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回不去了,双方都须接受“新现实”
据联合早报报道,中美学者4月21日在新加坡出席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举办第四届“三边交流”闭门论坛后,分别在会场外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谈了各自对于中美关系和当前国际格局的看法。
两位参加闭门论坛的美国学者认为,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正处于变化中的“过渡时刻”,现阶段还找不到新论述去定义“新现实”中的中美关系。对美国而言,极不确定因素之一是,中国重塑国际秩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中国学者则认为,中美对国际秩序认知不同,西方以意识形态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正在消退,中美和世界各国须为国际问题制定基本行为原则以稳定关系。学者也警告,中美没有进入冷战,但“泛意识形态化”正把中美关系推向冷战。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费和中国研究项目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受访时说,中美当下都处在急速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双方思考两国关系和秩序的传统方式也在改变,“我们还没完全找出答案,所以这是个过渡时刻”。
他说,双方的巨大挑战是,为千丝万缕的中美关系找寻新论述架构,而非简单以“冷战”或“非冷战”概括。这两个核武大国关系复杂,在科技、安全和军事领域竞争,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又相互交织。“过去关于中美关系的论述不管用了,但我们还找不到新论述去理解中美关系”。白明认为,美国仍在国际体系中扮演强角,但不如单极世界时强大,美国现在不仅须更积极调与盟友和伙伴的利益,也须在台湾问题和科技竞争等系列问题上,适应一个更强硬、自信和强大的中国。
CSIS高级研究员、日本项目主任江史东(Christopher Johnstone)也说,中美关系回不去了,双方都须接受“新现实”。两国的战略竞争将持续,美国正在调整对中美关系的定义,中美须思考如何在新定义下建立稳定关系。尽管中美有不同的国际秩序观,双方仍有很多共同利益。江史东指出,但对美国而言,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是:中国重塑国际秩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是个基础性问题。”
江史东也说,世界已真正多极化,中小型国家也拥有很大影响力,美中无法自行协商决定国际秩序的样貌,必须聆听其他国家的意见。江史东认为这是好事,“世界格局处动态演变中,最终有助维持稳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指出,中美对国际秩序认知不同,西方从意识形态理解国际秩序,并称之为“自由国际秩序”,关注的议题包括人权、言论自由,以及自由贸易等。发展中国家则从非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待国际秩序,也就是“世俗国际秩序”,关注课题包括不干预他国内政和领土完整等。
贾庆国说,前苏联在冷战时期尝试提出新的国际秩序主张,但不成功,苏联瓦解后,西方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进一步壮大。在美国霸权时期,西方阵营积极推动自由国际秩序,例如北约干预科索沃问题、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试图推动中东民主化。但此后,国际格局改变,世界逐渐走向多极。自由国际秩序在消退中,世俗国际秩序却没有崛起,因此出现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朝鲜频繁试射导弹等,挑战国际秩序的行为。
贾庆国认为,现在是中美与世界各国为国际问题制定基本行为原则的时候了。它未必是一种秩序,但至少是各方同意的规则和行为规范,“让我们可以把关系稳定下来,在应合作的领域展开合作。”
贾庆国也警告,中美虽没有进入冷战,但“泛安全化”和“泛意识形态化”两大危险趋势正把两国关系推向冷战。他举例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制定中美科技脱钩政策,本身也得为此付出巨大经济代价,但美国在所不惜。中美不是“意识形态敌人”,但两边都有舆论鼓噪,试图强调意识形态分歧。事实上中国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都是美国认可的价值观。为避免中美进入冷战,贾庆国呼吁双方恢复官方及非官方接触、辨识两国最具引爆点的问题。
推荐阅读:
五次考公失败致精神分裂|项飙:为什么年轻人想一步迈到宇宙尽头?
“对民营企业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陷入舆论风波,意外也不意外
武大教授吕德文:又在折腾基层!逼村干部种田,逼群众砍茶树,深山老林开荒喂野猪
新書推介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