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你的家乡,究竟幸福感有多高?
编者:作为以财经媒体+企业服务为职业,以旅行+历史为最大爱好的编者而言,研究中国城市显然就成为了一件最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同于财经媒体非常喜欢用冷冰冰的数据分析各个城市是否有潜力,也不同于作为某城市土著感性愤青地认为所在城市天下无敌。山川网(ID:CHlvixng)试图通过“理性50%+感性50%”的双50%方式,为大家更好地提供关于中国城市的研究。
上表是2016年度中国城市GDP排行榜的前50名,山川网(ID:CHlvxing)个人的经历是,实地考察过上述50座城市中的45座,并在其中超过10座城市生活过数月以上。通过实地的观察体验,小川今天单独把“幸福感”或者说“宜居感”这个属性,单独拎出来给大家讲上一讲。
先把结论摆出来:中国现阶段城市居民的单纯“幸福感”/“宜居感”,和GDP总数、增速关系不太大,和常住人口、人均产值关系较大。亲身感受是最为宜居的数据范围是:常住人口在500~800万之间,人均产值在8万以上的城市,幸福感是较高的。
1.人口总数在500万以下的城市,可能面临经济活跃性不足的隐患;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拥挤感提升明显,超过1000万后开拥堵不可避免,人口因素开始影响居民的心态与情绪。当然,以负面为多。
2.目前阶段,人均产值在8万以上的城市,当地居民的富足感较为强烈。低于该值幸福感下降,高于该值后缓升,但大幅高于该值后,焦虑感和不公平感愈发强烈。
3.宜居感最强的区域,目前是江苏、浙江一代。主要原因是:省份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人均GDP较高;省内各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省内城市综合实力较强,可选性高;受教育程度和医疗条件较好,居民对未来发展整体乐观性较高。
4.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平均幸福感指数并不高,核心因素有二:一是人口过于超载,其中以北京上海此属性不宜居感最强;二是贫富差距过大,虽然人均GDP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但实际上社会阶层的巨大分化,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每天可以看到天壤之别的两类人生活在一起。
5.中西部省会独大型城市(郑州、武汉、成都),如果是作为第一代迁入者,幸福感指数呈矛盾状态:一方面因享受到省会快速发展红利而高兴,另一方面看到自己家乡日渐无法跟上时代而感到唏嘘。但是从第二代开始,这种矛盾感几乎消失无形,开始认可自己的全新社会阶层和身份。
6.以上数据仅对表中90%的城市有效,个别城市因特殊原因,须个案另行分析。例如重庆,虽然行政级别上为直辖市,但实际土地面积与省份接近,所以有效的分析方式,应该排除下属郊县,单独对城区面积、人口、人均等指数进行研究。
作者:林隐丨LinYin
微信:935035656
首发:山川网丨CHlv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