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群体的狂欢




警惕群体的狂欢
勒庞:《乌合之众》三十金句


如何看待今天的所谓乌合之众?在勒庞等人的研究中,在人们的印象中,所谓乌合之众的基本特征就是盲目冲动、一盘散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所谓的乌合之众是否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否在以一种新的面貌重现于历史舞台?如果是的话,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为此,特摘录《乌合之众》一书中的30个金句,与大家分享,思考个人与群体的复杂关系。



▌人一到群体中
智商就严重降低


01.数量,即是正义。

02.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03.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04.当一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时,他便失去了自我。

05.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06.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07.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08.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09.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10.所以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帮凶。

▌绝大多数日常行为
都是隐蔽动机的结果


11.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12.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13.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14.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15.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16.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17.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18.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而已。

19.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20.群体也许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绝对服从本能的生物,其行为会复杂得让我们不敢相信。

理智是人类新近才有的东西,太不完美了,不能向我们揭示无意识的规律,更不能替代它。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无意识部分占的比重很大,理智所占的比例却很小。无意识现在仍作为未知的力量在起作用。

▌群体容易作恶
而且容易被统治


21.群体会让每个人在其中的错误缩小,同时让每个人的恶意被无限放大 。

22.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23.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便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24.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

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

25.文明赖以形成的道德力量失去效力时,它的最终瓦解总是由无意识且野蛮的群体来完成的。

26.群众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27.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28.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29.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如此甘愿听从别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它们的主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听命于他。

30.偶像崇拜的五大标识: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地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当群体符合第一条,其形式就等同于宗教,而这种情感就变成了宗教信仰。 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人融入集体时都会失去自我,群体也并非全都容易被愚弄和统治,勒庞只是从大众心理学的角度阐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的确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并且群体的确有走向狂热并被人利用的趋势。历史上很多事件都证明了勒庞的正确性,因而,对群体保持足够的警惕显得十分必要。

一个人必须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才是群体的一员。孤立的个人比较容易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正因如此,勒庞的《乌合之众》一书具有长久的参考意义,它警示我们: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警惕群体的狂欢,灾难来临时,不要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往期阅读: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7大观点
刘道玉:不应让苏联式的实用主义继续主导中国教育
1978年,铭心刻骨的记忆
不要再折腾——重温78年那篇改变中国国运的讲话
邓小平的伟大在于:对内不翻腾,对外有谋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