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梦,开始的地方(一)

青年编辑部 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 2022-08-26



             

 感恩祝福——嘎玛石确


阿里航站全体员工喜迎通航10周年的时候,远在2600公里之外的昌都八宿县益青乡,嘎玛石确正在给村子里的老百姓用藏语传达政策。


来自阿里措勤牧区的嘎玛石确,经历了太多的故事。他是个孤儿,记忆里只有养母的关怀。高中毕业后,十几岁的他只身一人来到离家乡700余公里的狮泉河镇谋生,在建筑工地抱砖头、扛沙袋,在茶馆端茶倒水,当过看门的保安......2010年阿里航站在阿里本地招聘航空护卫队员,嘎玛石确鼓起勇气去尝试。面试官被他淳朴、能吃苦的性格打动,录取了他。拿到工资后,他不忘养母的恩情。如果时间允许,他就会回措勤县看望老母亲。每年母亲节,他都会买礼物送给她,“如果我去不了,想方设法也要寄给她”。


工作中,嘎玛石确是业务能手,多次参加应急救援和消防演练。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他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努力自学,考取了大专学历,又通过岗位晋升转成了一名消防技术员,工资待遇有了巨大的变化。

图:嘎玛石确代表阿里航站赴外演出。图中的四名员工(拉巴扎西、嘎玛罗布、巴桑多吉、嘎玛石确)坚守在阿里机场,默默守护“空中金桥”。


业余文化生活中,嘎玛石确是“文艺大咖”。他到拉萨机场演小品《情满候机楼》,笑声连连;他表演60米消防水管吹爆气球,技惊四座;他自学吉他弹唱,参加过区局“青年歌手大赛”;他是网络新媒体的网红,有1万多粉丝,点击量超过10余万;他参加区局舞台剧《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排练,到北京演出,感动了很多观众。他带着阿里人的精气神,用精彩的演技为舞台剧增色不少。


图:嘎玛石确(右)在《我们都是追梦人》拉萨演出现场。


如今,嘎玛石确工作稳定,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他表示,只要组织需要,自己会一直在阿里机场干下去。“我就是航站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只要我能行,工作上绝对不掉链子。”这样朴实的话语令人感动,他就像阿里航站的一把火,时刻温暖着身边的同事。


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之际,他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信里说道“最好的感恩,是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将永怀感恩之心,经营打理好航站大家庭中的每一件事,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片热土上......”


  


薪火相传---拉巴扎西


他长期无偿捐助机场驻地贫困学生,是“西藏向上向善好青年”;

他在拉萨、阿里献血六次,是“献血狂人”,累计献血2400cc;

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是区局“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他是团内推优对象,在阿里机场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


他是拉巴扎西,阿里航站的安全检查员,一名土生土长的阿里人。


图:拉巴扎西的献血证。


十年,与机场相濡以沫,他也像一颗红柳树,茁壮成长。2010年,他进入阿里航站成为了一名航空监护护卫队员,并被选拔为护卫队队长。考取安检证后,他在2016年通过岗位晋升成为一名安检员。2018年他参加了区局在昌都八宿县的驻村工作,利用个人特长,为村子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我进入阿里机场的时候,小孩才3岁。家属工作也忙,于是我就经常把小孩带到机场来。上班时,他就呆在宿舍里。航班结束后,我要去护卫队的各个执勤点巡视,他就一直跟在我身后。时间一久,他和我们机场的很多员工都认识了”,采访期间,拉巴扎西说的更多的是他的小孩,“小孩后来到地区上学,我不能经常陪他。对我来说,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微信家长群里班主任对他的表扬。他的成绩很好,每次都会拿着考高分的卷子给我看。小孩子很懂事,通过好好学习的方式让父母安心的工作”。






打开手机照相册,拉巴扎西给我们翻看照片:“这张图片(上图左)是2011年,我带着小孩一起参加阿里航站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阿里机场这都10周岁了,我的小孩也长成了大人。最近我又给他拍了张照片(上图右),你看他都长高了多少。7月5号,他就要参加小升初考试了。对他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我也感觉到一些小紧张。在成长的陪伴路上,我能给他的只有言传身教,把我们优良的品德一点一滴去教导他”。


正如拉巴扎西一样,一代代民航人深耕高原,薪火相传,才有了阿里昆莎机场安全保障10周年的成绩。“下一个十年,我还会坚守在阿里,为自己的故乡做贡献。十年后的阿里,一定比现在更美丽”。


图:拉巴扎西小孩的藏语作文,题目《美丽的故乡》。




                                      格桑花开——贾玉兰

在海拔4274米的阿里昆莎机场,贾玉兰如格桑花般,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她是一名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青春的普通员工。


那一年,她在老家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生活平平淡淡。

那一年,他在西藏阿里当警察,生活亦是平平淡淡。


缘分的巧合,让这一对青梅竹马长大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如果做一件事情必须要什么理由的话,她最初来阿里的理由就是为了爱情。她勇敢地辞去了家乡的工作,毅然跟随他的脚步来到了阿里。“来到阿里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不容易。一开始我也想让他回老家去”。后来通过面试,成为了阿里航站地服部的一名售票员。经过岗位的历练,她不再是那个无理取闹的小姑娘,她开始理解他,关心他,支持他的工作。


作为一名售票员,她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已熟练掌握岗位上的技能知识,对待旅客热情友善,喜欢参加读书会活动,教大家画画。她的勤奋好学和踏实努力深得同事和领导们的认可。问到工作期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她说:“有一次航班已经开始登机了,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一个小孩匆匆忙忙跑进候机楼,原来他们的小孩刚出生,却得了一种阿里治不好的重病,需要立即转到内地医院去治疗。这种病我们内地都很少见。看着他们焦急无助的样子,我和同事马上向值班经理汇报。值班经理与航空公司、机组如果迅速沟通,得到了乘机批准。我用很快的时间把票出了。如果那天我没有汇报,按时关航班,这个小孩子后果会是怎么样,我会后悔一辈子。看到这对牧民夫妇抱着小孩登上飞机,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工作原来这么有价值。后来这对夫妇乘坐飞机当天到了西安,小孩也得到了有效救治。阿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人得了重病要通过担架形式转运到内地去治疗。航空公司的规定是在航班起飞前72小时申请。高原的时间很宝贵,晚一分钟都有可能耽误治疗时间。我们遇到担架旅客的时候,售票员从来不喊累地加班到凌晨也要去完成出票。我的工作很有价值”。


贾玉兰是一名回族同志,航站的干部员工尊重她的饮食习惯,对她的生活非常关心。业余时间,她也经常做一些民族美食,邀请同事到家里品尝。


长期在雪域高原经受强光辐射、高寒缺氧的考验,阿里航站的女员工比不过内地女孩那般水灵,甚至连头发都不再茂密、脸上也开始出现高原红,和贾玉兰一样,这些执着坚守的姑娘却拥有了格桑花的品格,在世界屋脊上笑对生活,吐露芬芳!



             高原民警——陈英


初见这个小姑娘,非常阳光,眼睛笑起来就像小星星一样闪闪的。她的家乡远在云南香格里拉,她是一名彝族同志。


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大学毕业后,陈英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在云南临沧志愿服务三年,这期间作为家里的二姐,她一直持续用微薄的工资帮助弟弟和妹妹的学业。2018年她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考来到阿里航站工作,是航站的“新鲜血液”,负责航站公安分局的行政业务工作。


问到小姑娘在这半年多的航站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时,她说航站就像一个大家庭,公安分局的警营文化,还有读书会让她收获颇多,她觉得过得很充实。在去年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和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作为一名党员,她还积极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她说,等弟弟毕业了也想让他来西藏工作。有这样一个勇敢坚强的姐姐,相信弟弟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家庭的一片期望。





在阿里航站,还有很多故事在发生,还有很多精神在传承、延续。有他们在,“天边的阿里”不再遥远!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水门”庆祝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

庆祝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战天斗地 十年载梦筑天路(大片来袭)

庆祝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追忆似水流年(三)

庆祝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追忆似水流年(二)

庆祝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追忆似水流年(一)



本期特约编辑:白玛央金

供稿:青年编辑部

初审:徐莉

责任编辑:李海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