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少奇的葬礼迟到了11年,在葬礼上,邓小平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

1969年11月12日凌晨6点,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因病逝世,享年71岁。

因为当时正值十年特殊时期,所以刘少奇逝世后,被以“无业平民”的身份匆匆送到开封火化场火化,并没有举行葬礼。

直到11年之后的1980年,党中央为刘少奇同志举办了一场迟到11年的葬礼,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亲自出席了这次葬礼,并致以悼词、高度评价了刘少奇的一生。

刘少奇

光辉的一生

1898年10月24日,刘少奇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炭子冲,父母按照家族谱系,将他命名为“刘渭潢”。

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宣布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后,刘少奇迅速参与了学校的罢工游行,发誓要和袁世凯这一卖国贼斗争到底。为了表达不惜生命也要保卫炎黄故土的理念,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刘卫黄”。

1920年俄国10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刘少奇感觉自己看到了救亡图存的方法,于是在1921年后毅然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进修。

1921年7月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刘少奇虽然远在苏联,但还是第一时间想办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刘少奇回国后不久,就被毛泽东派往江西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的罢工运动。

作为安源路矿工人全权代表的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谈判时,对方威胁他道:“你信不信,如果你们工人继续罢工作乱,我立马报告市政府,请他们将你这个代表给抓起来枪毙!”

刘少奇对此毫不畏惧,义正言辞地回答道:“你们就算把我砍成肉泥,也不能使工人复工,想要让工人们复工,唯一的办法就是答应工人的合理要求!”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

刘少奇视死如归的举动成功地迫使路矿当局选择妥协,路矿罢工就此获得了完全胜利,整场罢工行动中没有任何人员的损失,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一件事情,因此不久后刘少奇就顺利当选为汉冶萍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9年,刘少奇被调任为满洲省委书记,负责东四省的管理工作。

当时国内盛行白色恐怖,东四省的党组织遭到了严重摧残,刘少奇到达奉天后,迅速派遣亲信干部前往哈尔滨等城市重新组织力量,和敌人做抗争,并亲自领导中东铁路总工厂的工人们进行复工斗争。

一年后,成功在满洲打开局面的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前往莫斯科出席赤工国际的第5次代表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刘少奇在莫斯科和各国代表进行了亲切交流,对革命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回国后开始担任中央职工部长,结果因为和当时的临时中央产生分歧,被当时的中央领导撤销了职务,之后刘少奇于1932年被调离上海,前往中央苏区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

青年刘少奇

1935年日本政府策划了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视日本人如猛虎的国民党当局派遣何应钦和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国民党当局同意解散在华北地区的所有政治组织、华北五省禁止举行抗日活动,为日本侵略者实现“完全吞并华北地区”的邪恶图谋铺平了道路。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运动,对国民党卖国行为表示抗议。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让党中央明白华北地区存在着雄厚的抗日爱国力量,并认为有必要加强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决定派遣刘少奇前往华北担任中央驻北方局代表,对北方局的同志们提供指导,一起领导当地的抗日力量。

一二九运动

刘少奇被任命为北方局领导,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担任中央驻北方局代表期间,领导北方局的同志们开展了华北抗日游击工作,并巩固了我党在华北的抗日根据地。

因为刘少奇在北方局的工作十分出色,因此在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正式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后改为华中局),让他在华中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刘少奇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没过多久就改变了华中地区的局面,顺利地建立了新的抗日根据地,使华中敌后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遭到了惨痛的打击,刘少奇知道此事后,迅速向中央发电,请求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

中央回电同意了他的意见,而重建的新四军在陈毅、张云逸、刘少奇等干部的领导下,呈现出了一片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1942年毛泽东开展整风运动后,决定将刘少奇调回延安辅助自己,刘少奇也因此正式进入了我党的核心。

1943年中央领导机构改组后,刘少奇正式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就此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毛泽东和刘少奇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刘少奇对党中央的决策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1966年受到了冲击,1968年10月,刘少奇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并被永远开除党籍。

一年后,林彪背着毛主席发布了“第1号命令”,解放军部队因此进入了备战状态。

当时刘少奇已经生了重病,结果江青等人不顾刘少奇的生命安危于1969年10月17日,用担架将他抬上飞机一路押解至河南省开封市北土街10号囚禁,并给当地驻军下达了严令:“不允许刘少奇与任何人接触!”

本就身患重病的刘少奇,经过这次折腾后,身体越发虚弱。1969年11月12日凌晨6点45分,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因病逝世,享年71岁。

刘少奇遗容

当时的时代的比较特殊,因此刘少奇专案组成员听到刘少奇逝世的消息后,专门从北京赶到开封,要求当地驻军对刘少奇逝世的消息予以保密。

因此,刘少奇的火化通知单上姓名一栏填的是“刘卫黄”,职业一栏填的是“无业平民”。

之后,刘少奇的遗体在专案组工作人员亲自监督下执行了火化,遗留的骨灰被装在一个用三合板做的骨灰盒里,然后被存放在了开封火化场内,编号为“123”。

葬礼

1976年江青等人被打倒后,河南省委迅速派人通知开封火化场,让他们妥善安置刘少奇骨灰。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开始对十年动乱期间产生的一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1979年2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一案进行复查后,判定刘少奇一案是我党最大的一桩冤案。

在一年后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我党正式决定对刘少奇同志进行平反,并决定恢复他的名誉,成立治丧委员会,党中央对刘少奇的葬礼仪式非常重视。

党中央经过研究后决定,由中央组织部牵头成立执法办公室,并专门为他安排了三项重大活动。

邓小平

1980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等领导人陪同着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及刘少奇子女奔赴河南开封火化场,迎取刘少奇同志的骨灰。

第2天一早,1500多位河南省的各界代表,前往省人民会堂参加迎送骨灰仪式。

在仪式上,河南省委书记刘杰率先致辞,他先是对刘少奇当初率领中原局的同志在河南搞革命的光辉事迹进行了追忆,然后对刘少奇在特殊年代被批判的行为表示了谴责,最后对刘少奇的逝世表示了哀悼。

致辞完毕后,刘杰庄重地将刘少奇的骨灰盒交给了刘少奇遗孀王光美。

迎送骨灰仪式结束后,数万名郑州人民自发的聚集在人民会堂前往郑州机场的道路上,向即将离开河南的刘少奇骨灰致以诚挚的哀悼。

5月14日上午11点,刘少奇骨灰顺利到达北京西郊机场,王光美在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将骨灰送至人民大会堂,第一项重大活动“迎骨灰”至此结束。

刘少奇夫人王光美

1980年5月15日,治丧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出公告,为表达对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哀悼,治丧委员会决定于两天后,即1980年5月17日,正式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举办追悼大会。

届时各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一律下半旗,以示对刘少奇同志的哀悼之情。

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也是人民大会堂的中心区域,而用万人大礼堂举行追悼会活动,也是人民大会堂正式建立21年来的头一次。

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正式举行。在万人大礼堂的正中央,悬挂着一幅数米高的刘少奇遗照,在遗照的两侧是成排的松柏,寓意着刘少奇同志会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在巨幅刘少奇遗照的下方,摆放着覆盖着党旗的骨灰盒,供人瞻仰。

刘少奇追悼会

5月17日那一天的天安门广场上,上万名来自首都各界的民众,自发的佩戴着白花、黑纱,庄严肃穆的哀悼刘少奇这位前国家领导人。

下午4点,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同志庄严宣布:“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正式开始。”

华国锋话音刚落,哀乐声响起,万人大礼堂内参与追悼大会的干部全体起立,为刘少奇默哀三分钟。

默哀完毕后,乐队奏响了国歌,刘少奇的亲密战友、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穿着一身淡蓝色的中山装,走到麦克风前对刘少奇同志致以悼词。

邓小平说道:“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沉痛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刘少奇同志。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出于反革命目的,利用我们党的一些缺点将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同志残忍迫害。刘少奇同志于1969年11月12日的逝世,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中,党中央经过周密的调查,根据确凿的证据,完全推翻了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并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历史是公正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刘少奇同志会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一样,永远的活在我国各族人民心中。”

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对刘少奇所作出的高度评价。

邓小平致悼词

邓小平致完悼词后,参加追悼大会的全体同志对着刘少奇同志的骨灰盒三鞠躬。

之后乐队奏响国际歌,邓小平、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到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和刘少奇的子女面前,致以诚挚的慰问和哀悼。

邓小平紧紧地握着泪流满面的王光美的手,说道:“不要哭嘛,这是喜事,是胜利呀。”

特殊的安葬仪式

当1980年2月党中央决定为刘少奇举行葬礼时,王光美曾对组织部的同志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少奇在1956年4月时,曾专门嘱咐过我,说他逝世后遗体要火化,不保留任何的骨灰,他要像伟大的恩格斯同志一样,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大海里面,因此我想请组织慎重考虑少奇这一意愿的可行性。”

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尊重刘少奇的遗愿,而将刘少奇同志的骨灰撒向大海,就是刘少奇同志葬礼的第三项,也是最后一项活动。

为了完成刘少奇同志的遗愿,中央决定派遣4名工作人员前往山东青岛为刘少奇骨灰撒大海仪式打前站。

在4名工作人员正式离津前,刘少奇治丧办公室负责人曾专门找他们谈话,交代道:“当初周总理和其他几位国家干部撒骨灰时,执行者是少量的工作人员及他们的家属子女,由当地机关协助,宗旨是悄悄地撒,不能惊动当地群众。现在这次撒骨灰仪式,中央已经批准公开进行,但是最好还是不要闹得太大。”

手捧周总理骨灰的邓颖超

当4名工作人员乘车赶到青岛时,已经是5月16日的早晨了。

休息了一上午后,4名工作人员顺利见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以及海军的代表。

经过短暂交流后,青岛市委市政府及海军代表提出了他们抛洒刘少奇骨灰的具体方案:

送灵专机十点整到达青岛机场,并举行完迎接仪式后,将刘少奇同志的骨灰盒乘车送至海军码头,耗时大约30分钟。

专车前往码头途中,我们组织20万群众迎接刘少奇同志(骨灰)的到来,到时候青岛全城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一律降半旗致哀。

当刘少奇同志(骨灰)到达码头后,马上送上停泊在码头的101驱逐舰,然后我们派遣4架护卫舰、4架战机为刘少奇同志(骨灰)护航。

舰队起航时,鸣放21响礼炮,海军出500名军官,站在码头上列队送行,所有停泊在青岛港的船只一律鸣长笛向刘少奇同志致哀。

4名工作人员觉得青岛市委市政府及海军的方案太过隆重,如果照着他们的方案执行,青岛当天非得停工停产不可,而且海军已经出动驱逐舰为刘少奇同志送葬了,再加上护卫舰和战机,显得有些“大张旗鼓”了。

青岛市委市政府及海军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后,当即表示了反对,说道:“5月19号刘少奇同志的骨灰离开郑州时,郑州市政府组织了数万名市民在道路两旁为他送行,为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表达对身为国家元首的刘少奇同志的尊重。因此,动员20万名群众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办的,再说让群众参加这种活动,也可以让他们接受教育嘛。至于护卫舰和战机的问题,是因为101驱逐舰是舰队旗舰,旗舰出行的话,必须有护卫舰和战机护航的。”

101驱逐舰(鞍山号)

工作人员被青岛地方上的同志们所说服,于是就此事向北京治丧办公室打了报告,并得到了北京方面的认可。

1980年5月19日早8时,在北京西郊机场上,由中央领导人牵头为刘少奇同志举行了简短的送别仪式,刘少奇同志的遗属在向特地赶来的领导干部、各界群众表达感谢后,于当天早晨8点30分乘坐飞机向青岛飞去。

上午10点,专机准时抵达青岛机场。当刘少奇同志的遗属满面悲怆地走下专机后,山东省委、青岛市委市政府、海军部队的负责人齐齐走上前去,向刘少奇同志的遗像和骨灰盒三鞠躬。

10点30分,在举行完简短的刘少奇同志骨灰迎接仪式后,一队由50辆车辆组成的车队缓缓自青岛机场驶出向海军码头驶去。

从青岛机场大门口一直到海军码头这一段路程中,站满了自愿为刘少奇同志骨灰送行的人民群众,当刘少奇同志的骨灰经过时,群众们饱含感情的喊道:“向刘少奇同志致哀!向王光美同志致敬!”

车队到达码头后,王光美同志及刘少奇的子女在海军首长的带领下,登上了101驱逐舰。500名海军官兵齐刷刷地向他们致敬,也为刘少奇同志做最后的送别。

上午11点,装载着刘少奇同志骨灰盒的101驱逐舰准时起航,四艘护卫舰紧随而至,呈梅花阵型为101驱逐舰护航。空中4架战斗机在驱逐舰上方盘旋几周表示哀悼后,按照既定阵型执行护航任务。

抱着刘少奇骨灰盒的王光美

一个小时后,舰队行驶至我国领海线12海里以外的公海上。

海军首长请示王光美后,当即下令放哀乐,准备执行刘少奇骨灰抛洒仪式。

只见王光美泪流满面地抓起一把掺杂着花瓣的刘少奇的骨灰,慢慢地洒向了大海。

王光美抛洒完后,刘少奇的子女按照顺序抓起父亲的骨灰,向大海撒去。

5月19日12点30分,在将刘少奇同志的骨灰全部撒向黄海后,王光美向海军首长点了点头,舰队缓慢地调头返航,刘少奇同志的葬礼就此圆满结束。

刘少奇

刘少奇同志作为我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为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少奇同志逝世11年后,他的亲密战友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他平反,并洗掉了所有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给予了他公正的评价。

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言,刘少奇同志将永远的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他为新中国立下的功绩也将永远为人所铭记。

往期阅读:

台北档案馆馆藏老照片

世界上把富国变穷的四大总统:一手好牌,打个稀烂,把自己国家拖入地狱!

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

回顾我国历史,凡是摔大跟头的时候,都是头脑发热、忘乎所以的时候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

两会期间进京上访违法吗?

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

影像见证40年

严复的悲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