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韵评论-为什么你的诗词落选没有上刊(2)?

2017-09-26 总编: 落日长河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竹韵评论组

总    编:落日长河

主    编:蒹       葭

副主编:淡泊轩主    西        鹰    

编    委:
慧     眼      西     风     边城游子

朱     荻      秋     宝     一公升眼泪

伍 玉 龙     饮马流花河

 

本期编辑:西       鹰 

本期插图:来自网络 


【五绝】相约小酌

黄昏小渚东,霞晕醉荷风。

高语惊莺啭,菱花溅酒中。

点     评

西风小评:


起首两句蛮有情韵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且有景语承接;转句“高语”,不知是“高声语”呢,还是“高人”发话了呢?菱花又如何能够“溅”到酒中?是不是映呢?五绝短短二十言,一个字不恰当,整首框架就不稳,这是它的难处。


慧眼小评:


1. 前二句合理交待时间场景。从全诗看,应该写的是与朋友开怀畅饮相谈甚欢的情形。


2. 但诗题是《相约小酌》,既然是小酌,应该是小酌怡情,花半开酒微醺,一切尽在不言中,是不是更合场景呢。


3. 菱花似生于水上,如何溅入酒中?还是作者君另有所指?


边城游子简评:


意境描写的不错。问题是看似有文采,而内在缺乏必然的联系。比如,几个景物如荷,菱花与小酌的情感没有必要的内在联系。五绝贵精,意象选择过多。几个关健字炼字不精。如醉字,溅字。


伍玉龙评:


该诗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这样的一个栏目,一定是让来说明落选原因的,所以我今天没有奉承,只说缺点和落选原因。


1. 意象混乱,层次不清。

区区20个字想要表达的思想太多,但无一精细。荷,霞,风,莺,酒,菱等溶于其中,没有主次,杂乱无章,欠精致。我见过诗友用56个字的七律来描写手纸,也知道张打油用一样多的文字来描写狗:“天地一笼统,顶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言语平实,形象逼真。


2. 凭空想象,景物失实。黄莺的生活习性大概不适合在水里吧?莫非黄莺与蝙蝠一样学会了夜间出行。属于老大撰文所列之“闭门造车”型诗人。


3. 高语莺啭,菱花溅酒中。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转承之后缺乏联系。语惊了莺叫,也惊了水中的菱花,而且竟然纷纷溅到了酒盅里。莫非几位小酌者把酒桌特意挪水里了!


4. 把优点放到最后说。文字功底还是有那么一点,至少能写新闻报道或报告文学之类的御文。整首诗规范和律,也算是下了点功夫。不管是闭门造车也罢,凭空想象也罢,身临其境也罢。毕竟是写出来了。“霞晕醉荷凤”多好的意境啊!



【七绝】戏寄七夕

为情解笑枉寻津,一世牵肠未识珍。

篱底秋声频入梦,鹊桥苦约是何人。

点     评

西风小评:


能看得出,作者苦心想表达出对爱情的一种寻觅或戏说,后两句整体的句法不错;问题在词句似通非通:“为情解笑”,云山雾罩之词,还不如俗语“为情所困”来得清楚明白;“未识珍”,和前面的“一世牵肠”,能连上吗?“篱底秋声”,是不是想说秋虫嘤鸣呢?


诗歌不是猜谜,谜语虽然也是可以写成诗歌的,至少也得有条明晰的线索。



慧眼小评:


1. 此诗借古说今,前三句铺垫,尾句点明戏讽主旨。结构合理。


2. 首句费解。“解笑”二字何意?“为情解笑”似不通。


3. 次句既然“未识珍”,怎么会“一世牵肠”?照理是,因为“识珍”,才会“一世牵肠”嘛。还是说当时不懂珍惜后来懂了却已失去,才“一世牵肠”?


4. 全诗立意不错,可惜有构思而欠笔力。



边城游子简评:


格律上没有问题。太过朦胧,似通非通。珍字用韵欠妥,有凑韵感。



伍玉龙评:


1. 一世牵肠未识珍。

“识珍”,“湿疹”,拼音输入,蹦出的第一个词条竟是“湿疹”。不过“识珍”比“湿疹”更难理解,后者可以搬医学书而前者就没办法了,历往经典之中从未见过如此排列。放入诗境“识珍”,百思不得其解。字面意思,未能认识和珍惜。这样的民间故事家喻户晓,牛郎织女非常恩爱,好像没有谁不认识谁,谁不了解谁啊?


2. 篱底秋声频入梦,貌似高雅,词懆极尽奢华,但内容空虚,通篇不知所云。


3. 最后“鹊桥苦约是何人”,高分句。至少看懂了意思。落句疑问叠起,引人入圣。




【七绝】梦

今岁入秋冷雨频,夜来廊上水流匀,

天明懒起痴连梦,梦里依稀月一轮。

点     评

西风小评:


其实整篇的连贯还是不错,起承转合做到了,末句暗写“望晴”,不错!问题也很明显: 句头雷同,“今岁”、“夜来”、“天明”、“梦里”,象写日程;句法还是类似白话或者现代诗,琢磨不够,象“懶起”如改“慵起”便不同;另外要注意景语的搭配,首句“冷雨频”已经布下冷暗的色调,二句“水流匀”便显得有点连接不上。



慧眼小评:


1. 这首诗文从字顺,按照时间顺序,逐步推进。


2. 此诗后两句不错。特别是第三句“天明懒起痴连梦”,不言梦的内容而定知是美梦,同时“痴连梦”顶针尾句“梦里”,一转前面写雨夜,道梦见“月一轮”,揭示懒起之因。梦月,另有寄托,耐人寻味。


3. 首句孤平。



边城游子简评 :


整首起承转合不错。梦字没必要重复,匀字用韵不妥。痴连梦不通,首句与后三句游离,不紧凑。



伍玉龙评:


1. 这首好一些,整体关联不错。


2. 感觉落选句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上。“痴连梦”!个人感觉,改“连”为“恋”更好。


3. 致命的败笔在最后一句,梦里可以有月,但下雨天绝对没有月亮。


4. 第二句,夜来廊上水流匀,回廊婉转,流水潺潺,不知诗人所处何种环境?




【七绝】红叶

秋杏深山正欲焚,撩烟远望煮青云。

题诗怕被尘缘误,摘取殷红绣茜裙。

点     评

西风小评:


此诗有比喻,有转接,是作绝句的路数;首尾句都有想象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何来秋杏?最晚成熟的杏也在阳历八月十五日左右成熟。既然第一句已经“焚”,二句最好不要“煮”了,“撩烟”也别扭,不如“隔烟”。



慧眼小评:


1. 诗题《红叶》,开篇“秋杏”,拿秋杏比喻秋叶,不合适。比喻的运用方法,本体和喻体区别应该大一点,且应该有相似处。杏和叶,显然不合适。首句若"岭上秋枫''是否更好?


2. 次句似是写烟云弥漫好似秋云被煮,只是“远望”二字浪费字位,写远景本身就暗含“远望”意。


3. 三四句不错,化用红叶题诗典故,且翻出新意。



边城游子简评 :


有诗才,功底不错。缺少自然知识,选材不当。题为红叶,选枫多好,杏叶几时有红的?秋季杏叶多为金黄。当受红杏之误导,红杏指杏非叶。



伍玉龙评:


杏熟春夏交接之季,春季为青杏,所以春杏,青杏尚好理解,而不知秋杏为何物?


如果非要用水果之类来比喻红叶的话,那么最形象的就莫过于柿子了。深秋季节,红得像灯笼,很是切题。


第三句转承之笔,一下子转入云里雾里。一会儿是题诗,一会儿是绣裙,突然又冒出个“尘缘”,意象杂乱无章。


想象倒是很丰富,深入浅出。时间空间跨度较大。但缺乏深入生活,未能掌握以点带面的艺术手法。


整个框架还是不错,至少有几年诗龄。




【七律】戏题七夕

又逢七夕叹空深,不见桥横意愈沉。

银汉滩边无鹊影,葡萄架下只蛩音。

牛郎疑赴新鲜约,织女猜生迥异心。

毕竟此朝非往昔,万千诱惑孰能禁?

点     评

西风小评:


这首诗借古之传说,咏今之世态,够得上“戏题”二字;要注意一些细节“不见桥横”和“无鹊影”意象重复;此朝非往昔,不似诗句,古近体诗讲究用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尽力避免句俗意俗。另外这首七律,剪掉起首二字,改成五律似更佳,这也说明炼字的重要性。



慧眼小评:


1. 立意新颖,有讽世之意。


2. 空深费解,且有凑韵之嫌。“不见桥横”“ 无鹊影”重叠。


3. 疑、猜二字合掌。


4. 若修改第二句,再加强颈联,不失一首好诗。



边城游子简评 :


这首律很不错,构思新奇。中二联对仗工整。尤其颈联很有想象力,合题大赞。个别处当再琢,如不见桥横与无鹊影犯重。尾联出句缺乏诗味。



伍玉龙评:


首句陈腔滥调。空,深,意同,白白费一字。


第二句,不见桥横意愈沉。又是“沉”。

深,沉,空,成了主旋律。颔颈俩联纯粹凑句凑韵,无一出彩。


第七句,毕竟此朝非往昔,道是发了一下感慨。但都是空感慨“孰能禁”,孰不懂耶!

难怪标题叫“戏题七夕”,文字游戏,仅此而已。


此诗优点是中俩联对仗及句式结构可。




【七律】长江三峡

层岩叠嶂围千壑,高峡平湖纳百川。

锁尽青藏冰雪水,汇齐巴蜀谷溪涓。

波浪翻涌江流阔,舟舸飞驰航道偏。

旧景淹消新景起,今人更胜古人颠。

点     评

西风小评:


此篇气势宏大,境象开阔, 想来作者比较熟悉三峡美景,所以景语袭来如排山倒海;有一点要注意,律诗要讲究章法,要谋篇布局,前三联之间的关系基本平行,没有承转好,试把首联和颈联换个位置,也成立!另外,“谷溪涓、古人颠”,有凑韵之嫌,“淹消”造词也别扭。



慧眼小评:


1. 取景大气磅礴,起承两联自然,首联“纳百川”,承句即接“锁尽”“汇齐”。


2. 第三联未能转接好,特别是“波浪”句,未能转出新意,显得平白啰嗦。


3. 尾联表达新旧交替今胜古,一是前面没有交待,如何能说今胜古?二是两处用词别扭,如“淹消”,大概是“淹没消失”的缩写;“颠”,大概是说今人超越古人之上。但这两个词一个不合缩写习惯,一个不自然,还有凑韵之嫌。导致结束不够力。


 4. 第五句"浪"出律,应平。



边城游子简评 :


这首律大气磅礴,惜于细处。青藏之藏当为仄出律,纳与汇齐意重,涓、颠用韵不当,且韵字皆为阴平,少变化。



伍玉龙评:


1. 浪,应平,出律。


2. 首联虽无新意尚可。


3. 冰雪水,谷溪涓,不说犯掌,谷溪涓,用的多别扭。韵没凑好。


4. 舟舸飞驰航道偏。不是航道偏了,是仁兄你的“飞驰”用的牵强,火车高铁可以用飞驰,船舰时速多少?


5. 颔颈两联均2221模式。


6. 最后一句倒是看明白了,新旧交替,感慨正常。所以今人疯疯癫癫。凑韵“人颠”,大汗淋漓啊!




【七律】留守童 (新韵)


务工千里莫言艰,乡下留儿顾不全。

靠枕犹思怀合照,倚门无意补缺联。

空学岭上犊牛唤,枉看阶前雏母恬。

过雁何曾带亲信,总藏恨语到新年。

点     评

西风小评:


“合”与“带”出律,既然标了新韵,最好查对一下,另外颔联入句似不通;诗作内容情真意切,切合现实,尾联尤其令人动容!这样的作品没能登出,令人有遗珠之叹!如作者修改协律(如,“靠枕有思翻旧照”),我个人强烈推荐后期刊登。



慧眼小评:


1. 此诗摹写现实,选取几个特写镜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留守儿童的辛酸,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2. 情感真挚感人,用词生动,如“怀”“空”“枉”“藏”等,耐人寻味。


总之,选材不错,稍加修改即可入选。



边城游子简评 :


总体很不错,切合时代,胜过泥古和无病呻吟。问题是新韵合出律,带亲六拗五救可,照、唤、信皆为去声有上尾之嫌。稍改之不失为好作品。



伍玉龙评:


1. 首联说得过去。立意可。


2. 颔联,思,怀,显挤,最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些感受。


3. 不缺联”,不解,不通。为了韵脚,什么都能想到。要是改“补对联”就好理解了。


4.  雏母恬”,这句不讲了,怎么看怎么别扭!“唤”,“恬”,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明显对仗不工。但整首诗的错误远非这小小的对仗和句式结构所能概括得了。


5. 最后一句帮改一下,以照应留守思念之意,要不然就是标准的只说不练了。


原:

过雁何曾带亲信,总藏恨语到新年。


改:

过雁何时带家信,捎回别语贺新年。


小改一下,大家慢慢体会意思吧!




【点绛唇】古树和老人

繁叶枝虬,冲天如盖淡寒暑。栉风苍朴,风雨千年舞。


树下闲翁,浊酒一壶煮。击锣鼓,往来无数,一笑平生悟。

点     评

西风小评:


题材新颖,像一幅油画的名字,上阙说古树,隐含老人的意象,好!下阕“一壶煮”凑韵,而且也挤;主要问题在“击锣鼓,往来无数”,似乎离题太远 - 是写旁边走过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吗?锣鼓喧天,就“平生悟”吗?题目是“古树与老人”,下阕古树有点儿沉寂。


试把下阕改成简化的自由诗看看: 树下闲翁,浊酒半壶,一笑平生悟。



慧眼小评:


1. 上阕写古树,历经沧桑,淡看风雨。下阕写老人,闲坐煮酒,笑看他追名逐利人在世俗奔波。古树即老人,老人似古树,物我合一。借写古树与老人,表达历经沧桑后的淡然心境。


2. “栉风苍朴”用语别扭;紧接着又是“风雨千年舞”,重“风”字,且句意不畅。


3. “击锣鼓,往来无数”,大概是暗喻那些鸣锣开道的达官贵人,但是表达得很突兀,令人费解。


总之,立意尚可,个别地方遣词造句再斟酌。



边城游子评 :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作还是有些泥古,而今谁煮酒?击锣鼓闲翁成热闹翁也,败笔所在。



伍玉龙评:


不太懂词,字面理解,语境,意境极为虚假。击鼓,品茶,一静一动却同出一人。


优点是字面清秀,文辞优美。




【一剪梅】咏桃花


    雨过绯霞滴艳光,护满泥香,燕啄清香,含羞风拂柳扶墙。不过横塘,媚细腰装。


    依旧春风度夕阳,人面茫茫,世事苍桑,杜鹃枝上月昏黄,淡了卮觞,老了天荒。点     评

西风小评:


上片写桃花的媚影,下片从“依旧春风”发出感慨,又是人面桃花的怅惘,整体是古色古香的写法,又仿佛是“题都城南庄”的宋词版;可惜用词不够妥帖,“护满泥香”、“媚细腰装”语义不明,“含羞”后面似可梳理成“风缓柳拂墙”。



慧眼小评:


1.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写桃花春天盛开,妖娆迷人;下片抒情,写春天已逝,花落人去两茫茫。符合一般咏物词的写法。但是未能突出桃花独特之处,若说上阙是写别的花亦可用,放诸四海而皆准。


2. 用词好几处尚需好好斟酌。如有“绯”则“艳”多余;再如“含羞风拂柳扶墙”,两个动词“拂”“扶”搁一块其中一个明显多余;再如“世事苍桑”,应该是“沧桑”吧;再如“老了天荒”,“天荒”本身就含着“老”之意,语义重复。



边城游子简评 :


可能是位女士之作。情景交融,古香古色。一剪梅四字句当对仗,这是这个词牌的特色所在。



伍玉龙评:


此篇优于上篇,属于婉约派,应是女子所作,因曾经被内蒙女子骂的狗血喷头,遂不多言。 见到井绳,绕蛇走开。




【东风第一枝】秋思


    桐叶题秋,藕花追浪,凉侵薄暮蝉寂。烟迷柳岸溪亭,霞落竹篱草陌。邀来菊酒,共谁饮、犹虚前席。望眼中、鸿影遥遥,惹得念思成疾。


   黄昏下、风传幽笛;玉案前、烛临清墨。不知天上何年,已是人间七夕。心摇左右,难自禁、看朱成碧。待逢时、绻抚南薰,醉里共温畴昔。

点     评

西风小评:


句法流畅,对仗工稳,对心上人有眷恋之情;从词句和感受来看,作者似乎活在过去,还是加些当今的调料更有生气,也更有意义。



慧眼小评:


1. 上片前半部分铺写秋景,渲染凄清迷离之景;后半部分写人,只影孤寂,思念成疾。下片抒情,七夕之夜,却唯有梦里相逢。全词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2. 个别地方用词欠妥,如“看朱成碧”一般是表达伤春之意,这里是“秋思”,似不合适。


3. 桐叶落时莲子都熟了吧,还藕花?似不合时令。


4. 烟迷两句还未入情而继续铺叙?宜加入带“情韵”的字。具体写法参见柳永的《雨霖铃》。



边城游子简评 :


看得出作者文才不错,对词也有研究。对仗不错,只是意象和环境的运用太泥古。



伍玉龙评:


文字功力不错,寄情于景物忧思难断。没有共鸣,因为年龄,不好去说,免得伤情。




欢迎关注竹韵清幽诗社公众号




往期精彩链接,欢迎赏读


竹韵诗评特辑1. 为什么 你的诗词落选?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351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350期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斗诗批词》第83期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斗诗批词》第82期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竹韵海外) 第八期

竹韵海外特辑十 七夕闲咏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40期)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39期)

竹韵清风-格律诗词(第五期)

竹韵清风-格律诗词(第4期)

竹韵汉诗-会员专刊(6)

竹韵汉诗-会员专刊(5)



     竹韵清幽诗社是一方纯净的格律天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和弘扬古典诗词!诗社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诗友投稿有四种方式:


      1.点击微刊下方“写留言”发作品;     
      2.投稿邮箱 zltgx8@qq.com;
      3.主编落日长河微信号:lrch808




诗词会友

传承竹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