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驻马店之前,河南为什么是这么多人的故乡

范颖华 我们的河 2022-04-01

一枚专注河流历史地理的微信公众号。添加关注请点击↑ 本文是《我们的河》第 90篇原创文章。


河南的历史,大致可分为有京广线(亦称平汉线、卢汉线)铁路之前,和有京广线之后。20世纪初清末修筑的这条现代南北交通大动脉,不仅决定了你是颍川人氏,还是驻马店老乡,还决定了很多城市的兴衰,商业的变迁。

 

豫州是哪里

 

河南简称豫,来源于古豫州,豫者,字义是中正、平和。古代黄河领域的中心位置,平原沃野千里,能把这么好字义的字给豫州用,足可以斯时河南这块地方的美好。


汉代的豫州,不仅包括今天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今天河南的中部、南部地区,还包括安徽和江苏的北部地区,以及山东的西北角。

 

直到今天,这个豫鲁苏皖交界的地区,依然说着一样的方言,学名称中原官话。北至山东济宁、菏泽,东至徐州、宿州,南至阜阳,西至河南周口、驻马店,除了不说“中”,当地方言几乎可以和河南话乱真。在豫东皖北方言中,“欢迎福记(书记)来俺家喝口匪(水)”,是没有差别的。

 

淮河中上游的鱼骨状枝杈决定了河南的地缘版图

 

在中国,能将淮河视作母亲河的除了安徽,应该就是河南。虽然,长江以南的皖南人和黄河以北的豫北人、喝白河水长大的南阳人、洛阳人都不同意。但是,作为淮河的发源地,流经了河南中南部、东部的淮河水系其中上游,主河道南北的鱼骨状枝杈结构千年来决定了河南的城市群和地缘版图。简单说,在没有京广线铁路之前,直接决定了你是河南哪里人?

 

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部大别山西部余脉桐柏山北坡,一路东流,大的支流中,先后接纳了:北岸,南汝河、北汝河-洪河、颍水、贾鲁河、汴河-涡河、浍河,南岸,大别山北坡一些较小的支流,比如浉河(信阳市的母亲河)。

 

由于淮河主河道偏河南南部,更靠近南部湖北和河南的分水岭——大别山-桐柏山北坡,在河南境内,淮河中上游,北侧,发源于河南中部的最高峰嵩山(1491-伏牛山-外方山等西部山脉的汝河、颍河、汴河个个都流域浩大,历史悠远,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一一汇入淮河主河道。





举了简单的例子,在河南,以汝字命名的地名城市名一堆:发源于豫南桐柏山余脉,南汝河岸边的有汝南县(今属驻马店市);发源于豫西伏牛山北坡,北汝河岸边的有临汝镇、汝阳县(今洛阳市),汝州(今许昌市)。


很多河南的朋友名字里都可能有汝字。但是,你要事先问清楚了,同样一个汝,籍贯有可能是许昌,有可能是驻马店,最后还有可能是洛阳人。

 

如果一个一直暗示你欢迎你去赏牡丹吃水席看龙门二十品拓片的气质美女,叫梁静汝,你最后却问人家老家是不是总部驻马店的你想去宿鸭湖水库嵖岈山看一看,人可能马上就翻脸了。

 

同样,颍水流域,有两汉三国,大名鼎鼎人才辈出的颍川人士的颍川郡(今天河南许昌禹县为核心)。今天,颍河岸边,河南漯河市还有南街村所在的临颍县。而颍水流到安徽省,又有了历史上的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和颍上县,今天,阜阳市的城市晚报还叫颍州晚报。临颍县幸亏是县级,不允许办由刊号发行的报纸,不然非和安徽打官司不行。

 

可以说,在中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乱世——东汉、三国来临之前,很多中国人姓氏的来源的地名、诸侯国,都几乎出现在了河南。比如,汝河、颍河之间淮河流域的陈(国)姓、许(许昌)姓、蔡(国)姓、房(遂平)姓、江(国)姓、舒姓、蒋(国)姓、唐(唐河)姓、黄(潢川)姓,以及,管姓(郑州管城)、白河流域的,邓(国)姓、申姓(南阳的简称)、宋姓(商丘)等等。

 

除了汾河河谷、关中平原和山东半岛,作为中国较早农业开发的淮河平原地带的河南,可以说,是中国姓氏的最大制造者。

 

我们后面还会提到,正是淮河岸边的陈姓和黄姓两大族群,在中国第二个较大的乱世——唐末和五代时期,一路经江西赣南,南迁福建,构成了今天福建陈姓和黄姓族群。

 

河南今天的旅游宣传口号,老家河南,并不为过。

 

河南重要城市群均分别在淮河支流的北部枝杈

 

在河南,有点历史的城市里,都几乎规律性分布淮河北部支流岸边,自西向东,南汝河岸边的蔡州(上蔡);颍河岸边盛产钧瓷的禹州,许昌、陈州(淮阳)、项城;汴河岸边的开封、商丘。

 

上述城市,个个历史一抓一大把。蔡州(今汝南县)是金王朝灭亡前最后一个首都。禹州是春秋韩国首都阳翟,著名钧瓷产地。许昌是三国魏国首都,开封不必说了。

 

在京广线修建之前,驻马店还是汝河支流练江河边的一个小镇。今天的火腿肠之乡地级市漯河市还是颍河支流的一个属于郾城县叫漯河湾的小地名。

 

除了洛伊流域的洛阳河洛地区,白河汉江水系的南阳,黄河以北,太行山东坡地区等地,因地貌自成体系,相对单独存在之外,颍川郡(颍河-北汝河流域)、汝宁府(南汝河流域)和陈州府(贾鲁河和颍河交汇后)以及汴河流域开封府、商丘(归德府),几乎将今天河南东南部五分天下。

 

这时,除了近代京广线建成以后,出现的几个城市新贵,漯河、驻马店和平顶山(开发煤矿),河南的几个地级市已经出现在淮河中上游北岸。


隋唐时期,随着,中国东南的开发,以及关中平原和黄淮中原地带的人口过剩以及土地肥力的不足,朝廷开始倚重东南财力,这时,连接黄河和淮河,以开封为节点,以汴河水系为基础的大运河,开始出现。更构成了河南淮河北岸,东部地区开封、商丘等城市的崛起。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开封一路经汴水、泗水南下进入长江水系。构成了元代前的大运河运输体系。


不仅汴河,在后世,随着南北方商路所倚重的淮河水运,甚至在颍河和贾鲁河之交还崛起了今天的周口市。因元代末期治河有功得名的名臣贾鲁命名的贾鲁河在周口镇与颍河(沙河)交界,可以通过水利漕运将商品运输一路北达黄河岸边,今天开封南部的中国几大名镇之一朱仙镇便是如是崛起的。

 

直到清代末期,随着运河的泥沙淤积年久失修,以及黄淮地区捻军、白狼军等起事对地方的糜烂,再加之平汉线铁路的修筑,周口、汝宁府(汝南县)这些内陆城市的商业和区域政治地位,才开始让渡于铁路边的小镇漯河、驻马店,

地图上可以看出,周口和漯河,汝宁府和驻马店,经度一致。当年修筑铁路之初在此设站,便是为了相应连接当时的城市据点。

 

在没有南北贯通的京广线和东西贯通的陇海线的铁路现代交通工具在河南郑州交叉之前,河南中国中国中原地带,连接南北的,依靠就是两个传统商路。

 

东部的淮河(开封-淮河-长江)水运,和西部,洛阳-南阳之间的黄河-伊洛河谷-方城-白河、唐河河谷-汉江-长江的古道。

 

河南人的形象差,能溯源到唐末的淮西乱世

 

在中国人无比喜好互相诋毁的歧视地图里,河南人形象负指数能排在东北人前面。在此不谈论现代版河南人为什么外界形象这么差。只说历史。

 

河南人形象差,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河南南部是淮河、大别山天险,自古便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无论是气候,还是饮食,淮南淮北均有差别。所以,淮河-大别山作为河南和湖北、安徽的分界线,成为了中国古代几个南北格局朝代的边界线和前线战场。


加之平原无险可守,四战之地,使得这里在乱世最容易受到兵火涂炭。

 

从东汉末年,白骨露於野的三国时期,到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河南安徽的淮河流域,坞堡林立,首鼠两端。北方胡人的军队来时,依附北方,南方东晋的军队来时,依附南朝,或者谁都不得罪。

 

所谓坞堡,便是平原地带人民自保的城寨。城寨的头目是堡主。但即便如此,依然会被南北方的争取军队攻破,人民虏获迁移别处。

 

这一习惯,甚至延续中国历史上下几个乱世:唐代中期藩镇吴氏割据的淮西时期,以及唐末秦宗权祸害淮西时期。

 

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安禄山的部将余孽李希烈-吴元济统治蔡州(今驻马店汝南)做淮西节度使时期,无比生灵涂炭。《新唐书》载:“自(李)希烈以来,申、蔡人劫于苛法而忘所归,及耆老既物故,则壮者习见暴掠,恬于搏斗,地少马,乘骡以战,号骡子军,尤悍锐。”(《新唐书》列传第139

 

申人便是今天的信阳地区、蔡便是今天的驻马店。均在淮河中游两岸。这个结合后世历史也好理解,黄淮地带,乱世城市和居民点几乎无天险可守,四战之地,只能被武人胁迫虏获,或为匪或从军,或由匪反正后从军。

 

袁世凯父辈时代,因平捻军而起的淮军很多将领便是淮河人,以及近代北洋武人出身的西北军冯玉祥部,其下级军官和士兵很多便是其在当河南省主席时在河南所招。

 

安史之乱之后,各地均有藩镇割据,但像淮西节度使这样不受唐朝中央控制的达五十年之久的淮西地区还是少见。因去劝降李希烈而被虏获扣押在蔡州城最后被害在此处的唐代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指挥平叛淮西的唐朝重臣裴度,去世时谥号都是文忠,足可以朝廷对淮西之事看重。

 

曾经进入过中学语文课本的《李愬雪夜入蔡州》一篇资治通鉴里的古文,描写的便是当年当时南阳地区节度使、名将李愬如何突破桐柏山-嵖岈山天险,从西线进入蔡州城,直取军阀吴元济老窝的故事。

 

李愬收复蔡州之后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当时裴度进入蔡州城时,李愬以戎装对裴度行最高礼节,裴度还很谦虚地不让,李愬说,“此方废上下分久矣,请因示之。”因此,“度以宰相礼受愬谒。蔡人耸观”。(《新唐书》列传第79

 

但是,即便这样的教化,还是挡不住百年以后,唐末黄巢乱世的再次蹂躏。唐末,蔡州所在的淮南地区,再次成为和朱温同时代的当地新军阀秦宗权祸害的所在。“所至屠老孺,焚屋庐,城府穷为荆莱。千里无舍烟。”(《新唐书》列传第150下)

 

唐末五代时期的河南南部两淮,基本和东汉末年曹操时代描绘的千里无鸡鸣景象差不多了。一夜回到旧石器。

 

五代十国时期,秦宗权把持两淮日盛,甚至使后来盘踞开封,曾同为黄巢余孽的朱温都一度很难受。秦宗权以蔡州为据点,对淮河上下游周边地区的侵扰,其撞球效应,甚至影响了这一时代的中国中原向南方的移民潮。

 

比如,带领信阳光州(光山)固始县人民向福建移民,并建立后来闽政权的王审知、王潮兄弟便是受不了秦宗权赋税的暴敛才南下。同时期,在湖南地区建立楚政权的许昌人马殷都曾是秦宗权的部属。而来,分离南下建立军事移民政权。


再之后的南宋时期,淮河更是战场。金朝最后一个皇帝便是在淮河岸边蔡州城在元朝和南宋的联合进攻下,国破身亡。


正是从这个角度说,两淮流域的若干乱世,导致了后世此地的原住居民纷纷南下移民。河南成为今人寻根问祖的老家。

 

而今天的河南人,也是更北方来的移民后代而已,通过今天豫皖苏鲁四省地区的口音和饮食习惯相近而分析,今天河南东南部地区的河南人,很多应该是从豫皖苏鲁四省地区在近代移民南下此地的。

 

无论是中国歧视地图中的黄泛区居民、还是被贴上标签误读的河南人、安徽人,其实代表的都是在乱世里被迫背井离乡者的后代。


骡子军、捻军、淮军、白朗军、红枪会、冯玉祥西北军、水旱蝗汤(黄河溃堤、旱灾、蝗灾和汤恩伯国民党军),在近代淮河历史上,在淮河生息、出现过的上述团体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比如热爱土地勤劳耕作,能吃苦传承的善。比如藐视一切规则甚至蔑视道义、廉耻的恶。在一个崇尚武力,弱者被裹挟的平原型必须依赖土地耕作的大酱缸里,为了生存,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当恶无限放大后便成了歧视地图中的性格标签。其实,放眼整个中国,放宽历史视野,当乱世多于和平年代,这个性格标签能贴给更多地域的更多中国人。



阅读更多每期更新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我们的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