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4年2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王缉思阎学通揭示的严峻现实

京南 观世相 2023-10-12

今年两会结束之后的首次外访中,总理李强在德国与西门子、大众、奔驰、宝马等德国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其中一句话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点,李强说,“防风险和合作不是对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此外李强还说,“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辩证看待依赖问题,不能人为夸大‘依赖’,甚至把相互依存和不安全简单画等号。对于一些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各方完全可以通过协商合作,共同防范应对。”

道理都懂,然而“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并没有改变现状,各国的安全神经反而月绷越紧,甚至不惜牺牲掉合作和发展本身。

比如美国总统拜登本月9日正式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企业对某些敏感的技术领域包括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以及某些人工智能系统等三个领域的中国高科技公司进行投资。给出的理由是安全问题,该行政命令的目的是要防止美国的资本和专业知识帮助开发可能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技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今年4月亦表示,在美国对华关系中,保护国家安全将是首要的,即使这会减缓经济增长。

还有欧洲同样以安全为由的去风险化。在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各成员国达成了“去风险化、但不脱钩”的共识,并认为各国应采取措施防范中国的经济胁迫。上月中旬,德国政府公布了历史上首份中国战略,该战略提出去风险和降低对中国依赖的总体目标,契合了德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欧盟的经济安全战略。德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指责中国寻求利用其经济实力达成政治目标并谋取地区霸权,因此对该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对一个国家而言,将安全问题放置于首位很正常,但安全问题如若泛化和政治化,则很容易对原本正常的交往领域构成冲击,进而一步步拖累国与国之间正常的关系。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4月3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讲座上提到,中国对国内安全的关注大于外部安全,但美国却试图在新疆、西藏、香港、台湾问题上干预中国内政。因为国内政治的关系,中美双方要改变彼此的态度都很困难。王缉思悲观认为,再多对话也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已不对改善中美关系抱任何期望。

今年7月份,王缉思在“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分论坛——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上就如何稳定中美关系进行的发言。在该发言中,王缉思梳理了中美关系在2023年以来经历的大小事件,包括“气球风波”、香格里拉对话、布林肯访华、蔡英文过境美国等。此外,王缉思还总结道,中美都将对方定位为最大的外部威胁。“我觉得中美之间存在一些根本的问题,比如两国在各自的国家战略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美国把中国看成什么,中国把美国看成什么。很清楚的是,美国一直把中国定位为最大的中长期的安全威胁和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最大挑战,而且美国人说中国是唯一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至于中国,“我仔细研究中国方面的定位,没有看到中国有一个对美关系的系统性说法,就是美国到底是什么,中美关系是要怎么定位。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实际上是把美国看成最大的外部威胁,而且这个威胁不仅仅是国家安全方面,也是政治方面的。”

王缉思还说,中美关系的一个特点是在双边的经济关系乃至双边其他关系中都把本国国家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美国在很多方面都说国家安全,可能比商业关系更重要;中国也通过了各种各样的会议,把国家安全放在治国理政的首位。基于此,王缉思表示,“这些大方面的判断上中美双方都没有改变,因为中美关系的实质已经表明中美关系不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有所改善,而且对对方的看法基本上是负面的,即使改善也是一个气氛上的暂时的缓和。”

无独有偶,2023年第2期《国际政治学》刊载了阎学通的文章《世界已经掉头》,也谈及了安全概念的泛化和政治化问题。阎学通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在文中,阎学通坦言,如今,全球新冠疫情严重威胁已过,世界走向已经较为明朗。世界没有选择通过十字路口继续走向进步,而是选择了掉头,走向倒退。当下的世界将倒退到哪里去?这正在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紧接着,阎学通在文中着重强调了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可能的后果。具体来说,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安全概念严重泛化和政治化,即把各个领域的事务都说成安全问题,把非政治领域的事务当作政治问题处理。目前,安全概念泛化和政治化的最突出现象是经济安全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大国的对外决策,从而影响全球的国际关系。“经济安全”这一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曾产生过较大影响,但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这个概念就淡化了。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潮流促进了全球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经济安全”这个概念也就销声匿迹了。如今在民粹主义思潮兴起的环境里,“经济安全”这一概念不仅重新产生国际影响,而且其影响力比冷战时期还大。大国的决策者们担心国际合作形成的相互依赖成为对方制约自己的战略手段,于是采取减少国际经济合作或缩短国际产业链的方法增强经济安全,即去全球化的政策。当多数大国采取去全球化的政策,就形成了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

当下的世界将倒退到哪里去,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不过随着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进一步泛化和政治化,其带来的后果已经有了具体呈现。

推荐阅读:

能做到全民反诈宣传,《孤注一掷》就值得点赞

《罗刹海市》成了“当代红楼梦”

咄咄怪事一点也不怪

北京暴雨中的“底线”与“极限”

莫言新作《鳄鱼》:颠覆主流叙事的“贪官现形记”

清华教授警告切忌蛮干硬干,“全力拼经济”的关键是什么?

从收割机滞留高速到记者被打,后真相时代“真相”还重要吗?

专访珠峰攀登者陈国庆|人类多么渺小,站在珠峰脚下就知道


新書推介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看見香港訪談錄》作者:吳婷ISBN 9789620450259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