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月25日 上午 9:2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疫情过后,我们会迎来美丽新世界吗?

京南 观世相 2023-04-06

 

你生命中遇到的人,或许是一种恩典,或许是一种教训,二者对你都是有益的:留下恩典,吸取教训。

 

目前正在疯狂肆虐的武汉肺炎疫情,对中国而言,正是一场代价巨大的教训,同时也是一面镜子,吸取教训,以此为镜鉴,我们渡过难关后,才可能真的再出发。

 

1、这几天,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肺炎的最新通报,眼睁睁地看着数字一天天增多,破5000,超过非典,破万……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无法弥合的伤痛,每一例死亡都承载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即便是那些已经治愈的,好不容易逃过一劫,却也还有再次被感染的风险,以及不可未知的后遗症。

 

人命关天。历史在大人物的命运中颠簸,却总是要拿小人物陪葬。这一次,但愿每一个逝去的生命不再只是构成一个冰冷的总数字,而是被独立地铭记,被真诚的怀念。

 

2、昨天看新闻1+1,白岩松问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武汉警觉够吗?马书记回答:如果我们能早一点采取措施,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说在12、13号,测温的那天,是否可以采取像23号采取的控制飞机、高铁、汽车、轮渡出行。那时如果采取措施,可能疫情会有所缓解,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种状况。

 

倘若不以恶意来揣度,我相信马书记的内疚、愧疚、自责是坦诚的,但若是一把手们对于今次面对重大疫情时的教训,只是用一种自怜自艾式的“如果”来总结,自我解脱于一个早已不可能的假设,那么下一次悲剧迟早还会来,而且代价只会比这次更惨痛。想想非典吧。

 

3、想必很多人这几天看新闻看到脑仁疼,看到无力吐槽。从记者会的“戴口罩风波”,到“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卫健委主任,再到一众科学家们的论文风波,以及昨天被扒光了底裤的湖北红十字会,临近睡觉时间了,还来了一场抢购双黄连口服液风潮。


 

这就像是两个平行世界,一方在国难面前继续着傲慢,一方在生死面前延续着慌张。但像上一篇《武汉肺炎这堂公开课,我们至少应该学会敬畏》中写的,不要苛责老百姓恐慌,这是在重大疫情面前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情绪,能否最大限度纾解这种恐慌,才是关键和核心。

 

4、这几天看了也听了很多对于一线医务人员致敬的言语和声音,谁是这场疫情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一线的医护人员当之无愧。但白衣天使也是人,面对疫情他们也会有担忧,面对医疗物资不足他们也会怀疑,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并不是理所当然。就像一句话说的,“哪有什么白衣,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可悲的是,我们一边致敬着在一线拼命的医护人员,一边却被各种“伪科学”指导着行为。郑永年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技在进步,但人们的行为没有进步,没有用科学来做理性的思考,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更为荒唐也更为严峻的是,新科技往往成为人们传播谣言和迷信的有效工具。中国无疑已经是科学技术大国,但这并不足以使中国成为科技强国,因为科学并没有反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想想这一次疫情的源头,吃野味,本身不也是“伪科学”指导下的行为结果么?

 

5、面对疫情,舆论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对体制的嘲讽和批判,认为中国彻底不行了,“战狼”神话没办法延续了,经济至少倒退20年,官方说什么不可信;一种则是对体制的褒扬和赞美,你看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再看看强大动员力,没有什么阻挡住中国前进的脚步。



 

这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今天中国很多问题确实是体制造成的,但目前要解决这些问题,确也只能依靠体制。面对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与积弊,似乎也不必急着“绝望”,又或者,“绝望”本身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蕴含着一种理想——这好过屈从,以及一种理想受挫后的痛感——这好过麻木。

 

昨天和闺蜜畅想疫情之后的安排,那个瞬间脑子里一直盘旋着一个对自己的反问: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次疫情,让急速前进了四十多年的中国突然暂停了下来,也的确提供了一个我们集体反思的契机,让我们有机会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才是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什么才是国家发展与崛起的目的所在。

 

疫情过后,我们会迎来美丽新世界吗?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