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建议:中小学生跟《人民日报》学旁征博引,学写满分作文:《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灵性语文 2024-03-18

点击上方蓝字「灵性语文」即可关注,再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

推荐理由: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内容上能把握时代脉搏,反应现实热点;从水平上必条理清晰,旁征博引,适合诵读、学习模仿。
       本文层层深入,由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联系当下,开启反面论证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题目即论点,旗帜鲜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国家领导人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首段用李商隐的诗句引出领导人指示,明确主旨:要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俗话说,人无俭不立。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引用俗话,先从个人之俭谈起,这是第一个分论点)《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连续引用,暗示节俭是一种文化传承)在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价值观里,俭朴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大的德行,是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因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知、自律、自省的人。(先果后因,突出节俭与养德的内在联系)今天我们提倡节约,不仅是要倡导一种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让人们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的道德品质,去除骄奢淫逸的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植于心的素养,去拥抱更美好的生活。(本段重在阐述勤俭节约可涵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段首中心句,第二个分论点指向社会文明,更进一层)现实中,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糟蹋粮食,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些都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列举两种铺张浪费的典型现象)文明,在于“人人相善其群”(出自梁启超《新民论》)的公德意识,在于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用三个“在于”阐释文明的内涵)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进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的道理,所以尽己所能减少浪费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了解”“感恩”“懂得”等话,具体阐述了一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社会文明)这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价值选择,值得我们提倡和坚守。(本段重在阐述勤俭节约可照鉴一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社会文明。)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出自欧阳修《新唐书》)对于国家来说,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第三个分论点,进一步阐明勤俭节约对于国家抵抗风险的意义)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决不能在挥霍浪费中白白断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采用道理论证,强调决不能挥霍浪费)因为无论是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还是面对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需要我们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从现实国情和未来目标,从复杂的内外环境分析原因,角度多样)“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出自《警世通言》,)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整句当道,同义词连用,强调节约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拥有抵御风险的深厚底气、迎战困难的强大力量。(本段阐明勤俭节约才可让国家拥有抵御风险的深厚底气。属于分论点三。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 


   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总结上面三个分论点)环顾我们身边,(联系当下,开启反面论证)“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仍然存在,光怪陆离的“消费主义”盛行,一些人陷入“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这显然与我们所需要、所期待的社会风尚大相径庭。(这几句话大量使用引号,以突显当下铺张浪费的种种不良现象)“习惯之初如蛛丝,习惯之成如绳索”,(这句谚语很形象地说明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文章引用丰富,古今纵横,雅俗贯穿,既言明了文化传承之需,也致意了勤俭节约之要。)如果任由铺张浪费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就有可能积习难改、积重难返。(一句反向假设,犹如当头棒喝)当此之时,我们有必要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刻意义,让更多人自省自励、引为镜鉴。(本段联系当下,针砭时弊,言明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现实意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我们每个人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付诸实践、见诸行动,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蔚然成风。(两个“需要”句,由“行动”到“持之以恒”的行动,层层递进)(用“怎么办”收束全文,且用“蔚然成风”巧应题目的“大兴勤俭节约之风”,首尾圆合。)

文章层层深入,由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联系当下,开启反面论证【说明】选自《人民日报》评论2020年8月14日,作者张凡


灵性语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你若喜欢,点击右下方“ 在看 让我知道你来过

猜你喜欢:
1、中考范文选登:没想到,真没想到
2、【好书推荐】中小学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谈话?《伯爵家书》或许能给你答案
3、初中考场优秀作文九种基本模式,掌握就能拿高分!(附范文)
4、积累《平凡世界》精彩语句,为作文添彩!
5、七年级上古诗文常考阅读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