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清幽-淡泊轩诗话】第一期

2016-10-31 淡泊轩主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孤芳自诩,情许淡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85fdff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高文品是天然” 


      不知这位僧人法号是什么,但我只记得他给朋友撰了一副对联:“极好文章为恰当,最高人品是天然。”他把“恰当”与“天然”视为作文与做人的境界。中国和尚作如此观,外国作家也有类似高见。法国的罗曼*罗兰就曾表示:“我喜欢天然的产物甚于艺术才情的作品。”曹雪芹在自题画石也曾说过:“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曹雪芹爱石之因是它玲珑精巧,出于天然。这种崇尚天然的共通感,从下列两首精彩的律诗中我们得到了启示:




【七律】静夜思(步韵董老师)
作者/落日长河(长沙)

         
清夜凭轩纵远眸,斑斓灯火望中收。
三千荣辱空留迹,廿载炎凉不说愁。
伏案难为史公笔,感时犹惜匹夫头。
何妨归隐竹林去,懒与官家套往由。

        在夜思的诸多作品中,诗人这首《静夜思》是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
        全篇构思自然精巧。夜思,常理一般在诉离情、相思、怀人之苦,然而,诗人不落窠臼,另辟蹊径,锁定在这夜、这景,生发了内心之情。诗人抒发了什么情?



清夜凭轩纵远眸,斑斓灯火望中收。


        一开篇从实处落笔,也是律诗中常用的造势、造境的手法,描摹了“清夜”、“灯火”的特定环境,渲染了以景生情的静谧氛围。入眼首联,隐隐觉得诗人已走到人生最高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王静安将此句视为人生经历三个境界之一,但诗人以这语典融境,抒写他心中的意向或境界。



三千荣辱空留迹,廿载炎凉不说愁。
伏案难为史公笔,感时犹惜匹夫头。


        二三两联是对这种境界的诠译,即便尝尽人间荣辱、冷暖,诗人坦然面对之。“不说愁”,是态度,是境界,也是人生之风格。它照应首联中的“望中收”,让景与情融为一体。诗人“不说愁”,自然生发颈联,想到史公,想到匹夫。天下兴衰,自然匹夫有责,就不禁挥笔抒发胸中意,心中情,同时也是一个赤子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



何妨归隐竹林去,懒与官家套往由。


        行至尾联,归去来兮,既弹冠去尘,又修身养性,退隐竹林,是人生最大的快事和归宿。入世出世,一切归于自然。


        全诗描摹生动逼真。诗眼“望中收”,既点明眼前景在临暮时都不再热闹,又引申一切琐事皆尘埃落定。在蕴涵这一主旨时,除了首联实笔外,其余三联皆是虚笔。在借今抚昔下,做到了虚与实结合,主体与客体结合;《静夜思》在自然的描写下,它既有形态的描绘,又有心灵的展现,既有环境的烘托,又有情感的揭示,出现一般律诗中难得的意象,描绘了一幅饱尝世态炎凉、人间冷暖的临夜静思图。
      

        诗人在构建这首诗,而且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纯朴。不管叙事、抒情、造境,纯乎白描,风格清新,情味隽永,是一首耐人吟咏的妙律!



【七律】冬夜有思
作者/蝴蝶庄生(南京)


碧落冰轮独映眸,一肩清冷玉华收。
于添梦处飞来雪,待有缘人减却愁。
围树桓温增马齿,思乡庾信续霜头。
经年未赴蓬山约,唯怕仙规不自由。

        这律题为《冬夜有思》,时间为“冬夜”,心理活动为“有思”,主语自然是诗人或是为谁托兴。统览全篇,立意高远,构思新颖,风格浑厚。



碧落冰轮独映眸,一肩清冷玉华收。


        开端接题,呼应“冬夜”。这个冬夜虽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皓月当空,清光缥缈。在破题的同时,渲染是夜的静态环境。“碧云天,黄叶地”,是冬的象征。此时此境,不禁撩起诗人的遐思,诱发夜思的意象“冰轮”。“冰轮”与“玉华”皆指月亮。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大胆地对天的责问,而入诗人眼中的月亮,随着清冷氛围便坠落西楼。



于添梦处飞来雪,待有缘人减却愁。
围树桓温增马齿,思乡庾信续霜头。


        首联完全是现实描摹,是客体,现实的。承接而来,必然写“玉华收”后的所为所事。入梦,是“飞来雪”;减愁,是“待缘人”;是情象低度的抒发。转到颈联,意境非但在形上转,意境在转的基础上更递进、更深入。桓温,东晋人。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马齿”,是人年纪大的自谦。庚信,北周时期人。身在北国常思念家乡,后泛指思乡之代称。为两个历史人物嵌境,面对光阴荏苒,虚掷一生,使情象得到深度的抒发。这联对仗工稳,使典用事,出神入化,融境无痕,不亚于李商隐的手笔。



经年未赴蓬山约,唯怕仙规不自由。


        笔行至尾联,该是收结全篇。“蓬山”,出自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的诗句中,指神话中海外仙山。旨在言之:“我”失约赴蓬山,怕的是仙规仙约,让“我”不自由自在。这种语典入境,仙气十足,以诙谐的笔调,流泻着诗人高雅的情调。


        全诗把冬夜特定情境的种种幽微深曲的感情,作了真挚动人的描写,尤其是使典用事,使主旨在飘忽的意境中,发出自然的天籁之音。

        


        以上两首妙律,细品之,无一点“匠气”,完全是诗家“本色”,“其妙处透彻玲珑”(《沧浪诗话*诗辨》),淡化了雕琢之痕。做到这一点,便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是臻于天然的极好、最高的境界

            欢迎关注竹韵清幽诗社公众号

      竹韵清幽诗社是一方纯净的格律天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和弘扬古典诗词!
      诗社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诗友投稿有三种方式:
      1.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     
      2.投稿邮箱457237717@qq.com;
      3.主编落日长河微信号:lrch8088。

               以诗词会友,传承竹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