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日长河词作赏析

2016-01-07 编辑: 月亮居士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你说:在山的那边,有一棵树……

我说:我就是那棵树,来赴前世的约……

永遇乐·见还不见

作者/落日长河

题记:人在江淮,夜阑人静,

借《永遇乐》之词调,凑上一曲,聊寄一位故人。

烟雨江廊,杨花凋暮,栖鹊声倦。

独坐亭台,清茶袅袅,隐隐双飞燕。

兰舟何在,心帆万里,凝看那时香绢。

雨朦朦,莺弦谁弄,幻中盈盈桃面。

流年碌碌,青颜消蚀,剩取愚情未变。

世事浮云,几番遗梦,沉醉长生殿。

一江春水,幽幽北去,可似绵绵思念?

怯相问、天涯咫尺,见还不见?


一江春水,万缕情思


——浅读落日长河词《永遇乐 见还不见》

作者/禅心人(京山 潘立芳)

细品博友落日长河《永遇乐 见还不见》,很惊叹词作所表达的深浓情味:一江春水,万缕情思,一江春水尽是思!

岁月悄悄流转,不知不觉已是暮春,夏天雨季将至。

落日长河词作《永遇乐 见还不见》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江岸暮春烟雨图:

“烟雨江廊,杨花凋暮,栖鹊声倦”——江岸廊亭,杨柳依依,烟雨迷蒙,潇潇暮雨中,灰白色的柳絮纷纷飘坠。(据《辞源》解释,“杨花”即为“柳絮”。)杨柳枝上,鸟鹊的鸣叫已经倦怠得无声无息了。此一“倦”字,表面写鸟鹊“声倦”,实则是词人内心感受之折射。(“流年碌碌”,安能不“倦”?)

“独坐亭台,清茶袅袅,隐隐双飞燕”——独自坐在江边小廊亭上,手捧一杯清茶,看杯中热气袅袅升腾,(多么孤独!)忽然间就灵魂出窍了:“隐隐双飞燕”——思念起远方的故人来了(词中小序有“聊寄一位故人”)。可惜“鸿雁在云鱼在水”,碧落黄泉两茫茫。于是词人便忍不住问:“兰舟何在?”兰舟在哪里呢?问天问人问己耶?皆是又皆不是。词人与故友相隔云泥,人间俗尘何处有“渡”?纵然“心帆”可穿越“万里”时空,“凝看那时香绢”,(“香绢”在此处是否就是旧日那“香笺万叠”,即旧日诗帕?)也不过是意念,是幻觉罢了。所以词中“凝看那时香绢”应该是幻觉描写,和“却话巴山夜雨时”一样,是思念至极而创设的一种幻境……如此虚写,令“夜阑人静”遥寄故人的孤独和思念韵味更为深浓!

“雨朦朦,莺弦谁弄,幻中盈盈桃面”——词作再次写雨。将一番怀人的浓情蜜意置于茫茫烟雨之中,更凸显出现实的冰凉:长恨群山相阻隔,群山还被烟雨遮!“莺弦谁弄?”进一步写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读到此处,突然记起落日长河旧作《柳梢青 花落谁家》里有“绵雨如弦”的词句,那么这“莺弦”应该是此刻暮春连绵的烟雨编织的琴弦了。“莺弦谁弄?”意思是这茫茫烟雨是谁在主宰?是谁在要它下雨又是谁在要它不下雨?是谁有如此神力可以主宰操纵自然(而我太渺小了,竟然对自己的思念也无能为力)?“莺弦谁弄”四个字在此处很有伟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意韵, 细细咀嚼品赏,感觉真的很神妙!“幻中盈盈桃面”,静坐默想中,旧友容颜宛然历历在目前……词作又一次用幻觉描写抒发极度的思念之情。

词作上片未着一“思”,而思念之情却醇香如茶,醇厚如酒。

词的下片:
“流年碌碌,青颜消蚀,剩取愚情未变”——想自己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岁月改变了容颜却难以改变旧日情怀。“剩取愚情未变”可算直抒胸臆,安慰旧友的猜忌了。词句语意直白,但遣词惊艳。以“愚”饰“情”,令人震撼!何也?当今社会,情谊比面包贬值许多,把情谊看得如此珍贵的傻瓜并不多见,甚至异常珍稀。“愚情”二字真是意蕴深深,个中情味岂是“痴情”“深情”“真情”“挚情”“炽情”一系列高温词语所能比拟的?读者尽可以试着置换揣摩研磨,便会惊叹落日长河遣词造句之功力了。以“愚”饰“情”,看似自嘲,实则表达了情谊的坚挚。词情外冷内热,甘,苦,酸,甜,一腔痴情,万千情味,尽蕴一“愚”之中。

“世事浮云,几番遗梦,沉醉长生殿”——此句是词人世事沧桑的人生感慨,语意极其平常。然而,一句“沉醉长生殿”却又平地惊雷了。“长生殿”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之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经过诸多文学作品的渲染,“长生殿”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古典浪漫爱情的圣地了。此处用典,让读者再次惊叹词人“愚情”之坚挚了……

“一江春水,幽幽北去,可似绵绵思念?”——江亭独坐,脚下碧水悠悠,不经意 间,词人也许想起了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吧,于是顺手拈来化为己用……此三句词,读者可以试着在心里轻轻诵读几遍,便会觉得俗字俗句,语虽平和温婉,可情却极具震撼。词人看到眼前一江春水绵延不断,滔滔北去,便想那满江春水都是自己绵绵不断的思念……读者读到此处,纵然铁石心肠,焉能不潸然动容?此刻亦令人想起李之仪的《卜算子》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一江春水,幽幽北流,这渊源绵长的春水不就是词人内心永无止息的“绵绵思念”?词人化典,以水寄情,语虽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质朴的语言中流转着清新俊逸的风韵。轻轻诵读,细品“幽幽”“绵绵”两个叠词,真是颇具情味。“一江春水,幽幽北去”,为什么不是“一江春水,滔滔北去”?况且“幽幽”和“滔滔”这两个叠词平仄也相同啊。

细细品赏,读者会惊奇地发现:“幽幽江水”,水流的声音幽微低小,说不定还有幽恨暗生呢,情意的表达很深沉内敛;“滔滔江水”,水流声音很大,波涛万顷,气势恢宏,但过分喧嚣热闹的情谊表达未免让人觉得空洞——除了声音,里面仿佛什么也没有。我以为!可见词人的炼字功力非凡了!

一江春水,万缕情思,一江春水尽是思!思友如此浓烈,自然就企盼着相见了。

平日里,天咫尺,人南北,而此刻词人就在故人所在的城市,可谓“天涯咫尺”伸手可及,当然就更渴望见到对方了。盼相见,却又怕相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所以词末“怯相问、天涯咫尺,见还不见?”——一个“怯”字,将词人内心紧张不安,徘徊彷徨的万千复杂幽微的情愫摹写得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爱的心理就是这样的:因为过分的爱,所以会特别在乎对方的感受,会紧张,会害怕以致矛盾顾虑重重……问都不敢问,更别说见了。故,作此篇时词人应该是没有见到故人了。唯其没有见到——“怯相问”——才更突出“愚情”之深沉静美了。


“天涯咫尺,见还不见?”既是问自己也是问对方,还可以说是在问读者。一个问句,八个字,点明题旨,收束全词。词作此处留白颇巨,情感起伏,百步九转,意境意韵,闳中肆外,令人浮想联翩,久不忍释卷……

综观《永遇乐 见还不见》,全词可以说没有一个生僻字,乍看起来,俗字俗句,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词人也没有刻意去用什么写作技巧,可是,细细咀嚼,词中汁味浓密,尤其是词人的炼字功力实在令人惊叹叫绝!

落日长河柔韧的诗人气质和不屈不挠的情感追求,凝注在《永遇乐》的绵绵春水之中,谱成了他痛苦和甜蜜互为交织的一曲心弦,读来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现今中国词坛寂寞。落日长河可算是少有的骨子里血液里有真纯诗魂的词人,他的文字有血、有肉、有骨、有魂,只要你细细品赏,一定可以咀嚼出一缕缕浓密的汁味来!

永遇乐·寄长沙

作者/苏俊卿

题记:开博之初,于博海中结识“落日长河”。虽是隔屏邂逅,却因文情品格,相识相知。进而晤言于长途,引为知己。旋即南下长沙,相拥而乐,煮酒长歌。彼此虽无承诺,却心生莫逆。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北方三月,万枝初绿。兰蕊妖桃,率先绽放。虽是春暖花开,清景无限。然柔风情柳却也传诵着无尽的愁思,诉说春之垂暮。因而思念挚友,假《永遇乐》词谱以缀句,遥寄长沙!

春暖花开,和风柳浪,清景无限。

兰蕊桃夭,尽皆佳妙,处处迷人眼。

须当载酒,并肩君子,把那万芳寻遍。

莫教负、红颜绿紫,痴情一季空叹!


峥嵘岁月,人生如梦,转眼百年过半。

富贵功名,永恒基业,今古凭谁见。

适情歌舞,佳人相伴,正是平生所愿。

君知否?湘中小聚,至今犹恋。


诗 社 宗 旨:以诗词会友,传承竹韵......

竹韵清幽公众号:zyqy_cs

稿箱:45723771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