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 | 编译:为什么中国城镇女性的教育回报高于男性?
为什么中国城镇女性的教育回报高于男性?(编译)
摘要:
首先,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结婚的可能性越小,而男性则相反。其次,我们发现夫妻之间在事业投资上存在权衡取舍的现象。此外,夫妻双方中,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夫妻双方严重依赖女性收入的可能性就越低。最后,我们发现,当收入被定义为配偶收入时,两性之间的教育回报差异存在着一种补偿性的反向模式(a compensating reverse pattern of returns differences by sex)。因此,就夫妻总收入而言,两性之间没有教育回报差异。
在中国城镇,制度改革在增加教育回报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劳动力市场中个体的发展轨迹中,新入行的人收入高,受教育程度也高。在这个学校-就业关系急剧改变的时代,有两个关于性别差异的常见模式被发现:在两性收入差距中男性占优,而论对教育回报率则女性更高。在高收入的男女之间,其可视的技能差别在缩小,而低收入的男女之间,这个技能差距在增大。
文中使用劳动力市场结果的两种衡量标准:收入和就业状况。其中变量包括婚姻状况、教育、工作经验和培训、技巧(识字和读写能力)以及政治资本(是否中共党员)。
在月均收入、教育等层面,男性数据都多于女性,其中教育报酬女性占优,女性每多上一年学,结婚几率减少约8%。受更好教育的男性由于在劳动力市场中地位更高,更可能有配偶。女性获得较高教育回报的部分原因来自两性对配偶收入的不同依赖程度。
对于男性与女性,个人工作经验与收入都呈正相关。受过良好教育的夫妻,往往妻子在收入方面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教育差距越大,妻子的比例就越低。在教育,经验和政治资本方面,更好地定位于劳动力市场的妻子,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收入获得更多的教育回报。妻子若能利用丈夫获得良好定位,可能会通过丈夫的收入获得更多。
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教育带来的报酬中,女性将获得更多的报酬,因为很多女性是牺牲自己的收入来换取配偶的收入,这一点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中尤其明显。我们的这一重大发现表明:在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中,结婚的可能性相对较少,而男性则反之。在夫妻之间,有证据表明,存在这关于职业生涯中的投入的权衡利弊。同时,在夫妻中,如果是这样的组合:女方受教育程度较低,男方受教育程度较高,那么家庭的主要收入不大可能依靠他。最后,还有一点:当人们以配偶收入来了解收入时,存在着一种按性别来的报酬补偿机制,就夫妻共同收入而言,两性之间的报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换言之,如果我们把夫妻共同的收入视为一个有效的指标,用以衡量个体教育带来的经济性收入,那么两性之间的明显的收入差距消失了。
编辑总结:
简而言之,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但是这次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结婚的可能性更低,男性反之。夫妻共同收入则取决于男女收入较高一方,换言之,也更依赖收入较高一方。也就是说,男女收入差异因为受教育程度差异缩小而缩小,但是女性会“照顾”家里情况,而底层男女的差距仍未缩小(因为技术含量低,工价低)。总体上,家庭总收入是均衡的。但是,这种均衡明显存在着城乡和阶级差异,也是一种家庭贫困(事实上的女性贫困)的无奈。
原译文(无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