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浩研究员团队:具有稳定远心约束的子宫内膜修复机器人系统 | CJME论文推荐

李建华,刘浩等 机械工程学报 2024-06-05


提示点击上方"机械工程学报"↑关注我吧
















引用论文


Li, J., Wang, C., Wang, Z. et al. A Robotic System with Robust Remote Center of Motion Constraint for Endometrial Regeneration Surgery. Chin. J. Mech. Eng. 35, 76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0033-022-00731-2
https://cjme.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10033-022-00731-2(戳链接,下载全文)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宫腔粘连等子宫内膜损伤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干细胞疗法在治疗子宫内膜损伤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现有的手术器械和手工操作的方法限制了干细胞治疗的疗效。子宫内膜再生手术需要处理子宫内膜,并在对子宫创伤最小的情况下植入干细胞,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宫颈的撕扯,宫腔镜需要满足远心约束。目前已有多种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各种手术操作,但目前还没有用于子宫内膜再生修复手术的机器人,本研究研制子宫内膜修复机器人,致力于采用机器人技术助力干细胞再生医学发展。

图1 子宫内膜再生手术


2

试验方法

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具有稳定远心约束的子宫内膜修复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系统包括宫腔镜、支撑臂和手术器械等。宫腔镜由刚性段和柔性段组成,柔性段可以实现平面弯曲,并且可以绕自身轴线旋转。手术器械包括用于内膜搔刮的器械和用于干细胞植入的器械。搔刮器械的末端为一“灯笼状”刮削器,其内部有一个驱动腱,当拉动驱动腱时,刮削器可膨胀并同子宫内膜接触,当刮削器快速旋转时可以实现对子宫内膜的搔刮操作。为了实现机器人稳定的远心约束控制,采用旋量理论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远心约束(RCM)被作为支撑臂的第一任务,宫腔镜刚性段的末端位置控制作为第二任务并通过RCM雅克比的零空间实现。为了防止末端位置控制与远心约束间的冲突,宫腔镜的运动被解耦为插入运动和调向运动。支撑臂和宫腔镜的柔性段的在运动学上采用分离控制的方式,柔性段的控制量可直接通过其逆运动学获得,获得的刚性段末端的目标位置则作为支撑臂的目标控制量,从而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机器人运动的可预测性。


图2 子宫内膜修复机器人主从操作测试


3

结果

通过MATLAB对本文所提出的任务解耦法和常用的扩展雅克比法两种远心运动控制进行仿真对比,首先支撑臂在远心约束下实现从初始位置到达相对位置为(10,0,30)的目标位置,随机选取200个初始关节角度作为初始姿态,并记录两种控制方法的成功率,扩展雅克比法的成功率为26%,平均RCM误差为3.86 mm,任务解耦法的成功率为70.5%,平均RCM误差为0.68。此外验证支撑臂在远心约束下从某一初始位置到达多个不同目标位置的情况,在一定相对位置范围内随机选取200组。验证了四种不同的初始位姿情况,扩展雅克比法的四种情况成功率分别51.5%,32%,0%和0%,对于任务解耦法成功率为61%,91%,77%和67.5%。此外通过实验验证了机器人系统在5 mm外径的远心孔的约束下能够稳定完成主从跟随操作。宫腔镜的运动被稳定的约束在远心点,且宫腔镜的末端可以不同的角度指向目标位置。


4

结论

本文介绍用于子宫内膜再生修复的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能够实现精确的远心点约束和稳定的主从操作,相比于扩展雅克比法本文提出的任务解耦法具有更高的鲁棒性,通过将支撑臂和柔性宫腔镜在运动学上分别控制,实现了对于宫腔镜末端位置和指向的稳定控制。


5

前景与应用

该机器人系统未来有望用于干细胞子宫内膜修复的动物和临床研究,有望为子宫内膜再生修复手术提供更加稳定和精确的操作手段。


该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区域联合重点基金、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等项目的支持



相关文章/图书推荐

[1] J B Kahrs, D C Rucker, and H Choset, Continuum robot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A survey.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vol. 31, no. 6, pp. 1261-1280, 2015.

[2] C Y He, L Huang, Y Yang, et al.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a master-slave robotic system for retinal vascular bypass surger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 31, no. 1, pp. 1-10, 2018.

[3] N Aghakhani, M Geravand, N Shahriari, et al. Task control with remote center of motion constrai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robotic surgery.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13, pp. 5807-5812: IEEE.

[4] H Sadeghian, F Zokaei, and S Hadian Jazi. Constrained Kinematic Control in Minimally Invasive Robotic Surgery Subject to Remote Center of Motion Constraint.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Robotic Systems, vol. 95, no. 3-4, pp. 901-913, 2018.

[5] H Su, C Yang, G Ferrigno, et al. Improved human–robot collaborative control of redundant robot for teleopera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vol. 4, no. 2, pp. 1447-1453, 2019.



团队带头人介绍


刘浩,中国医疗装备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任辽宁省微创手术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千层次人才,“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长期面向消化道、心血管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及多发疾病开展手术机器人及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联合研发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重点开放项目等。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获评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团队研究方向

医疗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手术导航、灵巧型器械、医用传感等。


近年团队发表文章

[1] Li JH, Wang CY, Mao Zhiyuan, Liu Y, Wang ZD, Liu H. A Compact FBG-Based Triaxial Force Sensor With Parallel Helical Beams for Robotic-Assisted Surgery[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2, 71: 1-9.

 

[2] Li JH, Zhang FM, Yang ZG, Jiang ZM, Wang ZD, Liu H. Shape Sensing for Continuum Robots by Capturing Passive Tendon Displacements with Image Sensors[J].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2022,7(2):3130-3137.


[3] Li JH, Zhou YY, Wang CY, Wang ZD, Liu H. A Model-Based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Shapes of Planar Single-Segment Continuum Manipulators With Consideration of Friction and External Force[J]. JOURNAL OF MECHANISMS AND ROBOTICS-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020,12(4):1-11.


[4] Gao AZ, Li JH, Zhou YY, Wang ZD, Liu H. Modeling and Task-Oriented Optimization of Contact-Aided Continuum Robots[J].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20,25(3):1444-1455.


[5] Li JH, Zhou YY, Tan JC, Wang ZD, Liu H. Design and Modeling of a Parallel Shifted-Routing Cable-Driven Continuum Manipulator for Endometrial Regeneration Surgery[C]. 2020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获取。





编辑:谢雅洁    校对:向映姣


JME学院简介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添加小助理-暖暖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学院官方群!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JME学院视频号~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




推荐阅读


单忠德院士团队:Z向纱线连续植入预制体的摩擦力分布及其应用研究 | CJME论文推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于刚副教授团队:基于谱负熵的自适应脉冲小波滤波齿轮早期故障检测 | CJME论文推荐重庆大学卢义玉教授团队:自增压脉冲射流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 CJME论文推荐石家庄铁道大学刘永强教授团队:高速列车轴箱轴承变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CJME论文推荐西南交通大学金学松教授团队:基于地铁车内噪声的钢轨粗糙度接受/验收准则| CJME论文推荐燕山大学陈子明教授团队:一种新型球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CJME论文推荐 浙江工业大学李研彪教授团队: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5PSS/UPU并联机构动态精度分析| CJME论文推荐兰州理工大学林巧力教授团队:高温前驱膜的形成机理综述| CJME论文推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丁希仑教授团队:具有多级缓冲系统的四足机器人仿生设计与分析| CJME论文推荐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团队:六足移动加工机器人的运动学标定| CJME论文推荐新型6-UCU骨附着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及精度分析 | CJME论文推荐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团队:混合流水车间生产与物流集成调度方法| CJME论文推荐天津大学黄田教授团队:基于输入整形的高速并联机器人残留振动抑制| CJME论文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及要转载的公众号ID以获取授权!


联系我们:


联系人:暖暖

电话: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