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腾讯AI击败星际争霸II最高难度内置Bot
新智元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
全程回顾
新智元于9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邀请机器学习教父、CMU教授 Tom Mitchell,迈克思·泰格马克,周志华,陶大程,陈怡然等AI领袖一起关注机器智能与人类命运。
爱奇艺
上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cusk.html
下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hels.html
新浪:http://video.sina.com.cn/l/p/1724373.html
新智元推荐
来源:论智(jqr_AI)
作者:Bot
新智元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
全程回顾
新智元于9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邀请机器学习教父、CMU教授 Tom Mitchell,迈克思·泰格马克,周志华,陶大程,陈怡然等AI领袖一起关注机器智能与人类命运。
爱奇艺
上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cusk.html
下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hels.html
新浪:http://video.sina.com.cn/l/p/1724373.html
新智元推荐
来源:论智(jqr_AI)
作者:Bot
【新智元导读】19日,来自腾讯AI Lab、罗切斯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预印本论文介绍了两个AI:TStarBots1和TStarBots2,它们首次在完整的虫族VS虫族比赛中击败了星际争霸Ⅱ的内置AI Bot,是研究史上的又一大壮举。
震撼!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开场视频
19日,来自腾讯AI Lab、罗切斯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个预印本《TStarBots: Defeating the Cheating Level Builtin AI in StarCraft II in the Full Game》,文章介绍了两个AI:TStarBots1和TStarBots2,它们首次在完整的虫族VS虫族比赛中击败了星际争霸Ⅱ的内置AI Bot,是研究史上的又一大壮举。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学”,AI还高度依赖人为归纳的信息,但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在星际Ⅱ项目上见到的最有建树的成果,值得期待。
译者注:星际2的内置AI难度分为“新手”“简单”“普通”“困难”“艰难”“极难”“专家”“作弊一(拥有全视野)”“作弊二(后期全视野+额外资源)”“作弊三(全视野+额外资源)”十个等级,越高越难。论文中会出现等级1~10的AI,请对照分辨。此外,下文涉及的人口单位称呼以玩家习惯为准。
近年来,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结合为学界带来了诸多进展。从头训练、只提供游戏原始特征,这些尝试为我们带来了无数令人称奇的“自学”AI,比如围棋、各种雅达利游戏、Dota2等等。但是,作为RTS游戏难度标杆的星际2还未被AI攻陷。
星际2截图
上图是星际2游戏内的截图。就资源来看,星际2有晶体矿(蓝色晶柱)和气矿(晶柱两侧绿色建筑)两种,不同建筑需要的资源数不同;从人口单位上看,图中有工蜂(农民)、王虫(房子)、跳虫(小狗)、毒爆虫、蟑螂、火蟑螂。
这还只是刚开局的情形,比起控制5个英雄的OpenAI Five,这个时间点星际2 AI需要控制的单位已经高达35个,随着局势逐渐展开,它还要开矿、攀科技树、建造更多建筑、孵化更高级的虫子,最终操作上百人口拉扯阵型、和敌方交换战损并最终依靠混合策略获得胜利。
图片左下角是玩家拥有的视野,这时除了基地,地图其他区域都是黑的,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刺探敌情”,AI就得派遣农民/房子/狗等单位进行战略性侦查,面对未知环境中的各种可能性,所有决定都必须是实时做出的。
巨大的观察空间、庞大(连续的、无穷的)的动作空间、受限的观察视野、多人同步游戏模型、长期决策……这些因素使星际2成为现在最具挑战性的AI游戏目标,没有之一。
去年,为了推动AI研究迈向新的前沿,DeepMind联合暴雪发布了星际2 AI学习环境SC2LE——一个用于设计复杂决策系统的测试平台。虽然它提供了不少迷你游戏,比如MoveToBeacon、CollectMineralShards和DefeatRoaches(对应“放置信标”“拾取晶体矿”和“消灭蟑螂”等基础游戏操作),部分AI也在游戏中达到了职业级玩家水平,但它们都没法真正打赢一局完整游戏。
为了对完整游戏做一些初步研究和探索,腾讯携美国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两个AI:基于扁平化动作结构的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TStarBots1和基于分层动作结构规则控制器的智能体TStarBots2。经过多次实验,现在,这两个AI都能在完整对战中击败等级1~10的游戏内置机器人(1v1虫族对抗,地图:深海暗礁🔱),其中等级8、等级9和等级10的机器人都是作弊级AI,它们享有额外的视野和晶体矿、气矿资源。
这是首个能在正式比赛中击败内置机器人的AI系统,堪称研究道路上的一大突破。
具体来说,TStarBots1拥有一系列扁平化的大型操作,在这个基础上,它用强化学习训练智能体采取策略;而TStarBots1的操作控制也是人为编码的,但它有可以自行组合的大型、小型混合层次化操作集。
研究人员希望这个框架能从以下几方面对未来的研究做出贡献:
成为混合系统的基准:越来越多的学习模块,和用规则来表达难以学习的逻辑
为模仿学习提供轨迹
成为“自学”AI的对手
之前我们提到了,星际2之所以那么难以学习,是因为它存在巨大的观察空间、庞大(连续的、无穷的)的动作空间、受限的观察视野等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腾讯的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动作空间过大,他们认为动作空间内部存在复杂结构,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层次结构的本质
复杂的层次结构似乎总是伴随着RTS游戏中的长期决策问题,当人类玩家玩星际2时,他们进行判断主要依赖以下三个思维层次:宏观战略、局部策略和单位微操。如果AI无法理解这三个层次(也是操作层次),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强化学习期间陷入无尽训练和探索。
例如,在SC2LE的迷你游戏中,有一个名为PySC2的AI表现出色。它依靠在界面上建立低级动作空间,坐标涉及上百个热键和上千次鼠标点击。迷你游戏只是最基础的操作,它的动作空间完全没法和完整对战相比,因此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用层次结构缩小动作空间,减小探索范围,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星际2里的硬性规则很难学习
设计基于学习的智能体的另一个挑战是星际2里存在大量硬性规则,它们就像自然界的物理法则,绝对不能违反。如果要爆蟑螂(虫族兵种👯),玩家首先得用工蜂拍下蟑螂温室,然后把虫卵孵化成蟑螂。人类玩家在接触游戏之初就从文字资料里学到了这些内容,但这对AI来说并不容易。
硬性规则出现在星际2里的方方面面,爆兵、拍建筑,而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是攀科技树,这不仅是个多项选择,还涉及根据局势判断优先级,需要设置额外的输赢奖励。因此,在RTS游戏中,比起寄期望于让AI自己学习,不如设法把这些复杂硬性规则编码到先验知识中。
“杀鸡得用牛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星际2的决策空间很大,但并非所有决策都很重要。换句话说,有相当多的决定是多余的,因为它们对游戏最终结果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还是以蟑螂为例,当人类玩家决定孵蟑螂时,他会思考这几个问题:
什么时候拍蟑螂温室?
用哪只工蜂拍温室?
拍在哪儿?
其中第一个问题最关键,它直接决定整体运营进度,这对比赛输赢至关重要;第二个问题最不重要,任何工蜂都能造建筑,选哪只根本无所谓;第三个问题有一定影响,造得近肯定比造得远好,但这涉及建筑的相对位置,也就是AI得在数千个二维坐标中进行选择,它耗费的计算资源和效果完全不成正比。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最终决定还是为智能体提供手动调整的规则,对动作结构进行建模,这可以大大简化游戏的动作空间,更易于设计决策系统。
下图是TStarBot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的顶部有一个单独的全局控制器,负责把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各个大型操作,训练智能体学习致胜策略。每一个大型操作都由一系列实现它的小型操作构成,如建造蟑螂温室=移动视野窗口+随机挑选工蜂+选取界面坐标位置+建造。
研究人员一共总结了165个大型操作,其中建造13个、爆兵/补农民22个、科技树27个、采矿/采气3个、对抗100个。图片底部是人为编码的游戏规则先验知识(如科技树)和如何进行操作(巢穴造哪儿),也就是说,它帮控制器省去了不少决策过程和操作细节。
通过使用这个架构,TStarBot1在1个GPU上训练了1~2天,就击败了最高难度的游戏内置机器人。
虽然大大缩小了动作空间,但这种做法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智能体是基于大型操作集学习的,一旦做出决策,它就要完整执行完大型操作里的所有动作,但有时其中的一些动作在每个决策步骤中是互斥的。此外,由于会不可避免地大范围引入不必要的操作,这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观察值,冗余信息会干扰模型训练。另一方面,这个AI注定无法在小操作上学到东西。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又设计了第二个AI。这次,他们结合大型操作和小型操作,用双层结构组织它们。如下图所示,上层是代表高级战略/战术的大型操作,例:在主基地附近造蟑螂巢穴;让这个编队去攻击敌方基地。下层是代表每个单元低级控制的小型操作,例:在具体某位置造蟑螂巢穴;让某只虫在某个位置进行攻击。
整个动作集被分为水平子集和垂直子集。对于每个动作子集,研究人员又为其分配一个单独的控制器。它只能看到本地动作集,以及与其中的动作相关的本地观察信息。在每个时间步,同一层的控制器可以同时采取行动,而下游控制器必须以其上游控制器为条件
这个设计有两大优点:1.每个控制器都有自己的观察/动作空间,排除了无关信息;2. 层次结构更好地捕获动作结构,尤其是它们的组合效果。这可以被视为是原始动作空间的更精细的建模。理想情况下,两个控制器应该用强化学习算法进行联合训练,但目前研究人员还没有实现这一点。
TStarBot VS 内置Bot
上表是TStarBot1、TStarBot1和星际2内置机器人的比赛结果统计。其中,TStarBot1和每个等级的机器人各进行了200场对战,胜率取平均值。用单个GPU和3840个CPU进行了约1~2天的训练后,面对等级1~9的机器人,AI的胜率超过90%;面对等级10的机器人,它的胜率也超过70%。
而TStarBot2的表现似乎更好,它和每个等级的机器人各进行了100场比赛,胜率取平均值(平局0.5)。数据结果显示了分层结构的有效性。
注:两个AI在训练/测试时均未作弊,即无全视野,也无额外资源。
TStarBot VS 人类玩家
在非正式内测比赛中,两个AI和天梯等级为白金/钻石的几名人类玩家进行过切磋。比赛结果如上表所示,虽然数据量有点少,但它还是透露了一个信息:AI已经有可能在比赛中击败白金甚至钻石级别的二五仔。
星际2天梯等级(从低到高):青铜<白银<黄金<白金<钻石<大师<宗师
TStarBot1 VS TStarBot2
研究人员还测试了TStarBot1和TStarBot2相互对抗,出人意料的是,获胜者始终是TStarBot1,因为它已经掌握简单、残暴、有效的虫族战术之一:Zergling Rush。即开局就爆小狗(甚至到敌方脸上拍基地),快攻推平敌方基地。TStarBot2没有学会应对方法,所以屡战屡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TStarBot1在AI内战中“百战百胜”,但它在应对人类时战术单一。一旦人类玩家发现它只会用Zergling Rush,TStarBot1就再也无法获胜了。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以下两个:1.缺乏多样性的队手——虽然游戏内置机器人已经很完善,但它们的动作空间还比不上人类。2.缺乏深度探索——更先进的战术藏于科技树中,TStarBot1这样朴素的探索行为注定没法成长。
论文地址:arxiv.org/pdf/1809.07193.pdf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论智:jqr_AI,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新智元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
全程回顾
新智元于9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邀请机器学习教父、CMU教授 Tom Mitchell,迈克思·泰格马克,周志华,陶大程,陈怡然等AI领袖一起关注机器智能与人类命运。
全程回顾新智元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会盛况:
爱奇艺
上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cusk.html
下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hels.html
新浪:http://video.sina.com.cn/l/p/172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