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康德先验理想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木棉浪潮 2022-06-06

Editor's Note

本文章来自路标读书会新号,欢迎各位读者关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路标Pathmark Author 路标标





作者 | Regenlicht


康德常被当作西方近代哲学的标志性人物,因为它继承并综合了西方近代以笛卡尔和培根为源头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传统,并开创了崭新的先验哲学,对人类主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阐明。

康德的先验哲学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它对现象和自在之物的二分,与这种二分对应的,是主体自发性和被动性的区分。先验主体在认识领域以物自体的外部触发和知性的自发性为前提,但在实践领域,先验主体具有对于现象界进行自由规定的能力。这就是康德做出的两大工作:

  • 为有限主体的认识划定了界限,划分出现象界与自在之物。

  • 高扬了先验主体的自发性,即规定现象界的能力。

由此,康德哲学才被后世看作“主体性哲学”的代表。但是,若细读《纯粹理性批判》的文本,尤其是先验辩证论部分便会发现,康德所谈论的“先验理想”其实已经不再能被主体性所囊括,相反,它是主体以及与主体相关联的世界的超越根据。但从康德的有限性立场来看,这种超越根据也只是主体所需要一种“主观性”悬设。但即便如此,“先验理想”仍已经超越了有限主体的自发性和引发被动性的自在之物。

本文将通过分析《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统觉、自在之物与先验理想的关系,来阐明先验理想所具有的超越性。




康德所开创的先验哲学被这样一个目标所主导,即寻找到人类的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先验的(transcendental)。先验的是指,它们是一种先天知识,即独立于经验且不来自于经验,但同时又构成经验得以可能的先决条件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感性论部分,康德首先阐明了我们认识所依赖的感性直观形式,即纯时空。任何对象要被给予我们都需要经过感性形式的中介,而我们通过感性直观获得的,就是将要在知性功能运作下被整理为有秩序的经验的显像。经由感性直观形式中介而获得的予料还不能称之为经验,因为它们只是一些感性杂多,还不足以成为个别的经验对象。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分析论中,康德继而阐明了被给予的感性杂多如何通过知性的综合统一而被联结起来,并成为归属于知性范畴的对象。感性是受动的,它依赖于一个物自体的刺激作用而获得予料,而知性是主动,它自发地将这些杂多地予料联合起来。在先验分析论的第16节中,个别经验的统一性最终被归结为先验统觉,它是经验现象之所以可能的、进而不能再被追问的顶点。先验统觉是在诸感性杂多中最终起连结作用的“我思”,它在一切表象中在场,因此它是一种联结着多样性的统一性。对于先验统觉,康德说道:“它就是那个通过产生出必然能够伴随所有其他表象并在一切意识中都是同一个东西的“我思”表象而不能再被别的表象伴随的自我意识。我也把统觉的统一性称为自我意识的先验的统一性,以便表示从它产生的先天知识的可能性。”(B132)先验统觉就是使得我能够将一切出现的表象归结于“我的”的条件,它是一般表象的形式条件。单纯地来看,先验统觉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自发性,但确实“每个”经验之所以是经验的形式前提。整个先验分析论,就是阐明经验如何通过以先验统觉为根据的诸种知性范畴和综合原理被建构。康德在纯批的先验辩证论中则讨论了各种先验理念(也被称为先验的理性概念),这些理念并不直接关涉于可被经验的某物,而是直接关涉于我们知性的运用。这些先验理念与经验的一种总体性有关,它们是“关于一个被给予的有条件者的种种条件之总体性的概念”。(B379)先验统觉是“每个”经验的统一性根据,但是它的自发性有赖于受物自体触发所获得的被给予性,所以我们对于经验的获得是无限定的,尽管康德已经表明了这些尚未获得的经验,就其要被获得而言,应被置于怎样的先验条件下。但是我们的理性总是追求一种经验的总体性,也就是“所有”经验,但是“所有”对于只能在时间进程中处理“每个”经验的知性是无法抵达的,因为以先验统觉为最高原则的知性所进行的综合只能是渐进式的。而先验辩证论中所解释的总体性,它对于知性的运用来说具有范导性,也就是它不具有被知性所处理的个别经验的那种客观性,而是相对来说只具有一种“主观性”,但它仍是经验认识不可或缺的要素。甚至可以说,若没有以总体性的理念为先导,那么对于个别经验的认识就将是不可能的。辩证论中的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部分讨论的都是理性的经验性应用,理性以推论的方式从有条件者寻求条件,这个条件序列是无限定的,而当我们试图像知性规定一个对象那样去用推论断定一个关于主体或者世界的总体性命题时,理性就会陷入幻相之中。但是这种幻相是无法消除的,它植根于理性超越被给予的经验的抵达总体性的本性之中。从二律背反部分到先验先验理想部分,就是从理性的经验性应用过渡到理性的纯粹应用。理性的纯粹应用是设立一范导性原理,这个原理是一个纯粹的理念,它是一般感性显像序列的一个先验的根据,这个根据是整个偶然性经验链条的必然根据,由此它是在整个经验序列之外,若不然,它将成为有条件者或经验序列中的一环,那么就失去的奠基功能和其必然的存在。先验理想甚至超越了宇宙论的理念,因为它超出了经验序列的总体。

“所谓理想,我所理解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理念,而且是个体性的理念,也就是说,是一个个个别的、惟有通过理念才能被规定或者已经被规定的事物。”(B596)

先验理想是一切实在性的总括,个别存在者的实在性只有通过对于这一总括的限制才有可能,因为任何一个个别的事物,我们通过矛盾律在所有可能的谓词中总能够找到属于该事物的谓词,而这预设了一种具有一切可能性的质料,它“先天地包含着任何事物地特殊可能性的材料”(B601)这就是一切可能性的总和、实在性的大全(omnitudo realitatis)的理念。任何的个别经验都是通过对这一理念的限制而被规定,而这理念并不能被预设为实存的,它是被预设的无条件总体性,是一切有条件者的原型(Prototypon),而有条件者的总体性不过是其摹本(ectypa)。由此我们不能说先验理想本身是一切有限者的总和,而一切有限者是通过对于这个实在性总和的分割而获得其普遍规定,若是这样,那么这个理念将失去为经验视域奠基的功能。所以先验理想被进一步揭示为一个超越可划分经验区域的单一者、超越者,它和经验的总体性是一种根据-后果的关系,因而自身不再是可被范畴规定和划分的,相反,它是范畴把握的原初根据。

“一切事物的可能性都以作为一个根据的最高实在性为基础,而不是以作为总和的最高实在性为基础,而且前者的杂多性所依据的也不是对元始存在者本身的限制,而是它的完备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就连我们的全部感性以及显象中的一切实在性也都属于这一后果,它们不能作为一种成分属于最高存在者的理念。”(B607)

这里实际上凸显一种新柏拉图式的结构,也就是包含所有区分性规定的总体和不可规定的太一的纽结。这不可规定的太一不能被断定为实存的,如果这样做了,那么理性就陷入了康德所称的“本体论证明”,它的错误归根结底在于将“存在”当作实在的谓词。实际上这意味着,对于这一先验理想,我们不能够像先验统觉规定一个经验对象的存在一样去规定先验理想的存在,先验理想对于康德来说只不过是理性回溯探寻到的最高根据,因此只是一种“主观的”最高预设。在此,我们简要比较一下先验理想和先验统觉就会发现先验理想和先验统觉都是不可经验者,且都是使得经验认识得以可能的前提,但是区别在于,先验理想是“所有”经验的根据,而先验统觉是“每一个”经验的最高原则,且受感性形式,进而受一个无法穿透的物自体所制约。而先验理想超越了统觉和物自体,因为先验理想包含了所有经验的质料性规定,统觉总和感性杂多所出现的规定。如上所述,只不过是这个作为大全的先验理想的摹本和对其完备后果的限制。所以可以说,统觉和物自体都分有着先验理想,统觉是对于先验理想的反思,这一反思造成了先验理想进入种属的区分性领域,同时也出现了作为被范畴不断综合把握的基底,也就是物自体。虽然康德揭示出了一个超越的先验理想,这个先验理想应当对先验统觉的运作起一种构成性的作用,但实际上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理想仅仅起一种对知性运作的范导性功能,其与统觉的关联并未被清楚点明。但如果没有先验理想的持续作用,那么统觉所综合出来的经验就将是不连贯和碎片化的。所以,实际上康德处的先验统觉是一种空洞、形式上的自发性,而先验理想作为实在性综合的根据,却没有一种自发性,因此先验理想的构成性功能被先验统觉的形式所限制了

插图 / 盖井排版 / looloo


木棉浪潮是一个青年思想交流平台

我们秉持国际主义立场


我们的主要论点有且不限于

时事热点

哲学、经济学、精神分析、历史

文艺批评

地方民俗文化、都市传说


——————————————————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