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潮白河:从古北口长城抗战到北京城市副中心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点击以上加关注

一个专注中国河流历史、地理以及口述历史的公众号:我们的河(womendehe)



没有潮白河,便没有元明清三代几乎决定中国经济命脉的京师漕运,也没有今天的万众瞩目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甚至,神存在的燕郊,其命运也被潮白河决定着。

 



正所谓,永定河生出北京,潮白河生出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燕郊

 

潮白河发源于燕山山脉北部的河北坝上。潮白河其实是,潮+白,两条河流。潮河在正北方,发源于今天承德坝上,流经古北口长城的潮关,进入北京密云水库。白河在今天密云水库的西侧,怀柔境内,从领域面积上应该称之为潮白河的正源,发源于张家口北部的大马群山(燕山)。东流在今天密云水库于潮河混流。

 

和中国大多数河流的上游水库一样,密云水库建成于1960年,中国大兴水利的热情年代。最初是为了两个目的发电和治愈洪水。尤其是后者。建立水库的目的更为迫切。

 

《我们的河》在讲述永定河(桑干河)的时候应该说过,北京城(五环内老城区)是在的永定河冲出太行山后,东南侧冲积扇上建成的。从蓟丘(今石景山、丰台、大兴)到莲花池(辽燕京、金中都),再拓展到白浮泉-高粱河-什刹海水系(元大都),一路东移。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北京城当时不建在今天的通州,而非要千年以后,今天才将副中心迁到通州呢?其实,最大一个原因是:潮白河的泛滥。

 

潮河和白河在今天的密云水库深入汇合后,一路南下,西侧先后接纳了怀河(怀柔的母亲河之一),温榆河,东侧则接纳了泃河(平谷的母亲河),最终流经今天的通州副中心东侧,燕郊、潞城、大厂、香河,最后和永定河汇合,一路经过武清,最终称为海河,天津入渤海。

 

在古代的历史年代,“北京湾”(京津冀地区)生息的农耕文明的先民们,生存的法则就是,不能离开肥沃(上游的冲积物)的河流,但也要规避到河流不定期的泛滥。

 

这样,选择便容易了。相比永定河东南侧,处在太行山(西山-石景山)浅山地带,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平原上,居住在可能更肥沃的从北部燕山山脉一路南下出来的,潮白河中游平原上(密云-怀柔-顺义-通州-三河-香河-武清)要危险的多。因为,潮白河每年夏秋的泛滥,将使得今天的通州-武清-天津的京津冀廊道地区很容易成为泽国。

 

这个不是信口开河。即便是近代的1960年代修筑了上游缓解水势的密云水库,通州潮白河两岸的居民也还能经受到夏季暴雨潮白河泛滥时一片汪洋滚滚南下的景象。1963年整个华北平原的海河大洪水,其中便均包括:永定河和潮白河。之后,河北香河以下至天津,潮白新河河道的修筑、疏通便是为了防御洪水。

 

从历史上,潮白河两岸地名也可看出潮白河中下游两岸极易泛滥的端倪。天津武清汉代最早称雍奴县,更上游一点的潮白河畔的今天北京顺义区汉代叫狐奴县。这个相同点不是偶然的,而奴也不是指歧视少数民族。《水经注》曰:“水不流曰奴”。潮白河畔,一路从狐奴到雍奴,正是说明了两岸极易泛滥成泽。不易建成区域性人类大型定居点、大都会。

这也是北京城不选择建在潮白河畔、温榆河畔,而是建在了今天永定河东南侧冲积扇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也的确如此。潮白河水系流域(潮白河-温榆河-泃河),的城市群里,最早先有上游浅山地带的城市,比如,秦汉时期建成的城市,渔阳郡(天津蓟县)、白檀县(唐代称檀州,今天的密云)、上谷郡(今昌平),平谷县,而下游城市了了,仅有武清(雍奴、亦名泉州)等,甚至南北朝时期才有今天的通州雏形(北齐的潞郡)。

 

可见,正是由于当时抗拒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使得当时的人们不可能在今天的副中心建设老北京。

 

但是,历史推移,已经人们对于水利运用的娴熟,隋代兴盛的,南北大运河的开始,尤其元明清之后,潮白河的历史开始决定北京城乃至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金代天德三年,北京通州开始正式叫通州,而这正是取义:漕运通济。

 

从隋唐到北宋时期的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都是利用了潮白河充沛的水量。尤其是明清,温榆河由于水势较小,更容易控制,进入通州地区之后,温榆河几乎被称之为运河。值到今天。

 

温榆河两岸的很多地名,均和运河、大河有关。京津冀地区有很多类似于河西务地名相似的各种**务,不用再考虑都是因运河得名。所谓“务”者,乃是政府设置漕运巡司的所在。

 

通州区大运河畔有个漷县镇,漷者,水势相激之义,也就是水势大。漷县镇可以说是中国最憋屈的一个镇。辽代设漷阴镇,,言漷水之南。后改为漷阴县。元代升为漷州(相当于和今天通州区的局级建制一个级别),结果明代又改为县,今天又打回原形,又变成了镇。

 

潮白河的战略重要性——北京东北方向的屏障

 

潮白河,从古北口(潮河关)南下,一路密云-牛栏山-顺义-通州-香河-武清,可以说是一条直线,北连长城古北口,东接山海关。堪称京东屏障。

 

从西部连接蒙古高原、河套平原的居庸关,潮白河支流的——温榆河畔的昌平县;到北部连接承德、东北的古北口,再至东部连接山海关,支流泃河、州河的秦汉时期设立的平谷、渔阳(今天津蓟县),潮白河的枝杈连接了北京西北、北方、东北的三大关隘。三大关隘可以说是京北、京东的天然屏障。

 

可以说,正是潮白河的温榆河(居庸关)、潮河(古北口)、泃河-州河(平谷-蓟县黄崖关)河流谷道天然形成的孔道,成为了北京连接西北(河套、蒙古)、北部(承德、坝上)、东北(关外)的三大关隘。

 

而之所以长城段,从居庸关、慕田峪、到古北口、金山岭、墙子路、将军关是这个走向,也和潮白河各个支流能延伸,供给的最大半径有关。

 

可以说,防御草原民族的长城所北及,正是潮白河各个河谷地粮草所能供给最大限度的所北及。这几乎是中国长城修筑的一个规律。

 

今天全国大名鼎鼎,潮白河畔的燕郊,其实明代叫烟郊(墩)。《读史方舆纪要》载,(通州)州境有烟墩五,曰:……烟郊、大黄庄、高丽庄。所谓烟墩,便是烽火台。

 

抗战初期,1933年的古北口的长城抗战(与喜峰口的西北军大刀队同一时期),便是在潮白河与长城的十字战略支点上进行的。可以说,长城抗战之所以在当时与今天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有两个方面。一、当时的长城抗战中央军(黄埔系)精锐几乎全部出动。关麟征、杜聿明、戴安澜、黄杰、郑洞国、邱清泉、刘戡等黄埔一期的中央军的将星几乎全部出战。而这些人当时还仅仅是师长、旅长。然后,后来的八年抗战,正是这些长城抗战的精英成为一个个璀璨将星。二、长城抗战的战略意义。战役后期,古北口长城一线失陷后,后方谈判时的战线(《塘沽协定》谈判底线)便是沿潮白河一线布防。因为,潮白河一线如果失陷,北京东部、北部已经无险可守。

 

而后来,《塘沽协定》停战协定划定的停战线便是从北至南,几乎沿着潮白河划出。

 



《我们的河》在讲述南方怒江时曾经将怒江抗战的怒江喻做民族精神之河。十三年抗战,北有潮白河畔的古北口长城抗战,后有怒江之畔松山血战的大反攻。一南一北,两条河边的抗争,终将载入民族史册。

 

潮白河水系的充沛水量,支撑起大运河航运

 

元明清三代的京杭大运河,历史回溯可以回溯到隋唐、宋金等朝代的大运河,以及东汉末年曹操为了讨伐东北方向的乌桓(与鲜卑一样,同为东胡民族。后世湮灭在鲜卑、契丹、金等民族中)而修筑的平虏渠。

 

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先后借助淮河、黄河、卫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易水(拒马河)、永定河和潮白河水系水源的供应。尤其最后一环。从天津卫到北京城(通州张家湾)。

 

元明两代,除了借助漕运,为了供应北京,还有天津卫的海运。而从天津卫至通州张家湾这一段,由于永定河、潮白河主河道的水势过猛,几乎完全依靠温榆河为基础上的京杭大运河河道。

 

甚至,历史上,潮白河的各个支流,泃河(平谷)、潮河均可通航。潮白河可从通州北上通航密云。从泃河可上溯通航到平谷县城。在解放前的日伪时期,日本人在平谷修筑了第一条公路之前,平谷县城的对外交通一直依靠泃河的河运。

 

除了航运,潮白河两岸从汉代时经过屯垦灌溉,便是鱼米之乡。中国有句成语叫“乐不可支”。便是发生在潮白河上游的密云县。《水经注》、《后汉书·张堪传》均记载有:“(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殖),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公)为政,乐不可支。”说的便是,东汉初年,河南南阳人张堪担任渔阳(今密云县)太守时在潮白河畔发展农业,“麦子能长两个麦穗”,老百姓乐到无法支撑的仁德政绩。



更多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我们的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