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逆行斋主 麻雀的理想 2022-03-17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

1906.10.14—1975.12.4

哲学家、政治理论家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知识分子


汉娜·阿伦特出生于德国,在1933年为逃避希勒特对犹太人的迫害,离开故土,曾作为无国籍者漂泊在异国他乡多年,最终她到达美国,在那里得以度过她生命的后来时光。她是20世纪声名卓著的政治思想家,因为她是女性,也更加引人注目。

她的成名作是《极权主义的起源》,她引起广泛争议的则是她参与纳粹战犯审判而撰写的长篇报道《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不过,哲学家们更喜欢她的《人的境况》。两年前,德国人拍摄了纪实性电影《阿伦特》,纪念她不凡的人生,向阿伦特致敬。这种“待遇”在政治思想家中,是不多见的。

在今天的中国,对阿伦特的兴趣与日俱增。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公共阅读领域,阿伦特的名字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据说阿伦特最初是作为海德格尔的情人被介绍给中国学人的。其实,阿伦特的爱情故事,并不比其他人的初恋更精彩。一方面,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被马堡大学三十来岁的已婚教师海德格尔“激情思考”的魅力所折服。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是青年阿伦特的才思迷倒了海德格尔。这段注定无果的恋情持续了不到一年,阿伦特在无限的惆怅中决定放手,转学至海德堡大学,师从卡尔·雅斯贝尔斯。今天,人们心目中的阿伦特多半已不再是浪漫师生恋中的大一女生,而是一位具有极大勇气和一流心智的政治思想家。

阿伦特在中国的传播,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相连。然而,因为她的著作涉及对苏联体制的严厉检讨,她的著作的译介就不免姗姗来迟。就在十年前,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只有台湾有中译本。阿伦特著作的陆续翻译出版,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




文明的进程一定会有竞争,终点的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生命遭遇。在历史中,这种不平等虽然会使人类感到痛苦,但每一次僭越人的界限,想追求绝对平等的乌托邦实验,结果都犹如提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面一样,是增加更多的痛苦。
试想,如果有这么一群阴暗懒惰的失败者,他们在经济、科技、军事、自由、权力等文明领域的竞争中,全面处于下风,而一个外来者的出现,让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失败有了一个最好的借口,那就是将自己的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他人,这是何等的轻松与快意。当这一借口被披上神圣的宗教或革命的外衣的时候,懒惰失败者更加心安理得地沉迷于当英雄的幻象之中。不学习,不奋斗,不改善自己的制度与文化,就靠朝坦克扔石块就能当英雄,这确实是一大堕落的诱惑。
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的病毒,是人性中固有的一种幽暗和堕落,它似乎与生俱来,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人类的文明史中,它始终如影随形。在不同的时代,它会找到不同的理由和理论而产生不同的变种,但实质都是一场向着毁灭人类也毁灭自己的黑暗高歌猛进的自杀。向下的堕落总是比向上的修养要容易太多。
我们甚至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不断与这种病毒不断作斗争的历史。在王莽的“以德治国”的乌托邦实验里,在许多农民起义的暴虐中,在太平天国的残酷与幻想中、在义和团歇斯底里的杀戮中、在德国纳粹那里、在红色高棉那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病毒的蔓延带来的一场场反人类、反文明的瘟疫。
在传统社会,由于天然的地域阻隔和相对自治的社会单元,使得这种病毒的渗透能力不可能太强,闹过一阵子便会偃旗息鼓。而到了传播和控制力更强的现代社会,这种病毒的破坏力则惊人地爆发了出来。极权主义就是这个病毒的现代变种,给20世纪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对其进行了剖析。她认为极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言论控制和灌输仇恨,他们要不断制造一个虚拟的敌人,将其描绘得异常凶恶,并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并利用高度强制的意识形态灌输,制造恐怖气氛恫吓人民使之俯首帖耳、强化自己“人民保护者”的形象。在纳粹政权时代,这个“恶魔”就是犹太人;在哈马斯那里,这个“恶魔”就是以色列的存在。
当然,他们设立的这个宏大目标是永远不能达成的,因此,极权主义反对一切静态的制度约束,它在本质上乃是一种运动,其根本特征在于它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斗争,斗争,再斗争,永远没有休止。极权主义的统治之维系,离开这种无休止的运动,便将宣告破产,运动停止之日,也就是极权主义的毁灭之时。为了使斗争进行下去,便需要不断地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所谓“敌人”,作为斗争的对象。
正因为如此,极权主义从其一开始运行起,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来源知乎:作者逆行斋主,系辽宁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 END -



本公号所有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所有文章、图片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是。追索。担当。有氧阅读。欢迎传播、转发、关注。


往期阅读:

安黎:方方日记之我见

老树画画:春色这般美好,只想醉卧花丛

历史记忆:中国高考42年

贾樟柯:在北美遭遇的年轻爱国者,把我惊到了

刘军宁:文明在于驯化统治者

羽戈:鸡汤与囚笼

养生的乌托邦

为什么怕历史

邓小平十年磨剑百万裁军:得罪人的事还是我来吧

黄仁宇: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

著名画家笔下的秋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