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跃进”时期的财政


一、大跃进的背景
      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修正草案)》,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会后,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召开党的各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掀起工农业生产的高潮。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1958年 3 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 5月,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这个总路线及其基本点。

二、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
 在“八大”二次会议以后,指标越抬越高。同时,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正式决定在全国农村中建立人民公社。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同时,在全国掀起了各种“大办”运动,在“以钢为纲”,大办钢铁的同时,还大办工业、大办交通运输、大办水利、大办文教事业等等。

三、大跃进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和改革
(一)1958年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体制。
在财政收入方面,实行分类分成的办法。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地方固定收入,包括原有地方企业收入、地方事业收入、七种原已划给地方的税收以及地方其它零星收入。第二种是企业分成收入,包括中央划归地方管理的企业分成收入和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同地方实行分成的收入。第三种是调剂分成收入,包括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农业税和公债收入。
在财政支出方面,属于地方财政支出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地方财政支出中经常性开支;例如地方的经济建设事业费、社会文教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经常性支出。第二种是由中央专案拨款解决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拨款和重大的灾荒救济、大规模移民垦荒等特殊性支出。
地方财政平衡方式,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地方用固定收入能够满足正常支出需要的,不再划给别的收入,多余部分按照一定比例上交中央财政。
第二种情况,地方用固定收入不能满足正常支出需要的,划给企业分成收入,多余部分按一定比例上交中央财政。
第三种情况,地方用固定收入、企业分成收入仍然不能满足正常支出需要的,划给一定比例的调剂收入。
第四种情况,地方固定收入、企业分成收入和调剂收入全划给地方,仍然不能满足正常支出需要的,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拨款补助。
地方正常支出和划分收入数字的确定,均以1957年的预算数作为基数。收支项目和分成比例确定以后,原则上五年不能变,地方多收可以多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收入超过支出,地方可以自行安排使用,年终结余全部留给地方,在下年度自行安排使用。
(二)1959 年至 1960 年实行“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收支下放是指在收入方面,除少数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收入和不便于按地区划分的收入,如铁道、邮电、外贸、海关等收入以外,其他多种收入包括各种税收和一切企业收入,全部划给所在的省市、自治区管理。在支出方面除中央各部门直接办理的少部分经济建设支出 (包括基本建设拨款),中央级行政和文教支出、国防费、援外支出和债务支出以外,所有其它各种支出,包括地方的基本建设拨款和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在内,全部划给省、市、自治区,作为地方的财政支出。
计划包干是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其它有关指标计算地方的财政收支,收支相抵后,收入大于支出的地方,多余的部分按比例上解中央;收入小于支出的地方,不足部分由中央给予补助。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归省(市、自治区)包干使用。在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按原定比例解留,中央补助款按原计划数额拨补,年终如有结余,归地方自行安排。
地区调剂是地方上解中央的收入,除少数用于中央的开支外,主要用 于补助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收入少、建设多的地区的资金不足。
总额分成是地方负责组织的总收入和地方财政的总支出挂钩,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按收支总额计算一个分成比例,即地方财政总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作为地方总额分成比例。
      地方当年的财政收支指标、分成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中央每年核定一次。

四、大跃进时期经济运行情况
        “大跃进”期间,财政形势似乎很好。一方面生产增长很快,财政又有结余;另一方面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数也急剧增加。
       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财政收入代表的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品或市场不需要的物资;一部分是应当由财政支出的款项,通过信贷渠道由商业部门和工业部门支付出去了。因此财政结余不是真正的结余,而是虚假的结余。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务院财贸办公室、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五个部门在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如下几项措施:
       一是必须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和国家规定的制度办事; 
       二是必须恢复和建立试制试销和产品检验制度,切实防止盲目生产,粗制滥造;
       三是必须建立和健全物资定期盘查制度、仓库保管制度和物资收发领报制度;
       四是对于农业,在资金方面,一要大力支援,二要加强管理,注意实效; 
       五是财政部门必须做好资金的分配,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政监督;
       六是银行工作要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

五、大跃进的深刻教训
       搞经济要稳扎稳打,欲速则不达,不能只凭主观意志,不顾客观条件,同时,也要讲综合平衡。改革本身就是探索,探索难免有失误,改革和探索是允许有失误的。但错了必须及时改正,以防止大的失误。“大跃进”时期,把“一五”时期的成功经验都扔掉了,通过这一严重的经济挫折也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割断历史的,探索新道路,也要不忘回头看。


来源《当代中国财政史》


- END -



本公号所有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所有文章、图片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是。追索。担当。有氧阅读。欢迎传播、转发、关注。


往期阅读:

十年,立此存照

邓小平的破局智慧

八十年代大尺度漫画,现在没人敢画了!

民间修史:“美帝无所遁形的罪恶”

学术理论界的五大积弊

历史不会只由胜利者来书写

阿城:中国文化,是一种很早就成熟了的实用文化

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被朝廷集体打成了“思想犯”

盘点中日美英法五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感慨良多

袁伟时:大国兴衰之五大枢机

沙叶新:1958年的中国麻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