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月25日 上午 9:1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挨骂”背后,中国崛起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京南 观世相 2023-04-06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12月5日引用总书记的话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我们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必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

 

如何解决挨骂问题,的确是今天的中国面对的一大挑战。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广泛和值得讨论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崛起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今天西方世界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之所以诸多看不懂、不理解,甚至产生各种误判,根源在于多数情况下既没有全面、准确地看到中国过去百年的历程,也未能抓住和洞悉中国崛起背后的关键。

 

首先是“体”与“用”。从晚清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来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中西之辩。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文艺復兴以来创造的精神文明,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在“刺激—反应”模式下亦步亦趋进行着从器物到制度的现代化。

 

期间,认为中国应该“全盘西化”者亦不乏其中,尤其是近邻日本通过全盘西化取得的成绩被很多人看在眼里,比如陈序经、胡适等人就认为,晚清被西方列强侵入是因为中国君主专制文化落后,因此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全盘抛弃中国专制文化。

 

虽然中西“体用之争”至今还是“公婆之争”,比如李泽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坚持“西体中本”论,但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步伐从未停止。这样的中国,在积蓄了百年能量后,人们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在西方国家看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和道路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

 

这个“可能”的意义,绝不仅是军事与经济这些“硬实力”,更多的是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原来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结合本国国情、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而非简单地照搬、模仿。阿拉伯之春的教训还不深刻吗?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之后的战乱频仍还不够吗?

 

“中国主体”之外,“经济民主”则是理解中国崛起的又一关键。过去百年,因为美国是世界老大,所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也牢牢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手中。人们对于“民主”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政治层面,后来乾脆限缩至“一人一票”,好像只要有了政治上的投票权,就算国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都可以自诩为“民主国家”而自觉高过其他非民主国家一截。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一些非民主国家因经济民生问题而导致的政治运动总是被冠以“不民主”之名。换言之,只要有了“政治民主”,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中国过去百年的实践,始终没有为了要“政治民主”的“表”而旁落了“经济民主”的“里”。即便是五四运动这场意义深远的运动,虽然喊得口号是“民主”、“科学”,但其实回到彼时的具体情境中,庶民对于“经济民主”的诉求才是根本。

 

再看去年爆发的香港反修例风波,看似根源于香港的民主与普选,实则除了少数暴力分子外,走上街头的多数港人还是因很切实的经济民生问题积累了怨气和怒气。台湾就更不用说,虽然面对大陆总喜欢炫耀“至少我们手里还有一票”,但当昔日的“四小龙”风光不再,甚至经济多年停滞不前,再炫耀手中那一票反倒成了一种反讽。

 

理解了“经济民主”的内涵,便不难理解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庶民的胜利,而非少数人的功劳。毛泽东带领的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依靠的正是庶民的力量,是“小米加步枪”、“农村包围城市”。而当邓小平刚要解放思想还未提出要不要废除人民公社体制的时候,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二十名农民代表已经通过集体画押,完成了“分田到户”的惊人之举。

 

中国百年的历史,是连续的而非断裂的,而且这沉甸甸的历史背后,一个更为不容忽视的底蕴是中国的固有文明,这才是一切的基础与起点。

 

中国这百年一路走来並不容易,期间有激流、险滩、灾难,也有成绩、经验。在进两步、退一步,甚至是进一步、退两步的艰难求索中,中国总算没有辜负这个时代,总算让古老且绵延至今的中华文明有了真实的分量。

 

正如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论中国》一书中所写,“中国强盛时期,会镇抚四邻;衰微时期,则以拖待变,争取时间,坚信凭藉它的文化和政治知识的沉淀,中国终将恢復其大国地位。外部世界一向难与中国这一独特的国家打交道。它若即若离,但又遍及四海;恢弘威严,又偶尔陷入混乱……邓小平看到,最大的挑战不是挺过困难时期,而是眼前的危险过去后为未来做好准备。”


今天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显然不只是为了应对今时今日之挑战,还因为当变局真正发生,中国真正崛起,才是真正最困难的时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