行中大显身手。(新华社记者傅军摄)


往期链接:

木樨地之秋
记忆中的农村老物件
小巷深深
老照片: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分财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